古典诗词技巧之“构思”
书名:诗论 作者:陌巷听雨 本章字数:1282字 发布时间:2021-09-22

       古典诗词是神话思维的产物,神话思维的特性决定了主体天人合一的观物态度和直觉想象的感物方式,反映在以构思、布局为标志的结构追求上,则集中体现为构思中具象感兴的抽象化与布局中对称平衡的回环性相统一的圆美流转类结构体系。古典诗词的结构策略,主要涉及构思、造境、布局三个层面。

       

       

       一、构思

       

       

       古典诗词艺术构思,重立意发想,抓切入角度,定主导意象。

       

       

       1、古典诗学的构思理论以立意为起点,决定其全局创构工程及美学价值的基础。冒春荣《葚原诗说》:不能命意者,沾沾于字句,方以避熟趁生为工。若知命意,迥不犹人,则神骨自超,风度自异。仅在字句求新者,犹村夫著新衣,徒增丑态而已。蔡嵩云《柯亭词论》“作词之法,造意为上,谴词次之。欲去陈言,必立新意。”立意以情驭道,情动于中引发联想,伴随立意而来的是心灵的逸想神思,“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诗人在感物阶段将自身性情或即兴而起的情绪投射、融化到借想象联想而出现的客观景物或事物之中,将物情化,借物抒情,以致情态纷呈,意象环生。情意的意象化延伸通过诗人创作灵思(灵感)和艺术直觉的思维活动,成就全局的意脉流通。

       

       

       2、抓切入角度,即寻求意境营造的感兴起点,常常具现为一事、一语、一念之切入,是诗人瞬间妙悟之所得。

       

       

       3、主导意象,即诗词意象群之主导者。主导意象与切入角度,是艺术构思的核心,两者常相生相伴,形影相随,双向互动。切入角度常被置于诗词发端,主导意象亦然。《诗词随笔》:“诗重发端,唯词亦然,长调尤重。有单起之调,贵突兀笼罩,如东坡‘大江东去’是,有双起之调,贵从容整炼,如少游‘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主导意象与切入角度的结合,对于全局构思,意义非常。

       

       

       主导意象亦有其独立性,其存在方式多样,穷通意脉流贯之效。意脉从切入角度开始流转,其具现轨迹表现为由主导意象派生、并体现主导意象流动趋向的意象组合系统。主导意象---意象组合体---意脉入角---意脉流通是一个层层递进、顺势呼应的关系。在意脉流通中,主导意象通过赖以浮现的诗眼以及由此演绎而成的具现形态---警句,直接或间接起着统率的作用。

       

       

       宋祁《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点评:“‘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因诗眼“闹”而演绎出警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进而牵动全局构思,以致“一句之灵,全篇俱活”。

       

       

       古典诗词的构思,追寻远而及近、去而复返的意脉流通轨迹。清人江顺治《词学集成》:“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逢;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逾远。必如天上人间,来去无迹方妙。”古典诗词创作,特别注重发语与结语的首尾呼应。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贺贻孙《诗筏》:“古诗之妙在首尾一意。发语难得有力,有力故能挽起一篇之势;结语难得有情,有情故能锁住一篇之意。能挽起一篇,故一篇之情亦动;能锁住一篇,故一篇之势亦完,两相容也。”发语撒得开,结语收得拢,从撒开得其势至收拢而蓄意终,意脉流通显露为一条开合轮转轨迹,呈现出圆美流转之特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诗论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