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一边喝着茶,一边回忆往事,每每想到关键处,还会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踱步。李芸听着这段往事,越听越是脸色发白:
“他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些。”
店主试探性问道:“这位妹子,敢问你是他的爱人吗?”在得到李芸肯定的回答后,店主又安慰她:“没事的,他不跟你说这些,是为了保护你,不想让你牵扯到这件事上。”
店主送走二人之后,狠下决心,将店面盘了出去,所得钱财全用于遣散店内伙计,当然也没忘了给“老木头”留一份。店主自己带着妻儿远走他乡,再也不敢回到南江市来,当然这是后话。
在回去的路上,夏鸣锋突然问李芸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你与老刘相识多久了?”
李芸闻言一怔,既而答道:“快三年了,我俩是前年年底结的婚。”
夏鸣锋长叹一声:“如此说来,你对他并不完全了解咯?看来,还得打扰二老一下。”
于是李芸便驱车载着夏鸣锋回到家中。两位老人都还在。见李芸带着夏鸣锋回来,二老面色有些不好看;但是当得知夏鸣锋是一名侦探,为了破自己儿子冤死的案子而来时,二老脸色才由阴转晴。二老让佣人去下厨给大家准备宵夜,在等候宵夜的期间,夏鸣锋趁机向二老询问起刘某当年的往事。一说起自己的儿子,二老的眼泪忍不住扑扑往下掉。这白发人送黑发人,世间大悲痛之一,让二老如何能够承受。
在二老零零碎碎的述说下,夏鸣锋一边用小本子记录着,一边将整个事情的脉络捋了一遍。
刘某人在家中排行老三,也是家中的老吆,自小备受父母宠爱。他有两个姐姐,早已远嫁他乡。
刘某自小就很顽皮,因此没少被老师同学告状,但他母亲总是很袒护他,这让他更加有恃无恐。他终日与一些不上进的同学混在一起,还跟校外的混混称兄道弟,这不禁让他的父亲十分担忧,为此他父母俩人经常为儿子的教育问题发生分歧,既而发生争吵。
刘某上了高中后,由于功课跟不上,这让本就无心向学的他干脆辍学。他父亲为此气得差点病倒,但是没有办法,还是得托关系为他找门路,为他在监市大队谋了份差事;虽说没有编制,可至少是份正当工作。可这刘某游手好闲惯了,哪里受得了这监市大队的众多条条框框。他三天两头旷工不说,还经常与上峰顶嘴,要不是荐头面子大,他早被开了。饶是如此,他也多次被队里警告,终于在上峰又一次找他谈话后,他决定甩手不干了。
刘某心气其实挺高,想自己出来闯份事业。然而事业哪是这么容易闯出来的,这创业说穿了,其实就跟赌博差不多,十个里有九个是失败的。当他第三次创业失败后,不但赔了不少钱,还把自己的人脉全赔了。这让他有些心灰意冷,甚至一时间想到寻短见。后来在父母的劝说下,他决定去找南江市最有名的阴阳师“黑先生”。黑先生给他指点迷津,让他去清美古镇碰碰运气。
起初刘某根本不信清美古镇能够遇到贵人。虽然那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钱人来游玩的不少,可是人家与自己素不相识,如何能够提携自己?但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他还是去了清美古镇一趟。结果回来时他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他告诉父母,说自己遇到贵人指点,今后定能发达。父母有些不信,但是看到自己的儿子精气神为之大变样,还是很欣喜。
之后,每年七月十四晚上,刘某都会出门,而且还不告诉家人去的哪里。照常理说七月十四不适宜晚上出门,但是刘某总是“现代人没必要信古代那套”为由搪塞过去。因为他每次都能平安归来,他父母也没有在意。
刘某先是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某个海归的同学,让他投资南海市的房地产。南海市当年的房价一度跌到谷底,有些房子每平米不足千元。当海归买入这些房子后,仅两年时间,这些房子就涨到了三千多元一平米,刘某因此得到第一桶金。此后,刘某的事业越来越顺。但奇怪的是,每当他事业达到高峰期时,他总会捐出大半财富。用他的话说,这是弥补自己年少无知犯下的过错。他父母还为此很欣慰,认为自己的儿子真正懂事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去年的七月十四他没有外出。在他死前的一段时间里,他总会反复念叨一句话:“时间不多了!”
起初两位老人以为儿子工作太忙,所以时间不够用,还关心地让儿子不要太拼命。岂知刘某竟然一语成谶。
两位老人说到动情处,不禁嚎啕大哭:“我们可怜的儿啊!平时做了那么多善事,想不到居然得不到善终,老天爷不开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