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2018年7月7日,农历2018年五月二十四,星期六
袁也与严康宁恢复联系后,她好几次试探着问起严康宁的近况,今天,终于如愿。
袁也:
你好!
我看了你写的文章,非常不错!
你在来信中提及,每一次新的选题都能让你兴奋,你终于开始享受工作的意义。我为你感到高兴。人立于世,多几个支柱才能稳当。事业是支撑绝大多数人奋进、安定的支柱之一,你能在尚未而立的年纪立筑这根支柱,很是不错!
你在信中问起我的日常。我的生活,很规律。周内白天执教,晚间备课;周末去学生家中家访,偶尔来一趟田园徒步。空闲时间多用于读书,读完会与学生分享收获之处。我很喜欢孩子们听我讲述外面生活时,眼中迸发出的希冀与与向往;也会在他们关于时间、空间的各种畅想中,收获满足与意外。
现在的生活,让我找到了工作、乃至人生的意义。作为一个个体,我只是世界微不足道的一份子;但是选择成为支教老师,能够改变不止一位孩子的未来,乃至改善其家庭的处境。这个意义,远远大于我专注谋生能给社会创造的价值。
近年来,阶级决定论、寒门难出贵子的言论,甚嚣尘上。我也曾一度被误导,并因之感到悲凉。支教久了,我才发现那些言论的局限之处。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只是因为见识、资源局限的父母,能够提供给孩子的引导不够,而非孩子本身的资质低下。
当我向孩子们揭示了未来的可塑性,向他们描绘过他们可能成为的样子、能为国家和世界做出的改变,他们会很快领悟努力的意义,也会为追赶与更高平台同龄人的差距而更加勤奋。我很感动,也很欣慰。
对我而言,当然也有缺憾,首要是师资和物质的匮乏。
师资方面,我个人及同行者的数量有限,能够带来的改变距离理想仍然遥远,我很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加入这个事业。也很渴望能够寻得身负才艺的老师,在课本知识之外,发掘孩子们的潜力并加以培养,使之不被永远埋没。
物质方面,许多实验用具、教学器材,很是捉襟见肘。语文数学的知识,光靠讲解还能应对,可化学、物理等科目,光靠想象,难以产生直观感受。今年年初,我收到两台电脑,帮助孩子们了解世界以至宇宙的广阔。可惜的是,两台,这样微小的数量相对于孩子们庞大的基数而言,实在是太过稀少。当他们排着队前去试用时,我一边为他们欢呼雀跃感到开心,一边觉得心酸。
不过,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改变。我和我的同行者们一直在呼吁,也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祖国的发展让绝大多数人的物质保障得到满足,如今,日益富强的国家以及需求层次逐渐上移的人民,都开始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再等几十年,等到我所陪伴的孩子们长大,等到他们有能力回馈家乡,也等到国家的强大与社会的进步更上一个台阶,我现在为之遗憾的问题,将得到更大范围、更为深度的解决。
你的来信,对我多加谬赞,对己妄自菲薄。大可不必!家园的守护,手握钢枪与肩荷锄头者同样重要;国家的建设,需要奋进在各行各业的人;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每一个平凡人的努力。
我只是选择了自认为合适并能够发挥价值的路,与你以及其他千千万万的人一样,都是在处理好“小我”的基础上,试图成就“大我”。在我看来,你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你个人,于家于国也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
祝你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心平气和,努力进取。
严康宁
袁也将严康宁的信细细地读了很多遍。她突然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既然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何不利用她所擅长的文笔,呼吁关注,解决严康宁在信中提及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