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与第一章
书名:笑 作者:日月明 本章字数:4245字 发布时间:2021-09-17

 

这是一段历史沉疴,需经治愈,依旧不堪回首。身处时代浪潮的人们,身不由己。面对暴戾只能苦笑。面对愚昧,只敢偷笑。面对指鹿为马、有的人可以开怀大笑,有的人却只能转过头去打个抿笑。天真烂漫的孩子,想笑就笑。

 

                                         贫宣队忆苦思甜

1966年的五月,“五七指示”一句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就让贫宣队(贫下中农宣传队)、军宣队、工宣队进驻了各级各类学校。我读五年级的时候,学校进驻的是“贫宣队”。这个“队”是全世界最小的队。队员一人,队长队员同是一人。贫宣队长叫金城,师生尊称金队长。金队长五十多岁,头上裹着黑绸布,腰间别一个短旱烟杆,裤带上还挂着一个奇特的猪尿泡状的漆着土漆的乌亮的烟盒。金队长的旱烟盒是祖传的,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了。金队长说他的烟袋老值钱了,人家拿五担谷子换,他都舍不得。烟袋的衬里是用狗睾子皮囊经芒硝处理后定型而成的。烟袋壁是涂一层土漆再裹一层麻纱,干了之后再涂一层土漆,再裹一层麻纱,层层叠加而成。金队长说他的烟袋不但耐摔,而且耐用,越用越亮堂。用它装烟丝能防潮,还能使烟丝的味道更浓醇。

金队长来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忆苦餐”。他用土砖在学校操场边磊了一个很大的灶,灶上搭一口巨大的锅。这口锅是金队长从生产队养猪场借来的,只有养猪场煮猪潲的锅才能满足一百多个师生的餐需。忆苦餐的食材是野菜加米糠和碎米。野菜是金队长带领全校师生在学校附近的田野里采的。米糠是金队长从自家猪饲料糠桶里掏的那种细糠,糠里还时不时爬出几只黑壳虫。碎米是从公社粮站买来的。他在锅里加了三四桶水,水烧开后就加碎米,等碎米熬成了稀糊状就把糠倒进去,然后用竹扁担搅和。接着把切碎的野菜加进去,再搅和,再烧几把火。最后撒上几把盐,一锅流质状的忆苦餐就大功告成了。

学校教师食堂的炊事员用人力车拉来了一车斗子土钵钵,还有一大把筷子。这些餐具是从附近的酒厂工人食堂里借来的。

各班班长把钵子和筷子发到每个同学的手里。老师的是校长命事务员发的。灶台前,教师站一块,学生站一块。

开餐前,首先是校长上思想政 治课。无非是旧社会多么多么的苦,今天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浸在蜜罐里是多么多么的甜。完了就毕恭毕敬地邀请金队长给大家上政 治思想教育课。

 

金队长手不停地搓着,脚在地上不停地擦着,摇晃着身子,干咳了好几分钟,挣得脸红脖子粗,就是没憋出一句话。校长急忙递上一杯水。金队长终于开腔了:“呃,呃,呃,我是一个没跨出过牛栏门的睁眼瞎。呃,呃,校长突然要我讲话,我好像是黑半夜起床摸着个黄瓜,分不出哪一头。呃,当着这么多人讲话,是新娘子上花轿头一回。大家都知道我是个闷葫芦,就是用八副磨盘压都压不出一个屁。呃,今天是敲起锣鼓要出戏了,不讲下不了台。”校长和全体老师不住点头,赞许,期望金队长继续。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贫下中农在旧社会吃的就是今天锅里煮的这种食物,跟猪食一个样。尤其是到了60年,这种食物都没有了......”金队长话说到这里教师那一块,好像不安定了,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唏唏嘘嘘,还有的私下里笑。

教师那块的骚动,引起了金队长的注意:“我讲错了吗?如果讲错了,就当是黑板上的字,现在就擦掉。”

校长赶快出来打圆腔:“没错,60年距今一两千年了,这是咱贫下中农在远古受的苦。”

校长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解释竟然激怒了金队长。金队长这气一上头,把“呃,呃,呃”全忘了,讲话变得流利起来:“我不懂什么扁鼓圆鼓,只知道那是1960年,吃钵子饭那年头,还有比那更苦的吗?吃牛屎,吃观音土呢!这个苦不诉,还有什么苦可诉?!”

这个贫宣队长,竟然弄不清“新”“旧”社会两个概念,竟然把1960年的苦日子端上了台面。不懂也就罢了,人家校长给他提个醒,给了他一根杆子让他顺着溜,他居然无视,冥顽不化。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校长除了一脸无奈,就剩下一脸尴尬了。

教师那一块,年轻的直接笑劈叉,老沉的人转过了脸去笑,几个受过打击的“右 派分子”死劲咬着嘴唇不让自己笑出来,把笑往肚里吞。

这场面严重偏离主题,太难堪了。校长赶忙盛一钵忆苦餐过去,让金队长带领大家吃。金队长祖上三代要饭,从小受苦,吃糠粑野菜粥是家常便饭,很轻松地喝下了一钵。接着所有老师带头吃了一碗忆苦餐。他们的吃相,各有千秋。有的站着吃,喝面条似的,吱溜吱溜钵子打一圈儿,喝完了。有的蹲成拉屎状,皱眉、绷脸、龇牙咧嘴的样子好像比女人生孩子还痛苦一百倍。

轮到我们学生吃忆苦餐了。我们班上第一个带头吃的是年龄和个儿都最大的外号陈哈的陈兆年同学,他一口气喝下三钵都不动声色。陈哈的壮举受到校长和金队长的现场表彰,把吃忆苦餐推上了高 潮。

吃忆苦餐是星期一的事。星期三,作文课,按照校长的布置,每个同学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题目叫“忆苦餐”。课堂上,语文老师首先要大家说说自己的感想。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青的小个子女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要数陈哈了。

“陈兆年同学,你先讲。”老师点名。

“就是拉不出屎,肚子胀得慌,肛 门胀得疼。我老爸说,今天要是还拉不出屎,就要来学校找老师,要老师给抠出来。”陈哈说着,还翘了翘屁股。

语文老师是个黄花大闺女,听着陈兆年同学的感想,有点害羞,还有点恶心,脸一下子红晕起来,表现出无所适从。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也顾不上做出反应。见老师没有制止,同学们更加放肆了,就有人吼:

“谁叫你猪一样的穷吃,胀死活该!”

“我们就拉得出屎来,那个糠渣擦得屁 眼儿痒痒的,舒服极了!”

“都别出声!”班上的“打屁大王”站了起来,接着说:“吃下忆苦餐,放屁都响亮,大家听!”话音刚落,就放出“啪”“啪”两大响屁。

爆竹般的两声屁响,让大家把整个教室都笑翻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则捂着嘴巴,跑教室外独个儿笑去了。过了好一阵子,老师才返回教室。老师就是老师,老师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很快驾驭了课堂。她把大纲写在黑板上,规定只许按照大纲写,不许野马无缰。而且特别强调:跑题重作!

校长是个激进派,对这个贫宣队长的愚钝非常反感。他甚至怀疑这个贫宣队长觉悟有问题,有意抹黑新社会。校长去公社革委会主任那里参了一本。革委会主任不以为然,他让这个爱背地里玩小动作的校长碰了一鼻子灰:“他觉悟有问题?祖上三代讨米的,全公社还能找出第二个吗?有问题的是你们这些瞧不起贫下中农的臭老九!”

公社革委会主任接着说:“菩萨尚且打错卦,哪有人不说错话?”

“下级服从上级,是党的原则;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是政 治路线。”

“回去好好反省!”

教师面前颐指气使的校长,在革委会主任那里就是一只小羔羊,只有唯唯诺诺的份儿。

贫宣队长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斗 地主。地主是个六十 七八岁的老地主,按轮流批斗路线图轮到了我们学校批斗。批斗会场设在学校的大礼堂。大礼堂的戏台上挂着巨幅标语: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命进行到底!

小学里没有红卫兵,只有红小兵。红小兵不会拿绳索绑人,贫宣队金队长对轮到我们学校批斗的这个地主不感兴趣,也不动手。这正好给了校长一个表现自己阶级觉悟高的机会。他从学校食堂的箩筐上扯下一副箩索,把老地主的手反剪到后背,绑了个结结实实。之后,他把老地主推到台上。

为了避免忆苦餐的尴尬重演,校长带头发言批斗,也不知他从哪弄来的材料,居然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把老地主说得很万恶。校长批完了,义愤填膺,带领大家高呼口号:

“不忘阶级苦!”

“牢记血泪仇!”

“打倒大地主!”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命万岁!”

校长批完了,自然轮到贫宣队长批判了。贫宣队长走上台,演讲水平也不见长进,照例长时间干咳、清喉,照样脚不停地擦地板,手掌也来来回回地搓。老师们欣赏着金队长的一举一动,期待从他的嘴里又能咳出几句让大家提提神的话儿。“呃,呃,呃,这台台,本来就不是我这种人该站的,呃....呃......要我发言,岂不是找大妹子刮屌屌么?”

“再说......呃......这个老地主不是我想要批斗的老地主。如果是南老斋那个老地主今天在这个台上,呃......我就要日死他妈!”

“南老斋那狗 日的爷爷的爸爸霸占了我的爷爷的爸爸家的田地,还抢走了我爷爷的爸爸的小老婆。”

贫宣队长放着眼前的地主不批,担水找错了码头,同学们摸不着头脑,老师们都强行忍住笑。自从在公社革委会主任那里讨了个没趣,校长变得识相多了,他和蔼可亲的给金队长递上一杯热水,并趁机跟金队长耳语了几句。

金队长讲话就这脾气,开头难,一旦上了道就变得顺畅流利。他话锋一转,就找准了靶位,开始批眼前的地主了:“你个老地主,要不是看在当年我在你那里当长工,闲时一天给了一升半米,忙时一天给两升米,比其他地主要高出半升,比我在生产队干一天分两匣火柴钱的红强多了的份上,我今天就要斗死你!”

校长看了看贫宣队张,但欲言又止。

“走日本那年,我家老爷子死了,你还给了副板钱。今天让我来批斗你,算我倒霉!”

校长借故给贫宣队张加水,又耳语了一番。

“你个老地主,我跟你一个锅里吃了那么多年,今天要我来批斗你,你会服我?让我来批你,这不是撸起鸡 巴吓老婆吗?”

校长终于忍不住了,但他还是微笑着很客气的对金队长说:“亲不亲,阶级分。您老就表个态,对眼前的这个老地主应当怎样!”

校长话音刚落,贫宣队张就举起了两个醋钵大的拳头,一个箭步冲到老地主的面前。老地主吓浑身发抖,节节后退,生怕那两个铁锤锤砸下去。

“死地主!今天要是由着我的火气......我就......我就要......那个!”

校长见状赶忙去拉金队长。

校长对贫宣队长“崇高的阶级觉悟”大加赞赏。校长说:“大家都看到了,金队长急眼了,恨不得两锤锤砸死地主。他气愤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校长又带领大家高呼了一阵口号。谁都知道,金队长高高举起的拳头未必会砸下去,他完全是装模作样的,给自己找一个体面的下台的机会。这,诡计多端的校长还看不出来?

“半斤八两,两个都是借坡下驴的高手。”台下,老师们窃窃私语“鬼点子一样多”。

学生的批判稿全是老师写的,内容也不敢夹带私活,都是从《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上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有几个懒惰的老师直接在报纸上划红杠杠,让学生照念红杠杠标记的内容。六年级的一个男同学和五年级的一个女同学碰巧念上了同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叫“梁校”,并且选读的内容也完全一致。他们发完言走下讲台就有不少同学对他俩挤眉弄眼,说他们不是偶然巧合,而是天作之合。解散后,大家戏笑不止,七手八脚的抱住那个男同学往那个女同学身上撞。女同学羞羞答答的,好几天不敢去上学。

教育战线贯彻“教育要革 命,学制要缩短”的最高指示,我们读完五年级就上了初中。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