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约定
“静书,今天是26号了,下星期五一长假你回家吗?”
没等沈静书回答安晓妘就抢过了话头:“你觉得她这种懒人会回家吗?长假总共加起来就八天,这还是我们教育系的30号没课,给加上去的。静书家在苏城,光坐车回家都得一天了。”
“可是她不是之前清明节也没回家么。”
“清明节放假才三天。”
“我可能不回去吧,你们呢?不对,你们肯定是回去的喽,你们家就在安市郊区,回去坐公交车就能到。”
“嗯,正好是27路车,校门口上车一路坐到终点站,再走十几分钟就到家了。”安晓婉拆开一包乐事薯片:“你说这么近我们不回家不是找打么?”安晓婉调皮地吐了吐舌头:“卡乌——哇这个真好吃!乐事的大波浪薯片我最喜欢烤鱿鱼味的了!”
“住得近就是方便,不像我,坐车要坐一整天,早上9点出发到苏城都差不多下午3点了,还得转车坐大巴回家。”
“我可以跟在你身后,像影子追着光梦游——”一阵手机铃声响起,“我去接个电话。”沈静书回到自己桌子边:“喂,妈妈。”
手机那头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静书,你票买好了吗?”
“呃,我还没买。”
“怎么还没买?你五一回家的吧?放假七天呢这么长时间一个人待在宿舍里多无聊,晓婉晓妘都回家的吧。”
“嗯,她们29号上午上完课吃了午饭就走。”
“对啊,那你一个人待那儿干嘛?无不无聊?晚上就你们宿舍亮着灯,边上的房间都黑漆漆的你不害怕吗?回家玩几天,你外婆可想你了。”
其实我一个人在宿舍看动漫看小说也可以很有趣的,“我不害怕……”
“那你也给我回家!”女子的声音在一瞬间拔高,惊得沈静书猛地把手机远离耳朵二十厘米。
“哦。”
“乖~”河东狮吼一下子又变回温柔妇女,仿佛刚才发飙的不是她:“到苏城了给你爸打个电话,让他去接你。”
“知道啦——”
“好,那就这样,妈妈挂了,你早点睡晚上少玩会儿手机听到吗?”
“听见了——”
“拜拜——”
“噗嗤,静书,阿姨是不是说你了?”安晓婉一脸的幸灾乐祸。
“听见了你还问,给我吃一片。”
“哝。我说嘛这么长时间你肯定是要回家的,果不其然,啧啧——”
“安晓婉你真是够了,能不能注意点形象,”安晓妘扶额,为什么边上这个十足的吃货会是自己的姐姐:“静书,你快点去买票吧?要不明天下课我陪你坐车到车站买票去?还是,你在手机上用巴士管家订票?或者你可以买高铁票,比较快。”
“手机上买,我懒得去车站了,不过我支付宝钱好像不够了。”
“要不要借你点,我们这儿可是有一个富婆的。”
“谁阿?”安晓婉顺口一问,就见安晓妘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额,我是富婆?”
安晓妘用“你真聪明”的眼神看着她。“某人刚拿了奖学金,钱肯定是够用的。”
“额,我饭卡里是有钱,但是那钱是取不出来的,只能在学校范围内用,你又不是不知道。”
“额我一下子忘了,怎么办,好忧伤。”
“没事儿,我给我妈妈微信发个语音,让她转点钱给我。”
“成,那你看看能不能买回程票,能的话顺便把回程的车票也买了,五一长假回家的人很多,到时候可能会买不到。”
“嗯,那我让她转300块钱给我,差不多够了。”
“嗯嗯。”安晓妘吃完几片薯片拍拍手,“我去打水有没有人要和我一起去?”
“我跟你一起去,我打两个热水瓶,明天早上想洗个头再去上课。”
“安晓婉,你呢?”
“嘿嘿,晓妘你帮我带一个呗?”
“滚(ノ`Д)ノ”
楼梯上
“静书,你不回家的话也可以,跟我们一起回家,你还没去过我们家吧,那边郊区空气可好了。”
“我妈让我回家我能不回吗?去你家?总不可能在你家住那么多天吧,你家也住不下呀。”
“哪能啊,我和安晓婉又不会在家里待一个星期,我们住个三四天就回来了,家里反而没劲,装是装了宽带但是信号超级差,玩个游戏一直卡掉线。”
“那你和晓婉回家多吃点叔叔阿姨做的菜啊,你们那儿的菜都是自家种的,又新鲜又便宜。”
“我家的菜是比学校这劳什子的菜好吃多了,我家后面有好大一块地,我爸种着很多菜呢。你去我家的话,我可以和安晓婉抓龙虾给你吃。”
“抓龙虾?不是钓龙虾吗?”苏城的龙虾贵的要死,“这会儿龙虾还小吧。”
“我们家前面那清水沟里好多呢,拿个盆子去捞都能捞到。你家那边龙虾很少?”
刚好热水房里排队轮到沈静书,她把热水瓶放好后插卡,看着热水龙头流出热水倒入热水瓶里:“也不是说少,我家就在太湖边上,鱼虾很多,但是呢,龙虾一直不便宜,暑假旺季的时候一斤至少20块钱。”这还是至少,饭店里起码40块钱一斤。
“乖乖,这么贵。我们家那里超级多,去年隔壁家的明明和强子一下午就抓了满满一个水桶的龙虾。但是我妈觉得这个不好吃,壳太硬,主要是她也不会烧。”
“买包十三香呀,龙虾不能煮太久肉会老的,熟了就马上盛起来,我妈说的。哎晓妘等会儿,我有两个热水瓶。”
“我知道。”
“……好了,走吧。额晓婉的呢?”
“唉,那个懒女人……我帮她泡好了,等会儿就把瓶子放在门外面,哼哼不给她。”
“我赞成。”
“以后再带你去我们家吧。”
“嗯,那我得提早先饿上一顿,把肚子饿空了再到你家‘大开杀戒’!”
“好的呀,你跟安晓婉抢饭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