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全会的缘故,这两日无它事,三叔又不许我去朱将军的葬礼,便早早赴了丹阳。小张先生也到了丹阳,我们一同在洗尘亭吃了早饭。谈到救济院的模式,社会部已有一定建议,效公的指点亦已十分鲜明,于是地方也只能遵照意思处办。这样的事没办法的。又谈及经营上的一些难处,想到三叔“少与报人言报事”的教训,又将话题引往了别处,谈了往前与行严先生的聚餐。
一人做事,一人奔波。早早地结了社会部的小差迁后,先由句容的莫先生领着,赴往太学生陈少阳的墓作了拜谒。墓地虽已荒败,但牌坊横额“精忠贯日”字样,仍是凛凛生冒着威。又听莫先生讲,丹阳还有岳王家的宗祠,为岳珂亲造。便是想去,却怕失了时间,只得约在下次。午时回到城里,吃道一味上好的松子肉。
前时来丹阳,就已去过孙文台高陵,下午便沿运河走,见识了齐梁诸陵。陵墓的萧疏最是动人。萧梁河畔,六朝的腐败于此沉默。两朝帝王坟的碎石与麒麟、石龟、天禄散布,荒败的杂草与凄凉的树丛,掩藏在烂石与破土路里。于是在这曾夸耀死亡的古国里,便有了一点风流的新生。待来月的薪资到了,当添一款蔡司的新品,给夕洗照一些风景。一些颇专业的人总说,只有康太时才懂得相机的魂眼。还记得和西在琉璃厂淘得的几本相册,外人映照出的恍惚如梦的渲染,却实在不如眼前随风流侵蚀的石头这么自然。
晚间回城,与小张先生共餐。
夜里,默然地坐在窗台前。丹阳并不具都市的繁华。就是靠着客栈里这清淡的烛光,望向市井的道路,却也有许多风华在。
“她便去了,象秋天的落叶似的,在斜风细雨中,蔚蓝色的油纸伞下,一步一步的踏著她那双可爱的红缎高跟鞋。”
夕啊,你是这模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