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次日一早开拔,队伍浩浩荡荡行进在山涧幽鸣中,望也望不到头,扰了山涧清净,惊起飞鸟一片。阳光越来越大,炙烤在一张张劫后余生的脸上,他们的眸中除了坚毅刚强还有抹不去的浓重悲伤,更夹杂着复杂的情感,那是得以归家和妻儿团圆的殷切期盼。
战场无情,舍生忘死,博弈在尸山血海中,穿梭于枪林箭雨里,活着,是为了履行对妻儿的铮铮诺言。而他们……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队伍最后面,疲倦的马儿稳稳驮着一车车骨灰……他们是英雄,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家国的尊严,保住了万万家庭的团圆和安稳,唯独辜负了自家妻儿父母的殷切期盼。诺言不在,徒留撕心裂肺的悲伤和遗憾,此生不复!
大军静默前行,除了车辙混响再无人声。惟愿天下从此太平,再无讨伐,再无践踏,同是炎黄子孙,相煎何太急啊!
二郎一人留守军营,日夜担心焦灼,整个人瘦下一圈,鬓角竟生了好些白发。终于等来大辽全线溃败消息,得知众人毫发无损,心里才安定下来,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亲自回府报信。
三个嫂嫂的眼睛几天都是浮肿的,亦是日夜不曾安眠。九妹担心爹娘安危,险些不管不顾快马赶往边关。
嫂嫂们得知兄弟几人平安无事,皆忍不住喜极而泣。又立时忙活开来,吩咐小厮打扫庭院,备下好酒好菜,只待众人凯旋而归,为他们接风洗尘。
翘首企盼又是几日过去,三路大军才前后脚回到军营。太宗下令重赏三军,抚恤牺牲的将士们。兄弟几人进宫受封,而太宗竟传令流年同倩儿也一并进宫领赏。
四郎看向倩儿,眸中有些激动,刚要开口却被倩儿抢先。
倩儿摸着右脸那道长长的疤痕苦笑:“四哥莫要担心,官家中意的是倾国倾城绝色之颜,不是如今毁了脸的罗倩儿。”
杨夫人重重叹下一口气:“我答应卿茹保全你一生平安,终是我负了她!”
“若没有爹爹和娘亲护佑,倩儿又如何能活到今日?这相貌与我如同枷锁,毁了便毁了。都是倩儿命数如此,与人无尤,还请娘亲宽心,切莫再为倩儿挂怀。”倩儿说罢看了眼四郎,又低下头去。
四郎心中虽痛,亦是坚定:“我倾心相爱的是罗倩儿,要守护一生的也是罗倩儿,不是倾国倾城之貌。”
倩儿心中一暖便滑下两行泪来,怕累得众人伤心,立时转头抹去。
杨将军带着杨家七郎八虎齐齐上殿,流年和倩儿皆着正装跟在父兄身后。倩儿把挡在额前的长发束起,将那道疤痕坦然地露在外面,从容走上大殿。
高高在上的太宗特意看了眼倩儿的脸,心中既惊又痛,他是第一次如此失去一件东西,失去了一件长久以来心心念念的东西。心中虽有不甘却又知天意难违。太宗双手抓着龙袍,将目光从倩儿脸上移开。
杨延顺单枪匹马搬回救兵救下全军将士,又力斩大辽名将耶律沙,立下大功,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
杨延昭指挥应战心思缜密,于乱军中斩杀辽将韩德昌,封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
其余众兄弟皆有封赏,随后太宗将目光放在流年脸上:“你就是杨八妹?”
流年不急不缓上前一步,跪下磕头:“臣女杨延琪见过官家。”
“杨八妹,朕早有耳闻。军营中一战成名,训练出我大宋最精锐的骑兵。这次又带二百人捣了辽营,一战而定一战致胜,你功不可没。可颇有当年杨夫人的风范,果然巾帼不让须眉!”
“官家过奖,八妹不敢当,这一次是上天护佑,才让八妹险胜。”
“诶,既有将才,不必谦虚。只可惜是个女子,若你是男儿,朕也定当封你一个将军。”
“官家言重了。”
“立下如此大功,必要封赏。听闻你和杨延顺要成亲,那便赐你一份嫁妆如何?”
“谢官家。”流年磕头谢恩,抬头看了眼这个只存在于历史课本上的宋太宗,是非曲直又如何评判?何况她如今不是江流年,她是杨八妹,更加无法言说。想到如此,流年一个激灵看着太宗欲言又止。
太宗似是看出了她的心思,探身问道:“八妹可是有话要说?”
流年看了眼杨将军,一咬牙嗫嚅道:“八妹不敢说,怕又给爹爹闯祸。”
“哈哈,你大可放心,朕定不会迁怒于你和杨将军,但说无妨。”
“官家可不可以答应八妹一件事情?不过这件事八妹暂时还没想好。”流年说话间声音便弱下来,头伏得低低的,仍是没敢去瞧太宗的反应。
满朝文武皆惊,皆等着看太宗的反应。这丫头的胆子当真大得很,敢在朝上跟太宗要东西的人,流年当真前所未有,况且她要得还不是物件,是太宗的一个承诺。
唯独寇准低头浅笑,杨八妹果真是杨八妹,分毫不差!
延儿嗔怪地瞅了眼流年,杨将军和哥哥们皆为她捏一把冷汗。这丫头素日无法无天惯了,如今在官家面前也不知收敛,当真胆大包天。
杨将军立时向太宗磕头请罪:“是臣教女无方,素日太娇惯了些,放纵了她如此性子,可给臣闯下不少祸。今日殿上冒犯圣上,还望官家恕罪。”
太宗愣了有半响,突然大笑起来:“我这下可完全相信,带了二百骑兵捣了敌军后营这件事却是你能做下的!”
太宗隐了面上的笑意问流年:“你可知我大宋自开国以来,敢跟朕要承诺的你可是第一个?朕虽答应了不开罪于你,你又如何敢保证朕一定会答应你的要求?”
“八妹没想那么多,只是碰碰运气。”
满朝文武皆忍了笑,静静等着看戏。杨将军心里噗通直跳,手心都捏出了汗。他严肃地斜睨一眼流年让她收敛收敛性子,莫要再“胡言乱语”。
“果然好胆量,只要这件事不违背三纲五常,朝堂秩序,朕答应你便是。”
流年立时开了颜,磕头谢恩:“谢官家。”
太宗又看向倩儿:“果然是文老太医的孙女,又一次力挽狂澜救下全军将士性命。立下如此大功,朕也赏你一份嫁妆如何?”
倩儿听闻太宗如此说,心里一喜彻底放下心来,和四郎一起磕头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