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日子在起早贪黑中过了一年又一年,风里来雨里去,阿芬也由一个娇媚柔弱的少妇变成了坚强有力的大婶,以前纤细的身材也早已走了型,街坊们渐渐叫阿芬做肥姨了。
自从女儿们陆续上大学进高中,云吞摊的那点收入完全不够家里的开支。看着人们生活好了都爱上吃卤菜,于是肥姨果断地去学了做卤菜然后盘下一间小门面开起了卤菜馆。肥姨做的卤菜材料十足,味道鲜美,很快生意上了轨道,只不过孩子们都在忙学业,店里所有的事情只能靠肥姨一个人。
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毕竟肥姨吃惯了苦,只是孩子们都住校了,家里就剩肥姨一个人。每天进进出出只有自己,形单影只,很是孤单。隔壁水果铺的李大妈的娘家兄弟没了老伴两年多,想再找个伴一起过晚年。
李大妈看好肥姨,风风火火地跑来和肥姨说和,肥姨推不过便见了男方一次。对方虽说比自己大十岁,但是长得显年轻,挺精神的一个老头。 那老头也看上了肥姨大方乐呵的样子,而且他对卤菜也很有研究,加上早已退休倒是蛮愿意和肥姨一起打理卤菜馆的。
肥姨这次没敢太快下决定,年底寒假孩子们都回来了,而且老大和老二还都带来了男朋友,男孩们都长得不错很有教养的样子,而且一口一个阿姨,让肥姨乐得眼睛都快眯成缝了。她心里涌出一股心酸与安慰,这些年来的苦总算没有白吃,女儿们终于长大成人了。
过完元宵,孩子们都得回学校,肥姨把三个女儿叫进房中支支吾吾地说起找老伴的事。 大女儿依然是第一个反对,她说她还有几个月便要大学毕业了,男朋友的父母已经帮她在安排工作,而且对方父母是干部,他们明确希望将来要是小两口生了宝宝肥姨这边能帮忙带。 女儿说先不说将来带不带孩子的事,这个时候老妈找老伴容易让对方父母笑话。
大女儿一向有主见,且很不愿意妈妈找后爸,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自己三姐妹也已经长大,哪里还需要找别人来照顾妈妈呀。
二女儿和三女儿都不出声,但是肥姨看得出她们也是赞成姐姐的。 肥姨没有再说下去了,说到底女儿的前途要紧,两个女儿找的人家都不错,不能因为自己让女儿们被人笑话。
唉,算了......
(5)
转眼间,大女儿二女儿都结婚生子了,三女儿也大学毕了业。女儿们都劝肥姨关了卤菜馆去和她们过,肥姨不愿意,她想着自己还才50出头呢,还干得动,不想歇下来。
大女儿的公婆家境颇丰且都是干部出身,退了休自然也不愿帮忙带小孩,宁愿让她们请保姆。大女儿女婿都在局里上班都当了点小领导工作很忙,家里每天就是保姆一个人对着孩子。有一次保姆炒的菜没洗干净有沙,大女儿随口说了一句让她注意卫生,那保姆便生气了,第二天趁他们上班就走人了。
等两口子下班的时候,孩子一个人坐在地上差点没哭断气,孩子饿了一天屁股上还被掐紫了好几块,大女儿快气疯了。 好在孩子没丢,大女儿再也不敢请保姆了,她哭着打电话叫肥姨来帮忙带孩子。
肥姨听了也被惊吓到了,女儿需要她,这种情况下她只好忍痛把卤菜店快速转了出去。肥姨在大女儿家一呆就是三年,外孙上了幼儿园她才离开。
回到白菜街肥姨闲不住又想重新找地方卖卤菜,她以前那家卤菜馆其实是转给了街坊赵老头家,赵老头的儿子儿媳在经营着馆子。那小两口手脚倒是勤快,只是卤菜的手艺欠了点火候,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他们听说肥姨回来了而且还想继续做卤菜非常高兴,立即邀请肥姨加入他们的馆子大家一起干,肥姨做了那么多年的卤菜还真放不下,于是便和赵老头家一起打理卤菜馆。
肥姨又回到卤菜馆心里很开心,她很用心地教着赵家儿子儿媳,那小两口对肥姨也很好,经常去家里帮她料理家务。赵老头的孙子也喜欢缠着她,左一句“奶奶” 右一句“奶奶” 的满口叫着,两家人相处得很融洽。
赵老头喜欢伺弄花花草草,他帮着把肥姨家的阳台也弄得像个小花园一般。有了花草,家里便有了颜色,再加上赵老头的孙子活泼可爱经常来串门,家里充满了生气。
肥姨为生计忙了一辈子,从来没有这么舒心过。
赵老头的老伴也走了有几年了,他儿子儿媳看着肥姨人这么好,又是多年的老街坊知根知底,就想着撮合两位老人家,两家合成一家。赵老头当然是愿意,肥姨想起前几次的情况,有点没信心,她还是担心女儿们不同意。
赵老头的儿子于是打电话给肥姨的二女儿,二女儿代表三姐妹很快回到娘家提反对意见,她很不客气地指责找老头一家,把她妈的卤菜秘方骗过去了,还想着让老妈进他们家门免费干活带孩子。
多年的老街坊本来是想着喜上加喜的,结果被二女儿说得如此不堪,赵老头的儿子当场发誓将来决不要肥姨去馆子里干活也不用她带孩子,就让两个老人家安享晚年。
二女儿哪里肯信,她强势地回绝了赵老头一家,而后带着她妈妈去她家了。
(6)
肥姨在二女儿家住得一点也不自在,女儿一家和公公婆婆住一起,那两个亲家对她客客气气的就拿她当个客人,外孙女稍微和自己多亲近一会儿他们还会不高兴,待了三个月她心里憋屈得不行。
三女儿一听,赶紧把妈妈接到自己家里。三女儿家里倒是清静,房子大没孩子也没和公婆一起住,可是那两口子整天忙公司的事,应酬又多,经常不着家。
家里太清静了,又没个认识的街坊四邻可以聊天,肥姨一个人好孤独。在三女儿家待了不到两个月,肥姨再也受不了了,和女儿说了一声便自己回白菜街了。
回到白菜街,逛逛菜场,串串巷子,周身通泰,肥姨心里很快缓了过来。她和三个女儿打电话说,以后自己不找老伴了但是也不想离开白菜街,让她们不用担心自己。
为了打发时间,肥姨每天早上去公园练剑,公园里老头老太太多,大家一起锻炼身体聊天,一天时间很快过去。赵老头也常去公园锻炼,他看到肥姨依然是很热情地打招呼,但是肥姨自己不好意思再和他聊天了。
有一天,肥姨练剑用力过猛把腰给闪到了,被大家送去医院,三个女儿都离得远她也不想通知她们,自己一个人在医院躺着。
那老年病房里,别人都是身边围着儿子孙子热闹得很,就她一个人冷冷清清地,肥姨心里不由得一阵孤寂。 这个时候老赵头一家子来看她了,他们煲了鸡汤还买了水果来,一家人陪着肥姨有说有笑的让她感到很温暖。
几天后,肥姨出院了,她分别给三个女儿挂了电话,她说她决定和赵老头领证了。她很郑重地说她为了孩子们守了二十多年的寡,如今老了想找个伴过几天舒心的家庭生活。她还很坚决地制止了女儿们想要反对的那些话,她说如果女儿们还想继续认她这个娘的话就回家来祝福她。
56岁的肥姨终于再次走进了民政局和赵老头领了结婚证,赵老头的儿子那天把白菜街的那群老街坊都请到卤菜馆吃饭。
王奶奶和李大妈端起酒杯回敬肥姨老俩口子,“阿芬,你总算开始为自己活了。”
肥姨闪着泪花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随即又叹了一口气说:“可惜我那三个丫头没来。”
正失落着,门外传来一阵呼唤:“妈,我们回来啦。”
......
门外来了一群孩子嘻嘻哈哈挤着讨喜糖吃,白菜街的巷口扬起了一串点燃的喜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