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菜街上的肥姨,人如其名,长得肥肥白白,高高壮壮。她说话嗓门大,走路带风,老远就和你打招呼,是白菜街一道少不了的风景。
白菜街以前是郊区菜农种菜的地方,后来改造成了一条农批街,但是街名还是保留以前的。街面倒是不长,几百米,但是商品齐全,各种青菜,肉菜,干货,河鲜,应有尽有,而且饭馆点心摊也是开了一家接一家,热闹得不行。
肥姨在白菜街开的是卤菜店,她做生意爽快利落,客人来买卤鸡脚送几块卤藕,买卤肉捎点卤海带丝。碰上忘带钱的,赊了账先把菜带回去,方便时候再来还钱也不会老催着你。她在白菜街很有人缘,店子里的生意也一直不错。
话说肥姨人缘这么好,街坊们对她的事情自然也上心,比如说她守寡多年,3个孩子长大了该找个老伴了,街里街坊的三姑六婆们比她本人还急。可是尽管见了好几个人,合适的也有,肥姨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过了。
肥姨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肥的,当年她还没变成肥姨的时候叫阿芬,有着温柔的面孔和纤细的身材,看上去十分的娇美。当然那个时候有个踏实能干的老公疼着,百事不愁,娇一点算什么。
阿芬30岁上的时候,老公出车祸死了,留下她带着三个孩子艰苦度日。当时撞死她老公的肇事者赔了几万块钱抚恤金。
可是她公公婆婆硬闹着拿走,说什么阿芬生了一堆女儿也没生个儿子顶门户,而且随时都可能改嫁,到时候与其把钱给别人,还不如拿给她小儿子也就是阿芬的小叔子娶个媳妇。
阿芬气得发抖,三个女儿中最小的还没断奶,这点钱拿走了她们母女四个吃什么呀,可是向来弱懦的她面对强势的公婆只会哭啼。没办法,她只有找老娘来帮腔,老娘拉来老舅,老舅吆喝来了一堆邻居来看热闹。
大家都对着阿芬的公婆指指点点,那俩人见势不妙才骂骂咧咧地回了乡下。有了那几万块钱,日子还能抵挡一阵,阿芬不敢坐吃山空,可是自己一个女人带着一帮孩子能做什么呢?
想来想去,去白菜街的杀鸡档帮人拔鸡毛吧。那个时候卖鸡的都是手工拔鸡毛的,拔一只鸡毛一,两块钱,就这样阿芬从一个娇柔的家庭主妇变成一个拔鸡毛的帮工。
她一天到晚不停地拔,鸡毛到处飞扬沾满了衣服和头发,嫩白的双手长期地浸泡在水中很快变得粗糙,饶是这样,一天也只能赚二三十块钱,仅够糊口。
亲戚们看她日子辛苦,劝她改嫁,她不愿意,她公婆也来假惺惺地要把她三个女儿带回乡下养,条件是要钱。阿芬不肯,她知道即使把钱给了公婆,一旦钱花完,自己的女儿们就会被他们送给别人的。她心里很坚定,这辈子再怎么苦也要把孩子们养大。
寡妇门前是非多,阿芬不改嫁,一门心思拔鸡毛,可是日子偏偏不得安宁。
那鸡档的老板看阿芬老实肯干且又同情其遭遇,时不时给她拿一些当日卖不完的鸡杂,让她带回去给孩子们做菜。阿芬倒也不推辞,她更勤快的干活以回报老板。
日子久了老板娘不高兴了,她不喜欢自己丈夫对一个寡妇这么好,她总是有事没事找阿芬的茬,没多久阿芬受不了便辞职了。
(2)
就在阿芬找新的活路的时候,她的第一个再婚对象出现了。
那天她在白菜街转悠的时候,走到肉铺前准备买点肉给孩子弄点汤吃,碰到前来送肉的贩子。贩子搬肉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半爿猪肉掉到地上,肥姨好心弯下腰帮他抬了一把猪肉,对方道谢的时候却发现是认识的人。
那个肉贩子叫张强,和阿芬曾是中学同学。他在郊区开了个杀猪场,专门收农村的家养猪,杀好供给菜市场的肉铺。 虽说是一个人倒腾的小本生意,倒也做得红红火火的,街上的肉铺几乎都是他家的货,一天卖出几头猪完全没问题。
得知阿芬想开菜档,张强建议她也卖猪肉,并且拍着胸脯很豪气地说由他供货,成本价。在张强的帮助下,阿芬的肉档很快就开张了,她的货总是最好的,而且价格也实惠。一来二去,白菜街的其他几家肉档的生意就都被阿芬一家给做完了。
那几家摊主眼红了便在背地说闲话,说阿芬为了做生意和张强不清不白。她公婆也不知道从哪听到的风声,带着小叔子从乡下找了上门,闹着说阿芬找新男人了,就得把当初的钱给拿出来。
阿芬的肉铺被他们闹得没法做生意只好向张强求救,张强立即赶来帮忙。可是对方人多又有围观的人助威,小叔子蛮横地冲上前一把揪着张强就想动手,两个老人家也在一旁不停地骂骂咧咧。
逼急了,张强只好把杀猪刀抽了出来对着他们比划,很快那三个人就吓跑了。
这么一闹,张强倒是真喜欢上了阿芬了,这个女人善良勤快,自己离异带着一个儿子过活不正需要一个这样的女人打理生活么。阿芬也对阿强有了好感,他阳刚稳重,自己一个女人带着一群孩子不正需要这样一个依靠么。
虽然没有说破 ,但是俩个人的交往日渐频繁起来。不出摊的时候张强会来阿芬家帮着干点重活,阿芬也会去张强那里帮着洗洗晒晒,时间久了按说俩人的事也应该水到渠成了。
那一日,张强约来阿芬母女四人到家来,说是要两家在一起吃个饭,那天他乡下的老娘也专程赶来了。老太太一来看看孙子,二来相看一下阿芬。两家合在一起七口人,有老有小,有儿有女,看上去倒也其乐融融。
饭罢几个孩子在一块玩,谁知玩着玩着闹了起来,三个女孩对一个男孩,力量悬殊,而且那两个大女孩还把阿强的儿子打了。做奶奶的心疼孙子,说了女孩们几句,女孩们委曲得哇哇哭了起来闹着要回家,一场饭局搞得不欢而散。
张强的妈叹气,她担心日后阿芬的女儿们会欺负自家的孙子,她劝儿子和阿芬说只能带一个女儿进他家的门,否则两个人别在一起了。
张强仔细想想也觉得俩个人四个孩子负担太大,他试探着问阿芬可不可以送一两个女儿去她们奶奶家。阿芬听了心里一凉,原来他也和别人一样,终究还是接受不了自己这些孩子。
俩人的事情没谈成,阿芬的肉铺自然也开不了了。即使张强仍然愿意给她家肉铺供肉,她自己也不想和他再有牵扯。
(3)
既当爹又当妈的日子很苦,但是阿芬仍然要去寻找她的第三份工作。阿芬想起了自己会做云吞,且卖云吞简单,不需要租档铺。于是阿芬在街口支个摊子架个锅,一边煮一边卖。
每天半夜起床就开始剁肉馅包云吞,等孩子们起床了,一天要用的云吞也包好了。她煮好孩子们的早餐便推着架子车出门了。三个孩子也很懂事,吃完早餐老大和老二送小妹妹去幼儿园,然后俩个人各自去自己的小学和初中。
阿芬要到傍晚才能卖完云吞,等她收摊回到家中的时候,老大老二已经把妹妹接了回来,饭菜也做好了。最让人放心的是,两个大的学习完全不用妈妈操心,自己非常主动自觉。
看着女儿们这么懂事,阿芬心里很是欣慰,孤儿寡母的日子仿佛也没那么辛苦了。
就这么忙了几年,小女儿也读小学二年级了,阿芬的云吞生意依旧在做着。有一天,小女儿在学校突然肚子疼得打滚,校医看了说是阑尾炎,要送医院。班主任立即送孩子去医院,等阿芬赶到医院的时候女儿已经入院并在准备做阑尾切除手术了。
因为大女儿在高中住校,二女儿马上要中考,为了不影响孩子们,阿芬一个人忙里忙外照顾小女儿。班主任得知她家情况,每天下午下了课还来医院帮她一把,事后阿芬心里过意不去,亲自送了自包的云吞去学校给班主任。
过了一段时间,隔壁的王奶奶要给阿芬介绍个对象,她说对方是个小学老师,离异无孩,没住房,收入也不高,但是人很踏实。 阿芬这几年也习惯了一个人,倒也没放进心里去,结果热心的王奶奶直接把人带到阿芬的云吞摊上吃云吞。
阿芬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因为来的这个人居然就是小女儿的班主任,没想到王奶奶介绍的人居然是他。班主任也很意外,但是又很淡定,之前的接触让他多少了解到阿芬的善良与勤劳。
阿芬却是尴尬,班主任人是很好,细心又有礼貌,可是她哪里敢高攀女儿的班主任呀!班主任倒是有些想法,他看阿芬每天忙着出摊,便主动帮她接送小女儿,也常来摊上帮衬生意。
日子久了阿芬暗淡了多年的心思也活泛了起来,自己毕竟才40岁,能有个伴对自己知冷知热当然好。
就在刚有点苗头的时候,有一天小女儿在学校和同学打了一架,哭哭啼啼地回来找妈妈,班主任带着满脸抓痕的孩子回来不停地道歉。
小女儿哭着说那同学骂她,说她妈妈勾引老师,所以老师对她特别偏心。小女儿问妈妈是不是真的想和班主任好? 要是她们真好了,自己以后在学校就会遭同学笑话,班主任听了无比尴尬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