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而今烟月绕离骚(三)
书名:人间烟月 作者:一曲雨霖铃 本章字数:4348字 发布时间:2021-09-08

曰: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话说上元元年(674年)八月,经卢照邻之事,刘神威、宋令文、孟诜等人变得聪明,于是众人合计从宫中探得消息,知高宗武后已有更改称谓之心,只苦于名言不顺利。


 一日,众人再入醉春楼。一番酒罢,刘神威道:“至尊皇后殿下之心我等已然知晓,若能为君分忧,必是一功,如此前途有望,皇后殿下也不为此前武三思之言而不满我等。”孟诜听得武三思之名心中甚起,酒杯怒敲桌面道:“宵小之徒,自为礼部尚书后,整日无事处处寻人礼节过错,真是卑劣。”宋令文道:“孟兄息怒,如今之计正如,刘兄之言,为至尊皇后殿下分忧,改过印象才是要事。”孟诜又道:“此事谈何容易,自古名正言顺之事多是困难。”刘神威安解道:“正因不易,才有我等之功。”宋令文也道:“孟兄勿气,刘兄所言极是。我有一计,我等可查阅典籍批,寻寻前人智慧,些许自有天意。”孟诜听得此言,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了下去,道:"好。"众人商议定,当即各自散去。


时光荏苒,半月之后,众人又聚至醉春楼中,刘神威、宋令文、孟诜等人再入醉春楼。宋令文道:"诸兄,昨日之事,我已查阅典籍批。虽不是万全,去也有十之八九,我等当可行计。"言罢,与众人言了情况。众人听过,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宋令文笑道:"如此,寻一机会,我等共谏此事便可!”


忽有一日,高宗升殿,文武百官奏过要事,刘神威、宋令文、孟诜等人便上书高宗武后言为避先帝、先后之称,请愿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 


上有意,下有心,高宗听过甚是心喜,未等群臣言语便道:“爱卿之言考虑甚周,一切皆依爱卿之谏。”文武百官听此只得纷纷言道:“陛下圣明。”自此高宗武后改称天皇天后。


天后闻了此事,心中暗道:“倒也不蠢,也是可造之材。”不日,武后便将刘神威、宋令文、孟诜等人调入翰林院。武三思知得此事,心中不满便面见天后道:“刘神威、宋令文、孟诜等人此前皆有罪过,今天后怎还将其升入翰林院?侄臣甚是不解!”一旁李令月笑道:“他们已思国事,自是升之各尽其责,表兄何须念其过去不放。”天后道:“月儿小小年纪便知此中厉害,你这兄长也不惭愧!”武三思听此连忙言道:“侄臣一时糊涂未能想到,确是惭愧。”


天后又道:“还有一事,你可入翰林院领刘神威、宋令文、孟诜等人共处之,也算你有些功绩。”言罢,天后示意武三思上前。天后与武三思言了事由叮嘱道:“三思切记国事为重,个人情绪不应有之。”武三思回道:“侄臣自有分寸,定不负天后所托。” 冬季十二月,武三思便令刘神威等人于天后盛上建言十二条。天后看过,不日于天皇请建王公百僚皆习《老子》,每岁明经一准《孝经》、《论语》例试于有司,又请子父再为其母服孝三年。天皇看过皆予同意。此诏下达,百姓欢举。


此事先且按下不表,回说那九尾灵狐。自九尾灵狐于李弘处得了《推背图》消息,便马不停蹄前去洛阳北邙山。只九尾灵狐至北邙山后,却见观中无人,于是自己又化分身千万,再寻国师下落。其中有一分身不知于何处寻得消息,言国师曾往东山寺。于是九尾灵狐便只身前往东山寺,誓要夺得这人间奇书,一窥宿敌后世王朝之气运。


流星赶月,九尾灵狐至东山寺后,因忧泰山之事再次发生,故化作一七旬老妇,于黄梅县内东山寺下假作一无家可归之人。


不时,东山寺中路过此地僧人见其可怜,便将其背回寺中,一边让其住下,一边为其寻找家人。 


午夜时分,月色正美,山峰庙宇可谓辉煌,九尾灵狐于此查遍寺院,却未见《推背图》一丝气息。《推背图》不得,九尾灵狐便离东山寺而去。过一山间驿站之时,九尾灵狐却是遇得那济州刺史薛顗派门客来寻。 那门客取出信物视之九尾灵狐道:“下走奉刺史之命,寻觅娘娘踪迹良久,今于此相遇,特告之娘娘推背图之事。推背图那日密送入东山寺后便随慧能和尚南去,如今那慧能已是一方大师,娘娘去后勿必多加小心。” 


九尾灵狐得此消息,即御法南去,前往慧能大师道场。九尾灵狐到此道场,见得道场一香案之前坐过一人,此人衣着朴素,面相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不是慧能大师又是何人。 闲言少叙,九尾灵狐感知推背图气息,心中甚喜,于是等到夜深人静之时,九尾灵狐便于道场暗查。有心有果,九尾灵狐真寻得道场密室,九尾灵狐推测《推背图》恐在密室之中,于是九尾灵狐欲潜入密室盗《推背图》离去。不料慧能大师早有防测,九尾灵狐方才入内,便触发慧能大师法阵,惊得道场上上下下前来护卫《推背图》。


慧能大师匆忙赶至,见是眼前之人乃是九尾灵狐遂即眉毛微挑,惊道:"怎会是你?"此情此景,九尾灵狐知行踪已然暴露,他日恐难再有机会,转眼一看《推背图》近在眼前,于是九尾灵狐回道:“不错,是我。”九尾灵狐决心一战,言罢便在道场大打出手。 


数个回合下来,那盛放《推背图》之紫檀木盒被击得粉碎,《推背图》也被打落在地,夜风一阵吹过,《推背图》翻出一页,现有一图,那图中画之盘果,盛上李子,不计其数。图下又有诗句,九尾灵狐欲将其拾起细看一番,慧能大师见天机已露,无力再阻,只能叹道:“九尾灵狐,天机已露,贫僧自知拦你不住,只这盛世若被颠覆,必生战乱,那是多少黎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皆因你一人之怨,可叹众生皆苦!” 


九尾灵狐听过只觉一愣,言道:“我自青丘之灵,本奉女娲之令。”说到此处,九尾灵狐转而冷笑道:“非也,是奉道祖之令,托身宫院,惑乱君心,断之殷受起运,伐纣灭商,建之大周盛世。然功成之时,姜尚废我法力,将我推向斩妖之台。事后毁我声名,世世代代皆是谩骂,你说这盛世天下黎民百姓,于我还有何关系?”慧能大师道:“你整日言是奉命行事,可这命可有使你无端造业,残贼生灵,荼毒忠烈?”九尾灵狐又道:“和尚,这世上怎有行恶还有美名之事。不杀忠烈,气运何断?”慧能大师不知再接何言,只得话锋转道:“往日恩怨,何需连累千万后世。既是青丘之灵,何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九尾灵狐听之却道:“千年之前,我便放下屠刀,可你那佛却封于山下,千年使我独见沧海桑田。”慧能大师听此叹道:“这恨与缘,竟是蔓延千年!”


九尾灵狐听此不言遂即转身离去。九尾灵狐走后,慧能大师却于原地呆坐片刻,一时之间,天地之间一片寂静。


九尾灵狐得了《推背图》,便寻一隐蔽之处,细看先前之处,有之谶诗。诗曰:

累累硕果,莫明其数。

一果一仁,即新即故。


又有颂诗曰:

万物土中生,盛世初见成。

一统定中原,李唐万世明。


九尾灵狐心生不悦,翻过书页,上现注释之言:

李弘当国,千古名君,盛唐万世……


九尾灵狐看至此处,心气四起,千辛万苦所寻,竟是如此结果,一怒之下运了法力,欲将推背图撕毁,怎知这推背图被法力所护,九尾灵狐拿之无法,却又气之不过,于是将这推背图狠摔在地。随之夜风便起,将推背图吹至页末,上有文字道:

古之预言,只一预言,决非断言,故万事万物之气运,全系于后人之手。

今以道术法力,借天地之势,作一预言图书,只这图非图,书非书,世人一言一行皆会变动书中之事,望后世之人御风而行,避之恶事,驱之不善,共建太平盛世,天地大同。


九尾灵狐看过,由悲转喜,计上心来,决意依这《推背图》之言,改些事件,看这《推背图》如何变化。于是九尾灵狐附回裴秋雪之身。


翌年(675年),李令月十岁生辰之余,天皇下制不日东寻洛阳,时领太子李及小公主李令月共视之。


将要出发之际,沛王李贤于自己府邸宴请太子李弘一聚。待李贤来至,兄弟二人先是客套一番,遂之入席,期间二人其乐融融,饮酒无数,只不知二人言了何语。


不日,众人整装出发前往洛阳,走时天皇再三嘱咐李贤、李哲、李旦兄弟三人定要妥善处理长安之事,若有不决,请示大理寺卿张文瓘。


且说这东巡路上,李令月时常趁停队休息之时,采了些花朵,戴于头上,跑去李弘车驾问道:“弘哥哥,月儿可是好看?”李弘见此放下手中谏书,轻抚李令月头道:“好看,月儿比年那天上嫦娥仙子还要好看。”李令月听过真是心花路放原地转过数圈。


众人行至合璧宫绮云殿后,入夜,天后叫唤来太子李弘亲授治国之道。恰逢此夜星象异常,慧星划过。九尾灵狐(裴秋雪)见状,知时机已到,于是动了手脚。


次日,宫人传出太子李弘于昨夜猝死绮云殿,死因成谜,生年仅二十有三。


天皇、天后、李令月等人得此消息,悲痛不已,天皇更是数月不朝。倒是九尾灵狐甚喜,于是离身裴秋雪,回望《推背图》而去。因裴秋雪没了九尾灵狐灵魂支撑,遂即也是身死。裴居道一家闻此消息,怎能不是心痛。


数月之后,天皇破例追赠太子李弘为帝,谥号“孝敬”,又以天子礼仪葬于恭陵,太子妃裴秋雪同以后礼葬于恭陵。


一番事罢,裴居道乱了心神,于是欲与天后请愿告老还乡。裴居道道:“启禀天后,臣年事已高,心神甚乱,恐难再为朝廷效力。思来想去,愿还乡求个安享天年。”同为丧子之痛,天后知其心劳,于是于裴居道道:“爱卿既已如此所说,一切依爱卿之言便是。只爱卿走后,谁人可替爱卿之职?”裴居道道:“臣有一好友,姓丘名神勣,为人心思缜密,行事周全,臣回乡后,可建他前来。”天后道:“爱卿既是考虑周全,我自是静候丘卿前来。”


此后,天皇所患风眩又犯,相比之前更为厉害,天皇便与群臣商议道:“自诛上官仪后,每视上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今太子离世,朕风眩严重,军国大事不可一日无人处理,朕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众爱卿意下如何?”次议一出,朝中群臣皆言反对,中书侍郎郝处俊谏道:“陛下奈何将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给子孙而委任天后!”天皇因而暂时停议。


天后得知此事大怒,喝道:“迂腐,朝中群臣真是越发迂腐。今太子离世,陛下风眩严重,沛王、英王只知玩鸟斗鸡,朝中军国大事交其处理如何了得?”于是天后令武三思召刘神威、宋令文、孟诜等人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以对朝中异声。不久,天后密令著书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此分割中书侍郎之权,此番情景时人称作“北门学士”。


一个月后,朝中有人密奏天皇孝敬皇帝乃被天后下毒所杀。谏曰:

太子监国,刚正不阿,有害天后之势,正如上官婉仪之事,故天后以毒杀之。


天皇看过心有动摇,朝中天后权势却是如日而大,为求平衡,天皇改立李贤为皇太子。事后,天皇又唤大理寺卿张文瓘觐见。


遂即,张文瓘着了官服,去往太液池,池旁天皇正观望水中鱼儿。张文瓘见天皇,行礼起身,天皇即道:“爱卿可知朕唤你前来是为何事?”张文瓘道:“臣想臣知。”天皇道:“如此,速速去办。”


张文瓘走后,不良帅觐见。高宗道:“多年前朕令你密往房州调查薛国公之事,如今可有结果?”不良帅道:“回陛下,所有结果,均已证据确凿,望陛下过目。”言罢,不良帅盛上各中证据。高宗看过道:“大帅与不良人之功朕自封赏,只此事朕自有定夺,你等不可外传。”不良帅听此即刻回道:“臣遵旨。”高宗听过挥手示意不良帅退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人间烟月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