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在茶杯里缓缓地游动,嫩绿的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像一个环抱的美人此时此刻在这清澈而又温和的茶水里尽情飞舞。
柴荣喝了口茶,此时的他心情复杂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只是缓缓地摇了摇头。
“光义,如果有一天我跟你大哥站在了对立面,你会帮谁呢?”柴荣漫不经心的说道
赵光义一愣随即回应:“殿下言重了,我和大哥永远都是追随殿下的”
柴荣转头看了看赵光义。
“哈哈,某戏言,某戏言,光义莫怪”柴荣换了副笑脸随即又拍了拍赵匡胤的肩膀。二人相视而笑,只是柴荣的眼里多了些复杂。
他们所处的这间茶楼是开封城里最高的一座同时也是集市的最衷心位置,这里每天都热闹非凡。吆喝声,叫卖声,卖拨浪鼓的碰撞声,甚至是行人在街上行走鞋摩擦地面的声音,在这里仿佛都能听到。
“光义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来这里吗?”
“不知”
“你不觉得这里才是真正的凡间吗?”
“此地,乃市井之处”赵光义老实的回答。
“是也……不是。光义你闭上眼仔细闻一下,闻到了什么味道?"说完自己闭上眼向着窗户缓缓吸了一口,整个人都非常享受。
赵光义也跟着柴荣的动作闻了一下,除了闻到下面包子铺飘上来的香味那就只有风的味道了。
“怎样,闻到了什么?”
“包子的香味?”赵光义试探着回答。
“哈哈,聪明这就是最平常的味道,也是凡间的味道”柴荣肯定了赵光义的回答后又补充道:“我还闻到了不远处某户人家做饭的香味,做的还是红烧鲤鱼”
赵光义实在不明白柴荣是什么意思,只得随声附合。
“光义,你看那边”柴荣用手指了指东边
“你看到了什么?”
顺着柴荣手指的方向看去,视野越过一排排犬牙交错的屋顶,东方一座巍峨耸立的皇宫屹立在哪。
“皇宫!”赵光义斩钉截铁的说道
“聪明!,哪里正是皇宫”
“殿下是何意”赵光义不解的问道
“你觉得哪里是凡间吗?”
赵光义沉默了,哪里是凡间吗?他不禁在心里默念。哪里住着皇上皇上是天子,所以哪里到底是什么?
“哪里不是人间”柴荣语气冷冰冰的吐出这几个字,脸上也再也没有了和煦的笑容,握住茶杯的右手也是隐隐的发抖,杯中的茶水也有些震荡不安。
赵光义很明显感受到了柴荣的情绪变化,他也很清楚柴荣所波动的是什么。
皇上除了柴荣这一个继子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亲人了,膝下无儿无女,百年之后,继位大统的只能是柴荣。可最近皇宫传来消息,妃子刘氏很有可能怀了龙种。
这个消息对于郭威来说无非是天大的喜讯,中年失孤眼看自己也快垂垂老矣,郭威心里也是悲从中来。虽说还有阁继子柴荣,但他终究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始终存在一丝的间隙。
柴荣他明白倘若真的诞下一个龙子,那么他柴荣这个所谓的“储君”将会易主,甚至自己以后的身家性命能不能保住都很难说。所以这个消息对于柴荣来讲简直是晴天霹雳。
对于这些分析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柴荣马上平复了心情。
“光义,我问你着开封城中哪里最为重要?”
“自然是皇宫”
“那这大周最重要的地方又是哪里”
“京城——开封”
“所以这里到底是凡间还是何处?”
赵光义此刻也是彻底明白了柴荣之前回答的内容。
“是也,又不是”赵光义沉思道
“哈哈,聪明,聪明…~”声音跟随着柴荣的脚步,顺着楼梯逐渐远去了。整个高楼上只剩下赵光义在反复回味着柴荣留下的话语,久久失神。
此时的赵光义不不知在沉思什么,但他明白很多人都变了;如他、如柴荣还有他大哥每个人都在适应社会的变化而改变。
……
十日后,浩浩荡荡的犒军队伍很快就快接近前线了,韩通勒了勒马缰,望着不远处巍峨的太原城,韩通此刻也是心潮澎湃。
城门外赵匡胤早已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军士并列两旁古乐器具也早已是等候多时,身着战袍的赵匡胤也是站在队伍中间等候,石守信也是站在赵匡胤的一旁守护。
“砰砰……”
几声嘹亮的战鼓声响起,响彻天际。赵匡胤笑着迎来上去:“使者大人长途奔涉,辛苦了。”
韩通并没有马上下马,赵匡胤伸出的双臂僵在空中略显尴尬。赵匡胤也是自嘲的笑了一声并没有在意,拍了拍手,一名军士就托着托盘缓缓上前。赵匡胤伸手拿走托盘上的两杯酒,左手的一杯向上递给了还坐在马背上的韩通。
“军务繁忙,不便饮酒”
没想到回答赵匡胤的是韩通冷冰冰的一句话,这时的气氛顿时降到了冰点,位列在旁的石守信此时也是握紧了刀柄,眼神凌厉的望着韩通。
“那好那好,那我也不喝了”
赵匡胤心里也是不快,自己拿热脸去贴了别人,语气也是有点不忿。
韩通冷冷的看了赵匡胤一眼随即厉声道:“赵匡胤接旨”
随即从怀里掏出一份诏书,这边包括赵匡胤所在的所有人此刻立马跪倒在了地上,恭敬的等待韩通的宣读。
韩通此刻的内心也是冷笑,看着匍匐在地上的赵匡胤他心里有莫大的成就感。
他对赵匡胤是嫉妒的,他自从军以来一直都是跟随着郭威的跟随着他出征入伍,也是功劳赫赫。而他赵匡胤又是什么人韩通从来没有听说过,仿佛一夜之间就冒出来了这个人。短短不足几年的功夫就做到了几乎与他平齐的位置,他能如何不服。再加上他和赵普的关系也注定了他和赵匡胤终是对立面。
“朕在寰宇,念边患甚忧,常不思茶饭,不慕龙床,身心俱疲;然今有大将元朗,为朕扫除边寇,以保江山社稷,以安黎明百姓;此乃大功也,特此宣赵匡胤即日起回京接受封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