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四十六年六月初,马宪永和张铭静商议,给刘愔做媒的事儿。张铭静同意了,也很是高兴。因为这也意味着不管如何,马宪永要放弃李绍菱了。同时,马宪永就孩子的意见征求张铭静的意见。张铭静的这几个孩子,最听话的还是自己的养女,马海婷被抚养后已经有十六年了,如今十九岁了,最听话,完全是一个乖乖女。最小的儿子海宁今年十二岁。长子马海晋十七岁,已经被放到军中去了,次子马海阳出了这番事之后,也实在是没办法,他狠了狠心,对丈夫说:“也放到军中去吧,十四岁还是个娃娃兵,不过也只能这样了。”
马宪永:“这可以吗,他才十四岁。”
张铭静:“我也不想啊,但不这样怎么行。放在身边也许还会出事。我觉得让裴孝信管去吧,裴孝信有锋芒,让他磨砺一番。”
马宪永:“也是,就去试试吧。”
马宪永心中也不忍,但放到军中确实能训练一番。
六月七日夜,马宪永、张铭静请刘愔、李绍铭、李绍菱来其家中。礼毕后,刘愔首先向马宪永、张铭静请罪。
马宪永:“你做的没错,我们确实是管教不严,不怪你。”
张铭静:“刘愔,快起来,不怪你。”
刘愔起来后,乖乖地坐下,不知道该说什么。
张铭静:“绍铭,你的二公子,你怎么办啊。”
李绍铭:“嫂夫人,我也是没办法,只能是关在家里了。过段时间,想把他送回东兴,让绍晏、绍邦去管,让他踏踏实实种地去。”
马宪永:“我决定把海阳放到军中去了,你的也一起去吧。我来安排。”
李绍铭:“这不合适吧。”
张铭静:“没什么,一起闯祸,也就一起锻炼去吧。”
李绍铭还没有说话,李绍菱就替哥哥说了,“谢谢宪永哥哥、嫂子。”
马宪永:“绍菱,你该结婚了吧。”
马宪永终于开口了。
李绍菱:“我还不想结婚。”
张铭静:“绍菱,是时候了,嫂子和宪永给你做媒,如何啊。”
李绍菱:“谁啊?”
张铭静:“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李绍菱:“什么?”
李绍铭:“莫非是刘愔。”
马宪永、张铭静:“是。”
李绍菱:“这,刘愔,我一直将其当做哥哥啊。”
马宪永:“刘愔,你觉得绍菱如何。”
刘愔:“很好啊。”
张铭静:“刘愔,你喜欢她吗?”
刘愔低头不语,略显害羞,但还是点了点头。
马宪永:“这就行。”
李绍铭:“臣代妹妹谢大哥和嫂子了。”
李绍菱在一旁说:“大哥,你。”
马宪永:“绍菱,刘愔不错,难道配不上你吗?还有我告诉你,晋公及夫人也是这个意思。”
李绍菱:“这难道是晋公和夫人的意思。”
张铭静:“这是我们一起的想法,刘愔喜欢你,我们也早有所闻了。可是他总觉得配不上你,所以一直到现在。是吧,刘愔。”
刘愔已经听出来马宪永夫妻在替他说话,心里很高兴,但不知怎么说,只是点头。
张铭静:“刘愔,你倒是说话啊,总是点头干什么。”
刘愔:“臣不知该说什么。”
李绍铭:“刘愔兄,不,应该是妹夫了,哈哈。”
李绍铭一句话缓解了气氛,李绍菱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这样被兄长所安排下来了。
当夜回到家中,李绍菱很是不高兴,但不敢对大哥说什么。李绍铭已经看了出来,对妹妹说:“绍菱,你真不喜欢刘愔吗?”
李绍菱:“也不是,刘愔哥哥挺好的,可是我更喜欢......”
李绍铭:“谁啊。”
李绍菱:“马宪永。”
李绍铭:“住嘴,别瞎说,不要命了啊。”
李绍菱:“我为什么不能喜欢他。”
李绍铭:“看来外面的传言都是真的啊。”
李绍菱:“有什么传言啊,他这样的不可以三妻四妾吗,他和晋公不就是实际上海山洲的土皇帝吗。”
李绍铭:“绍菱,别乱说。是,海山洲是晋公的,将来也是宪永的,但晋公和夫人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张铭静又是张太保(张璇强)唯一的女儿。他们是生死之交,而且他们的婚姻是晋公和太保定下的,我听说当年许多元老都在场的。还有太保的铭海公子娶了土人,是为了当年的一场作战。晋公为了感谢太保一家,已经有言了,任何人谁也不能动张铭静的地位,如有窥测者,杀无赦。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这意思就是马宪永一生只能有张铭静一个女人。你喜欢他,这不是给家族带来杀身之祸吗?”
李绍菱:“有这么严重吗?”
李绍铭:“是,官场险恶啊。再者,我们一家能有今天,也是赖刘愔和晋公啊。”
李绍菱虽然不太懂这些,也很不情愿,但她也是知道利害关系的,说:“大哥,我好像明白了。”
李绍铭:“知道就好,以后见了晋公、夫人和宪永一家,一定要恭敬小心,明白吗。”
李绍菱:“知道了。我会小心的。”
六月十日,马文慧夫妻让王弘博代表自己请刘愔、李绍铭、李绍菱在王弘博家中饮宴,王弘博妻子和王永昌、杨希媛也都在场。王弘博是个说话精炼干脆的人,说话很直接。
王弘博:“刘愔、绍铭、绍菱,晋公及夫人让老夫代表他们请你们赴宴,同时希望尽快看到刘愔和绍菱喜结良缘。你们也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吧,不会让晋公和夫人失望吧。”
刘愔、李绍铭:“属下明白。”
王弘博:“绍菱,你呢。”
李绍菱:“明白。”
王弘博:“那就好。老夫知道你们都是爽快人、明白人。好,老夫年纪大了,也不能饮酒,你们几个年轻人喝吧。”
王永昌、杨希媛随后向刘愔、李绍菱和李绍铭敬酒祝贺,刘愔三人也都恭敬地还礼。王永昌知道刘愔是读书人,爱读书,还送了刘愔一盒湖笔,给李绍铭也送了一盒湖笔,刘愔,李绍铭说:“永昌兄,这怎么敢当啊。”
王永昌:“大家都是读书人,应该的。”
杨希媛也送给李绍菱一些首饰,说:“绍菱妹妹,这些是姐姐的心意,你收下。”
李绍菱:“谢谢姐姐。”
六月十一日,刘愔、李绍铭兄妹在王弘博、张铭静带领下进入晋河殿感谢马文慧夫妻,李绍菱明显比之前恭敬小心了许多。马文慧夫妻此次没有太多的言论,只是说了几句一般的祝福话,就让他们离开了。而刘婷娜也没有单独留下李绍菱,也没有说什么。虽说是喜事,但全程都是比较严肃的。这让李绍铭很是紧张。倒是马文慧夫妻对刘愔,很是看重,多说了几句。马文慧还对刘愔说了一句:“好好对绍菱,好好干,多担些担子。”李绍铭是个十分谨慎敏感的人,而这句多担些担子,很明显是要不久之后给刘愔继续提升的意思了。
八月二十日,刘愔、李绍菱正式结婚礼成,中书侍郎曹翰卿亲自主持。马文慧夫妻派马宪英代表自己前去,马宪永夫妻也都去了,其余能去的都去了。原本以为刘愔、李绍铭可能会失势的人,才发觉是大错特错,两人不仅不会失势,反而会进一步高升。
当夜,刘愔看着李绍菱,从兴宁三十四年去东兴任知县,至今十二年了。而认识李绍菱也近十年了,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刘愔对李绍菱说:“绍菱,我思慕你近十年了,你知道吗,如今终于娶到你了。”
李绍菱虽然一直对刘愔视作哥哥,但是对刘愔还是有感情的。说:“那你是得偿所愿了。”
刘愔很坚定地说:“是的。”然后已经迫不及待了。李绍菱那一刻也许在想许多事,但她也知道,刘愔其实是最合适的,对自己对家人而言,刘愔其实更可靠,也会有更大的前途。她似乎想开了,马宪永根本不属于他,马宪永既然有可能喜欢她,也就将来还会喜欢任何人,而自己及家人根本没有张铭静那样的实力和背景。而刘愔则不同,刘愔对她是真爱,刘愔又更踏实。想到此,李绍菱放开了,和刘愔度过了一个祥和的新婚之夜。
兴宁四十六年九月,由王永昌主持的各地考试开始举行了。王永昌身为礼部官,和宁安府知府田欣勇亲自来主持。各地也都在当地州县的主持下举行,到九月底全部结束。此次参加考试的人员,王永昌最后统计有一千三百人。决定各地选前十名下一年进入宁安府考试,而之后的十一到二十名则各地择优录取,量才使用,但不给予实际职位,只是帮助协办事宜。经合格后报吏部、礼部同意后再另行任用差遣。而二十名之后则可视情况给予一定费用以资奖励,鼓励其继续苦读。
也就是这个月,马宪永、李绍铭将马海阳和李景锐交到了裴孝信手上。马宪永、李绍铭都没有出面,张铭静也没有出面。而是让裴孝凝出面送两个孩子到裴孝信的军中。裴孝凝告诉弟弟裴孝信,要注意保密,不可让人知道。既要严格管教训练,但毕竟都十几岁,尤其是马海阳才十四岁,也要注意分寸。裴孝信明白姐姐的意思。而这个时候,马海晋已经在此训练了很长时间了,颇多长进,但是他并不知道弟弟也来了。裴孝信将兄弟两个分散在两个不同的营中,避免他们互相照顾。
马文慧对这些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自己已经八十一岁了,没有多久的时光了。虽然自己身体还勉强可以,但是终究来日无多了。他想趁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将大权彻底交到儿子手上。内部经过多年安顿,已经没有问题了,担心的还是外部的狄羯。思来想去,决议请辞狄羯所赐职位,花重金让狄羯册封马宪永,这样他也就安心了,而且他估计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七、八月的时候,马文慧和王弘博秘密商议,派杜宽携带厚礼去见李万杰,并致书哈珀尔,希望请辞闽海路东道总管,由马宪永接任。
兴宁四十七年八月十日,杜宽、田安弘等启程。二十日抵达闽州,见到了李万杰。李万杰很快就打通了。之后李万杰派人护送杜宽、田安弘等一行人北上,九月十五日抵达狄国大京城。途中经过了崔子建的祖籍平原,买了当地特产。这是杜宽第一次抵达北方,见到狄国京城,其辉煌壮丽超出其想象,但是狄国北方也如同南方一样,大大小小的叛乱仍然时有发生,饿殍遍地,狄羯等异族压榨欺凌汉族,汉民高层有权有势者也都攀附权贵,共同欺诈穷苦人。
九月十六日,杜宽见到了哈珀尔,开始商议,哈珀尔也基本上同意,事情进展的还是比较顺利的。哈珀尔的上司中书令旭查兀对东南偏荒也不在意,在哈珀尔的斡旋下也都同意了。而狄国皇帝虽然成年了,但大权还在旭茶兀和哈珀尔手上,也没什么意见。再说狄国皇帝对东南偏荒也知之甚少,他们更关心的是北方和南方富庶之地,其次是西南西北,几个荒岛在他们眼里不算什么。他们的要求是马宪永亲自到闽州接受册封,杜宽觉得可以接受。杜宽临行前,请求允许他去并、雍一带走一趟,祭祀先人。哈珀尔同意了,但是要求必须赶回闽州。
次年二月,马宪永来闽州,完成册封。
十月三十日,杜宽一行离开狄国京城,没有直接南下。而是西行到了云京,这里是刘婷娜的祖籍之地。在这里买了一些当地特产和食品,然后南下到晋阳,再到河东,又去了雍州。在雍州竟然又碰巧遇到了汪和兴,两人也算是多年故交了,相谈甚欢。汪和兴又赠送了杜宽几匹好马,方便他行走。因为时间紧急,杜宽和汪和兴没有长住。之后出关到中原,然后一路南下。在江淮庐州一带停留了几日,采购生活物资和特产风味,给王弘博等人带回去。一路上是马不停蹄,十二月十日,总算是赶回了闽州。回到闽州后,再次对李万杰表示感谢。十三日返回,临行前与李万杰约定,次年二月十五日,马宪永来闽州,接受册封。
十二月二十日,杜宽一行返回了宁安府。此行花费了黄金白银上万两,进献了粮食十万石,美女上百名,以及其他一些花销。他一路采购的各地风味物产也全部分发给了马文慧、张璇强、崔子建、王弘博、曹翰卿、王敏恺、顾琮峰、董衡辅、王鸿刚等元老。
这是这些人四十多年来第一次品尝到家乡的特产风味,老泪纵横不言而喻。杜宽也学了当年的王弘博,每去一地,都带乡土。而自己则将从雍州带回来的乡土,埋到了父亲杜航的墓前,尽到了自己的孝道。杜航、刘玉茹夫妻九泉之下肯定也会为自己的儿子而感到欣慰的。
兴宁四十七年正月,马文慧大宴群臣,不仅有元老,也有中书六部的年轻人。一向敏感的李绍铭感觉这次不同于以往,但是自己还无法判断出来。马宪永倒是有所察觉,也知道杜宽前往狄羯走了三个月。正月二十日,马文慧正式告知了马宪永此事,马宪永倒是也不惊讶,很稳重,但对让自己提前接手一直只有父亲才能掌管的狄国官职,心中还是没底。马文慧、王弘博告诉他,趁现在马文慧还有能力,给他办下来最好,否则以后就难免有反复。马宪永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一个劲儿的哭泣。
正月二十九日,马文慧派马宪永、杜宽、林仁华、程鸣松等一行前往闽州,携带了狄羯曾经赐给马文慧的诏书虎符金印。田安弘也直接从连山前往。二月十一日,马宪永一行来到了闽州。为了以防万一,马文慧、王弘博也密令宁西马虎所部做好最坏的打算和准备。来到了闽州后,打点了李万杰,李万杰收钱就办事。
二月十三日,李万杰接到了狄羯朝廷的诏命,同意册封马宪永。十五日,李万杰代表狄羯中书省和朝廷对马宪永册封。
大狄国闽海路东道总管马文慧虽曾抗拒天朝,然忠于旧朝,忠烈可嘉。自定历年间归顺后,颇思恭顺。后随参知政事兼枢密使哈珀尔等平乱南方,又屡进粮米,朕嘉其忠,亦念其年高体弱,准其致仕。特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太保、晋国公。免其闽海路东道总管之职。封马宪永为江海行省闽海路宣慰使司副总管领东道总管兼宁安府尹、昭忠大将军、通议大夫、会安郡公,赐虎符;张铭静为一品诰命夫人。
大狄国瑞祥七年二月十五日。
马宪永:“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马宪永、杜宽内心没想到狄羯的册封倒是挺大方,虽然是些虚职,但可见还是有些诚意的。
李万杰:“恭喜马总管、郡公、大将军啊。”
马宪永:“不敢不敢,多赖李大人提携。”
李万杰:“朝廷对郡公不薄,得知报效啊。”
马宪永:“臣明白,明白。不过有一事还请大人关照。”
李万杰:“什么事?”
马宪永:“还是贸易。既然我也是皇帝的臣属,那么正常的全面贸易,以及人口流动方面,是不是可以一视同仁啊。”
李万杰:“这个我已经考虑到了,是可以的,不过骤然间不能,以后应该会的。”
马宪永:“那大人您的辖区内,能不能通融啊。”
李万杰:“今年起先减少三分之一,明年再减少三分之一,这个我可以做主。人口流动上,还是按成约办吧。”
马宪永:“多谢大人成全。”人口问题,还是达不到希望的。
马宪永知道这些都是有代价的,但也是有所值的。
此外,杜宽也在打听谁会接替李万杰。李万杰今年四十七岁,尚比较年轻,和马宪永年龄相仿,暂时还不会历任。以后最有可能接任的可能是魏旭斌或魏旭尧。杜宽之后几天重点与魏旭斌兄弟拉关系,魏旭斌兄弟也逐渐改变了看法,一个承平的时代,他们的才能也无法施展,就也变的安于世故了。
二月二十日,马宪永返回离开闽州。二十六日,抵达了宁安府。当夜,马宪永、杜宽就进入中书省,和王弘博一起觐见马文慧,报告了这一消息。马文慧的心总算是安心了。
三月九日,马文慧和妻子刘婷娜在晋河殿召集中书六部官及次官及宁安知府田欣勇,还有赋闲在家的张璇强、崔子建以及杨筱婷、常丽玲、马宪英、长阁花、裴孝凝,同时还有天鹰军指挥使史敬源、天鹰军左右营指挥使程鸣松、裴孝信,天威军指挥使张承宗,死士营指挥使李良愬,左右亲军将领林仁华、费宏度等议事。如此齐全的场面,是极为少见的。
马文慧当众宣布:去年九月我已经向狄国朝廷请辞闽海路东道总管职位,如今已经得到狄羯国同意,宪永也完成册封礼。我决定正式卸任,交付给宪永。除以前大卫国所赐晋公官爵和狄羯虚封职位外,大卫国所赐太尉一职也一并转交宪永。
王弘博之后宣布:
狄国瑞祥七年封马文慧为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晋国公,免其闽海路东道总管之职,刘婷娜为晋国夫人;
马宪永为闽海路宣慰使司副总管领东道总管兼宁安府尹、昭忠大将军、通议大夫、会安郡公;张铭静为一品诰命夫人;
晋公国兴宁四十七年,奉晋公马文慧令,封宁远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马宪永为太尉,兼宁安府尹;
封太保、安海军节度使张璇强及太保、宁康军节度使崔子建并为太傅;
张璇强、崔子建佐命元勋,年高德劭,自由出入内外宫城,赞拜不名、入朝不趋不必拘礼。
随后除张璇强、崔子建外,王弘博领衔向马文慧夫妻及马宪永夫妻三跪九叩行大礼。八十二岁的马文慧亲手将太尉印信和狄羯所赐虎符金印转交到了马宪永的手上,马宪永跪领符节印信和诏书,父子两人及在旁的刘婷娜、张铭静和马宪英这三个马文慧父子最亲近的人,也都眼角挂泪了。每个人所想自然都不尽相同,但是也都乐于看到马宪永的接班。
从这一刻起,马宪永真正地开启了自己的时代。从兴宁三十五年升任参知政事开始到如今接任太尉、会安郡公,有十二年的时间。这十二年的时间,马文慧从三十七的年轻人已经也到了四十九岁。这十二年,日常事务在马文慧、王弘博的教导下,马宪永逐渐走向了成熟,如今,父亲马文慧和母亲刘婷娜终于放心地交权了。
马宪永接印信后,当即口述第一道命令:
晋公及夫人自由选择任何住所,军政大事不决者仍需向晋公及两位太傅请教,同时,晋公国年号不变。
马文慧夫妻及张璇强、崔子建很满意马宪永的孝心。推辞一番后,马宪永率众人再次跪拜行礼。
这一刻起,几人欢喜几人愁啊。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不过是履行了最后的一道手续而已。
当夜,马文慧、刘婷娜、张璇强、崔子建、马宪永、王弘博、马宪英、张铭静齐聚晋河殿,马文慧对在座之人尤其是马宪永说:“如今,我算是安心了。以后我就想歇一歇,这十二年虽说也是歇一歇,但实际上还操心不少,今后我是真要歇一歇了。也不会有多久了。我最担心的还是狄羯,狄羯虎狼之辈仍需小心谨慎应对。不能大意。立足于自保和战斗,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有今天的结果,主要是我们还有实力。另外,狄羯给的官职虽多,但是都是虚职,即便是实职,也不要在意。而且因为你毕竟成了名义属下,对其许多命令就恐怕不得不从,因此更要注意实力,宁西、连山、连海和怀康是宁安府的大门,必须要注意。还有就是怀远的建设,怎么样了啊,怀远要作为中枢和后方。另外就是东兴也要升级。你姐姐说过狡兔三窟,南方洛那卡终究是异域,但是海山洲是自己的地方,也要狡兔三窟。三窟就是宁安府、怀远以及东兴。三地北中南呼应,怀远居中,则可保万全。”
马宪永:“儿子记下了。”
马文慧:“那就好,一定要牢记,时刻不能忘记。”
之后的几天里,马文慧、马宪永、王弘博商量了新的中书六部名单,最后在三月十五日定了下来。
三月十六日,最后发布。
中书令兼枢密使:王弘博
中书侍郎:曹翰卿
参知政事:崔宁政、刘愔
签书枢密院事:刘愔(兼)
六部官:兵部官崔宁政(兼);户部官李绍铭;工部官王鸿刚;
刑部官韦元政;吏部官刘愔(兼);礼部官王永昌;
曹宣朗为兵部次官。
王弘博抓总,主管军务,曹翰卿、崔宁政协助,刘愔学习。
曹翰卿分管工、礼部,崔宁政分管刑兵部、刑部;刘愔分管吏部、户部。
易物司使:杜宽
宁安府知府:张铭海;
韦元政调任刑部后,怀卡知县由王昆颉出任;
王敏恺年高德劭,致仕,加少师;
顾琮峰,董衡辅均晋少师;
马虎仍为枢密副使,加少师,节制水师和宁西一带诸路军马;
工部官王鸿刚加少保。
其余各地各人职务不变。
此次变动幅度不大,与兴宁四十四年相比,除了马宪永成为决策者外。王敏恺终于卸任了,加少师荣誉衔,其子王昆颉接替韦元政出任怀卡县,距离较远,但是如今的怀卡已经不像当年,加上韦元政强力打压后,治安已经大幅度改善,让儒雅的王昆颉去安抚,正好,可是王昆颉之前是礼部次官,如今成了知县,内心多少有些不高兴。王敏恺加少师后,与他同辈的顾琮峰、董衡辅也全部同时加少师,作为荣誉安抚。这时候的原来中生代原来,只有王弘博、曹翰卿和董衡辅在任了,其余都致仕了。王鸿刚也算是一代人,不过资历浅一些,就加少保衔。
兵部官马宪永成为郡公决策者后,其原有职位由崔宁政出任是顺序接班,而且成为第二副相。刑部次官张铭海则接替田欣勇出任宁安府知府,代替马宪永处理宁安府事宜。这也是当年马文慧和王弘博商量好的。李绍铭官复原职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不过晚了一些。最大的变动就是刘愔了。刘愔由原来的吏部官成为参知政事兼吏部官,还签书枢密院事,成为了仅次于中书令王弘博外最大的实权派,分管吏部、户部,参与军务。很明显,马文慧父子和王弘博希望历练刘愔的军事能力,已经有不排除将来让刘愔接班的意思了。而曹翰卿的儿子曹宣朗则被调任兵部次官,接替了崔宁政,也是希望他能熟悉军务,也是希望以曹宣朗功臣之后和相对淡薄的身份来平衡崔宁政和刘愔。
三月十八日,马宪永、王弘博正式首次公布了晋公故友功臣图的名单:
太傅、开府仪同三司、安海军节度使张璇强;
太傅、开府仪同三司、宁康军节度使崔子建;
追赠太傅、雍国公,枢密使、保安军节度使杜航;
追赠太保、开府仪同三司,威安军节度使、怀卡通南招抚屯垦使、成国公曹允恭;
少师、中书令兼管兵部、定海军节度使王弘博;
少保、中书侍郎兼管工部、威远军节度使曹翰卿;
协理政事常丽玲;
管理户部官杨筱婷;
追赠太保、枢密使,威安军节度使、怀卡通南招抚屯垦使李辉宣;
追赠安北军节度使、少保马心文;
追赠诰命夫人,管理怀康州事宜徐娜;
追赠忠信军节度使,少傅、亲军左军统领李宇新;
追赠忠武军节度使,少保,亲军右军统领费俊潇;
已故管理会安府始宁园事宜周颖圆;
前威远军节度使、镇东将军府长史张利海;
靖远军节度使,枢密副使马虎;
少师,原刑部官王敏恺;
少师,原礼部官顾琮峰;
少师,怀远州知州董衡辅;
少保,工部官王鸿刚。
对于这个的公布,其实是公开化了,其实多年来已经有人知道和传开了,而且这里面有差不多一半的人都已经去世了,还活着的年轻的接近七十岁,大的已经八十多了。新的一代才是重点的考虑对象。
马宪永终于得到了自己所希望的大权,母亲刘婷娜也非常高兴。然而马宪永在有了权力后,尤其是有了狄国正式的诏命后,内心不知为何不自觉地萌发了对狄国的一丝好感。
马宪永虽也与狄羯有过交战,但毕竟不同于父辈那代人对狄羯那样的仇恨深,何况父亲年老也逐渐放下了仇恨。而自己如今大权在握,一定程度上也与狄羯的大方有关。而经过这么多年的了解,狄国已经是日落西山,皇位更迭极其频繁而且内斗太过于激烈,十二年间四次更换皇帝,已经根本无力顾及东南的海山洲一隅之地了,因此对马文慧父子也非常大方。这对晋国也是一个好事情。也正因为如此,马宪永对狄羯也有了好感,他希望这种局面能长久稳定下去。狄国要衰弱,但又不能完全的混乱下去,这样自己和晋国的利益才能最大化和长久化,自己的家族就能永远做一个事实上的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