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宝宝经常有坏脾气,宝宝会存在逆反心理。
那这些坏脾气是什么时候开始培养的?
答案是九个月之后。
其实人的所有坏脾气都是和环境的不断交流,争执,抗衡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这样一种与人交流沟通的方式。
可是坏脾气形成的过程并不非空穴来风,并不是突然宝宝脾气就大了。
九个月开始,由于宝宝的爬行能力开始存在了,爬行之后的探索行为就成为所有家长积极的一个关注点。
所以家长会给孩子各种限制,抑制,制止等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孩子刚刚形成的一种探索行为,与以往形成非常大的对峙。TA的选择就是我一定要去做这个事,而一定要做的这个事受到对方的阻挠的时候,孩子就要施展出,TA想要实现这个目的,能有的这样一种能力,那就是哭。在孩子哭之后,之前我们在上一章有提到,我们作为家长是多方面的,一种选择就是家长不理孩子,不让TA去触碰这些东西,那么TA感觉到哭无法达成自己的愿望,TA的选择只能去转移注意力去玩其他的东西。可是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孩子一哭,家长心就碎了。
一些教育家曾说——孩子只要一哭,说明TA有这种所谓的需要。
所以当家长开始安抚TA,这恰恰就中了孩子的计。
TA仅有的一种哭的能力,得到了一种比较如愿的回报。
所以TA就把哭当作实现自我愿望的一种武器,这样在反复不断的哭当中,反复改变不同哭的形式和时间的长短当中,TA实现了太多的需求,从而TA的坏脾气也逐渐开始养成。
12个月的宝宝常常会因为坏脾气基于冲动做出一些行为。
人类的大脑,大概有两个过程,一个是冲动的过程,一个是抑制的过程。
什么叫冲动?
冲动产生的因素在于神经上的兴奋。比如一件事情来了,突然就开始兴奋起来。
这种行为从婴儿时期就有了,兴奋归兴奋,但是要让自己平静下来,这是就是抑制过程。
但这个能力,恐怕人类要发展到11岁左右,才逐步开始完善。
所以我们的孩子,在婴幼儿阶段,TA是无法实现的从一个特别兴奋的过程中通过主动的自我控制,变得不兴奋从而变得平静的。
这个时候家长怎么去制止TA的这个冲动,这就变得尤为重要。
比如一个小婴儿,大概一岁左右正在吃饭,然后TA忽然之间,TA就觉得盘中的饭菜非常有意思,TA用手抓起盘中的菜就开始扔了。
这个时候,TA已经觉得这个东西很有趣,TA就会不断重复这个行为。
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制止TA的这样的一种行为,有几个步骤需要做。
第一要专注处理这件事情,把手里正在做的事情立马停下。
第二对孩子的要求,必须直接,简练,具体,并且用语言告诉TA不许再扔食物了。
家长在做完这两步后,稍微等一等。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一定的缓冲时间。
部分孩子,这个时候就会停下手中的动作,TA明白家长不高兴了,TA这样做是不对的。
当然,还有一部分宝宝,TA不会停止手中的行为,TA就要试探底线到底在哪里。
这时候,家长应该在行为上做出动作。
不要扔食物了,不然我就过来,帮你停下。
并且要告诉他,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这样,孩子的坏脾气影响的冲动行为就会慢慢有所改变。
13个月是坏脾气定型的时候,13个月是什么概念?
如果不出意外80%的孩子都会走了。
当孩子会走之后,TA的探索欲和行动范围,就会进一步加大。
因为孩子能力的提高,探索本身的欲望增强,让TA变得无所顾忌,只要TA能走到的地方,TA一定去,不管是磕磕碰碰,不管是开抽屉,还是随手拿东西摔开柜门等,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成为TA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非常积极的手段。
这样一种行为,对于孩子而言,TA普遍内心是这样想的(我想要长大,我就要探索,我不探索,我怎么知道,我未来所遇到的这些环境是什么样子)
所以这种探索,一直促使TA在很多家长这样拼命阻止的行为过程当中,一直坚持去做。
TA知道通过TA的努力来实现,在被阻止之后,TA所能做出的应答是什么?
因为到九到十二个月,TA已经掌握了这样基本规律,虽然只会偶尔咿咿呀呀说一个词,但是,TA感觉最好的方法还是用以前能够制约家长的一种方式最有效,所以TA已经会选择不同形式的哭,不同时长的哭,不同声调的哭,来去征服一些很TA有关系的人。
所以对于十三个月到十八个月的孩子来讲,这个阶段是TA定型和我们成人交流,用的那种所谓坏脾气的这样一个稳定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