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新朝君臣论治国
书名:念奴娇 作者:仓央格桑 本章字数:3296字 发布时间:2021-09-05

皇城上空,白云万里,骄阳艳艳下的古老皇城自有一番别样韵味。皇城自大禹朝建朝几经风云依然屹立不倒,弹指挥间,两百多年的光影就这么过去了。白焱登基皇位之后,这皇城里戒卫森严,禁卫军在朱宜的率领之下守卫严谨,一改往日的松散无度。

禁卫军在皇城巡逻着,没有皇帝的召令,文武百官竟不得随意进出皇城。白焱初登皇位便将皇宫围得这样密不透风,除了以防罪人外逃,再来是怕再次遭人暗害罢了。

雍和宫是皇帝召见大臣的议事宫殿,与宝和殿不同,雍和宫里设有东西两侧殿,东侧殿为议事处,西侧殿为皇帝日常办公处,内设书案,案上亦放着各朝典籍及各类文案。这西侧殿亦设有床榻一席,以供皇帝日常办公歇息之用。

下朝之后,百官各自回府,白焱却宣了秦阳、周进与高崇杰到了雍和宫,秦阳乃是功臣,白焱要与他私谈不足为奇。回想方才朝堂之上,周进与高崇杰几番进言引得皇帝重视,如今又与秦阳一同被宣入雍和宫,想来白焱是有意要提拔此二人了。

雍和宫内,白焱换下了朝服,在摆满了文案的桌前缓缓坐下。秦阳一袭蓝衫,风度翩翩,周进与高崇杰朝服虽未及换下,却也是潇洒有度。 这二人虽为朝堂官员,却未曾被皇帝宣入过雍和宫,原以为皇帝的宫殿无一不是金碧辉煌,装饰奢华,然踏进这宫殿才发觉,这雍和宫却是普普通通的一座宫殿,几座书架立在墙角,架上放着古籍。皇帝的位子稍高些,底下是臣子们站列之处。

两侧高粱画柱,帷帘高高挂起,一侧香炉燃着香檀,漏着缕缕青烟,那香味很是养神。两侧青檀木的陈列架上摆着些磅礴大气的古玩,有西域的青玉、淮南的陶瓷、南岭的木雕,亦有北疆的石雕等等,一室之内竟囊括了大江南北各地的精华,足显皇家富贵。

“朕尚在蓬莱之时,就已耳闻二位卿臣盛名,今日朝上得见,又闻得二位一番慷概言语,真乃是忠良渊淑之人。”白焱望着眼前两位臣子,由衷说道。

“圣上盛誉,卑职愧不敢当。”二人惶恐,拱手谦卑而道。

“二位不必过谦。”白焱心中明白,白羽在朝之时,若非小人当道谗言献媚、陷害忠良,以高崇杰与周进的才情,绝非下人一等官居乡野那样简单的。

白焱敛神望着臣子,缓缓说道,“朕今日将二位召至雍和宫,实是有要事请教二位。”

“圣上但问无妨,卑职定当知无不言。”二人仍是拱手道。

白焱回宫,身边虽已有了秦阳、慕容梅等一众忠心臣子。然举目朝野上下,各部各处之官员降职的降职、贬处的贬处,能用之人屈指可数,白焱当务之急便是要寻得可用之才,尽快恢复朝廷的正常运作,而这其中当数高崇杰、周进二人最得白焱心意。

“泰兴五年,朕曾听闻周卿著有《爱民论》一文有意递送朝廷,奈何奸贼当道,纵然周卿写下再多治民治国之良道,暴君却终不可知。”白焱凝眉片刻,续道,“如今朕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回宫登基,岂能想到这朝堂却是千疮百孔,望眼大江南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朕要问你,若要恢复官之职责、民之生产,该是如何为之?”

听得皇帝问起治国之道,周进虽已心有准备,却难免有些紧张,不由得眼神往秦阳处望了一望,却见秦阳朝他点了点头,亦投他一个坚定的眼神。

周进了然,敛了敛神,开口说道,“卑职以为,治国之首必先富民。管仲夫子曾有言于先,‘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此乃圣人之言,不无道理。”白焱沉思片刻,再而问道,“周卿以为,如何方能富民?”

“人生而在世,所为几何?不外乎衣食饱暖,钱粮充足,安此一生。然世事无常,天灾人祸,生老病死……一经倾覆,富者落贫,贫者更贫。为君者,虽不能改人命格,定人生死,却能广施恩泽,扶贫救弱。”周进拱拱手,禀道,“君主何为?于外必先亲待,与邻国者友好往来,来经商者减其赋税,与其优惠;来定居者与本国子民同视,所受恩惠福利与国人无常。吾民待人友善,与人真诚,他国之君感同身受,讨伐之声必定减少,吾国之民也可免受战争之苦,安心置业。友国交好,经济畅通,吾民自然能富。”

周进话到此处,心中底气愈足,继而激昂说道,“于内则忧国忧民,丰收之年促进农商,疏通经济;若降天灾,则减轻赋税,广开粮仓,救民于水火。富者,引其勤俭持家,珍诚挚,戒淫奢,鄙私利,不致家道中落,荒废祖宗旧业。贫者,则由朝堂拨出粮种,勉其勤恳开荒,致力耕耘,春种秋收,国民有粮可食有丝可帛,不致饿莩载道,无辜惨死。”

周进此为周进治国富民之道,白焱听后,觉着甚是满意。

“周县令这番治国之道,高卿觉着如何?”虽自觉周进是个人才,白焱却也想听听旁人的意见。

听得白焱问起,高崇杰站出一步,拱手道,“周县令一番进言,卑职觉着可行。”

“嗯……”白焱微笑点头,却又问道,“常言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治国之道必在国法之下。朕晓得高卿曾致力研究历代各朝之刑法,想来定有高见,可否请高卿赐教?”

“圣上吩咐,卑职不敢推辞。”高崇杰心有成竹,没有一丝犹豫,侃侃而道,“法,国之规度也。国法或轻或重,当从民 意而发,不可背天弃地。国法重者,往顾前秦商鞅之变法,虽有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度量、建立县皆等变法求新之略可行,然商君立法轻罪重刑,网密而刑虐,大兴夷三族之刑法,致无辜者枉死众多,概后世有‘秦人嗜杀’之闻。”

白焱听罢,不由皱眉片刻,说道,“高卿之意乃国法不宜过重,然国法不重则民不敬上,民不敬上各地案发必定重重,久之则易大乱。如是这番,当归如何?”

高崇杰略一思索,言道,“圣上此言无错,刑法过轻,易发盗窃奸 淫、贪 污受贿、杀人性命之案。然法重,业易滋生暴 乱,以致江河不安。卑职以为,立法则需有度,轻重得宜,方可治民。”

白焱乃胸怀大略之人,加之十年隐忍蓬莱,仇恨阴积,早已生就阴霾之性。早在蓬莱,白焱就已打算他日登基,必定重法治国,但凡有谋反犯罪者,皆判重刑,绝不留情。

如今高崇杰一番国法之论却有悖自身本意,白焱心中微微有些不悦,然惜对方是个人才,白焱仍是让高崇杰继续讲下去,“依高卿之意,国法如何才谓轻重有度?”

高崇杰拱手道,“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而今圣上初登皇位,根基不稳,于上宜用重法,以示皇威,于下宜用轻法,以示皇恩。文武百官、皇室贵族为上者,上者之人为下者之表率,自当尽心尽力,为民着想,一旦犯罪,全民可见,刑法过轻,或起民愤。平民百姓、江湖中人为下者,下者之人乃国之根本,江山之源,若有犯法,刑责过重,易起暴乱。不若轻法责之,以显皇恩浩荡,小人感念恩德,于上自然拥之爱之,吾朝亦能根基稳固,流传百世。因而上者犯罪,重法责之;下者犯罪,轻法责之。然法之轻重,又以犯法者所犯罪行而定,上者之人,如若仅为偷盗之小罪,自当以轻法量之;下者之人,有杀人越货、草菅人命者,更当以重法量之。”

语毕,高崇杰拱手弯腰,朝白焱伏了一伏。

白焱望着二人,面上的神情虽是高深莫测,却是笑道,“方才一番言谈足见二位爱卿之学识,朕能有二位爱卿辅佐,当真是我大禺之幸啊!”

“卑职愧不敢当!”周进与高崇杰又是拱手伏腰诚惶说道。

白焱心中已有了思量,对高崇杰与周进的去处亦有了考虑,只不过还需要找个人商议一番。时近晌午,白焱不好让二位臣子逗留太久,便唤了阿宝送了两位出宫去,单留下了秦阳。

阿宝领着两位臣子出了宫外,白焱起身背手走至秦阳跟前,说道,“秦少将觉着这两人是否可用?”

秦阳拱手,诚道,“二位官员才情非一般人可比,微臣觉着若让此二位屈居低位,着实可惜了。”

秦阳人脉何等的广,周进与高崇杰的为人他是早已耳闻了,只是从前迫于无奈,自身又是有意远离官 场,因此未寻得机会与这二人深入探讨一番。

白焱颇有深意地望了秦阳一眼,轻声道,“周进一番治国之道颇得朕意,只是高崇杰所言国法,却未免仁慈了些。”

秦阳心中一凛,已然明白了白焱心中想法,只得贸然说道,“圣上初回宫,当以仁政立国。圣上若要重法治国,只怕……易成暴 政!”

此话有冒犯之意,白焱如今身份非比从前,秦阳明知而为之,端的却是耿耿衷心。

白焱眯着眼,面上有些不悦,只奈秦阳亦是衷心相告,只得悻悻然地摆摆手,道,“罢了,如今朝堂之上多有高位空悬,宰相、尚书省丞相二职便由此二人担任罢。”

“圣上圣裁,臣无异议。”秦阳低眉拱手道。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念奴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