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僵持
雨已经停了,空气十分清新。风吹着湿润的空气,钻得人彻骨的寒冷。
“娘娘回来了,奴婢准备了姜汤,您和皇上快喝一些。幸好还带了暖手炉来,娘娘快暖暖吧。”
“本宫没事,你们快伺候皇上把靴子换了。皇上的鞋袜一定湿了!这一路上坐车,脚没怎么沾地,下车走的时候泥泞的地方都是皇上把本宫背过去的。天太冷,给皇上弄些热水泡泡脚。”
“朕没事,从前比这恶劣的天气都经过了,朕记得有一年和太祖出征北伐,正值隆冬,天降大雪,为了和敌人周旋,朕在雪地里走了一天一夜,等到和匡胤会合时,朕的双脚都没有知觉了!这点寒不必担心。”
“皇上原来吃了这么多苦,皇上从来没和臣妾提过。”
“都已经过去了,还让你心疼做什么?”柴荣笑道。
婉澄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韩忠弄了热水,柴荣泡过脚,又喝了些姜汤,顿时感觉身上暖和的很。
“澄儿你休息一下,朕去军中走走。”
柴荣出了营帐,将士们见他来了,纷纷见礼。柴荣看了看士兵状态良好,心中十分安慰。他叮嘱赵匡胤,这些都是为国家舍生忘死的人,要好好对待他们。不能苛扣军饷,尽量提供最好的待遇。赵匡胤一一记下。
晚饭后,柴荣召集赵匡胤,王朴等人议事。
“众位爱卿,如今虽在行军中,朝中政务却也不能误了。匡胤,把今日所见之事讲与大家听听。”
赵匡胤便将寺庙之事及佃户逃跑土地荒废之事讲与大家听。
“一叶而知秋,这小镇虽小,反映出的问题却大,朕想,这两个问题其他地方也是存在的。不知众卿可有办法让那些佃户重新回来种田,让年青人不要贪图清闲,也回归田地。发展农桑。”
众人一时有些语塞。柴荣道:“朕知道,让众卿马上出对策有些急躁,不如大家回去后仔细思考,三日后呈上策略,朕与众卿再一同探讨。”
“皇上,魏大人现在京中,不如也着人去问问魏大人有何高见”王朴道。
“也好,朕这就修书一封,着人送往京中。”
柴荣立刻让人准备笔墨,将自己看到的情形告知魏仁辅,并令其拿出对策。另外还让他着手调查一下,其他地方是否有类似情形。
这一晚上,柴荣睡的很晚,他一直在想对策。婉澄陪在他身边,同他一起讨论研究。
“依朕之意,便将那些寺庙毁去!责令所有出家僧尼还俗!”
“皇上莫急。佛教之事自魏晋就十分兴盛,皇上可曾听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百姓对寺庙之重视。拆庙毁佛,怕是会让百姓心中不满。”
“这个朕自然知道。可如今,百姓都去向佛无人耕种田地,无人繁衍后代,无人保卫家国,长此下去,我大周江山岂不危矣!”
“皇上不妨先听听各位大臣的想法。臣妾也替皇上想想,看看能不能对皇上的大计有所助益。”
“你如此说,定是有想法了?”
“臣妾有些念头,还不完善。”
“无妨,说来听听。”
“皇上何不先限制寺庙数量,再增设出家条件,臣妾想,出家条件设的苛刻些,自然有许多人无法出家,僧尼人数就会变少了。对现有僧尼,不妨也颁布些限制条件,达不到条件的,责令其还俗,这样现有僧尼也少了,皇上可责令各地官员查看,将僧尼少的寺庙庵堂合并留一座,将无人的拆去。如此缓慢推进,不会引起百姓太大的不满。比一下子下令拆除庙宇要好的多。”
“澄儿之言有理!澄儿,你真是朕的军师啊!你简直太聪明了!”柴荣高兴地抱住了她!“朕明日就和大家商议,看看用什么条件来限制僧尼出家。”
第二日一早,柴荣大军继续前行。晚间休息时,柴荣将婉澄的想法说与众人。众人皆表示赞同。
魏仁辅的奏折也到了,他的想法与婉澄不谋而合。
柴荣大悦,决定先从解决出家之事入手,规定凡出家者,必须经由家中父母同意,男须满十五岁,女十三岁,能诵经七十卷,方可报请出家,待当地府衙批准后,方可出家对现有僧人,不能诵经,不通佛法者责令其还俗。任何寺院的修建都要经过当地府衙批准,否则即便是皇亲国戚亦不准建寺庙。同时鼓励还俗僧人耕种田地,将一些无人耕种的荒地交与他们耕种。对于逃亡的佃户,只要他们在两年内回来,也可以分得田地。
柴荣将此政令颁行天下,命魏仁辅监督执行。自己则率领大军继续前行。十日后,大军在正阳扎营。
柴荣并不急于攻城。他命大军扎营,休息,又命赵匡胤加强戒备,以防敌军偷袭。
柴荣与众人商议,兵分几路。由柴荣带领李重进攻正阳直奔寿州,赵匡胤领兵袭清流关,攻滁州,再令侍卫马军指挥使韩令坤攻杨州。
是夜,赵匡胤点齐两万兵马,悄悄向清流关进发,韩令坤亦向杨州逼近。
南唐国主李璟已得知周军到达正阳,命神武统军刘彦贞领兵增援。刘彦贞率领两万军队刚进入寿州,便有探子来报,正阳已然被攻破,柴荣大军已至寿州城下。
刘彦贞是个极为谨慎之人,他到寿州之后,不急于攻,而改为守。他的防御工事做的极好,以至柴荣攻了两个月却未见成效。
此时赵匡胤已取下滁州,韩令坤占领杨州。南唐连连失利,李璟有些急了,便派使者求和,此时的柴荣一心求胜,想把江北之地尽数夺下,所以一口回绝了李璟。
李璟无奈,只得在寿州再次增兵。
寿州久攻不下,眼看要到雨季,到时候柴荣所带之兵不习惯南方湿热天气,必会有许多人染病。因此柴荣十分着急,想着在雨季来临之前将寿州拿下。
此时李璟派齐王李景达为元帅,领兵两万增援寿州。李景达为人激进,不如刘彦贞谨慎,他的兵和赵匡胤碰了个对头,被赵匡胤打的大败,退守寿州。
柴荣与刘彦贞正面交锋一次,双方各种损伤。刘彦贞带的兵亦十分勇猛,遇上柴荣,两人真是如同猛虎遇雄狮,都是厉害角色,双方的士兵均伤亡很多,刘彦贞只好带兵退回城去。
一连数日,寿州城城门紧闭。柴荣攻之不下。
“皇上,李景达和刘彦贞闭门不出。如今我们只好先将寿州城围住。待城内粮草耗尽,他们必定会出来抢夺粮食,到时候我们便将其一网打尽。”李重进道。
“表哥,围寿州城只怕我军也粮草不济了,我们要速战速决才行。且我们大军不耐湿热,再过几天,恐怕会有士兵受不住生病。”
“皇上说的极是。若要速战速决,需得引李景达出城才是。只是这只狐狸狡猾的很,不肯上当!”
“李景达虽败在匡胤手下,但此人用兵颇有一套,我等一定要小心。夜间要加强防护,以免被人偷袭。尤其是粮草,万不可出差错!”
“皇上放心,臣已派重兵把守粮草。魏大人新筹的粮草和药品三日后便可抵达此处。”
“那就好,最近几战,士兵多有伤之,伤者要让军医细心照顾,至于亡者,说下姓名,待将来还朝再行抚恤。”
“是,皇上!”
李重进领命下去了。柴荣回到营帐,却不见婉澄。
“皇后呢?”
“回皇上,娘娘带着绿屏去帮军医照顾受伤的将士。”
柴荣便移步去了军医的营帐。营帐外有许多受伤的士兵。十几个军医在包扎他们的伤口。
受伤的人太多了,很多伤员的伤口还来不及处理。婉澄和绿屏,韩忠也忙碌在人群中。
见柴荣过来,众人忙起身行礼,柴荣道:“众将士,你们为了我大周百姓身负重伤,朕不会忘记,大周百姓也不会忘记,朕希望你们坚强起来,早日康复,再次随朕出征!”
“万岁,万岁,万万岁!”
柴荣来至婉澄面前,扶她起身道:“朕与你一同照顾他们!”
帝后一同为伤者包扎伤囗,令那些受伤的士兵感动不已,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他们眼中柴荣和婉澄是值得他们永远追随的人,他们发誓,誓死效忠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