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星光】3、读孟尝君传之劣币驱逐良币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可谓是《古文观止》收录的最短小精悍的一篇。
原文——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难鸣狗盗之力哉?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
世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招揽士人,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
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够说得上得到了贤士?
不是这样的话,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士”,(齐国)应当可以依靠国力成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
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年少不知王安石,读懂已是石安王。
孟尝君、王安石,皆是千古名流,若非要说孟尝君“不行”,未免触及某些人的“利益”,总会有人不能“苟同”。
总会有人看不惯孟尝君,但永远不会所有人都看不惯孟尝君。
总会有人看不惯王安石,但永远不会所有人都看不惯王安石。
角度不同,看法不同。
或者说,角度不同,说法不同。
孟尝君自然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或者说自然有他成功的道理。
王安石自然也有他鞭辟入里的道理,他的评读驳论才会经典传世。
他的这篇评读驳论,不说观点如何,只说论证的过程,起承转合,严丝合缝,辩论赛上是要打一百分的,就算反方不能接受他的结论,也不得不佩服他。
需要了解的是,他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感慨。
这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看待。
与其说他看不惯古时的孟尝君,不如说是看不惯他所处时代当时的其他诸君。
王安石何许人也?
王安石变法的倡导人和责任人。
王安石变法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
王安石变法推动过程中受到过很多阻力。
王安石变法的实施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
这是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的内在原因之一。
王安石对此是有感慨的。
王安石认为自己是无私的。
王安石认为有的人是有私心的。
王安石只不过是不方便直接指出那些人的私心而已。
所以王安石只好拿孟尝君来隐喻某些人。
抱歉了,孟尝君!
咱们无冤无仇,本来不应该拿您说事的。
但是如果不拿您说事,事儿有点难以说明白。
所以只好委屈您了。
这是我的需要。
我是有目的的。
如果说我也自私,那么借题发挥申诉感慨,就算是我的自私吧。
历史上的孟尝君,是千古名流,但是,如果站在齐国国君的角度来看,他是自私的。
拿孟尝君这样一说,老大就会明白,到底谁才是自私的,反对变法的人,他们到底为什么反对。
这样一说,老大就明白了,反对者也明白了,老百姓都明白了,后人也明白了。
“老大,您看,朋友们,你们看,司马光之流,就像孟尝君名士独占风流美名,他们的话不能信啊。”
从这个意义上讲,王安石一言以蔽之,就从世上可恨之人,变成了史上可怜之人,深得千古同情。
包括老大在内,谁也不能再说他什么,谁说他,谁麻烦。
以上是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的第一层意思,也许每个人站在各自的角度都会有类似的感慨。
另一层意思是,劣币驱逐良币。
就是字面意思。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劣币充斥的时候,良币也会变得浑浊。
如果你成天跟一帮朋友喝酒唱歌打牌,你就没空跟另一群朋友经常喝茶谈工作谈事业。
如果你成天和一群打打杀杀的朋友在一起,那群不爱打打杀杀的朋友自然而然就会跟你渐行渐远渐无书。
当然不能说喝酒唱歌打牌打打杀杀的朋友就是劣币,也许是良币。
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你想要什么,看你选择哪种生活。
如果你决定要花更多时间精力喝茶谈工作谈事业,你的朋友自然而然就会跟你喝茶谈工作谈事业,而非成天喝酒唱歌打牌打打杀杀。
如果你我是“齐国国君”或“秦国国君”,那么你我可以选择让孟尝君离开或留下。
正如王安石文中隐喻,既然“孟尝君能得士”,何不“擅齐之强,得一士焉”?为什么不能“擅齐之强,得一士焉”?
正如电影《武状元苏乞儿》的苏灿所说:“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决定……”
正如娱乐圈的多少乱象使得世风日下。
读到这里,我们也许就明白了,孟尝君也许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否则他为什么要离开齐国,又为什么要离开秦国?
王安石也许是以批驳孟尝君来自我解嘲吧。
鸡鸣狗盗不得已,鸡飞狗跳只想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