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交替的动荡时代尔虞我诈、烽火连天,死灰复燃的魔门余孽卷土重来,企图混水摸鱼。一边是梦寐以求的佛道至境,一边是水深火热的黎民百姓。
师妃暄,一个令全天下男子倾慕的绝世丽人,在一片刀枪剑戟的交击声中,施施然走下了凡间。
有人垂涎沈落雁的妩媚,有人迷恋婠婠的妖艳,有的人独爱宋玉致,有的人倾慕李秀宁。当师妃暄映入那些人的眼帘,曾经追崇的对象就会在脑海里瞬间烟消云散。侯希白的美人扇上,画着隋唐十数个不输西施貂蝉的美女,唯独没有师妃暄。曾经有人问过侯希白,他的回答是,妃暄不属于人间,她来自天上云间,浊世之中的画笔宣纸,只会污了她集山河日月的灵秀之气。
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师妃暄每一次的出场不外乎两种穿着,一种是男装,一种是素衣。不施脂粉的习惯,不加修饰的衣着不但没有使她的美貌大打折扣,反而令他人生出敬畏之心。在师妃暄面前,只要是男子,即便纵横沙场罕有对手的秦王李世民、风流潇洒而从容优雅的侯希白,也会油然而生出自惭形秽之心。所以李世民把对师妃暄的倾慕埋藏在心底的最深处,侯希白因曾与师妃暄同游三峡后便不再对红尘中的任何女子动心。
师妃暄生于云深不知处的慈航静斋,来到四分五裂的中华大地上要为天下苍生选一个真命天子。师门的命令,悲天悯人的情怀,拯救万民的使命令她不得不与心仪的男子保持距离。世人皆有情,纵然是风姿赛仙若妃暄,也不是多么容易闯过情关。徐子陵的出现令修行佛道的师妃暄那颗古井不波的芳心有如鹿撞、泛起微妙却又久久难以平息的涟漪。无奈的是师妃暄选中的真命天子是李世民,而徐子陵恰恰是大唐军争天下道路上最强劲敌寇仲的生死之交。为了师门与苍生不得不出手相阻,然而又不想伤害尘世唯一令自己怦然心动的男子,矛盾的思想造成师妃暄的进退两难,于是就发生了那一系列与大唐双龙亦敌亦友、爱恨交缠的故事。
然而命运一而再、再而三的捉弄让师妃暄不得不离徐子陵而去,用绝世玉容的故作平静来掩饰那颗受伤的心。
我以为师妃暄的离去不是因为小肚鸡肠、心胸狭窄,无法忍受与石青璇共侍一夫,这样想的人纯粹是对师妃暄的亵渎。她之所以重返静斋,从此远离尘世,是出于师门悲天悯人的情怀。
两情相悦的师妃暄与徐子陵本可以携手江湖,从帕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步入神仙眷侣的相亲相爱。可是他们的敌人是盖代邪王石之轩,没有人能估计到这个人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大。只看他只手颠覆大隋盛世,将正邪两派玩弄于股掌之上便可推断他绝非等闲之辈。师妃暄的使命是将李世民扶上皇位、结束战火中的割据乱世,而石之轩恰恰是最大的威胁。
如果小长安城外的那场激战的结果是祝玉妍与石之轩同归于尽,或许师妃暄还可以选择顺从自己的情感,投入梦中情郎的怀抱。但石之轩并没有死,死的是祝玉妍。
师妃暄清楚,石之轩唯一的破绽是石青璇,而石青璇碰巧爱的也是徐子陵。只有石青璇能克制邪王,只有邪王隐退才能天下太平。
为了黎民,为了百姓,为了乱世的终结,为了盛世的到来。
师妃暄毅然拂袖而去,只留下淡淡幽香飘荡在静静伫立于风雪中的玉鹤庵。
佛家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释迦摩尼割肉喂鹰,地藏王菩萨因地狱不空而誓不成佛,观音大士为区区老妪而舍弃得道。
师妃暄牺牲了自己的爱情,成全了石青璇,成全了天下苍生。
当中原大地迎来大唐的盛世繁华,当徐子陵与石青璇尽享鱼水之欢,又有谁能想到,师妃暄眼角渗出的那一滴泪水是因为什么?
朦胧飘渺的云雾笼罩着玄之又玄的慈航静斋,清洁雪白的面纱遮蔽了淡雅若仙的女子绝世无匹的玉容,也掩盖了那双深夜里流星般动人的双眼与两行断线珍珠似的清泪。
达到慈航剑典的最高境界,或许只是因为心碎了。
梦回大唐,仅仅为了一览,仿佛敦煌壁画里的飞天,有如隐现于云里雾里的天仙,任何笔墨都无法形容绝世玉容的师妃暄——那醉美的素颜!
今夜,仰望星,仰望月,仰望只能仰望的师妃暄!
(关于《大唐双龙传》)
(后记:只有一个师妃暄,当然也只有一颗星,一轮月,一颗不眠的心,一段不忍删去的记忆······)
(后记:若相守,非师仙,得了江山,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