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书名:红酒庄 作者:胡萝卜加大蒜 本章字数:1428字 发布时间:2021-08-31

第五辑【星光】2、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冯梦龙《智囊》关于李世民军事才能的描述:“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而击之,无不溃败。盖用孙子之术也。”

毛主席的批注:“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为什么说无出其右者?

首先当然是字面意思,懂得什么时候“以弱当强”,什么时候“以强当弱”。

懂得适时示弱,但不会一味示弱,懂得适时用强,但不会一味用强。

那么,怎样才能懂得什么时候“以弱当强”,什么时候“以强当弱”呢?

当然也是字面意思——“每观敌阵,知其强弱”。

此时已有“孙子之术”的味道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可是,怎样才能“观敌阵,知强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呢?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首先讲的是庙算,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提出对政治军事经济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对战争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在此高度对用兵进行周密谋划。五事七计十二术的“第一事”,便是“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第二篇《作战篇》讲的是庙算之后的战争动员,战争准备。“作”的意思是“准备”。在“慎战论”的思想指导下,着重分析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战败的后果是失去一切,战胜了也未必得到一切,天策上将未必做皇帝,威武首相未必能连任,社会思潮未必不暗涌,科技人文未必不变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民群众就是经济基础。

人民群众就是汪洋大海。

《孙子兵法》战略运筹(始计、作战、谋攻),作战指挥(军形、兵势、虚实),战场机变(军争、九变、行军),军事地理(地形、九地),特殊战法(火攻、用间),凡十三篇,在此就不赘述了,懂的都懂。

可是又有几个人真正懂得它的意义和价值呢?

李世民是懂得的。

姑且不说他对慎战、备战、养战、决战的“用兵之要”的深刻理解和精彩运用。

且说他是以贵族子弟身份发动人民战争的典范,无论是打江山时的核心团队还是夺江山时的谋士幕僚,都来自于平民英雄,战胜的都是贵族王权。

在这一点上,他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相比于同样深刻领悟用兵之要的、高筑墙广纳粮缓称王的、纯粹自下而上的朱元璋,先天条件无疑更好一些。

因此,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有秦以来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第一次以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之势威胁贵族王权,在此之前无论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都是世袭贵族分封诸侯之间的战争。

千百年来,人们明白了代表最广泛人们根本利益才是长治久安的道理,明白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道理。

没有永恒的贵族,品牌的尊贵,正在于其为最广泛的人们所接受,而非自命不凡高高在上。

兵势无形,上善若水,遇弱则柔,遇强则坚,以史为鉴,从谏如流,不战则已,一箭封喉。

相信晚年的李世民夜阑人静之时一定曾感慨,要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天下太平无战事、安居乐业民不愁,那该有多好!

这时候他想必就超出了能军的境界。

只不过,人都是逼出来的,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若犯我,我必犯你。

若不能止战于五胡乱华,那就亲手缔造一个大唐盛世。

潜龙勿用。

见龙在田。

终日乾乾。

或跃在渊。

飞龙在天。

亢龙有悔。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红酒庄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