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事业的颠簸
书名:长河涛影 作者:马驰千里 本章字数:5009字 发布时间:2021-08-28


自打入秋以来,吴成德也是忙得不可开交,收购站的业务量加大不少,除了收购松球外还收购杏仁、桃仁、瓜子等农副产品,他既要顾到站内又要顾到站外各个收购点。

生意逐渐大起来了,资金也就需求量大了,夏天时说好的信用社的贷款也都经过郑新昌的运作贷了出来,可当他知道的时候款就只剩下了不到两万元。他问财务室说是百货门市部急需资金进了批大件的货,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进得不少。他知道,那些物品都是紧缺商品,上面采取分配供应方式,但不知他们怎么会一下子进来那么多。

他去找李四元理论,李四元却推说刚刚才知道,是郑新昌所为,而且还一再安慰说,都是邱上供销社的领导成员,不要因为工作上的事扯急瞪眼的翻了脸,郑主任也是为了社里着想,大家都应该有点整体意识观念,要不是有郑主任投碰关系,一下也搞不到这么多紧俏商品。就连县百货公司现在也是按县社计划分配来执行,我们应该理解郑主任的做法,他也是为了我们社。

吴成德还能说什么呢?实在没办法只好回了趟清树供销社。

清树社尽管没有一下进来那么多的紧俏商品,但到了这个季节收购金额也同样非常大,再遇上今年国家农村政策的改革,资金紧缺也是必然的。吴连喜没办法,只好出面担保在清树信用社给邱上供销社贷了三万元,这才稍稍缓解了一下吴成德的燃眉之急。

吴成德一个秋天,买卖做得风生水起,由于要凉晒收购农林产品,要装车、卸车,要外出谈生意签订单,只凭收购站原来那几个人已远远不够,于是又临时雇佣了好几个临时工和苦力工。

整个收购站忙的不亦乐乎,职工们有史以来每月除工资外,工资表上都带上了奖金,尽管从纸上看来还只是一个数字,但年底就会严格兑现,原来偷懒的职工也都争相揽生意,做营生,争着想把每一笔业务记到自己的功劳账上。

收购站按劳分配和多劳多得的工资酬劳方式在调动了内部职工积极性的同时,也极大地刺激着和他们唇齿相连的百货门市,让百货门市的售货员感到羡慕和嫉妒。人们原有的认为百货优越于收购的旧观念在悄悄地起着变化和颠覆。

由于收购站的职工优越性和地位在日新月异地提高,原来主动要求领导调离到其他岗位的收购站职工都不免感到后悔不迭。

他们并不是羡慕收购站的工种好,也不是羡慕收购站职工有事干,更不是羡慕收购站的领导和气可爱,而是眼馋收购站的工资高,奖金大,从工资表上看,一个月下来,收购站职工的工资要超过百货、办公室、财务室、内务等部门两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多。

这样下来,供销社里的杂音也就随之多了起来,郑新昌对这件“有失公平”的事颇有看法,在暗里不止一次到李四元耳边叨叨,在上月县社会议上还郑重其事地把“扶植少数人利益打击群众积极性”的议题拿来大加渲染,虽然也得到了一部分参会者的响应和赞同,但最终还是被县社全盘加以了否定,县社荣主任明确指出了新时期供销领域的新战略、新思想和新思路,传达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指导性文件,指出了邱上收购站的做法完全正确,符合新时期的要求,并且还提出把邱上收购站立为正面典型,加以推广和引鉴,在会上县社荣主任明确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县社的工作重点就是要让县社各个股室都分配到下面的基层社去实地考察,总结经验,准备明年在全社把好的试点经验全部推开,打破以前常规的大锅饭,上面供应粮,让诸如吴成德这样的敢想敢干的基层供销干部有用武之地,给他们创造空间,创造机会,创造保障机制,尽快让全县供销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经济发展体系。

会议的文件很快下发到各社,收购站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原来还持犹豫态度的一些人,比如一向看风使舵的柳六等都稳下心来,不仅是没有人推诿不干,而是出现了抢着干的现象,因为大家都知道,谁干得多谁到年底就会领到多奖金。

就在大家都热情高涨的时候,李四元又把吴成德叫到了他的办公室。

吴成德一进门就看到了阴着脸的郑新昌。

李四元慢腾腾地冲了一杯热茶,有条不紊地对坐在沙发上的吴成德说:“成德,收购门市部对相同农产品的收购价不一样?有这回事?”

吴成德稍思索了一下道:“在收购门市里收购,价格是一样的,怎么?有什么反映吗?”

“我怎么听说咱社的收购价都不一样?”李四元盯着吴成德问。

“在收购站是一个价,在外面收购就是另一个价,小吴啊,这你不会否定吧?”郑新昌接过话说。

吴成德一听,这一定是郑新昌又向李四元捕风捉影地汇报了,要不然,李四元也不会一知半解。

“是,李主任,但是——”吴成德不知该向他们如何解释。

“但是什么,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郑新昌板着脸说。

“有。”吴成德把目光移开。

“怎么能这样做?这样不是自己砸自己的锅吗?如果那些售价低的知道了,找上门来,如何是好?那会造成怎样的被动局面?”李四元动气地说。

“还不止这个,还有为什么清树方向区域的农产品就一概收低?甚至不去收?为什么往东地区的就全部收购?而且价格还高?而北边都是大山农村,资源相对又好,为什么收购价格又偏低?这纯粹就是严重的自由主义行为,这会给我们邱上供销社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的,小吴啊,你到底懂不懂?”

“李主任,郑主任,你们说的这些我都懂,关于价格一事,我们收购站采取了灵活机动,职工包干的原则,我们收购站门市部执行的是平行收购价。外出收购,在交通方便地区和与外界交接地区可以在较小的浮动范围采取了稍高价,我们把这些地区规划为必争的区域,在本社所辖交通不方便和产品货源不集中的地区我们采取了稍低价,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处理。”吴成德有条不紊地说。

“东西北三个方向的反馈都不一致?”李四元疑惑地又问道。

“这个好解释,我们收购站三万元的收购资金哪里来的?凡是属于清树供销社挨近的范围,就是有人把农产品弄到邱上收购门市部来卖,我们也照样不收!往东我们公社的交界处,一个是涉及外县,一个是涉及外省,这些业务都属于不确定业务,谁出价高,老百姓就往哪头卖,所以,我们不仅不能将这一块拱手相让,还要抬高收购价去抢购。北面相对来说农产品资源丰富,又交通不便,没有收购竞争,我们自然会采用低价收购。”吴成德知道收购站如何定价,无论按哪种方式开展业务,都应该先向主任请示,碰到敏感的事情甚至还需要拿到主任会议上来议定,主任一般都会亲自来把握方向,以不致脱离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正确轨道。

但在他刚来之初李四元有话在先,收购站这一块交给他全权负责,加上社里在资金和供销服务上也没有给予太大的帮助,吴成德渐渐的也就放开了手脚,把领导的权威给淡忘和松懈了。如今,李四元这样严肃的“过问”,毋庸置疑与此有关。

“那总不能因为清树是你爸的地界你就看情顾面吧,让外面传开了,对社里的影响有多么不好,你考虑过没有?”郑新昌紧追不放,“再说毕竟还是计划经济嘛,中央的农村供销社工作指导方针还没有明确的变化,我们要执行红头文件的,不要听到外面热闹起来就盲目效仿,出现了错误是要负大责任的,还有小吴,不是我说你,我和你父亲都是一路风霜走过来的人,知道什么才是路线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原则,都像你这样价格自由定,区域不同对待,奖金随意发,临时工随意用,还用邱上供销社主任做什么?用供销社领导班子做什么?那不就成了摆设了吗?都像你们收购站我行我素不管不顾,不都乱套了吗?而且说句实话,我和李主任为党为供销事业奋斗了几十年下来,现在可能都比不上你们站的一个普通职工挣的多,就不用再说社里的其他职工了,恐怕现在社里的工资和奖金就数你最高了吧。你们这样闹下去,社里其他门市、部门的职工都眼红的不想干了,你说,一个好端端的供销社,每年都会受到县社的表彰社,现在都成了啥了?成了资本主义的阵营,成了一个自由的大杂烩了,乱弹琴!”郑新昌本来是坐着的,越说越激动站了起来,就差像老师训学生那样拍桌子了。

李四元一边喝着茶水一边低着头听着郑新昌的长篇大论,没有要制止的意思。

“可是,郑主任,这个不是上次在县社的主任会议上荣主任都认同了吗?不是还要——”

“那是不知道内情,小吴你说,县社知道你搞一物多价吗?知道分区对待吗?知道你们收购扰到了外省吗?知道我们同一个社里的职工工薪有着天壤之别吗?知道这些都不经过社里你就自作主张了吗?这不是马上县社就要组织各社来邱上实地观摩取经吗,到时候你敢都把这些见不得阳光的事捅出去吗?”

“说了又怎么样?照实说就照实说!”吴成德忍无可忍地回顶道,声音不是太高,用眼又瞟了一下低头不做声的李四元。

“看看,看看,小吴你是要一条路走到黑了,我和你说这些话都是为你好,你还年轻,现在上面的形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抢打的都是出头鸟,到时候出下错就没法收场了。”郑新昌变了个口气用一种长辈的口吻劝说道。

吴成德没有回答,他在等李四元的表态。

因为他心里明白,郑新昌并不是自己的领导,自己就是接受领导那也应该是李四元才对,李四元的低头不语是对郑新昌的话表示赞同?还是在权衡利弊或者已经有了见解在心里选择如何用语?

屋里一时陷入了沉默。

过了一会儿李四元才缓缓抬起头来:“小吴,不管怎说,你今年的工作成绩是可以肯定的,县社荣主任也非常认同,郑主任的有些话也不为错,形势下一步到底向哪个方向发展,还有待观察,十二大虽然提出了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虽然要改革开放,但具体怎么做,上级的政策还不是十分明朗,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要摸着石头过河吗?在上边都没有定准调子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摸着石头走,太冒进也不是什么好事,我是这样子考虑的,这次县社把咱社定位经验点,既是对我的鞭策,又是对我们实际工作的检阅,你们站的那些收购账本、订单什么的完全可以给大家示看,工资表奖金什么的就不要往外拿了,价格就是站内的收购价,也不需要有什么都给别人倒干净。小吴,这样你说合适吗?”

吴成德点了点头:“那,好吧,要是县社和别的社的领导问到职工报酬的话,怎么说?”

“你就说奖金肯定有,但要站在全社的角度上进行考虑发放。你说这样说行吗?”李四元似乎带着一种征求意见的口吻,事实上他说话总是这样假惺惺地客气,他说的话没有见到有人能推翻和驳斥掉的。

县社的验收和取经对于吴成德来说,虽然说只是个形式上的事情,但意义却不一般,这毕竟是他当上副主任不到半年的一次荣耀,这对于一个全县最年轻副主任的他来说,岂止是一次平平常常、简简单单的工作肯定和检阅?而是意味着领导的重视,明确地讲是对他本人能力和成绩的认可和周知。

尽管县社把目标中心一再定为邱上供销社,尽管李四元迎来送往喜笑颜开,脸上挂着荣耀的光彩,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邱上社有位年轻有为的副主任,那些可贵的经验都是他创造的,他是一个全县社难得的人才。

于此欣欣然,激动兴奋胸有成竹之际,一种隐隐的担忧不免袭在心头,那就是工资奖金!

他非常明白,一切炫耀的光环和稳定的工作实绩就像一座辉煌夺目的楼阁一样熠熠闪光,但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四个字上:激励机制!

没有激励机制收购站就会失去生命力,就会失去原动力,就会像以前那样出现推诿等靠态度散漫的现象。而这个激励机制是什么?说彻底不就是工资奖金的诱惑力吗?看起来李四元和郑新昌是要想在他给职工们的规约上和他对大家的承诺上做文章,他们想在年终时搞平衡术,他们要以此为树立他们的个人威信来动大斧。

担忧的同时他也做好了一切思想准备,想尽了一切付诸实施的可行性预案。或提前在年底前先来个先斩后奏,或来个撕破脸和他们闹个不可开交,或发动所有收购站的职工组成联盟找县社荣主任来给主持正义。但又总觉得无论那一条都又行不通,先斩后奏是可以和职工及时兑现,但总有目无领导目无组织之嫌,撕破脸就更说不过去,知道的说你委屈,被迫无奈,不知道的以为你有点成绩就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影响会很不好。发动职工倒是可以造成声势逼他们一把,但其他部门还有那么多职工,反对者一定也不在少数,再说,传到县社那里落一个有心计好大喜功的名声,反为其害。

如果起初的管理章程和对下属职工的承诺对不了现,损失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威信和信誉,更重要的是下一年将会寸步难行,工作将无法开展。

不过,吴成德拿定了老主意,到时候看情况再确定争取的方法策略,就是采取下下策,拼上这个副主任也要坚持兑现责任制,兑现诺言。

从表面上看好像吴成德的生意顺风顺水,声望在迅速提高,小小年龄就成了副主任,还干得有声有色,在县社里都挂上了名。

可谁能知道他的肚里装着许多让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纠结结,郑美丽的无辜丢失说到底终归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彻底法律把他们的名字捆绑在一起,现在还是名义上的夫妻,那件事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心底的深处,以致他从未再有心思去物色别的女人考虑终身大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长河涛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