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何曾拨弄那纷乱的琴弦,余音未绝没有渺茫的歌声,唯留烈风阵阵残旗哀嚎;城门下残红点点,台阶斑驳,孤雁北飞,曲散人不尽。
一切都朝着有序的方向进行,朝廷也重新运转起来,似乎一个人人的缺失并不影响整体的运行,房屋重建,城墙修补没过几天整个京城似乎慢慢回到了原先,除了原本是人声鼎沸的市场和街道变得稀疏,很难再看出不久前遭受了一场人间地狱。
只是人们匆匆的步伐以及脸上的惶恐和紧张,还彰显着那地上干涸的血迹,始终提醒着人们战争还未走远。
皇城内,郭威端坐在殿内,双目微懒,刚刚到来的秋风不得不让他披上了冬天的大衣,神色安详地靠在椅背上手拿公文正在细细端详,书桌前堆满了案牍,或许他看一年也看不完这么多。
郭威早已没有大权独揽的喜悦头上缕缕的白色忧愁何曾远去,毫无目的的处理这各种奏章及报告使他觉得生活百无聊赖,但是他又不得不投入进去,因为他怕一闲下来就会陷入无止境的孤独漩涡中,甚至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晚上他总会对自己睡不着而感到恐慌,她不想独自面对着幽深又寂寞的夜晚。
随着京城局势的缓和各地节度使也开始了蠢蠢欲动,尤其是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更是将驻守边关的十万大军集结准备夺回他哥哥的皇位,同时也是号召天下进京勤王。
此时的刘崇在得知哥哥刘知远死后,刘崇先是一惊在得知是郭威死后并没有马上发兵进京勤王,而是有自己的算盘至于着其中的涵义只有那殿上早已空无一人的皇位。
开封枢密院内,柴荣显得焦急万分不停地踱步,旁边立的蜡烛也变得忽明忽暗,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屋内的宁静“请进”柴荣也是忙呼道,连忙走向门去拉去了来人的手腕“元朗(赵匡胤的字)兄你可算来了。”原来柴荣一直在等赵匡胤
“出什么事了,急匆匆的叫人唤我过来。“赵匡胤显然也是意识到一定有急事不然也全不顾身份的直呼了。
柴荣,从书桌前拿出一封案牍上面的启封已经被打开了“这是各地勤王的报告”说着柴荣就递给了赵匡胤,但是赵匡胤并没有去接,他知道这属于国家奏章他是无权窥看的,柴荣看了看赵匡胤刚伸出的手又缩了回去在看了看他为难的表情瞬间就明白了。“拿去看吧,放心”赵匡胤这才接了过来.,眉头紧锁缓缓合上奏章。
“各地勤王之兵本是意料之中,只是事情怎会发展如此迅速”赵匡胤眉头紧锁很是疑虑
“不知元朗兄可知刘崇?”
“刘崇!对了,我怎么会忘了这个盘踞边关的土皇帝。她可是手握重兵,早先刘知远在位时他便停止向朝廷上交赋税,还不断地向朝廷所要军费“赵匡胤”冷笑道
“就是这个刘崇,集结重兵同时布令天下,进京勤王”
“可是皇帝都死了,那……难道刘崇想”
“没错,这个刘崇表面上借着替他皇帝哥哥报仇实际上还不是想借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来号召天下兵马从而终登上位。”赵匡胤和柴荣都已经知道了现在的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机的时刻,稍一差错便是尸骨无存。
“快进京,见大将军”
郭威静静的听完赵匡胤和柴荣的汇报后,叹了口气“我本无意天下,不想再起兵戈之祸”二人听完郭威此言也是焦急万分还未待进言就被郭威制住了。郭威抬了抬手臂说道:“你们也不必再说了,我意已决”
“来人‘很快门外就传来了通报声一个士兵装束的人双手抱拳版规在殿上
“这有封信需你送到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那,并且带上我的口令,我愿拥护他为皇帝”
“是”来人接过信后便火速退了出去。二人心里同时明白了,大将军在经历上次城墙之殇后便心如死灰了。
二人回到院内,都是眉头紧锁,显得很是颓然。
“元朗兄,恐怕我们兄弟今天也做到头了“柴荣凄笑道赵匡胤也是明白他的话中之意,也知道就算郭威愿意称臣可是刘崇会真的放过他吗,很显然他不会允许一位弑君之人存活于世的。可是他郭威愿意就此放弃,但是赵匡胤可不想这么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心中一个大胆的想法慢慢浮了出来。
“公子,唯今之计只有如此……“赵匡胤俯在柴荣耳旁轻声道。柴荣听完面色一惊连忙摆手道”不可不可,此乃陷我父于不义置我于不孝。“
“公子,倘若不先行一步则,大将军危矣,有何谈孝呢?“
“话虽如此,但此举实乃为天下之不韪行天罚之事,属实难为“柴荣无奈叹气
“公子,此举正是应天下之势上可遵循天意,下则顺应民意,登上正统挽朝廷之将倾,救黎民于水火。”
“可是……罢了最后搏一搏了希望父亲到时候不要怪罪。“柴荣捏紧了自己手里的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