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人有相遇(三)
书名:人间烟月 作者:一曲雨霖铃 本章字数:4403字 发布时间:2021-08-28

曰: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天涯明月新,朝暮最相思。


话说裴居道得令,调了宫中多人修复秘书省,为防宫中人手不足,又令掖庭有过之人处善寻常事物。而李令月自出东宫后,便于宫中转了一圈。至傍晚时分,李令月将有疲惫,于是欲回寝宫休息而去。谁知过掖庭之时,见一小宫女正于此处拎水浇花,细看之下亦与自己差不多年纪;着一身半臂衫裙,肤色娇嫩,晶莹雪白,嘴角有两酒窝,眼神清澈也见忧伤,虽是手脚皆被拷了镣铐,却是自有一股清灵之气。李令月见此心生好奇,心中暗道:“宫中何时有了此人我怎是不知!”于是李令月走将前去,上下打量了一番,问道:“小宫女,你所犯何事,手脚皆被拷上镣铐宫女我还是第一次得见。”


谁知小宫女听过继续浇花,丝毫不予理采李令月,李令月道:“小宫女,你为何不予理我?”小宫女这才放下手中木瓢道:“我有名字,不叫小宫女。”李令月道:“怎如此小气,只是忘却问你名字,至于这般?”小宫女道:“并非小气,而是礼数,我大唐祥瑞公主殿下,怎可无一礼数?”


李令月听此无奈,说道:“说不过你,怕了你。我姓李,名令月,阿耶阿娘叫我月儿,你是何名字?”小宫女听过,遂即恭恭敬敬于李令月行礼道:“回公主殿下,阿奴复姓上官,小字婉儿,阿娘称作婉儿。”李令月道:“如此婉儿为何手脚皆被拷上镣铐?”上官婉儿道:“听闻因是祖父获罪,婉儿才随阿娘掖廷为婢,这一身镣铐亦是这般而来,其余之事婉儿便是不知。”


李令月一手扶过下额自言自语道:“原来如此!”言罢,李令月又道:“如此,为何我此前不曾见过婉儿?”上官婉儿道:“寻常阿奴等人皆于掖庭旁殿之中,故而公主殿下自是不得而见。今日丘公调了宫中多人修复秘书省,为防宫中人手不足,才令我等处善寻常事物。” 


遂即,李令月与上官婉儿二人可谓一见如故,心事互说,一直聊之良久,以至忘了时辰,直至乳母张夫人来寻这才回去。临别之时,李令月道:“过些日子,我再来找你,那时便将你手脚镣铐都卸了去。”


且说那小道士,不久前,荣国夫人离世,本是国师前来做法,然因国师五年之前与那九尾灵狐交手所受重伤未愈,便使小道士代为做法。


小道士回至玄元皇帝庙,一脸愧疚道:“师父,您予弟子之事弟子现已办妥,然您赠予弟子那神宵天雷符弟子也是一并用了。”国师道:“灵符既出,自会用掉,只是不知徒儿用它所救何人?”小道士回道:“弟子不知,只听见得那府中人称她‘公主殿下’。”


国师听此掐指一算,知了前因后果,随之理理衣袖,微微一笑道:“徒儿,你这一生恐是与道无缘!”小道士一听此言,急了起来,说道:“自师父收留弟子之日起,弟子便一心向道,还请师父指点弟子,莫使弟子误入歧途。”国师道:“缘分之事,缘分自会了之,徒儿不必太过放于上心。如今天色不早,徒儿早做休息。”于是,小道士予国师行了礼,退出国师房间回自己房间休息而去。


小道士走后,国师叹道:“儿女情长,终是一劫,你与公主殿下之缘已起,能否看透,皆看你等福分!”


小道士回了房间,国师言其与道无缘之语耳边响起;小道士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便起油灯,意欲抄写《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遂即,小道士研墨入笔,调了自己身气息,纸上楷书字迹书道:

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抄至此处,小道士心确平复许多,故而继续书曰: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抄至此处,小道士眼前突然浮现李令月模样,身着齐胸襦裙,神态清秀,声轻柔婉,言之一声“小郎君”。小道士听得此言,心中慌了,楷书转之行书,又书:

老君曰: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玄曰:

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於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於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於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小道士抄至此处,又是今日荣国府中救下李令月之情景,李令月一颦一笑全然浮现小道士眼前,小道士心绪而乱,心中暗道:“为何眼前全是前日小娘子,我一心向道,怎会如此?罢了,书过静心之言,一切自好。”于是小道士不知不觉行之草书。书曰:

左玄真人曰:

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书毕,小道士心绪依旧全乱,倒是这抄写《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后续字迹不识。小道士无奈,只得冥想片刻,从头而书,反复数遍,方才睡去。真教是:

荣国府里初相见,九尾麾下携手逃。

正是一心求道时,怎为儿女情长故。


此事先且不提,次日南下官道,只见一黑色骏马飞驰而过,所过之处扬起尘土无数。马背之上正是武后派出使者裴居道,裴居道使者持得武后懿旨,必要追上贺兰敏之一行人员。


裴居道一连赶了几日,终在一山间小林追上贺兰敏之一行人员。那押解军士见是使者前来,连忙起身以礼相迎。军士道:“下官见过麾下。”裴居道随之示意军士免礼,另一军士问道:“不知麾下赶来所为何事?”裴居道听此取出武后懿旨道:“皇后殿下懿旨,赐罪犯自缢之刑。”


一旁贺兰敏之听此,随之虚汗直出,做梦不曾想过自己有之一日会落得如此下场,心中暗道:“我真命丧于此?”军士听过,打开贺兰敏之枷锁镣铐,取下随马缰绳,递于贺兰敏之道:“皇后殿下懿旨,你也听见,你便如此自我了断。”贺兰敏之接过那马缰拿于手上,双手颤抖不己。


贺兰敏之面对死亡满是恐惧,迟迟不肯自缢,裴居道见此催了一句道:“你这又是何必,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事已至此,还是速速自我了断,我等也好回去复命。”贺兰敏之有气无力道:“知了、知了。”却依旧只说不动,裴居道等不下去,便与那押解军士一番商量道:“皇后殿下懿旨已决,这厮必死,只皇后殿下令其自缢,这斯却是拖拖拉拉,你等可有法子?”一军士谏言道:“回麾下,皇后殿下既是决心处死这厮,我等何不替之,使马缰将其勒死便是。”


贺兰敏之听此大惊失色,手中马缰随之落于地上,裴居道瞧过贺兰敏之一眼,回头于军士道:“如此可是欺上之罪!”军士道:“麾下久伴至尊皇后,自是知晓事有主次轻重。”裴居道道:“就依你等之言,将这厮速速处决,我等一道回京复命。”军士得令甚是喜悦,转身走向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恐惧,侧身欲跑,众军士见状,七手八脚将其按住,遂即使马缰将贺兰敏之活活勒死。真教是:

善恶到头终有报,皇天上帝眼分明。


众人回之京师,裴居道复命武后。数日之后,李令月画得那小道士画像,清晨便跑早早跑去东宫,将画交于李弘看道:“弘哥哥,图上便是月儿救命恩人,你下一令予月儿找到可好?”李弘听之笑道:“月儿,你这无名无姓,无氏无地,可使弘哥哥如何去寻?”李令月道:“不是已有画像?”李弘道:“光有画像如何得够!依弘哥哥之计,月月之事弘哥哥先且记下,他日如有机会得见国师,弘哥哥请国师一卦便知。”李令月眼见此事无望,话锋一转又道:“此事不能,那弘哥哥将那掖庭俾女上官婉儿许月儿做一侍女可好?”李弘道:“后宫之事,月儿得问阿娘。”李令月听此支支吾吾道:“月儿,月儿……”李弘见此一把抱起李令月道:“怎还于阿娘生气,走,弘哥哥带你前去寻之阿娘。”


说罢,李弘抱之李令月走出东宫,过一白石道,来至太夜池前。


时见太夜池之左有一六角竹亭,亭上有六角上翘如龙首;左侧是一浓郁翠竹,四季常绿,翠绿欲滴,“竹亭”因此而得名。


竹亭内,武后正于闭目养神,左右侍女以侍之;亭外,伶人正于轻轻地敲打竹子,武后听过这清纯声音,和着曲调吟唱起来。


俄而,李弘抱之李令月走将过来。李弘将李令月放下,于武后请安道:“弘儿见过阿娘。”武后睁开双眼,李令月连忙躲至李弘身后,武后见了笑道:“月儿终是舍得来见阿娘?”李弘见此又将李令月拉至身前,谁知那李令月一到李弘身前,便一头扎进武后怀里道:“阿娘,月儿好甚想你。”武后原本还想好好说道李令月一番,如今李令月这般,竟使武后没了方寸,只道道了一句:“月儿若是真想阿娘,前日为何处处躲着阿娘?”李令月道:“不曾有过,月儿只是遇见与晴儿姐姐一样之人,和她玩闹去了。”


武后道:“这宫中侍女还有何人与晴儿一番?”李令月道:“她复姓上官,小字婉儿,现于掖庭为奴。”武后听此心中暗道:“复姓上官,现于掖庭,莫不是上官仪之后?”想至此处,武后道:“如此,这婉儿可是上官仪之后?”李令月回道:“确如阿娘所言。”武后略有严肃道:“若是如此,月儿可知上官仪之罪?”李令月瑶头而道:“月儿不知,月儿倒觉前人罪过终是前人,怎殃及后人!”武后道:“月儿小小年纪,倒是道理不少。月儿如此为其言好,可是心喜这上官婉儿?”李令月听此脸颊微红道:“确如阿娘所言。”随即,李令月话锋一转,道:“晴儿姐姐已故,能否使她做一月儿贴身侍女?”


武后听此,似有犹豫,一旁李弘见状道:“阿娘,月儿之言,不无道理,况且上官婉儿如今已于掖庭劳作多年,也算还过罪过。既是上官婉儿与月儿言论得来,何不使其为月儿贴身侍女?”武后几日想见爱女却是不得,而今李令月主动来见唯这一求,加之李弘一旁劝语,武后怎忍拒绝,于是同意所求。


李令月得了武后允许,随之兴高采烈去往掖庭。


少顿,李令月来至掖庭,见过上官婉儿,李令月便叫裴居道卸了上官婉手脚镣铐。李令月道:“月儿说过,过些日子,定会再来将婉儿姐姐手脚镣铐都予卸下。”上官婉儿见此自己手脚镣铐一一卸下,双目不觉通红起来,随之下跪谢道:“阿奴谢过公主殿下。”李令月连忙扶起上官婉儿道:“婉儿大于月儿,往后月儿便叫你婉儿姐姐,婉儿姐姐陪在月儿身旁可好?”


一时之间,平日能说会道上官婉儿竟亦不知该出何言,望着李令月许久才出一言道:“如此,婉儿定会伴于公主殿下左右。”李令月又道:“若非重要场合,婉儿姐姐直叫月儿,月儿也爱你们如此称呼。”上官婉儿道:“如此婉儿定会陪伴月儿左右。”言罢,二人携手回之李令月寝宫而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人间烟月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