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本来素未蒙面的两人经过简单的相处都能相处的很好。在这半个月时间中赵匡胤每天都会按时帮石守信敷药至于为何不将药物交给石守信由他自己敷赵匡胤有自己的打算。自离家一个多月以来还没任何安身之处连自己的饱腹都难以保障,外无立身,内需五谷。赵匡胤急需改变现如今的状况,他想回到那个待了二十年的家想念他的父母、兄妹,但他不能就这样回去他需要荣誉他要待誉而归,恰如今石守信的出现使他有了明确的目标。这半个月来几乎每晚赵匡胤都会来到他的休息场所借着上药的理由与石守信畅谈秉烛到深夜。
石守信也颇有几分无奈对于这位自己的救命恩人虽自己年龄年长于他但他对赵匡胤都抱有感激和一份对这个青年魄力的佩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这个年轻人有着他的奇特之处,每天按时帮自己敷药即使自己提出这些力所能及但都被赵匡胤以各种理由拒绝了。近几天内石守信颇有几分无奈,石守信望着正在畅所而谈的青年,近乎每天都要拉着自己交谈到深夜,可同时也对他的健谈颇有几分佩服,如此年纪就有对天下大势、国家安危分析的如此透彻。每每回想前夜赵匡胤的话语“石兄现如今王祚不兴,先帝仙逝少帝当政。外契丹虎视眈眈,内各节度使拥兵自重,庙堂由顾命大臣主掌。倘若藩镇叛乱则朝堂不稳,圣上黎民安危不保,石兄当早做打算。”
寺院外赵匡胤欲言又止,石守信似乎看出了赵匡胤的想法。问道:“赵兄今后作何打算。”
“实不相瞒,今暂无去处唯有于荒野外漂泊”赵匡胤凄然道
“倘若赵兄不便嫌弃,可与我一同去谋个差事”
赵匡胤连忙回答道:“此话当真?待我收拾包袱。”说完就转身回到寺内打点行李了。一切完毕后众人向小和尚道了别后便向山下走去。
路途中石守信犯难了他其实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去处本是擅自脱离战场倘若回去不免军法处置,天下之大也无他安身之处。一旁的赵匡胤看见石守信眉头紧锁问道“石兄有何烦忧事?”
“我擅自脱离战场今回去难免一死,我一个人孤苦惯了死又何惧。只是我这些将士不该受此无妄之灾。”
“石兄不必担忧,现如今国家安危未定人心不稳,各地反叛奏章垒于案牍,谁又会来追究一个小小阵地的得失。况现各节度使广招人马,可谓来者不拒像将军如此必会加以官职。”赵匡胤解忧道
“话虽如此,可我又该投奔谁呢?”
“现如今朝唐之上唯杨芬、史弘肇、王章、郭威诸位大臣,掌握大权。除杨芬和王章等皆文职外。史弘肇为枢密使郭威为枢密副使,二者可选。”
“赵兄言之有理可无举荐之路”石守信担忧道
“石兄不必多虑,我父现任都虞候可当举荐。只是他二人我估计唯有郭威可加以信任”
“赵兄何出此言?”石守信疑惑道
“郭威虽任副枢密使可外掌征伐之兵可保安身,而史弘肇虽担任枢密院使但只掌宫中禁军难有作为,倘若想保安身建功业只有郭威可靠了”
听完赵匡胤的分析后石守信也明白了其中的权衡当机二人决定去投奔郭威。
就在石守信和赵匡胤赶路的途中中原正在发生一场惊天动地的变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联合反叛少帝。朝野震动郭威奉诏领兵平叛,郭威临危受命即日便率部队开拔前往河中。二人得到消息后直接前往河中城。
不日二人就来到了郭威军队的驻扎之处,很显然就现在他们这种狼狈的样子哨兵是不会让他们进兵营的。
“劳烦这位将士就说都虞侯赵弘毅之子求见。”赵匡胤微笑着对看守军营的人说道。
“那个都虞侯,老子不认识,看你这身打扮不定是那个乡村野夫,快快滚开小心军爷这把刀可不长眼睛”哨兵哈哈大笑
回应他的是逐渐放大的拳头,顿时眼冒金星鼻血直流。“终于舒畅了一回,整天跟这帮人君子前君子后老子都快憋死了”赵匡胤摸了摸自己的拳头。很显然武夫出身的赵匡胤更喜欢这种酣畅淋漓的解决方式本来就没读过几本书的他来说近半个月的谦谦君子早就让他不耐烦了。
哨兵的哀嚎惊动了其他部队,很快陆续就有巡逻部队赶来,很快他们一行人就被包围了,石守信无奈的摊了摊手摇了摇头解下了腰间的佩刀。赵匡胤也很是坦然似乎这就是他想要的目的。
主账内“报,抓到几个可疑人员。”一位斥候模样的人半跪在地上左手撑地右手压腿头垂下汇报。
“这点小事也需汇报,你们是嫌事还不够多吗?”账上一人不耐烦道。
“将军,他们说是什么都虞侯的之子想要见将军您。”
“哦,那就带上来见见”不一会赵匡胤等人就被人带了上来或许是真的顾忌他的身份并没有将其束绑而是只卸掉了他们的武器。
“你是赵弘毅的儿子?”
“回郭枢密使赵弘毅便是家父,其子无能只能依仗家父之势来敲郭枢密使的军营了”赵匡胤拱手道。
“既然是赵都虞侯之子,我郭某定以礼相待。”
“实乃赵某本是一不知名小辈无奈只得以家父名号。但我并不想用我父名号去换甚官职,只愿做一名士卒冲锋陷阵。”
“好好,果真是虎父无犬子。”郭威不停地点头笑道。最终赵匡胤被安排到了禁军战士而石守信因为他的身份则被派到左军任副左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