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见面
书名:老台 作者:Zhai男 本章字数:3507字 发布时间:2021-08-24

序远离家乡

“木湖镇”,被称为中国第一移民大镇,1958年9月1日,惊天动地的“开山炮响”,宣告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式开工,流淌了千万年的汉水将从此开始倒流。倒流的江水将顺着汉水、丹江及其大小支流进入湖北、河南两省毗邻地区的沟沟汊汊,将淹没无数的村庄和良田。为此,与兴建丹江口水库大坝同时启动的,还有两省淹没区共38万人的移民大迁徙。其中,河南淅川县的移民就占有20万人。那次迁移湖北的移民主要是淅川县147米高程以下的7.5万人,其中2.6万人迁徙到了湖北境州,4.9万人迁徙到了祥瑞木湖。而木湖的移民搬迁是从1966年4月开始的,整个搬迁一共花费了3年时间。

“搬迁时,家具牲畜等货物与人分开走。货物直接由丹江沿岸的码头装船,一船一船地运到丹江口大坝,然后再顺着汉水南下到祥瑞。移民则坐着大卡车到湖北襄阳,然后再换乘敞篷船顺汉水而下。300多公里的路程,需要两天两夜。

“割罢麦,收罢场,收拾收拾下祥瑞。”一句在移民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木湖位于祥瑞市南20公里处,紧靠汉水。历史上,此处也是人口密集,商贾云集,并被称之为鱼米之乡。但是1935年,汉江上游连降暴雨,肆虐的洪水冲破河堤,3万百姓被洪水冲走,10万亩良田成了一片汪洋。移民迁到大木湖的时候,大木湖还是一个芦苇和钢柴丛生的沼泽地。当时的行政区划不叫木湖,而叫新建区,土地是6.9万多亩的沼泽地,住的是简陋的排子房。”

新建区按照原来在淅川县所在的乡村为单位,成立了38个行政村,村子的名字沿用过去的名字。如曹寨、李官桥、陈营、王营、前营等,80%的村名至今还是沿用原来在淅川时的名字。移民木湖之后,湖北的领导同志向总理汇报这里的工作时,总理说:“新建新建,几十年后难道还叫新建?他问那里有什么特产,湖北的同志说那里现在还是一片芦苇、钢柴。总理沉吟片刻说:“那就叫木湖好嘛!”

“移民说的是河南话,当地人说的是湖北话,开始交流就是个问题。当地人喜欢吃米饭,而我们河南人喜欢吃面食。“当地人办理红白喜事、过节等都与河南人有差异。耕作方式上,淅川人主要以旱作为主,到了这里却是种水田。在淅川老家,我们不种植棉花,而这里却是优质棉的主产区。许多农民来到这里,不会说话了,不会种田了,很是苦恼。”

思想观念上也有差异。祥瑞市当时还是个县,但其明显陵——“明世宗嘉靖皇帝之父佑杭及母蒋氏的合葬墓”是世界文化遗产,外部环境对祥瑞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祥瑞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都比较强。而移民虽具有吃苦耐劳精神,性格耿直,重亲情,讲义气,但缺乏经商意识,为人处世也没有当地人灵活。就在祥瑞人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时,不少移民还不会甚至不愿做生意。

此外,在通婚上,移民开始也只是习惯与移民通婚,不与当地人通婚,从而导致通婚圈越来越小,不利于优生。

移民与当地人之间的排斥思想相当严重。移民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陋习,譬如习惯于散养牲畜,不仅不卫生,还容易毁坏别人的庄稼。为此,当地人与移民没少发生口角。此外,刚来时,移民一贫如洗,就连弄个蚊帐竿也得去砍伐山林,引起当地人的不满。移民听不懂湖北话,就称呼其为“蛮子”,而湖北人则认为河南人直,称呼我们是“台子”(河南移民就被称为老台)。虽然这些称呼本意不是贬义,但双方却都认为是相互瞧不起。

常言道:“相隔三里地,乡俗大不同”。1969年初冬的一天,一对移民夫妻在山里买了一板车柴草,当行至一桥时,前进一步退一步,累得满头大汗,车子仍上不了桥。这时在地里干活的一个当地青年放下手中的活,赶来帮他俩把车子推上了桥。夫妻二人说“谢谢!”,那个青年笑着说:“老乡,不用谢。这一车柴草可不轻呀,我帮你攮了(推的意思)一下,就出汗了。”“叭”的一声,拉车的移民男子甩手给了那青年一个耳光:“流氓,去攮你妈、攮你姐妹去!”男子的妻子气得满脸通红,怒视对方几眼后,和丈夫拉着板车骂骂咧咧地走了。那青年像着了魔似的,望着远去的移民夫妻,摸着脸嘟着嘴说:“真是不知好歹!”。后来他才知道“攮”在河南移民中是一个流氓动词。

在1997年我6岁的时候听身边的蛮子同学说,“外地有一过路车压死陈庙台子老乡一只鸡,被讹2000块钱了咧”

在2021年我无意间刷到一10后小朋友拍的木湖镇小视频视频中小朋友介绍着木湖镇的风土人情,打开评论第一条就是,我只知道你们老台讹人家一只鸡3000块钱!!

我身边的蛮子同事还是会说,"听说你们木湖老乡九几年的时候一只鸡讹人家2000块钱咧!!!"

在很多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中,大家聊起这件事,外号金刚熊的同学气愤的说道:"俺日他 妈的,不知道咋回事都工作这么些年了,那些蛮子们还在说九几年的时候过路司机压死木湖老乡一只鸡被讹2000块。我艹他妈,当场我都把那蛮子撅(骂)球一顿,日他 妈的也不想想九几年2000块钱多几把值钱,动动脑子也知道这事是假的。“

俺们也一直也不明白这种事为何会传几十年,俺们想这事可能还会在传几十年吧。

“也是在90年代听长辈们说的一个笑话,每月的16号是赶集的日子,一大早赶集的人乌泱泱一大片站在木湖镇准备搭乘班车去祥瑞市赶集,老远就听着卖票大妈扯着脖子大声叫唤着去城里一元,人满发车

”妈耶,妈耶,我孩子掉了,我孩子掉了,一蛮子大哥急得满脑门子汗大声叫喊着,老乡帮帮忙,我孩子掉了,我孩子掉了,帮我找找“

老乡一听这可不得了,这么多人往车上挤,在把孩子挤个好歹咋弄啊,急忙大叫一声:”都尼玛白在往上挤了,这老哥的孩子挤掉了“

大家听到叫喊声立马不动了,正在往前挤的老乡,慢慢往后退,手拉着手慢慢退到车外。”

老乡一把抱起面前的小孩,问老哥:”你看这是你孩子吗?“

我日,这是我娃,车外的年轻汉子一个箭步冲上前夺走老乡抱在怀中的孩子年轻汉子瞪大眼,看啥看,这他妈是我的娃!转过头用手轻轻拍了拍怀中孩子,小声对还处于惊吓中的儿子说,别怕有爸爸在,哇的一声,小孩子哭着叫爸爸,爸爸,呜呜呜呜……你哭个球咧,男子汉大丈夫不准哭,小孩子听到爸爸呵斥,用小手摸了摸眼泪轻声抽泣着,年轻汉子抱着孩子下了车。

老乡看着蛮子老哥不慌不忙捡起地上的鞋穿在脚上,老乡说道:”真急死球个人,啥时候了还穿鞋,找孩子要紧啊!“

车就这么大,不可能找不到恁小孩啊!

穿好鞋子,蛮子老大哥直起腰,黑红黑红的脸上腮帮子抖动着,喉头颤抖,呃…呃…我…呃…

老乡急着说到,”你呃个几把毛,都啥时候了,墨迹球啥呢赶快找孩子啊,车子就这么大,这么些人不会把恁孩子挤扁了吧!“

蛮子老哥不好意思的说道:老乡,老乡,我找到“孩子”了

啥?老乡疑惑的看着老大哥,只见老大哥慢慢的抬起脚,手指着脚上皱巴巴灰呼呼的布鞋,呃,这就是。蛮子老哥低着头,捂着脑袋下了车,出溜一声不见人影。

老乡愣了一会,噗嗤一声笑骂道:”我日他妈,这信球货。“

原来蛮子的鞋子口音上叫“孩子”呀!(鞋子叫做孩子)车里车外木湖老乡指着老大哥消失的地方,异口同声到:信球货。

这个笑话并没有流传很久,好像就那么几个月,我身边的有些朋友都还有没听过的,跟2000块一只鸡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言归正传,1958年27岁的大龄男青年陈继昌,一言不发地蹲在地上,手里握着一截枯树根,不停地在地上胡乱画着,哎,陈继昌长叹一声,这么久了不知道成不成,说罢丢掉树根,在院子里来回踱步。记不清这是陈继昌第几次相亲了,陈继昌相貌精致,肤色白皙,给人一种白面书生的感觉。

这种长相并没有为自己相亲加分,因为在陈继昌刚出生两个月母亲病逝,3岁那年,讲义气的父亲,给自己的土匪兄弟顶下杀人大罪,被国民政府枪毙。此后由陈继昌大伯陈令祖扶养,土匪兄弟时不时会接济叔侄俩,给予钱财粮食,送陈继昌上私塾。

因为自己的父亲被当做土匪枪毙,自己也没有兄弟姐妹,跟大伯相依为命。在当时在农村没有哪户人家会把姑娘嫁过去,所以陈继昌一直到27岁还没取上媳妇。

继昌,继昌,陈令祖一连喊了几声,你发啥呆呢,赶快进屋里来

陈继昌听到大伯在叫他,快步往屋中走去,走到门口又停下脚步,看向陈令祖,咋样了她父母同意不?不成的话我就不进去了

陈令祖笑了,拍了拍陈继昌,好孩子,放心吧,先进来,现在人家父母要看看你,问你一些基本情况,你如实回答就中。

陈继昌绷直了身子,木愣愣跟着陈令祖进了屋。

叔叔,婶婶好

叔叔:继昌你坐我跟前来,我们家成分不好,是地主,英子学也上不了,工作也找不到,地也不会种,你不嫌弃?

陈继昌:俺不嫌弃,俺比英子大8岁,俺可以照顾她,地不会种俺可以教他,我自己多种些也木事,正说着,只听里屋炸雷一般响起一道声音:俺可以学,俺一定种的好

叔叔:英子这大嗓门也不知道随了谁,只怕到时继昌要多担待些英子了。

陈继昌:二老放心,现在加上英子家里就三个人,没啥负担,饿不着英子的,有多余粮食俺们会接济二老。

叔叔:中!英子你出来吧,英子相貌中等,肤白,身高比继昌矮了一头,两人站在一起到也有些夫妻相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老台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