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相逼
第二天,柴荣去上朝后,婉澄请了刘翰来,刘翰如今在宫中任御医,又是皇后的恩师,宫中人人敬仰。
婉澄从小便认识刘翰,他虽不知她公主身份,却也明白她并非符家女,婉澄想着也可以和他商议一下。刘翰来见,婉澄忙让他免礼,又让他坐下。把众人遣出去后,婉澄方才问道:“夫子近来可好?”
“托娘娘的福,老臣身子骨还好。”
“我自幼得夫子教诲,记得小时候,夫子从不嫌弃我家穷,不但传授知识,还常常接济我和祖母……”
“娘娘说笑了,娘娘出身王府,怎会家贫,以后莫如此开玩笑了。”
婉澄听他这样说,便知他是在提醒自己,看来刘翰是念及从前情谊的,也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她便将自己担忧之事说出,看他有什么主意。
刘翰沉思良久道:“依臣之见,此事不必担心,自李唐后,天下大乱,朝庭更迭,现在许多朝臣都不知道事过几朝主子,他们不会特别在意您是哪朝人。皇上既知您身份,也不存在欺君之事,他若在此处做文章,只怕没什么大的反响,臣担心的是另一件事。”
“夫子担心何事?”
“臣在外边走动多,听到的也多。臣听说前几日有几位大人论及太子,又提及皇上子嗣太少,请皇上广选美女,充掖后宫。皇上没有同意,此事便搁置下了。臣担心,赵氏兄弟会在此事上做文章,煽风点火,如果皇上强硬,必会与朝臣为敌,那对皇上可是大大不利啊。娘娘需早做打算才好。”
“多谢夫子提醒!”婉澄站起身,向刘翰施礼道。
刘翰忙还礼道:“不敢,不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夫子在我心中永远是最亲的人。以后我们两人在时,夫子都不必行礼。”
送走了刘翰婉澄便思考他的话,觉着十分有道理。
果然,没过几日,便陆续有人上表,要柴荣选妃,为皇家开枝散叶。
柴荣担心婉澄难过,所有奏折均压下了。谁知这日早朝,在垂拱殿上,竟有三分之一的臣子跪地不起,甚至扬言以死相谏。
柴荣大怒,与群臣僵在那里。魏仁辅,王朴等人眼见场面不好收拾,忙示意赵方。赵方此时心急如焚,他脑子飞快的转着,却不知道该如何收场。最后还是魏仁辅建议此事三日后再议,方才暂时收了场。
退朝后,柴荣将魏仁辅,王朴,赵匡胤,范质等心腹大臣召至文德殿商议此事。
柴荣态度十分坚决,令四人进退两难。
“皇上,此次上疏劝谏充掖后宫的几位大人,均是不久前捐了土地扩建京畿之人。几位大人于社禝有功,皇上不好寒了他们的心啊!”范质道。
“他们捐了土地,难道就能要挟朕吗?”
“万岁,几位大人虽然行事欠妥,但所奏之事不无道理,皇室子嗣兴旺方可帝祚永延,皇上当为皇嗣考虑。”魏仁辅也劝道。
“这是朕的家事,无需他人费心!”
“万岁,帝王家事,关乎国事。臣知道,皇上与皇后娘娘伉俪情深,皇后娘娘必定会支持皇上。”王朴道。
四人之中,唯有赵匡胤一语不发。他心里明白这是谁从中捣的鬼。说实话,他对自己弟弟如此行事十分不满。
他和柴荣有结义之情,对婉澄也有幼时的恩义在,他不忍心逼迫他们。
“匡胤,你怎么看?”
“这……”他迟疑了一下道:“皇上,臣以为此事可暂缓一缓。几位大人如此心急无非是因为皇后娘娘只诞下一位皇子,若娘娘能够多为皇上开枝散叶,皇上膝下多几位皇子,那些大人们也就不急了。依臣看,不如请名医为娘娘调理身子,以一年为期若娘娘再无身孕,便请皇上纳妃。”
“万岁,赵将军之法倒是个折衷的办法,万岁不防一试。”
柴荣点头,命几个人告退。赵方送几人出去,方到殿外,便听到茶杯碎地之声。紧接着又有桌椅倒地之声。他徒弟吴六慌张地走过来道:“师父,皇上生了大气,把奴才们都赶出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小六子,你快去滋德殿,现在除了皇后娘娘,怕是没人能劝的住皇上了。”
吴六加快脚步去见婉澄。此时婉澄方梳洗毕,坐在书案前看一本《花间集》。
见吴六匆匆忙忙来找她,她放下书随吴六来至文德殿。赵方见她来了,忙上前见礼。婉澄也不需人通禀,径直进了文德殿内。
此时殿内一片狼藉,桌椅翻倒,茶盏碎裂,案卷扔了一地。柴荣蜷缩在椅子上,双手抱头,双肩微耸。听到脚步声,他并没有抬头,只用沙哑的声音道:“你来了。”
婉澄轻轻走过去,将他的头揽在怀中,像抱着一个婴孩一样,柔声道:“我来了。我来和你一起面对你所有的事情,分担你所有的情绪。”
“澄儿,我只想你平安,快乐!”
“有你,我便平安快乐。从小到大,只要你在我身边,我便快乐。只要我们的心在一起,只要彼此牵念,彼此理解就好。其他的不过是个形式。”
“不!从前因为慧娴,我让你伤心,现在我决不想让你再难过!”
“从前我们不过寻常百姓,现在我们在这权力的顶端,便有了更深的责任。皇上有责任令社稷稳固,百姓安康,臣妾有责任母仪天下,为皇家开枝散叶,绵延子嗣。自古以来前朝后宫盘根错节,后宫不宁,前朝也会动荡不安。皇上定然比臣妾更明白。联姻也是维系皇上与臣子关系的重要方法。”
“朕怎么舍得让你伤心?”
“皇上选择了皇权,便要对社稷和黎民百姓负责,臣妾选择了皇上,便要与皇上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澄儿,这太委屈你了!”柴荣拉着她的手道。
“臣妾有皇上的真心,不委屈。不过广选美女实在劳民伤财,不如在那些忠勇朝臣家中看一看,是否有适龄女子。一来可用联姻来拉进君臣关系,二来这些女子知书达理,懂规矩,也方便后宫和睦安宁。臣妾还有一请求,这纳妃之事,不如就由赵将军兄弟来操办吧。他们心思缜密,定能办好此事。”
“就依你吧。”
“皇上累了,臣妾陪您去内殿休息一下吧,”
“也好。”柴荣拉着婉澄的手,相携进了内殿。柴荣闭目躺在床上,婉澄坐在床边静静地注视着他。
想起初遇他时的样子,想起他为她打抱不平,想起他陪她熬过丧母之痛,想起两人拼命克制感情时的痛苦,想起终于与他花好月圆的甜蜜……朝朝暮暮,难舍难离,只盼能永远在一起,然而老天总是捉弄他们,总是给他们一个又一个难题。
柴荣大概是太累了,不大会儿功夫便睡着了。即便如此,他仍然紧握着婉澄的手。婉澄见他睡梦中依然眉头紧锁,便轻轻地抚着他的眉间,心中一阵阵酸涩。
身不由己,两个人皆是身不由己,帝王家的日子还不如平常夫妻自由自在。
大约过了一柱香的时间,她见柴荣睡的安稳些了,便轻轻抽出手,缓步来至外边,吩咐吴六去炖些降火的莲子汤来,等柴荣醒了给他喝下。
吴六应声出去,赵方上前行礼道:“皇后娘娘辛苦了,奴才着人收拾了偏殿,您要不要去休息一下。”
“本宫不累,赵公公,本宫问你,今日朝堂上具体情形是怎样的?你细说与本宫听。”
赵方将发生在垂拱殿的事情一五一十讲出来,又把文德殿上四位大人的话学了一遍,婉澄听完并没有说话,只吩咐他好生照看柴荣,自己则带了绿屏出来。
“娘娘,咱们要去哪里?”绿屏见她走的不是回宫的路,便问道。
“去紫辰殿。绿屏,到那之后你想办法请赵匡胤将军来紫辰殿,切记不要让皇上知晓。”
“奴婢知道。”
婉澄在殿内等侯,绿屏将几个常在殿里侍候的人都遣出去。这里是柴荣上朝前休息的她方,离朝臣们办差的地方很近,不大会儿工夫赵匡胤便来了。婉澄命绿屏守在外边。
“赵将军不必多礼,请坐吧。”
“臣不敢,娘娘召臣来,不知所谓何事?”
“在我心中,你永远是那个救我性命的小哥哥,我也永远是你舍命相救的妹妹。如今妹妹有了难处,还请哥哥相助。我听说今日文德殿上,还是哥哥暂时替皇上解了围。”
“臣知道一年之期难为了皇上和皇后娘娘,但是臣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臣正想和皇上商议,娘请名医来为娘娘调理身子。刚才光义还说不如请柳公子来,他医术高明,定可让皇上娘娘安心。”
婉澄心中一动,脸上却不动声色道:“不必了,本宫与皇上想好了,便依各位大臣之见,充掖后宫。皇上很快便会下旨,本宫只想请将军帮忙,细查入宫女子家世底细,定要选德容兼备之人。”
“谨遵娘娘吩咐。”
赵匡胤退下后,婉澄带了绿屏回宫。一路上她都没有说话。心中却十分担忧。赵匡胤尚好,赵光义却不再是当年热肠古道的少年。他设计众臣逼迫不成,又想将如雪卷进来。她故意把这件事交给赵氏兄弟,看看他们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