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
纤云弄巧,飞星传缘,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话说高句丽之战两年后,李令月五岁有余,武后觉应使李令月学些小学才能,于是唤来李弘之师许敬宗,令其教导李令月。
且说这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氏,前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东晋名士许询后代。
出身高阳许氏,少有文名。隋大业年间中秀才,后担任书佐。太宗皇帝时期任著作郎、监修国史,不久迁中书舍人。龙朔二年(662年)拜为右相,加授光禄大夫头衔。次年又任太子少师、加同东西台三品,至此位极人臣也。
闲言少叙,数月之后,深秋时节,只见太液池上丝丝日光照于水面,池底好似无数金子一般金光闪闪,十分动人。
俄而,太液池旁微风轻拂,吹得那池旁早已深红之叶,漂落宛如起舞之蝶,撒满地面。许敬宗见之即作花鸟小品一幅:
一树枝来分上下,上有红叶下将落。
只见八哥画俩只,立于枝头是相望。
许敬宗作完画作,便叫李令月试着临摹。晴儿递过纸笔,李令月正要动笔之时,古灵精怪起之一问道:“许公与阎尚书画作谁是更为厉害些?”许敬宗回道:“自是阎尚书强上一些,公主殿下先于老臣学些基本画功,到时再与阎尚书深造。”
说罢李令月便动笔画作起来,时红叶轻拂脸颊,于肩上轻轻掠过。远处,又见英王李哲走将过来,许敬宗与晴儿正要行礼之时,李哲即起食指唇前轻言一声道:“嘘”,示意许敬宗与晴儿二人莫要出声。
遂即,李哲悄悄行至李令月身后,轻柔蒙过李令月双眼道:“月儿可知我是何人?”李令月听是男子之声,以为是高宗前来看望自己,兴高采烈道:“阿耶,月儿日日皆在想念您,今日终是来看月儿,月儿甚是心喜。”李哲听之欲逗李令月道:“原是月儿心中只有阿耶,未有我等哥哥一席之地!”
李令月听是李哲之声,知自己猜错,于是话锋一转道:“月儿是想阿耶,却也想恋哲哥哥。哲哥哥好几日不见人影,快松开手来使月儿好好瞧上一瞧。”于是李哲松开双手,谁知李哲方才松开双手,李令月便起身一把抱住李哲道:“你们许久不理月儿,月儿在这宫中每日无趣。”李哲道:“知你宫中无趣,这不前来带你出宫寻你贤哥哥玩闹。”李令月听此连忙拉起李哲冲向宫门,晴儿见此赶紧叮嘱道:“公主殿下早去早回,莫使阿奴与许公为难。”李令月回眸道:“知了,月儿早去早回,定然不使晴儿姐姐与许公为难。”
李哲携李令月行于长安街上,李令月见之周围事物格外有趣,行至何处都问李哲道:“哲哥哥,这是何物那是何物,能否送于月儿?”李哲随之一一解释,李令月若是心喜便一一买下。街上商贩见此,不顾金吾卫拦阻,纷纷走上前,于自己商品夸上一夸。
不时,二人行至沛王府中,李贤见随行金吾卫拿满商品,满脸惊讶道:“你二人莫不是将这长安城中货物全然买下!”李令月笑道:“长安城大,买之不下。此些货物乃是月儿与哲哥哥送于贤哥哥之礼。”李贤听之亦笑道:“人小鬼大,如此贤哥哥请便月儿用些善食,月儿想吃何味?”李令月道:“何味都可,月儿只是想恋哲哥哥与贤哥。”李贤道:“小嘴甚甜。”说完,李贤即令下人安排善食。
众人用过善食,李令月伸一懒腰道:“哲哥哥说贤哥哥这里有有趣之物,不知是何物件?”李贤道:“月儿身为公主,怎可就知玩闹,若是阿耶、阿娘知了,定会不悦,不如同我至王散郎哪里学些作诗技巧。”李令月见此便对李贤撒娇起来,道:“月儿不想,月儿学此已是良久了,贤哥哥便带月儿寻些有趣之物。”李贤听此这犯了困难,眼看李贤犯难,李令月又转向李哲道:“哲哥哥说好带月前来寻些有趣之物,可不能只是哄骗月儿!”
二王无奈,心里宠爱李令月,于是便携李令月一同打玩马球。
李贤蹲下拉过李令月左手道:“月儿与贤哥哥同乘一马可好?”李令月不言,松开李贤之手挽过李哲右手道:“方才贤哥哥不使月儿玩闹,月儿不理贤哥哥,月儿跟哲哥哥一道。”说完拉着李哲先去准备,李贤听此心里笑道:“小小年纪,却亦如此记恨。”
李令月年幼,一切如戏而过,众人跑将几圈,李令月便没了兴趣,于李哲怀中小睡起来,李哲见状即令人结束比赛。
众人下马,李令月揉过双眼,无精打采道:“真是好生无趣,贤哥哥,你这里可还有其他有趣之物?”见此李令月这般可爱模样,李贤随之兴起道:“前些日子,我和你哲哥哥各自得了一只斗鸡,我们今日斗鸡与月儿观看如何?”“斗鸡?”李令月一听此言遂即精神抖擞起来,问道:“那是何物?”李贤回道:“到时月儿自会知晓。”于是,二王即令下人取了各自斗鸡。
斗鸡将至,李贤唤来王勃,令其赋文一章,为之助兴,王勃得令,即作《檄英王鸡文》一文。檄文曰:
盖闻昴日,著名于列宿,允为阳德之所钟。登天垂象于中孚,实惟翰音之是取。历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梦魂;遇风雨而胶胶,最足增人情思。处宗窗下,乐兴纵谈;祖逖床前,时为起舞。肖其形以为帻,王朝有报晓之人;节其状以作冠,圣门称好勇之士。
秦关早唱,庆公子之安全;齐境长鸣,知群黎之生聚。决疑则荐诸卜,颁赦则设于竿。附刘安之宅以上升,遂成仙种;从宋卿之窠而下视,常伴小儿。惟尔德禽,固非凡鸟。文顶武足,五德见推于田饶;雌霸雄王,二宝呈祥于嬴氏。迈种首云祝祝,化身更号朱朱。苍蝇恶得混其声,蟋蟀安能窃其号。即连飞之有势,何断尾之足虞?体介距金,邀荣已极;翼舒爪奋,赴斗奚辞?虽季郈犹吾大夫,而埘桀隐若敌国。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
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望之若木,时亦趾举而志扬;应之如神,不觉尻高而首下。于村于店,见异己者即攻;为鹳为鹅,与同类者争胜。爰资枭勇,率遏鸱张。纵众寡各分,誓无毛之不拔;即强弱互异,信有喙之独长。昂首而来,绝胜鹤立;鼓翅以往,亦类鹏抟。搏击所施,可即用充公膳;翦降略尽,宁犹容彼盗啼。岂必命付庖厨,不啻魂飞汤火。羽书捷至,惊闻鹅鸭之声;血战功成,快睹鹰鹯之逐。于焉锡之鸡幛,甘为其口而不羞;行且树乃鸡碑,将味其肋而无弃。倘违鸡塞之令,立正鸡坊之刑。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
此檄。
二王看过,遂起激情万分,连杀连赞美王勃才华横溢,堪比古时曹子健。
遂即,二王便将斗鸡放之一处,只见两鸡鼓起双眼,张开双翅,竖起脖子上短羽,双脚一跳,便向对方扑将过去,彼此尖嘴对争,鲜血直流,鸡毛乱飞,直至两鸡筋疲力尽,方才结束。
李令月见此,不觉有趣,却觉甚是害怕,连忙躲至两个哥哥身后,二王却是看得万分有趣,纷纷拍手叫绝。
次日,王勃《檄英王鸡文》盛传于长安城。时人称此文章壮阔明朗、不失慷慨激越,长安城中文人墨客无不为之赞美。
随之此文传入高宗手中,高宗看过龙颜不悦,怒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朝散郎,不行劝诫,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理应即刻逐出王府。”这般,王勃便被革去官职。
与此同时,高宗又传李贤、李哲兄弟二人觐见。而这李贤、李哲兄弟二人不知高宗已气,以是高宗想念二人,今传之一聚。谁知兄弟二人得见高宗,高宗遂即大骂起来,将兄弟二人斗鸡之事一一言了。高宗问道:“此事长安城中可谓沸沸扬扬,你二人真是无所事事,才是逗鸡而玩??”兄弟二人见高宗如此大怒,不敢言其真相,恐祸及李令月,于是回道:“确是无趣才致这般。”
一旁武后听此,也是气之起来,当即训斥兄弟二人道:“真是荒唐,你二人身为皇子,竟是想着玩鸟斗鸡,不知上进,就不能于弘儿一般学些经国之能?月儿年幼不懂,你二人身为兄长,不做表率,还带其胡玩,天下臣民见此如何看说?”李贤、李哲兄弟二人听此哑口无言,武后又道:“贤儿、哲儿,罚你二人一月俸禄,抄写文章二十遍,往后,你二人不准私带月儿出宫。”
数日之后,王勃无心留于长安,于是携妻子卢沅出游巴蜀而去。
回说这九尾灵狐,自泰山交战身受重伤后,只得逃回薛顗府中休养数年,期间薛顗与其言了《推背图》之事。
不久九尾灵狐伤势得愈一二,便又化一分身潜入长安,欲寻《推背图》下落。恰逢周国公贺兰敏之见其分身貌美,便领家丁欲要将其抢回府中。九尾灵狐见此,施一定身法术,将这一行人定于原地,等九尾灵狐离去,贺兰敏之等人法术方才消失,却也失去短暂记忆,不知为何在此。贺兰敏之思之片刻无果,不再多想,领家丁街上而去。
且说这贺兰敏之,字常住,河南洛阳人氏,鲜卑之族,韩国公贺兰安石之子,武后外甥。贺兰敏之生得年轻英俊,可谓风流倜傥,时常挟爱佻横,妄行不法。乾封元年(666年),便与荣国夫人杨姥姥私通至今,武后虽是不悦,然却无计。
忽有一日,韩国夫武顺携子女贺兰兄妹进宫面圣。高宗初见贺兰氏貌美,甚是喜爱,便封其为魏国夫人,入住宫中。武后听闻此事,不日寻一机会将其毒杀。
贺兰敏之得知妹妹丧事,入宫吊唁。高宗一见贺兰敏之,当即悲恸哭道:“朕上朝之时夫人尚还无恙,退朝之后却是得此消息,夫人为何仓卒如此!”贺兰敏之听过,虽有怀疑,却知武后手段,不敢多言,只得应声号哭。
此事不提,咸亨二年(671年),高宗病犯,朝中大事暂交武后与太子李弘二人。时荣国夫人杨姥姥离世,武后便令李令月携宫女晴儿前往祈福。谁知贺兰敏之见晴儿容美如仙,随之起了色心,当众调戏晴儿起来,李令月见此连忙告诫贺兰敏之道:“表兄若是不知收敛,月儿便将此事告知阿耶阿娘。”贺兰敏之道:“成人之事,月儿不懂,表兄只是与其玩闹罢了。”
待至傍晚时分,贺兰敏之见机便使家丁将晴儿掳到自己房间,喂其吃了药物,卧于床上。此时天气和暖,又没几层衣服。贺兰敏之亲手伏侍,将晴儿剥得赤条条,任凭自己行事。晴儿梦中觉痛醒将转来,已被贺兰敏之耍得够,欲待挣扎,怎奈手足俱软,只得任其轻薄一回。
不时,晴儿知其破了身子,暗暗垂泪。事罢,贺兰敏之正欲离开之际,只见有人破门而入。来人走进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李令月。
晴儿一见李令月,当即泣道:“公主殿下,阿奴……”再看那贺兰敏之,见是李令月冲将进来,一脸惊讶道:“月儿怎会在此?”李令月未有多言当即提刀砍向贺兰敏之,贺兰敏之侧身躲开,反手夺下李令月手中短刀。贺兰敏之正要离去之时,只见一煞气从天而降,附于贺兰敏之。遂即,贺兰敏之提刀杀向李令月。
说时迟那时快,幸得府中有一小道士以神符之力震住九尾灵狐,击退贺兰敏之。小道士随之拉过李令月逃出府去。
原是九尾灵狐得知李令月孤身来此,于是化为煞气附身贺兰敏之,借附贺兰敏之之手杀害李月,以解千年怨气。而小道士见妖气弥漫府邸,于是寻了妖气而来。
事后,晴儿因不堪受辱,自尽于荣国府中。
而李令月与小道士二人逃出荣国府后,小道士便将李令月送至大明宫阙望仙门前,遂即转身离去。李令月走向皇宫,却是不时回头,望过小道士身影,将那一身道袍与音颜留于脑海。真道是:
初识不知情已起,只道当时是寻常。
沉思欲念人相逢,自是相思入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