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上回说到,霍青从猎物变成了捕猎者,先是以地穴为陷阱,伏击了一个三人小组,将矮子作为诱饵,狙伤了一名年轻士兵;将驼背作为假目标,又伏击两个三人小组,将七个人扒光了衣服,取走了他们身上的信号弹等物资、武器;就在特战连连长刚以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讲,成功振奋队员们的士气之时,却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被霍青掳走的红毛,已经被送回营地。特战连连长对此顿感震惊:红毛自被霍青掳走之后,下落不明,如今却被送回了营地?谁送他回去的?难道是……霍青?
人都说,沈东楼好酒贪杯,每天酒筵歌席,不醉不停;
其实,他更喜好的是色,平日里情欲旺盛、淫逸放纵,一旦动欲,即便身处军中大帐,也要立刻拉过侍女交欢;
时日久了,属下给他起了个外号:种马将军。
此时,沈东楼正在十三岁侍女身上大展拳脚,断了一条胳膊,却丝毫没有影响情欲;
那十三岁侍女,年纪不大,但自小勾栏之中,接受各种训练,其专业水平不低;
她与沈东楼相遇,可谓将遇良才、棋逢对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几度巫山云雨,沈东楼没想到这侍女如此天赋异禀,惊艳之际,愈加意乱情迷、沉溺其中。
深陷温柔乡、难以自拔之时,信号弹突然炸响;
沈东楼脸色一变,推开身上活动的侍女,抓过斗篷,裹住身体,疾步来到帐外。
凝视空中闪烁金龙,沈东楼脸上浮起微笑:
经历了一场通宵大火、生死考验的霍青,已是强弩之末;
而山地特战队,经过养精蓄锐,正是精力充沛之时;
彼竭我盈,以逸待劳,抓住霍青,应是手到擒来。
沈东楼心跳加速,激动起来,有点难以抑制兴奋之情,他迫切期待报捷消息,渴望能看到被生擒的霍青、
沈东楼心中想象,以什么刑罚来虐待霍青,比如说:
黥(读qíng)刑,在他脸上刺字,再以墨涂之,从而彻底毁掉他那张英俊的脸。
(注:黥刑,《周礼.司刑》中,郑玄注云:“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言刻额为疮,以墨窒疮孔,令变色也。”)
就在沈东楼展开奇思妙想之时,侍卫的声音,打破了他的思绪:
“禀报将军,青龙军团车骑将军——马原,正在营外等候,求见将军。”
沈东楼皱起了眉头:打了娃,娘必出来。
霍青来自青龙军团,他出了事儿,马原出面,倒也是情理之中。
可沈东楼是真不想见马原,打心底里不待见这位老将军。
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他和马原,有什么私人恩怨;
而是金龙军团和青龙军团,历来不合、梁子颇深。
既然都是赤龙帝国的军队,怎么会有这种情况?
此事说来话长,咱们述说简短一点吧:
当年,北方战争胜利之后,太祖皇帝——李明德定都龙城,建立赤龙帝国;
建国后,为实现军队正规化、常备化,李明德将之前的部落军队,予以整编,成立了赤龙帝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军:
金龙军团,士兵一万人。
金龙军团开国有功,论功行赏,不仅将士们得到了爵位封赏,其子孙后代亦可继承前辈的爵禄职位,每月还有月钱可领;
按说,对为国家而战的将士们予以厚爵重赏,并对其家属予以适当照顾,没有什么问题;
毕竟人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为你效命,你若毫无表示,反倒容易令人寒心。
可随着时间推移,爵位职位世袭制,逐渐显露出了其弊端所在:
金龙军团的子弟们,不需要真才实学,也不用艰苦奋斗,只凭血统关系,躺在长辈军功之下,就能享受特权、高官厚禄,这就造成了金龙军团迅速衰颓、腐化、堕落;
老百姓给他们起了个名,叫:金龙子弟。
太宗皇帝——李世政继位之后,有感于金龙军团腐败,决定建立新军;
并在新军中,取缔了爵位职位世袭制度,所有将士的升迁授爵,皆以军功奖惩为标准。
如此一来,贵族子弟肯定不乐意到新军去,而平民子弟则争先恐后报名参加新军,很快就招到了两万新兵;
李世政将新军编为了一个新的军团:青龙军团。
新军组建起来,接下来就是选带兵之将;
面对这个问题,李世政犯难了。
按说,既然是新军,就当选新人为将。
可年轻将领固然朝气蓬勃、冲劲十足,但往往缺乏实战经验、失之莽撞。
纵观历史,大胆提拔青年将领,既不乏失败之实,也不缺成功之例,前有赵括纸上谈兵,后有霍去病马踏匈奴;
可见,使用新人,不亚于一场赌注:
胜,则盘满钵满;败,则全军覆没;不可不慎。
若不用新人,就得用老将。
问题是,朝中老将皆是金龙军团出身,不能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可谓暮气沉沉、老气横秋。
更何况,若用金龙军团的老将来带新军,那和金龙军团扩军又有何异?
这样的话,所谓建立新军,岂不成了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李世政思忖再三,就此事咨询了一个人的意见,这个人就是一代军神、两朝元老、军事大学首任校长——姚昭。
之所以找他,原因有二:
第一:姚昭身份中立。
他虽然是开国名将,但在金龙军团正式成立之前,就退出了军队,去建立军事大学。
第二:姚昭人品贵重。
他一不好酒,二不好色,唯一爱好就是观地形、察地势。
偶尔逛街,别人看热闹、尽欢愉,他却琢磨着,如果战争爆发,这条街,敌人会如何进攻,而我军又该如何布置防御线,予以固守。
和平持续多年,姚昭每晚睡觉之前,仍要把衣服、甲胄、兵器放好,一旦有变,可随手摸到。
据史书记载:
李世政午夜时分,访诸姚昭,二人屏退左右,关起门来彻夜长谈;
当晚谈话,没有任何记录,而李世政、姚昭两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透露只言片语。
据三名御前侍卫回忆:
那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滂沱大雨,李世政和姚昭二人一谈就是一夜,中间若有人进来添茶倒水,两人遂闭口不谈,直到侍从出去关上门之后,才继续谈话;
两人到底说了什么,成了历史谜团。
第二天一早,李世政做出决定:
任命赤龙帝国军事大学的优秀毕业生——龙飞云,担任青龙军团主将。
当时,没有人能预料:
一夜谈话,一个决定,不仅改变了赤龙帝国的命运,改变了后来第一次龙鹰战争的命运,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其最大的与众不同,就在于:对历史的预见性。
有句名言: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李世政在做出那个决定之时,是否预见到了未来,不得而知,可他很快就面临了新的烦恼:
新军与旧军的矛盾。
青龙军团建立之初,与金龙军团同处一个营地,平时分开训练。
“金龙子弟”平日里懒散惯了,一个星期两天才操练一次,而且就这几次操练,也不怎么正式,能偷懒就偷懒;
先是集合、点名、报到,随后跑几圈、挥两下兵器,这就算完事儿了,能糊弄就糊弄。
有身份的,让家里的家奴,去替自己;有钱的,则花钱雇人代替;本人则睡觉、喝酒、狎妓。
有个别高官子弟,服役后,大搞特权,居然设有个人专属房间,并有侍女跟进跟出服侍;
无须参加早晚点名,也不必与其他官兵一起用餐,甚至有时会直接召妓来军营喝花酒。
这种“金龙子弟”,无人可管,也无人能管,给其他士兵造成了恶劣影响;
如此练出来的兵,能不能打仗可就不好说了。
有句话说得好:上级可以欺骗,部属可以欺骗,百姓可以欺骗,唯独敌人没法欺骗。
可青龙军团不同,新任主将龙飞云,亲自率领士兵训练,督导严格,毫不马虎;
每天训练八个小时,甭管刮风下雨、雷电冰雹,照练不误。
初时,双方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时日一长,金龙军团,对新军的意见越来越大:
每天早晨六点,大爷们还没起床,新军那边尖锐的起床哨,已响彻营房上空,口令声、脚步声,吵得想睡个懒觉都不成;
到了晚上,这边喝个酒、打个牌,新军那边却在训话,讲作风优良、讲吃苦耐劳、讲军纪军风、讲精忠报国。
金龙军团的老兵们,想发火、想骂人,却找不出个理由来,想打架、想揍人,又不知道找谁打;
不错,人家自己练自己的,没碍你的事儿,人家龙飞云练的是自己的兵,又没练你们;
可不知为什么,心里就是别扭、窝火,以前一直在做的事情,一直充满兴趣做的事情,一直觉得很有意思的事情,突然变得毫无意义,搞得自己似乎也觉得该做点什么了;
可真想去做点什么,又提不起精神。
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生活如此,习惯也是一样,从自我严格滑落到颓废放纵,很容易;
可从颓废放纵,恢复到自我严格要求,很难。
金龙军团的老兵们,已腐烂很久,他们习惯了腐烂,也无心改变;
可腐烂的东西,看到新鲜的东西会不舒服,因为后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的一无是处;
所以,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青龙军团再训练的时候,时常受到金龙子弟的唾骂挑衅。
面对这种情况,龙飞云心里冒火,却只能强忍着,向朝廷上奏本,请求给新军另寻营地,不要再和金龙军团混在一起;
同时,继续带兵认真训练,只等朝廷批复一到,便立刻拔营出发。
没承想,朝廷的批复,尚未等来,却先惹出了一个大麻烦:
中秋节这天,龙飞云考虑到官兵们训练辛苦,故每名官兵都多发了几两银子,放假一天。
青龙军团的士兵们,都是平民子弟,家中不甚殷实,便托熟人带回家去,补贴家用;
找不到熟人的,就找票号存起来,将来好自己带回家去。
有些士兵,家离着近便,便趁着假期,回家省亲;
有的士兵家离着远,则三五成群,去城中逛街游玩。
青龙军团中,有个精明强干的连长,名叫:张祥。
此人身材高大,体格魁伟,武艺高强;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世世代代种田为生;
按说,到了他这一代,若不出意外,将来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就在他七岁这年,意外发生了:
有个老道从他家面前经过、讨口水喝,喝水之时,见到了张祥;
老道见他年纪虽小,但骨骼清奇、相貌不凡,便向其父母提出:
想将张祥收为徒弟、授其武功。
张祥父母,初时有点犹豫,但转念一想:
若不跟着这老道去,这孩子只能跟着家里人种田,能有多大出息?
还不如让孩子跟着老道走吧,若能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将来得个功名,也是好事。
想通此理,便答应了老道的请求。
于是,张祥跟着老道上山习练武功;
他勤奋好学、肯下功夫苦练,且身体条件优秀、悟性颇高,师父稍加点拨,便能了然于心,运用自如。
日月如梭,光阴如箭,一来一去,过了十八年,张祥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浓眉大眼、膀大腰圆,武功已非常了得;
老道见他长大成人、功夫有成,便打发他下山去谋个前程。
张祥下山后,先回家和父母团聚;
到家之后,得知他刚走了三年,父亲便患重病去世,母亲悲痛过甚,半年后也随之而去。
张祥在父母墓前痛哭一番之后,默默发誓,此生定要出人头地,以不辜负父母在天之灵;
此后,他赴龙城谋生,正赶上了新军征兵,遂参军入伍,加入了青龙军团;
依靠出类拔萃的身手,很快脱颖而出,被龙飞云提拔为连长。
张祥感激龙飞云知遇之恩,带兵训练极为尽心竭力;
如今,正逢中秋佳节之际,别人有家能回,自己却孤苦一人,想起幼时与父母在一起的场景,不禁潸然泪下。
张祥人缘不错,连中兄弟们,见他心情不好,故叫着他一起逛街游玩,帮他散散心;
有人相伴,张祥心情好了不少,与几个兄弟来到酒馆,叫了一桌酒菜,喝酒划拳,倒也痛快。
他们这边玩得正开心,结果旁边过来几个人,正是金龙军团的老兵;
老兵们认出他们是青龙军团的人,便出言辱骂。
张祥虽多喝了几杯,但神志清醒,谨记龙飞云劝告,不与之计较,拉住了满心怒火的兄弟,便要离去。
眼见到门口了,金龙军团的老兵说了一句话,就是这句话,把张祥彻底激怒了:
“被骂得这么厉害,连句嘴都不敢回,什么狗屁青龙军团,就是一群有人生没人养的怂逼。”
咱们前面说过,张祥上山之后父母病故,此乃他心中伤心之事;
这一句话,等于往他心口上捅刀子,能不火大吗?
于是,张祥一马当先,朝着几个老兵冲了过去,动起手来。
一者,他身手了得;
二者,老兵们和他体格上相差太远;
三者,老兵们没料到他敢动手。
一通拳脚下来,几个老兵被打得满地找牙。
跟着张祥一起来的士兵,平日里没少受金龙军团的气,如今连长都上手了,自然更无所顾忌,一起上前,将老兵们,结结实实暴打了一顿。
金龙军团的老兵吃了亏,只得狼狈而逃;
他们跑了,张祥却冷静了下来,知道坏了,这下闯祸了,连忙带手下弟兄们回营,向龙飞云请罪。
龙飞云得知此事之后,迅速做出反应,修书一封,给金龙军团主将沈介溪;
书中大概意思就是:
两军私斗,影响极坏,青龙军团已将参与私斗之人,打了五十军棍,望沈将军对金龙军团的士兵,也能严加处置。
沈介溪读了这封书信之后,便派人将几个闹事的老兵,捆绑起来,送到了青龙营帐之中;
同时,他也修书一封:
在下管束不严,故特将闹事之人送来,请龙飞云将军依律处理。
沈介溪如此做,并不是要和龙飞云握手言和,其真实目的则是:
进一步挑起旧军和新军之间的矛盾,让龙飞云下不来台。
自太宗皇帝李世政建立新军以来,享受世袭制好处的贵族们,便嗅到了危险的味道:
显然,李世政想要对世袭制下刀子了,故先把军功制在新军中试行,以观后效;
可以预测的是,只要试行效果不错,李世政必然会把军功制在全军推行;
一旦如此,对金龙军团出身的贵族而言,肯定会被触犯既得利益,这是他们万万不能接受的。
可既然是试行,也足以看出:
李世政还没有完全下定改革的决心。
不然,何以先于试行,没有全面推行?
又为何不给新军单独设立营地,要让青龙军团和金龙军团一起训练?
原因很简单:
李世政新皇登基,位置尚不稳定,担心一开始改革力度过大,会引起世袭贵族的不满,从而导致政治动荡,最终威胁自己的皇位。
于是,世袭贵族们一直盯着新军,盯着龙飞云——这位年轻的主将,等着他犯错误;
一旦机会到来,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毁灭这次改革尝试。
很显然,此次私斗,对世袭贵族们而言,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立刻借此机会,向新军发动了攻击。
接下来,他们会怎么做?龙飞云又将面临怎样的困难?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八十章《有谁时下可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