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坐而论道
这一日,果然天降大雪,四野银披,咸阳玉没。哀公一觉醒来,启扉而观,骤见大雪,心中畅快,大呼侍臣备宴,请客,清扫阶级,设席堂中,多备火盆。
后子先至,帮着忙活。公子叔同及众卿亦至,随后是所来思与波斯国人。
老子后至,袜履半干,原来是已经踏雪出城,欲登骊山,闻命而还。
君臣见礼,所来思等人亦随之见礼。而后各自入席,坐,谢,奉觞为哀公祝寿,哀公辞谢,欲为大父后子寿,后子亦谢,请为老子贺寿,众人然之,这老者明显的比后子年长,应当敬之。老子受之,酒乘热喝了,向众人环揖而谢。
所来思屡见秦人抱拳为礼,逢礼便拜,便问这抱拳之意是何说法。众人皆欲言,哀公止之,说道:“孤欲闻老聃先生之辞,以便受教。”
老子看了一眼哀公,望向众人说道:“抱拳之意,唯敬唯诫。左手为月,右手为日,日月相合,为明。混沌以来,天地开明,万物赖之以生,上帝赐人以寿,故人得与天地并,此所谓‘大明终始’之义。日以昼出,月以夜见,昼夜交替而进,为时,人岂可忘时?日月以象阴阳,阴阳相和,一以为二,为三,为万物,天地之道不绝。手者,守也,拳者,全也,守全之道,毋忘日月之明,毋忘昼夜之时,毋忘阴阳之和,三者不忘,大孝之行也。天地人三极和合之道,顺而反,大德之功也。人所以抱拳为礼,念而不敢忘也,呈之于人,恭敬而相诫也。其仪实乃上帝与人之约,无相违也。然后世之人多违,乃忘乎所以也。”
老子说完了,哀公赶紧拱手为礼:“多谢老聃先生,孤受教了。”
公子叔同在座,接茬道:“我也受教了,不过这两只手还有一大用处,就是抓紧了吃,是吧!老聃先生?”
各人席前备有味道鲜美的烤鹿腿,烧牛尾,蒸羊肉,辅以热乎乎的菘菜汤,香气撩人食欲,叔同早已等不得了,接过话茬做为结束,赶紧翻篇儿,要不就凉了。老子笑了:“说的在理,抓紧了吃吧,我也早就饿了。”言罢,下手先抓起一大块牛尾来。
哀公与众人也赶紧下手,席中珍馐,果然美味。犹太人不食猪肉,食反刍之畜,宰牲更要将血放净,且不食牛骨髓,哀公尽力依从其俗,做为敬客之礼。
约汗立起身来,抱拳模仿做拱手之礼,向老子:“亚当先生,我们犹太人有上主雅威,而你前面说到的上帝是谁?是你们的神吗?他又是什么样子?”
老子回道:“上帝乃是万物之主,岂有偏守之理,上帝即道,道即上帝,其本无处不在,然而不可以形容,无象曰夷,无声曰希,无形曰微,三者混一而备于天地之中,上帝之真象幽冥至深,玄妙无际,托之于言辞不可以计其一二,勉强形容可用一个‘大’字,乃夷希微是也!”
约汗听了老子的话,也在嘴里念叨:“夷~~夷~~”却发不出来后面的希字,猛然间领悟,脱口而出:“雅威!不就是雅威麽?原来你知道我主雅威?亚当先生,你真是我们犹太人的 朋友,你去过耶路撒冷?你莫非也遵从我们犹太人的律法?”问得老子直犯糊涂,虚应道:“诺!诺!日后一定去。”
约汗的同族一个叫约瑟的,认真执着,想起来一个自己久思不得的问题,遂问老子:“亚当先生,我曾经在希腊国听到过一个古老的传说,希腊人的神叫宙斯,还有一个神叫普罗米修斯,这希腊国的神可多了。这普罗米修斯神看到人间寒冷之极,人民挨冻受饿,穷困无助,便生了善心,那时大地上没有火,他便偷了天火来到了大地上,交给人们用火,取暖做饭借光,这是好事啊,人们很感谢他。可是宙斯却发怒了,他啊,不愿人们拥有火,更别说偷天火,他怪罪这普罗米修斯,把他抓住,绑缚在高加索山上,派一神鹰监禁他,我就想不明白,这希腊国的宙斯神,为何不愿人们得到火呢?人们若没有火,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您说呢?”
他的话才一说完,叔同忙着把话接过来了,这会儿酒喝的差不离了,正在兴头上,高兴:“高加锁山?不用说了 ,这普罗米修斯一定是犯有大罪了,或许还有别的罪,高高的山上还得加锁,这山都跟着受罪。”他边说话边望向众人,却发现无人附和他的玩笑,竟然讨了个无趣,便随手抓过一块鹿肉,自顾自的啃着,并无尴尬之态。
老子接过约瑟的话:“人类若无火,至今犹在冷食。然而人得火之善,亦得火之恶,所谓福祸相倚,玄机不可测。人之初无火而寒,然其心神清澈,可与天地同游。今之人有火而暖,然其欲望亦炽而不可止也!祭天用火,其有往还之意。神得火性,人得水土之性,二者必有冲突,能和于其中者,唯又道者乎?”
约瑟听了老子的话,拱手而谢:“您说的是,我族人用全燔祭,何尝离的开火呢,但献祭于雅威的,却凭的是内心啊!”
此时哀公发话:“天下之人相距虽远,所敬者亦无非是天,只是其名各异,而多用火,孤今日识之,天下未有不敬天之人也。”
叔同见哀公高兴,他的兴致又起来了,按耐不住,再发谬论:“那普罗米修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那宙斯恼怒,或许是怨普罗米修斯偷在他前面了,他本来是要自己去偷的,好献给人类,万物人为尊嘛,何惜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