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与老子书,一毛不拔
子蒲引得胜军,进入郢都。
杨朱与孟孙阳已经先至,城内尚存少量吴军,未及与阖闾东归,见大势已去,楚军复来,便自动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子蒲至郢,将吴军坑杀了事。杨朱见了,唏嘘不已,携孟孙阳离了郢都,赴汉水寻找辛犊子的尸骨。
不几日,申包胥与子西迎楚王还郢,楚国群臣亦从四面八方赶来,谒见大王,互道辛苦,各自表功,就职还爵,不表。
子蒲修复战车器具,准备归程。
楚王修书,备下厚礼重币,谢秦公之义,子蒲之勇,秦师之劳。但用官方口吻,未以哀公之母父身份致礼,大概是闻申包胥哭秦庭七日,心里不是滋味,外孙有难,原来秦君之秦军不是闻讯即出啊,略感失落。
楚王携申包胥及子西并四面八赶来的群臣礼送子蒲及秦军于郢都城外。
夫概走投无路,愁眉苦脸来投奔楚王,楚王怜其处境,封夫概为堂谿公。
哀公及后子并诸卿群臣出咸阳城,迎接子蒲归来。
咸阳城内外的民众百姓闻秦军得胜归来,亦纷纷聚集以迎父子兄弟。
子蒲军到,士卒等望见咸阳城,俱是兴奋,终于到家了。
子蒲前行,与哀公行礼,缴回兵符,献上战利品及楚王所赠送的礼物国书等,复与后子及诸卿臣等见礼。
民众早已按耐不住,拥上前去,寻找自己的亲人,只见兵车长列,前面的士卒纷纷跳下车来,呼爹喊娘,寻兄觅弟,相见之时,又是搂又是抱,继之以歌。
找不到的,不免焦急,只得沿着车队向后寻去,越寻心里越凉,后面车队里,一辆辆战车上,排着的是一具具冰凉的尸体,征袍覆面,魂魄早归,那是已经阵亡的军士,被载回故乡,待各家认领安葬。
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声沿着一辆辆兵车传下去,又传回来,笼罩在咸阳城的上空。西边天际,群峰肃立,残阳如血,一羽孤鸦,啼泣而过,自东向西飞去。
哀公亦不免伤心,眼里含着泪,使劲忍着。后子等人也掉下泪来,向哀公进言伤心莫过。哀公自解道:“孤闻舜帝舞干羽于两阶,而三苗服,有其事哉?”
老子闻秦军返师,亦出城来迎,却没见到杨朱与弟子,只见人马杂沓,军人与民人已经分不出堆儿了。秦国好久没用过兵了,一上来又这么大的动静,人情难免激动。
老子向后面队寻去,见到了令人伤心欲绝的场面,以老子的修为定力,经历阅历,亦有些把持不住,仰天长叹,眼中淌下热泪:“天啊!人子何罪?至痛加身!”
徐甲见老子归来,没心没肺地问道:“这回好了,活的死的都回来了,我们哪天上路去安息国呀?”老子一听,气得大骂徐甲:“混帐东西,你还真不是人,你就认得钱!钱!钱!”徐甲竟然回嘴:“我当然不是人了,你是人。你生我什么气呀?你还想杀了我不成?”
老子转身离去,心说这东西不可理喻,他本来就不是人,我和他生气不值得。这东西还不能轻易杀了,你说可恨不可恨。更可怕的是,这徐甲竟然敢与老子斗气了。
哀公奖赏出征将士,按军功大小,赐爵晋级,赏金不等。
复楚败吴,可以说是哀公力举,得胜而归,哀公心里终究是高兴,可不能亏待了将士们,应多加激励。阵亡的军士亦多加抚恤,无使其亲属心寒。合计下来,从楚国得到的战利品等,远远不能相抵于秦国的付出。
但哀公欲有所为,以秦国之威名远播诸侯,这价值可不是以币帛之物来衡量的,遂加子蒲为驷车庶长,食邑五百户。
子蒲很是欣赏杨朱,本来是想回到咸阳,再向秦公推荐杨朱,其人颇富谋略,更具胆识,秦国正需此人。可惜的是,杨朱到了涵谷关后,心生去意,夜修一书烦子蒲捎回咸阳,若老子尚在,可将书奉老子。另修一书向秦公致意,卸职,杨朱无意再入咸阳了。
子蒲劝之不得,只好将书带回咸阳,分别献于老子与哀公。
老子得杨朱书,阅览其言,为之叹息不已,杨朱于书中具言:
吾不欲丰屋美服,厚味姣色,而致焦心苦神者,何也?虑天下生民之不得休息也!今天下之贵者,横私天下之身,横私天下之物,以自肥也,而民残也。吾向之所为,诚欲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导诸侯,正乱邦,和之大同,君而不欺,民而不争。而奔走之际,至楚者二,竟先丧辛犊子,后丧孟孙卓,吾心实大痛之,乃问天何以大惩吾?古语有之;‘生相怜,死相捐。’此人情之至也,吾焉得不哀?吾今褰裳错履,心悸者数,惧孟孙阳复失也,吾将何言以告孟父?何颜以入鲁境?古人云:‘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吾今许之,而天下何人与之?吾哀痛之余,息心窒欲,无争焉。
子蒲将孟孙卓所为,一一具道于老子,言其先是策反夫概,后奉尹喜书致孙武,秦军之胜,孟孙卓功不可没,不幸为虬髯客所杀,实在是令人痛心。
老子默默,想杨朱三弟子,竟然两个死在楚国,尤其是孟孙卓,最终竟是命丧斥候之手。这等痛苦,放在谁身上也承受不起,杨朱此时的心境,旁人如何体会?而杨朱一进一退之间,失去两个弟子,方寸之伤,只好由时光来平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