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承渊隐居儒溪村
书名:大唐仁心 作者:闲穿径竹 本章字数:3252字 发布时间:2020-09-21

柳承渊心想:“当今朝廷奸臣当道、尔虞我诈,江湖上打打杀杀、腥风血雨,我倒不如在此地安家落户,过着怡然自得的日子,岂不美哉?也不消去甚衡州了,反正钱雨也要嫁人了。”

自此柳承渊在儒溪村隐居,白日里与村民到洪湖捕鱼,夕食后听村里的教书先生讲述儒家坟典、四书五经。

这位儒溪村的教书先生,约莫四十岁年纪,头戴方冠,着一身素色粗布长袍,留三牙掩口细须,举止仪态儒雅,自称落第秀才。复姓端木,单名一个孝字,乃孔子弟子端木赐(子贡)第三十五代孙,为江南六合人。

端木孝于儒家经典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且有独到之见解,加之琴棋书画、礼乐射御书数样样精通。

柳承渊年少时,其父曾教过其读四书五经,如今每日听端木孝讲授,不免想起了父亲,倍感亲切,端木孝见他听得认真,亦时常与其探讨四书五经中精妙之处。

村民多有送儿子来端木孝的学堂上学者,村口的张打铁,原籍陕郡,迁到此地多年,打得一手好铁,村民的农具、菜刀、剪刀等物事,皆出自其手。

张打铁有一小儿,十六七岁,名唤张彖,日日到端木孝的学堂上学,学了几年后,儒家经典早已烂熟于胸,与柳承渊甚是投缘,二人时常与端木孝钻研儒家学问,众学生中,端木孝亦最喜欢他二人。

一日,柳承渊问端木孝:“学生有一事不明,欲请教老师。孔夫子担任鲁国大司寇后,为何要诛杀少正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少正卯充其量只是与孔夫子有学问之争,不至于犯了死罪吧?其他排斥儒家学说之人掌权之时,也未诛杀孔夫子呀?”

端木孝端坐在椅子上,沉思了一会儿慢慢道:“夫子门人亦有此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夫子对曰:此乃君子之诛!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杰雄也,不可不诛也。”

柳承渊疑惑地问道:“然而此皆学术之争也,罪何至死耶?”

端木孝朗声一笑,手握书卷长身而起道:“夫子言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

柳承渊皱了皱眉,更是疑惑地问道:“此举有悖于儒家之仁!亦违背儒家之礼,依律当斩则斩,未违律令则无罪,何以随意诛之?更暴尸三日。”

端木孝缓缓道:“此事论语、左传不载,思、孟、庄、墨不录,《国语》《国策》不记,首见《荀子·宥坐》篇,其杀人立威,以言定罪,测心而诛,吾窃以为此事乃荀子杜撰罢?”柳承渊点头称是。

不言柳承渊在村里隐居,却来看朝廷是否真如柳承渊所说奸臣当道、尔虞我诈。这年已是天宝七载(公元748年),高力士加骠骑大将军,太子都称他为兄,诸王称他为翁,驸马辈乃称他为爷。

高力士在长安修建宝寿寺,寺内大钟铸成时,高力士斋戒庆贺,满朝文武都争相来庆贺。朝中文武来敲一下钟,就要布施一百缗钱,有求媚之人甚至敲二十下,敲得少的也至少敲十下。

不过高力士性格谦和谨慎,善于观察时势俯仰行事,不敢骄傲蛮横,且一向忠君爱国,因此玄宗始终亲信他,王公大臣也很少有人讨厌他。

杨贵妃的三个姐姐荣宠非常,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三人皆有才色,玄宗呼之为姨,出入宫掖,权倾天下,连玉真公主见到她们三姊妹都要礼让三分,不敢就位。三姊妹家门庭若市,朝中文武百官争相贿赂。

安禄山自从拜杨贵妃为母之后,宠幸益盛,竟可出入后宫。一日,玄宗闻得后宫喧嚣嬉闹,不知何故,便由高力士引着来到后宫,只见安禄山肥胖的身躯被襁褓裹着,贵妃笑魇如花,众宫女宦官笑作一团。

玄宗见状,也不恼,笑呵呵地问:“爱妃此是何故?为何将安将军包在襁褓中?”

贵妃笑答:“皇上来得正是时候,臣妾正帮禄儿行洗三之礼呢!呵呵呵呵。”

安禄山见李隆基来了,憨笑着行礼道:“孩儿今日洗三,跟父亲讨要彩礼钱,恭祝父亲万寿无疆。”

玄宗见他憨态可掬,遂笑呵呵地吩咐高力士准备礼钱:“多备些黄金、珍珠、玛瑙、玉石予禄儿,胡人眼大,莫叫他笑话。”

玄宗又邀安禄山在贵妃宫中用晚宴,杨贵妃特意跳胡旋舞助兴。酒至半酣,安禄山起身奏曰:“启奏陛下,母亲跳的胡旋舞是俺老家的舞,俺从小也爱围着篝火跳,不如跟母亲一起跳一段,为皇上助兴?”

玄宗打趣安禄山:“爱卿从小便跳胡旋舞,然而如今腹重三百斤,朕未见过大象亦能胡旋者,禄儿莫要逞强,若是闪了腰,朝廷少一勇将也!”

安禄山欠身道:“陛下瞧好了!俺舞技好着呢!”

杨贵妃是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他安禄山却是一身肥肉转蓬舞,憨笨之态,惹得在座众人无不忍俊不禁,玄宗大喜,赐安禄山丹书铁券。

自此,安禄山入后宫更加肆无忌惮。一日安禄山又进宫到杨贵妃宫中胡闹,见杨贵妃身着宽口半臂衣,与衫齐长,无纽袢,只在胸前用缀在衣襟上的带子系住,酥胸微露,风姿绰约。安禄山又喝了两杯酒,借着酒意便生出几分淫心。

安禄山佯装醉酒,嬉笑着说:“母亲,孩儿刚满三朝,还未断奶,现在肚子饿了要吃奶,孩儿要吃奶!嗷嗷,欸欸,呜呜!”边作婴儿哭啼状,边往杨贵妃怀里扑,贵妃也不恼,娇嗔着左躲右闪。

安禄山见状更放肆了,伸手便来杨贵妃胸上抓,杨贵妃连忙躲闪,打闹之际,胸部不慎被安禄山的指甲刮到,刮出一丝血红的印记。

杨贵妃喝退了安禄山后,担心李隆基看到红印生疑,思前想后,只好剪了一块红布做成兜状遮在胸前,宫中女子不明就里,还道是甚新潮的服饰,竟争相效仿,于是肚兜由宫中一直风靡到了坊间寻常百姓家。

高力士见安禄山宠幸日盛且手握重兵,担心他恃宠而骄,早晚生出不臣之心。但自从上次劝皇上不可将政事悉数委李林甫,皇上龙颜大怒后,不敢深谈天下事,只寻了一日玄宗心情大好之机,在为玄宗递奏章时隐晦地说:“老奴见近些年自从皇上委任胡人担任边关节度使以来,递上来的折子多是捷报,真乃大唐之福啊,只不过......只不过。”

玄宗见高力士欲言又止,知其必有所指,和颜悦色地对高力士说道:“力士随侍朕多年,对朕忠心耿耿,行事向来谨慎周到,朕心甚慰!每有所言,必是为朕着想,为大唐江山计,力士有何言?但说无妨。”

高力士这才敢答:“老奴为宫中阉人,本不应多言,然老奴见边关节度使皆手握重兵,宠幸日盛,老奴斗胆,多言一句,若边将恃宠而骄,有不臣之心,朝廷如之奈何?”

玄宗知道高力士说的就是安禄山,于是喟然长叹道:“朕何尝不知安禄山等边将兵权太盛,然胡人一来骁勇善战,二来出身寒门,孤立无党。若委以他人,士族门阀与外戚相互勾结,各派势力盘根错节,各阶层利益固化,一旦有了不臣之心,朝廷更难把控。”

玄宗顿了顿,思索片刻之后接着道:“林甫乃我李唐宗室,为宰十余年,颇有手段,快宣李林甫到玄元殿议事。”

唐朝尊老子(李耳)为先祖,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元殿便是供奉老子的所在,不是李唐宗室,一般不会宣至玄元殿议事。

李林甫进殿叩头行礼后,玄宗执其手曰:“或言玄元皇帝降于朝元阁,此乃我李唐之幸也!李右相乃李唐宗室,想当年爱卿曾祖长平王随高祖南征北战,是何等的英勇!爱卿居相位十余年来,重修唐律,国库充盈,朝廷无党争,百姓安居乐业,全赖卿之功也!”

李林甫叩谢道:“此皆赖皇恩眷顾,微臣不敢居功,只尽本份耳!”

玄宗抚其背曰:“然而边将手握重兵,不可不防。如今天下劲旅,皆在胡人之手,一旦有变,朝廷如之何?”

李林甫早已揣知圣意,欠身答道:“皇上待安将军甚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以臣愚见,安将军必也心怀感恩,不敢造次。然安将军出身商贾,初为诸蕃互市牙郎,商人重利轻义也是有的,不得不防。”

“李右相可有安抚之策?可愿为朕分忧?” 李隆基轻轻颔首并凝视着李林甫,眼中满是期许。

李林甫抬头瞥见玄宗的眼神,竟激起了他胸中那点残存的早已被多年的宦海生涯磨灭得几乎荡然无存的忠君爱国之心,遂再次叩头道:“陛下对臣有知遇之恩,臣蒙皇上信赖,每欲推行新政令,皇上悉数准臣所奏,因此十余年来,朝廷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微臣才可一展抱负。得君如此,夫复何求?臣才浅德薄,蒙陛下错爱,忝居右相兼尚书左仆射,又是李唐宗室,安抚边将乃臣之本份,臣必为皇上为大唐竭尽所能。陛下勿忧,有臣在一日,臣便可令安将军尽忠职守,不敢造次。”

欲知李林甫是否真有办法令安禄山尽忠职守?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唐仁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