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他山之石
书名:万里尘清 作者:千秋不言 本章字数:3037字 发布时间:2020-09-21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数支军队奉命前往西北,征讨叛贼。一夜之间,叶思存由王师大将,沦落为叛军头目。


  曾为大郑出生入死数十载的叶将军,就这么摇身一变,亲自成为了大郑的头号敌对势力。


  叶思存手下的将士中,大郑王师的士卒只占了五成,还有两万多人,是不知何时收编的南疆部族。


  公然勾结叛民不说,叶将军更是将反叛反到了极致——他自立为王,自称为孤,立国号为荷。


  举国上下一片哀歌。


  如果说南疆叛民只是一帮乌合之众,那么叶思存率领的叛军,则是实打实的训练有素的军队。


  就叶思存“冲锋如入无人之境”“如有神兵之勇”的作战风格而言,黎民百姓想不出当今重文轻武的大郑王朝还有谁能与之匹敌。


  堪堪上任不满半载的孟岌,毕竟是太年轻了。国人没有见过他穿梭在敌军中,杀伐果决的样子,总是先入为主地将他想象成一个初出茅庐不谙世事的天真少年。


  千锤百炼的叶思存,在战事上早已通透如璞玉,而孟岌不过是未开窍的顽石一枚。


  叶思存本人对此亦深信不疑。


  直到,吕梁一战。

 



  景和十九年,小满。


  暮春时节,细雨穿林打叶。


  孟岌行军不邪不诈,颇有风度。


  叶思存不设副将。他命士卒静待听命后,就一个人立在山岗上,俯瞰着孟岌率军包围驻地。


  山下的布军速度与规模远远超出了叶思存的预想。


  孺子可教也。


  他皱了皱眉,泯消了眸中的慵懒神色。心道这小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就好了。


  可这不着边际的念头一起,叶思存思绪陡然一滞。他用力摇了摇头,这想法便被他甩出了头脑。


  他自背后取过长弓,控弦发箭。羽箭呼啸而过,却在半途被人截住。银光忽现,陆离已将箭斩为两截。


  山脚下,白甲在身的孟岌抬起头来。


  山顶上,一袭黑袍的叶思存看过去。


  明明能看到只是个轮廓模糊的小点,可两人却都清楚地感受到了对方的视线。


  同样的毫无温度,同样的狠绝坚定。


  叶思存不甚明显地笑了一下。


  随即,万箭齐发。


  山岗上的黑衣人俯瞰着箭雨中的王师。那些士卒举着盾牌,挥剑挡开羽箭,同时迅速向孟岌所站的位置靠拢,不再坚持攻山。


  冰雪般的少年避开了天罗地网似的箭雨,向着山顶高举起剑。


  那是一个宣战的动作。


  叶思存亦扬起剑,看到孟岌忽然仰起脸来,他滑过一丝轻蔑的笑意,手中的剑转了个方向,径自入了鞘。


  挑衅之意再明显不过。


  孟岌报之以淡淡一笑,亦将陆离收入鞘中。


  号角声骤起。


  还没等叶思存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已有一大批叛军士卒自山后冲上他所在的山岗。噼里啪啦的爆响声随之蔓延而来。


  叶思存惊诧地回过头,身后在瞬息之间已是火势滔天。


  冲过来的士卒中,不少都已被火焰包裹。叶思存听到什么东西爆裂的声音,这才发现着火的士卒身上竟是被泼上了火油。他震惊地四下望去,意外发觉那些注定葬身火海的士卒,无一例外都身着藤甲——那些,都是投靠他的南疆叛民。


  一队队人马冲上山岗,火势紧随身后。叶思存不得不即刻擂鼓开战,命全军向山下攻去。


  到了山下,受到东路重重阻击的士卒,早已阵型大乱。


  叶思存于乱军中,一眼看到了正好整以暇地望着他的孟岌。


  莽莽山林,独一人白甲在身,长剑在手。


  红缨映目,墨发迎风。


  宛如苍山负雪。


  眸光沉静得,没有一丝杀伐带来的疯狂。


  “孟伏清?”叶思存勒马于前,拔剑相向。


  孟岌偏头闪过,带马后退了一步。


  叶思存余光看到队伍正在号角声里重新整合,但收效甚微。叶思存知道,这一战怕是赢不了了。


  他一扬下巴,对孟岌不屑地笑道:“躲什么?像个小姑娘。”
话音未落,又是一剑。


  这一剑来得刁钻,孟岌几乎仰面贴上马背才险伶伶避开,陆离却是仍未出手。


  白甲做工太精细了,连脖颈都能护住。只有方才这个角度,才会将咽喉暴露出来。


  脖颈苍白,青筋蜿蜒,喉结清晰。


  叶思存打量着他,忽然笑道:“小姑娘,樊洗尘说他想娶你,你可知道?”


  孟岌不自觉地蹙了蹙眉,与他对视着,没有答话。


  雨点打在盔甲上,打在树叶间,打在泥土里。


  血水混杂者春雨,天地间一片胭脂色。


  剑声铮然,孟岌仰身躲过,长剑却调转方向,直取咽喉。


  天旋地转之间,孟岌眼前掠过叶思存剑上如霜覆雪的“曰归”二字。


  旋即,未出鞘的陆离挥开来去,挡开了长剑。


  叶思存勒马后退数步,终于明了。


  “小姑娘,”他换了只手握剑,“你让了我三招?”


  孟岌直视着他,一言不发。


  下一刻,剑气袭来。孟岌挥剑格挡,陆离与思归相击,叶思存竟被震地后退五步,才勉强稳住身形。


  “出鞘。”叶思存抹掉虎口的血,似感受不到疼痛一般,命令道。


  孟岌摩挲着剑鞘望着他,没有动作。


  领兵数十载,不怒自威的叶思存,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胆敢违抗他的旨意的人了。


  他就这么盯着孟岌,而后者自始至终未发一言。


  “孟伏清?”他没有再叫孟岌小姑娘,因为这人力气实在太大了,他可以保证,若孟岌方才那一击使出全力,当今天下有可能接住的人,不会超过三个——负雪山人,樊昭,还有他自己。


  “你不会还打算劝我回去请罪吧?”叶思存不甚明显地将手上不断渗出的血蹭在袍角,意味不明地笑了笑,“能养出你这样的石头的,也就只有负雪山了吧?”


  孟岌一愣,微眯了眸看过去。


  从军以来,所有负雪山弟子无一泄露身份。


  也难怪方才的招式如此熟悉。


  “你知不知道,大郑国祚从来就不需要你这种顽石。”


  “圣上想要的,是与传国玉玺一般的,无疵无瑕,无心无欲的蓝田将帅,而你,从一开始便是在自作多情。”


  “待得南疆平,王业定,”叶思存轻笑一声,“你与我,又有什么分别?”


  叶思存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似乎是想要看进他眼底,然而没有成功。孟岌的眼睛如同深渊,纳尽世间万象,无光无影。


  孟岌的回答,是陆离的一道银光。


  叶思存明白不能正面接下,只好且战且退。


  “南疆未平,王业未定,叶将军率军反叛,杀害忠良。”孟岌忽然冷冷地开了口,声音里没有一丝挥剑带来的颤抖,沉静平稳得如同山峰岗峦,“你我本就不同。”


  叶思存一剑刺向孟岌左肩,陆离终于出鞘。


  这是叶思存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陆离。


  剑身修长,剑锋寒芒闪闪。


  如霜沃雪,一如它的主人。


  锋芒毕露,却又存着一分朴实无华。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叶思存撤回剑身,转而攻向孟岌胸口。双剑相抵,叶思存忽然慨叹道:“我已经好多年没有这样棋逢对手了。”


  孟岌并不答话,只手腕一转,别开思归,就势向叶思存上臂砍去。


  坚甲不敌陆离,血自肘部滴落。


  叶思存猛然后撤,不再恋战。他目光扫过自己的两处伤痕,抬眸道:“孟伏清,你让我三招,是因为我曾为郑国出生入死。”


  他顿了顿,继续笃定道:“你伤我两次,报的却是私仇。”


  “任似兰与任如松,都是你的同门吧?”


  叶思存失笑:“还真是块石头。”


  “孟岌,”他以名相称,带了些长辈的语气,“你想过没有?”


  “你知不知道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知不知道什么叫功高震主什么叫鸟尽弓藏?”


  “等你平了南疆定了王业,你都会知道的。”叶思存一步步后退着道。


  “待你一身风尘,满眼霜雪,”


  “你可仍能心如止水一意护国?”


  “经历了朔风黄沙,夜雪冰河,”


  “你可仍愿初心不改万死不辞?”


  “我也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后来,却只能眼看着亲人死去而无能为力。”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孟岌,郑国不需要你这样的石头,它也不值得你为之豁出性命。”


  叶思存目光如刀如炬,状如疯狂。


  孟岌默然立着,不曾回答。


  只是,在叶思存退至军中,鸣金撤退之时,用谁也听不见的声音,平静地做了个口型。


  叶思存认了出来。


  他说的是,


  “愿为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其含义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摘自搜狗百科)

关于文末叶思存的独白,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第一章《回归》,其中有照应。
PS:叶思存怕不是抽了预言家的牌ORZ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万里尘清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