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风华几多情(三)
书名:人间烟月 作者:一曲雨霖铃 本章字数:4023字 发布时间:2021-08-07

曰:

绮丽五岳天下秀,翠笼旖旎云遮岫。

云海仙山太清境,真如佛国涅磐生。

  

话说麟德三年(666年)正月,泰山周围杂花生树,飞鸟穿林。一眼望去景色怡人,旖旎风光。可谓:

辉辉暖日弄游丝,风软晴云缓缓飞。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国师见此上施法通天,感知天地灵气。国师得一结果,遂即上谏高宗道:“禀陛下,近日良辰已至,可行封禅大典。”高宗听此,即令皇甫常伯速备封禅大典之事。 


皇甫常伯得令,日夜不息,终是不负圣命,一切功成。


次日,清风明朗,高宗即着大裘冕之服,于山下“封祀坛”祀天,念之玉牒文。玉牒文曰:

有唐嗣天子李治,敢昭告于昊天上帝:

天启李氏,运兴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极。上帝眷,锡臣忠武,底绥内艰,推戴圣父。

恭承大宝,十有七年。敬若天意,四海宴然。封祀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三日,高宗又率宗室诸王、文武百官沿石砌台阶登之岱顶。途经山路蜿蜒,见树木青翠,松柏夹道,路旁山花更是万紫千红,山涧小溪哗哗流淌。待登上岱顶,高宗便亲封玉策于“登封坛”,玉策文曰:  

惟麟德三年,岁次正月,嗣天子臣治,敢昭告于皇地祗:

臣嗣守鸿名,膺兹丕运,率循地义,以为人极,夙夜祗未,迄未敢康。赖坤无隆灵,锡之景,资植庶类,屡惟丰展。式展时巡,报功厚载,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瘗礼,式表至诚。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配神作主。

尚飨。


四日,高宗再率宗室诸王、文武百官到之社首山“降禅坛”前祭拜地神。待高宗行初献礼毕,武后又升坛亚献。封禅过后,高宗、武后便于朝觐受之宗室群臣、各国使节及酋长朝贺。遂即,高宗令伶人起之歌舞,于歌舞声中,高宗下诏立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与朝觐三碑合称“舞鹤台”,特改年号曰“乾封”,奉高县为乾封县,赐之各国使节、酋长金银珠宝无数,又制内外官三品以上通赐爵位二等,四品以下加升两阶,当地百姓免税三年。

 

诏书下放,群臣欢庆,乾封县内百姓更是连日不眠,通宵共庆。

 

宴会一连半月之久,各国使节及酋长也渐回本国,至此,高宗下制,即令各地都督、刺史返回本地,其余队伍返回东都洛阳。


礼毕,济州刺史薛顗便将此处情况飞鸽传书告之手下亲信。信鸽放出,飞过山河,终将密信送达亲信之手。亲信看过密信,便请示九尾灵狐道:“禀娘娘,各国使节及酋长均已返回本国,各都督、刺史亦是返回本地,唯余至尊、皇后殿下队伍返回东都洛阳,此时动手确是天赐良机,只那金吾卫虽会放松警惕,然人数与作战实力仍强于末将,尤其是那程文昱,末将战他不过。”九尾灵狐道:“麾下却作安心,那禁军主力自有人应付,你与我于此静候佳音便可。”


且说这封禅队伍方才走过乾封县,便见天空浑浊不清,国师见此掐指一算,着是为之一惊。等细细算了因果,遂令人停了车驾,于高宗、武后銮驾前道:“禀陛下、皇后,臣恳请同乘,望予恩准。”高宗准了国师所请,国师上了銮驾,高宗问道:“国师算出将有何变故?”国师回道:“回陛下,臣确是已知一二,然天机不可泄露,恕臣不能多言。”武后道:“一路之上,我见左右金吾卫似有松懈,我与陛下下令金吾卫加强警惕助国师一臂之力如何?”国师道:“陛下、皇后,万不可如此,若来寻常之敌,臣也不必同乘。非常之敌,金吾卫怎是敌手,莫让他等枉送性命,一切自有臣在,陛下、皇后不必担忧。”


不久,队伍行至一山坡之前,两处土坡耸起之处,不见左右,唯见中央有一道路。突然,只见两面土坡与那中央道路巨木滚石扑面而来,左右金吾卫即立盾牌手上前,左右骑兵、中军步兵严阵以待,仪仗队伍后退于金吾卫阵中。


少顿,飞滚巨木滚石瞬间伤亡不少盾牌好手,紧接着山顶之上又是万箭齐发,随之伤亡一片金吾士卒。箭雨过后,腹虺喊道:“诛妖后,救陛下,佑我大唐高千秋万代。”遂即,腹虺便领叛军自上而下,全军杀出,左金吾卫将军裴居道见此遂即大叫一声道:“列阵。”话音刚落,金吾卫遂结一梅花大阵,此阵乃大唐军神李靖所创,一旦结成,威力堪比孔明八卦阵。

 

俄而,大阵便成,裴居道随之领军杀将而去。


一通号角吹响,步兵退后,弓箭手走将前来,放箭还击,左右骑兵排成队列,马槊举起。

 

二通号角吹响,弓箭士卒停却放箭,后退开来,步兵当即手持陌刀,盾牌手整军,陌刀于盾牌缝隙间插出,大军向前推进,左右骑兵侧翼杀出。


三通号角吹响,弓箭士卒再次放箭,前方大军冲将上前。


又一阵箭雨过后,两军交战一起。裴居道一刀砍向腹虺,呵斥道:“尔等叛臣,速速受死。” 腹虺回手一刀拨开裴居道之刀,骂道:“尔等见妖后肆意残害忠良却不谏言陛下才是叛臣。”两人不合,口舌武艺斗之不停,不时便战了二十多回。


裴居道与腹虺二人虽胜负难分,然手下将士却结果已出。金吾卫只管皇城安危,平日都是轻装之敌,如今面对这沙场大军,金吾卫装备战法皆是不如,不时便现了溃败之迹。


裴居道一看情况不对,立即集中精锐部队单攻一处。此法果然奏效,叛军之阵破一缺口。金吾卫大将军程文昱瞧见裴居道打开缺口,便护高宗、武后、太子殿下等人先行离开,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则是拔刀领金吾卫杀将前去,欲助裴居道一臂之力。


程文昱护送銮驾方才行了一里多路,又见前方道路刹那间飞沙走石,大风吹得那战马阵阵嘶吼,乱石砸得金吾卫非死即伤。


远处一望,又有叛军杀将前来,金吾卫大将军程文昱拔刀杀去,只见那空中忽现法力,瞬间将其击落马下。左右金吾卫瞬间吓得目瞪口呆,不知做何应对。那叛军越冲越近,危险近在咫尺之际,方才击落马下程文昱于地爬起将大喊道:“众将士随我迎敌。”这才令金吾卫回过神来。


两军交战,先前还有阵法可言,随后便是乱作一团,与那市井无赖并无多少不同。混乱之中,只见一团灵气悄然穿过两军,直奔銮驾而去。眼看就要冲进銮驾,里面国师念动真言,随即唤来一剑,那剑长二尺一寸,剑身玄铁而铸及薄,透之淡淡寒光,可谓刃如秋霜;上刻道家无上心法——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剑之得名“染净”。


据传这染净非人间之物,自封神以后、经中原陆沉,神界发觉若神界直接插手人间之事,众神自斗,大多元神寂灭,只得再入轮回,经千年万年苦行修练,方可再得大道,归于神界,如此,神界难以承受损伤,于是神界定下天规:

神界私自插手人间事者,众神共诛之。

  

此后,满天神佛仙士远离人间,时至隋末唐初,神界与人间帝王达成共识,人神共处成为往夕时代,后太宗皇帝更是下令史部正式编辑史书,将那神之历史分离出去,经岁月流逝,人们渐渐不知众神何处,只觉一切只是神话演义。然九尾灵狐事件,神界又是不得不管,于是为防止此类事件,太上老君于八卦炉中炼了这染净之剑,将其交予人间修行者,一为助其斩妖除魔,二为连接神界之用。

  

回说这染净之剑,国师将其唤来,便杀向那团灵气,将其击退。


00.png


少顿,灵气退散,现之九尾灵狐,九尾灵狐二话不说,弹指之间天色昏暗无比,随即便向国师杀将前去。国师见状运了法力,只瞧得那染净剑身五百九十一字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如蝶变一般瞬间布满山间,好似什么阵法。九尾灵狐见了,不禁想起千年之前五行山法,心里现了一丝不安,骂道:“臭道士,你这是何法力?”国师道:“此乃五行剑阵,自是道家先人所创,如今辅以染净之剑,只为斩妖除魔。”

 

遂即,只见那满山文字逐渐收紧,国师道:“你千年修行不易,就此退去,亦可相安无事。”九尾灵狐听之淡然一笑道:“此翻言语,多年之前,早有人说,而今我依旧在你跟前,如何退去?”国师又道:“为何如此执念?”九尾灵狐语气瞬间愤怒道:“千年怒火,不灭不休。”话音一落,九尾灵狐只身杀向国师,国师手执起染净之剑,御了满山文字,五行剑阵中与九尾灵狐斗了七八十回。

  

国师虽有染净相辅,却亦不敌九尾灵狐,斗至百回败下阵来,九尾灵狐趁机再次冲向銮驾,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得一声:“佛门天印。”佛家万字当空,再次将九尾灵狐击退。


此情此景,国师知是五祖寺中弘忍大师来了,心中巨石顿时放下,长吁一口气道:“老家伙,你可算来至!”高宗、武后见是弘忍大师,皆走出銮驾以礼相迎,弘忍大师还以礼道:“老妠救驾了迟,还望陛下、皇后殿下恕罪。”高宗武后谢道:“如此,烦劳大师。”

  

有人心喜有人怒,那九尾灵狐怒道:“死秃驴,今日定叫你亦葬身于此。”随之,弘忍大师与国师二人连手,与九尾灵狐勉强战了一个平手。


弘忍大师一招众生如云,引得那九尾灵狐正面相对,国师见机一式七星揽月杀予九尾灵狐擦肩而过,九尾灵狐也是杀心更盛,招招取命,将弘忍大师与国师二人斗得内伤血流,幸得九尾灵狐忘却了染净之剑,全力击杀弘忍大师与国师二人时国师唤了染净之剑,聚五行剑阵之力,瞬间刺入九尾灵狐心藏,九尾灵狐疼痛不己,嘶叫之声响彻云霄。


弘忍大师道:“如此结果,可是你要。速速退去,相安无事。”九尾灵狐无奈,只得说道:“青山不动,流水婉转,尔等且行且看。”说完便化为一气离去。

 

九尾灵狐离去,弘忍大师与国师二人这才只身倒地。二人相视一笑道:“总算令那九尾灵狐退去,不然后果难料。”高宗、武后见此即令左右金吾卫将弘忍大师与国师二人扶将起来。


遂即,二人打坐回神,运法疗伤。伤势好之一二,便施法力相助金吾卫。金吾卫得神力相肋,随之越战越勇,不时败了腹虺大军,腹虺见大势已去,只得仰天长叹道:“天意何为,天意何为?”说罢,腹虺罢刀自刎,命断于此。


裴居道见叛军群龙无首,便大声喊道:“尔等败局已定,还不速速投降,莫做无辜伤亡。”叛军听罢,纷纷缴械而降。裴居道见状,骑马至高宗、武后处道:“禀陛下、皇后,叛军首领腹虺现已畏罪自杀,余下叛军投降将当如何处置?”高宗道:“此次封禅意为天下苍生祈福,今叛军首领即已服法,一切便就此做罢。叛军投降何处而来,何处而去。”国师、弘忍大师二人听此现之喜悦,满是欣慰。裴居道听罢,便又行喻而去。


裴居道回见叛军,润一嗓子道:“今至尊圣明,知尔等为乱臣贼子所胁,方才行此以下犯上之事。既乱臣贼子已然服法,你等罪过,至尊既往不咎,尔等速回边关,保家卫国,护我大唐千秋万世。”众人听此,无比感激涕零,异口同声道:“罪臣谢过天子圣恩。臣等日过自当镇守边疆,护我大唐子民万世无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言罢,众军退往边关而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人间烟月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