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上兵伐谋
哀公观秦军演练,本就热血沸腾之际,偏被申包胥与杨朱一番挖苦,嘲讽,虽然尴尬,但并不气恼,自己手握强兵,只在国中显耀,竟然不能东向争锋,即使是破国之楚来恳切相求,也让自己推脱了,怯懦若此,怪不得人家笑话。再遇雪须思如此表白,哀公难道会向雪须思说:抱歉,孤无意出兵。然后再向申包胥拱手:惭愧!孤之勇士何曾出咸阳一步?子当他求耳!
再者,哀公实为昭王母父也!虽然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而且还给泼到外国去了,但亲谊未远。哀公一掌拍向身前轼木,勃然而立:“请子蒲!”竟把后子忘在脑后。
子蒲近前,观哀公脸色不对,以为自己演练之术有悖于哀公所好,忙拱手一揖:“子蒲在,公有何言?”
哀公昂首,高声向子蒲:“孤将伐吴,以存楚国,汝为将,计何日可以出兵?”
子蒲没想到是这么个结果,哀公观军之后,果然有意出兵。子蒲大喜,自己终于有用武之日,克制住激动,子蒲字字清晰地回道:“今日选卒,明日备粮草辎重,后日便可出兵!”
还有一人,更为兴奋,就是申包胥,简直可以说是欣喜而狂,没想到秦君竟然肯出兵了,稽首而拜哀公:“公有存楚之德,臣甘愿为公之犬马,代寡君谢公之高义。”激动之余,涕泪横流,挽住杨朱之手,不能自已。杨朱也高兴,复念起辛犊子之亡,眼圈也红了,唏嘘不已。
哀公见状,也是情不自禁,想来人有难处,最为期盼有人帮助,赖祖宗之福,自己终于有所作为。振奋之下,乃歌《无衣》之章: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老子把眼看向后子,见后子神态自若,下车,迈步到哀公车前,施礼,进言:
“公将伐吴,臣当祝贺。然用兵乃国之大事,宜谋于庙堂,不应决于辕门之野,敢请公回车,谕群臣于正殿,定胜策于端室,无令天下轻视秦国。”
后子一番说辞,光明正大,十分在理,哀公也不敢失礼,反正自己已然发令,不过是回去再宣前旨而已。后子不过是借此给自己找回些面子,国君不与自己相商便作出决定的事,以前还从来没有过。
三日后,果然出兵,子蒲为将,兵车五百乘,步卒及伇夫近万人。于祖庙前行祭礼,献牲,立帜,饮得胜酒,哀公亲自执礼,引后子及群臣送别子蒲及秦军士卒。
咸阳城里的百姓亦纷纷聚集,其实都是些子弟兵,皆愿立功于外,回来邀功获爵,但是分别之时,可是又激动又伤感,又期望又担心。
后子在先前已经交代过子蒲,这一战不容有失,务必要打出秦国人的威风,一要获胜,二要裂胆之胜。子蒲向后子提出,欲请尹喜同去,胜算多有。后子连连摆手,意思是涵谷关太重要,尹喜可不能动。但是他建议子蒲,可引军出涵谷关,大张旗鼓而去,晋国人疑心惊惧,未必敢轻举妄动。
子蒲应诺,再问后子:“我欲携子虎去,可否?”后子应道:“可以,子虎有猛力,临阵可壮声威,但需要历练。”子虎就是尹喜的手下校尉,协助守涵谷关。与子蒲为兄弟。
申包胥与杨朱随秦军同行,申包胥为楚臣,杨朱亦曾得楚王授职,进入楚国后,子蒲要借助楚人的帮助,再聚拢楚兵,联手对付吴国。杨朱与吴军有过接战,子蒲尤其是看重这一点,请示哀公,表杨朱为行军参谋领大夫爵随军出征。
行前,杨朱向老子辞行,免不得向老子请教,老子沉吟良久,为杨朱划策:“子蒲为将,必要建功,然而秦军久无战事,不知吴军的厉害,我听尹喜说起过孙武子,不可轻视,你也和他交过手,不用我多说了。你只是要多提醒子蒲,与这样的敌手交战,千万不可陷入意气中,何谓意气?情胜于心,必狂,志胜于神,必惑。孙武子用兵,无非是制造假象以调动敌人而迷惑之,便于从中下手,你要时时注意辨别,以助子蒲脱离开孙武子的设计。还有一个就是,孙武子虽然能耐,尽可以左右战场上的形势,但难以左右吴王的宗亲之间,你应当知道阖闾的经历,这号人,敢为之下,必生心病,这便是你左右其中的机会,有个人不知你想到没有?”
杨朱迟疑而问:“谁?”
老子说道:“阖闾的弟弟夫概,如果能诱动此人,吴军自破,用兵当用奇。虽然这是个阴招,不过既然已经开战,或许能帮助减少些伤亡,你说呢?”杨朱何其聪明,阅历又广,老子话到意到,杨朱顿时明白,这是釜底抽薪之计,确实可以见功,只不过是要考量自己的运用之术了。拜辞老子,杨朱在心里念叨着老子的话,去了。
徐甲催问老子:“主人,我们也该走了?”老子白了他一眼:“你急什么?就惦记黄金?人命事大,我要等一等。”徐甲在嘴里嘟囔:“等就等吧,能等出什么好来,到时有好看的。”
雪须思引领二十名波斯武士随秦军出征,行前,用波斯礼,拜火祭神,蹈舞而歌。哀公嘉奖其诚意,与之方便,依其俗设祭坛,任其尽礼。赠其车马甲胄兵器等,波斯人本善骑射,观秦军武士皆乘车为战,也改为乘车,便于相从。
大军过涵谷关,尹喜已经得信,率子虎等人接应。子蒲与之见礼,寒暄过后,尹喜问子蒲:“军行之前,占得何卦?”子蒲道:“未占。秦公以义出兵,何必问于卜筮之言。”尹喜道:“善!义兵之出,天或佑之。与吴人战,用力不如用谋,用谋不如用势,须外破其盟,内乱其谋,方可胜之。”子蒲拱手相谢,杨朱亦在座,三人谋议竟至夜深。
尹喜再见杨朱,也很高兴,知其亦随军出战,更是宽下心来。子蒲虽能,但初入楚境,得杨朱为助,可以济事,一个有魄力,一个有经历。
尹喜看到孟孙卓,身材魁伟,眉目中颇具英气,言谈得体,举止迎人,忽然想到了琴儿,心中自思,若将其人与琴儿撮合成双,应该是好事。再把眼光扫过去,又不住的暗暗摇头,疆场之上,吉凶难测,除非能把他留下,但杨朱未必同意,待以后再说罢,琴儿可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