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汉亡
郭威带兵入京,觐见太后。太后听说皇上已死,不禁垂泪。
郭威劝道:“请太后节哀,眼下先要早日册立新君,以保社稷稳定啊!”
太后道:“先帝无子嗣,眼下只能从宗室里找一个合适的人选。”
消息一出,便有大臣反对,原因是隐帝虽无子,但刘知远有一子刘承勋,可继承皇位。当然也有人反对刘承勋为帝,因为他体弱多病,实在不是长寿之相。
太后虽为刘知远皇后,这刘承勋却非她所生,其生母还是当年太后最恨之人,她当然不希望刘承勋为帝。但群臣反对,她没办法,召郭威等商议。
太后道:“刘承勋虽为太祖子,但他羸弱不堪,无法处理政事,立他恐怕汉室江山不保。众卿怎样看待此事?”
“太后所言极是,郭允明杀了先帝,朝庭上下动荡,再立一羸弱之人,无法处理朝政,实在是不智之举。宗室之中,武宁节度史刘赟颇得人心,可立为新君,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太后道:“郭卿所言极是。”郭威道:“新君登基之前还请太后临朝听政,主持大局。”
太后道:“便如郭卿所言,哀家便暂时临朝听政,眼下先要为先帝发丧,再迎新帝登基,事情很多,有劳郭卿了。”
“不过臣还有一事忧心,宗室子弟多年不与太后接触,怕有不协之处。”
太后沉思片刻道:“那依郭卿该如何是好?”
“太后,依臣之见,不如在新帝登基前暂设监国。”
太后沉吟半晌,问其他人“众卿意下如何?”
众人皆表示同意,并力推郭威为监国,太后心中暗恼,但心知郭威势大,不能与他撕破脸,只得被迫同意,立了郭威做监国。
商议定了,为刘承祐发了丧,谥号隐,郭威作为辅政大臣辅佐新帝。
一切辅定,郭威下令军队休养生息,准备不日迎新帝入朝。
谁知安定了没几天,宫中便谣言四起,说了许多有关刘赟在仼期间鱼肉乡民,苛敛百姓之事,说的有模有样。众臣入宫觐见太后,甚是忧心。
郭威跪倒请罪道:“当初是臣失察,误听人言,以为刘赟是贤能之士,谁知竟是如此昏庸之辈,请太后治臣失察之罪。”
太后道:“郭卿言重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是看如何善了此事。其他事情稍后再议吧。”
“太后,登基大典尚未开始,举国上下应以太后懿旨为尊,请太后下旨废黜刘赟,另立新帝。”
“这……”太后尚在犹豫,众臣皆跪倒附和,太后见郭威势力如此之大,心中不悦,却不敢马上动怒,只得点头答应道:“哀家可以废了刘赟,但立谁为帝呢?”
“太后莫急,我等可在宗室子弟中进行查访,必定要立一贤能之人,以保江山稳固。只是在新帝人选确定之前,有劳太后辛苦听政了。”太后闻听,只得答应,便下了一道懿旨,废去刘赟。
刘赟正在来京的路上,刚走到宋州便接到旨意,如五雷轰顶,又惊又怒,但听得京城现由郭威镇守,把持朝政,他不敢贸然行动,只得原路返回。
第二天,朝中突然闻报契丹南下,大举进犯边关,太后忙召集群臣商议,郭威便自请率军北上抵御。
这一日,途径澶州,郭威正在帅帐中处理军务,忽听外边一阵喧哗。
他忙出了帅帐,见魏仁辅,赵匡胤,柴荣等心腹以及士兵们站在帐外,魏仁辅手捧黄袍,恭恭敬敬送到郭威面前,跪下道:“元帅,隐帝昏庸,朝庭已失了民心,现在听政的太后不过一个女流之辈,实难让我等臣服。我等愿奉元帅为主,请元帅黄袍加身!”
郭威闻言,心中暗喜,然脸上却不动声色道:“大胆!我受太祖皇帝重托,辅佐先帝,虽然先帝已亡故,我岂可做出如此大逆之事?现在新皇马上登基,内需安民,外要抵御契丹入侵,正是国家风雨飘摇之际,我等应全力辅佐圣上及太后,安定边陲,稳定民心才是,切不可有其他想法!”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人人渴望的江山和帝位竟然不能让郭威心动。有几位副将跪倒再劝,士兵们也纷纷跪倒,请郭威皇袍加身。
郭威感动的热泪盈框,将跪在面前的赵匡胤等人搀扶起来道:“我郭某人何德何能,众位竞如此看重我。”
“末将的人来报,说契丹人并未大举进犯,只是有一小撮人马骚扰边境,边境守将完全应付的过来,不知朝庭为何如此兴师动众?”赵匡胤道。
“或许我们上当了!”柴荣道。
“我儿这是何意?”
“父亲,契丹并未大举进犯,朝廷却要将我们的人马悉数派来,会不会想要在行军途中对我们不利?毕竟父亲是他们的心腹之患啊!”
“少将军说的有道理,此去边关,路途遥远,若是我们在路上出了什么问题,那便是意外,若在边境出了问题,便可完全归咎在契丹人身上。属下猜想,朝廷定在沿途设下埋伏,伏击我们!朝廷如此待我们,现在只有元帅称帝,才能保住大家,请元帅救救这些日夜为我们卖命的兄弟!”魏仁辅道。
说着众人又跪倒苦求。魏仁辅拿着龙袍披在郭威身上,道:“吾皇万岁,万万岁!”下边众将及士兵皆跪倒呼喊万岁。
郭威傲然站立,接受众人朝拜。
他心中暗自得意地笑着,一个契丹进犯的假消息,便让他将所有将士拉拢到了自己身边,眼下只要灭了汉室,除了后患,他便可安然无忧了。
一个月后,郭威正式称帝。
郭威整顿军队,命令士兵返京,此时京城中的太后已是方寸大乱,她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往日倚重的几位臣子此时却称病不朝,太后无奈,向刘赟求助,谁知竞得到刘赟被杀的消息。
原来刘赟被废后,郭威便将其秘密囚禁在宋州,刘赟的父亲河东节度使刘崇听闻郭威称帝,便在晋阳称帝,定国号为北汉。郭威担心他们父子会成为后患,便派人偷偷毒死了刘赟。
众人见汉室江山大势已去,纷纷投效郭威。就这样,郭威轻而易举灭掉了后汉,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定国号为周。
天下辅定,郭威便急召群臣商议,废掉了后晋以来的严酷刑罚,并在宫中提倡节俭,将许多珍宝尽砸碎,以示决心。
百姓听闻此事,都拍手称快,民心亦稳定下来。此时虽有契丹和中原诸国为患,但因他们父子君臣治国勤勉,又得人心,国力倒也上升很快,百姓生活也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