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牧之赠锦囊妙计
书名:大唐仁心 作者:闲穿径竹 本章字数:3261字 发布时间:2020-09-18

两人笑呵呵地答道:“鄂州坊间都传遍了,钱家就这一位大小姐,被捧得掌上明珠似的,客官没听说么?”

柳承渊匆匆吃完热干面,往衡州方向行去,行了两日,在洪湖畔撞见几名崆峒派的弟子。

有眼尖的认出了柳承渊,嚷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不是太行山武林大会上盗取扶桑剑谱的柳承渊么?”

柳承渊一脸疑惑地说:“几位英雄,恐是有甚误会罢?当日在下当着众英雄的面将剑谱交给了关中拳,不知这位英雄为何说在下盗取剑谱?”

一名崆峒弟子拔刀嚷嚷:“魔教妖人之子,还敢砌词狡辩,孙掌门德高望重,都已证实剑谱被你调换,难道还有假?别他妈废话,大伙儿一起上吧!”

这九名崆峒弟子将柳承渊团团围住,分别使出追魂拳、追魂掌、追魂刀、追魂枪、追魂剑、追魂棍、追魂铲、追魂双钩、追魂双鞭。

柳承渊道:“原来是崆峒派追魂门的弟子!”

话音未落,九名弟子已一齐出招,招式多变,招招紧逼,连绵不断,有排山倒海之势。

柳承渊内伤未愈,只好以关中拳的招式迎敌,先以左直拳击打使追魂掌的弟子头部。只见这名弟子应势疾变,下潜身同发左直拳打柳承渊心窝,随后连招发右拍掌打承渊面门,身法一高一低,体现出招打无定法的精妙。

柳承渊变招应对,用右臂外挡来掌,同时发左拍掌抽打对手左手手腕,可这时使用追魂刀的弟子抽刀来砍柳承渊左手,柳承渊只得使了一招《阴符真经》中的“龙蛇起陆”飞身跳出包围圈,勉强运起内力对着九人使出一招“星辰陨伏”,趁九人招架之机,施展开《阴符真经》中 “夷希之微”的轻功跃离了此地。

柳承渊迅速往山中行去,只觉呼吸短促、发热、干咳、乏力,渐渐开始鼻塞、流涕、咽痛,呼吸变得越来越窘迫,已无力继续前行,见前方有一山洞,便到洞内瘫坐在地上歇息。

柳承渊抬头一望,见山洞顶倒悬着许多蝙蝠,心想:“此处竟是蝙蝠洞,未想适才只稍微动了内力,如今呼吸却如此窘迫,吾命休矣!也罢,我父母双亡,又被逐出了师门,如今钱雨也要嫁人了,我孤身一人,无牵无挂,就让我在这蝙蝠洞中安静地离世罢。”

这时是孟冬时分,山里异常阴冷,柳承渊发热畏寒,将身子蜷缩成一团,刺骨的寒风像是要吹进他的骨头般肆虐着,柳承渊的眼皮再也支撑不住了,慢慢地合起了眼睑。

话分两头,却说京城内,李泌与杨牧之于书房内推演兵法,家仆来报,门外有一自称叫封常清的相貌极丑之人来投。

待封常清入得大厅,李泌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相貌丑陋、身材细瘦、斜眼、脚短跛足。李泌不喜,不欲纳之。

杨牧之见李泌以貌取人,恐失人才,忙打圆场:“封兄来投,吾等有失远迎,望海涵。若不出在下所料,封兄此来,定是为官兵与吐蕃交战一事,不知对否?”

封常清施了一礼道:“先生果然料事如神,在下此来,欲求李翰林引见,赴安西军中为大唐效力。”

封常清将敌我双方布防、井眼、泉水、驻军地、胜敌之法陈述得条理分明。杨牧之见他虽相貌丑陋,但晓理喻义,谈吐自如,心中暗赞。

李泌见封常清才高义重,才知之前乃以貌取人,险些错过人才,于是修书一封,举荐封常清至安西军中效力。

封常清临行前,杨牧之对他道:“在下不才,仿效诸葛孔明赠封兄锦囊两枚,封兄至安西军中,若遇难题可依次解开。”而后又与封常清备陈吐蕃兵力与布防,并将胜敌之法细细与其讲述。

安西军中,郭子仪虽被免罪,然陈刚嫉贤妒能,并未重用郭子仪。

此时安西军中另有一高丽人,名唤高仙芝,骁勇善战,极善骑射。陈刚命高仙芝为行营使,统兵一万讨伐吐蕃。

封常清抵达安西军中后,将李泌的举荐书信送与高仙芝。高仙芝见到封常清后,嫌他相貌丑陋,不予接纳。

封常清第二日清早,又至高仙芝门外求见,再次投书。

“本将军侍从过多,已不再需要!”高仙芝早已不胜其烦。

封常清怒道:“在下仰慕将军高义,遂千里投之,将军何以将封某拒之门外?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乞将军慎思之!”高仙芝仍闭门不纳。

封常清每日清晨,必至高仙芝门外求见,如此四五日,高仙芝无奈,只好收其为侍从。

会官兵与吐蕃交战,高仙芝问众将可有退敌良策,封常清想起临行前杨牧之的嘱咐,解开第一个锦囊阅毕后答:“兵贵神速!可急行军至吐蕃连云堡速攻吐蕃!”

“与本将军不谋而合!”高仙芝会意地点了点头,对封常清渐渐有了改观。

封常清心中暗暗钦佩杨牧之:“杨先生果然堪比卧龙凤雏,人在京城竟可决胜千里之外!”

高仙芝按杨牧之锦囊妙计,命军队急行军至吐蕃连云堡速攻吐蕃,唐兵猝至,吐蕃军队大惊,只好依山据战,吐蕃军矢石如雨。

高仙芝命手下“神通大将”李嗣业为陌刀将,挥刀道:“不及日中,决须破虏。”

李嗣业手执将旗,亲率陌刀兵从险要之处登城作战,大败敌军,斩首五千级,俘虏上千人,余众溃逃。

宦官监军中使边令诚以深入敌境故,不敢进前,高仙芝留了三千老弱士兵与边令诚守连云堡,亲率大军行军三日抵达坦驹岭。

从坦驹岭到阿弩越城地势陡峭,须途径山谷,山谷两侧青山高耸如云,士卒惧怕敌军在山坡设埋伏,皆不肯进谷。

高仙芝召李嗣业、封常清等升帐议事。封常清事先解开第二道锦囊,心道:“杨牧之真神人也!人在京师便已料到士卒惧怕不敢入谷,且早已思虑得一条妙计。”

封常清照杨牧之的第二条锦囊妙计从容答道:“将军可命人身着吐蕃服,假扮吐蕃将士来降,我军将士见吐蕃来降,必定敢入谷作战。”

高仙芝从其言,士卒见敌军已投降,果然纷纷下山入谷。高仙芝大军方可急速逼近阿弩越城,下住寨脚。

次日,高仙芝引众将士兵临城下。仙芝立马于旗下,遥望吐蕃兵至。阵圆处,一吐蕃大将当先出马便来搦战,唐军内席元庆拍马出迎,两马相交,双刀齐举,斗十余合,席元庆见吐蕃大将露了破绽,手起刀落,一刀将其斩于马下,吐蕃军大骇,唐军趁势掩杀过去,敌军大败,退四十余里。

高仙芝长驱直入,俘虏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而回,抵达连云堡与边令诚汇合,并派使者向朝廷上奏捷报。

陈刚一来想独揽大功,二来担心高仙芝在军中威望胜过自己,正好此次高仙芝不向其汇报直接送捷报至朝廷,于是愤愤不平,便撺掇节度使夫蒙灵察道:“高仙芝欲独揽功勋,越级上报捷报,视你我于无物。”

夫蒙灵察听了陈刚的一顿撺掇,破口大骂高仙芝:“狗粪高丽奴!汝官皆因谁得!而不待我处分,擅奏捷书!高丽奴,汝罪当斩,但以新功不忍耳!”

高仙芝只好叩头谢罪,还好边令诚为其求情,夫蒙灵察才未治高仙芝之罪。

封常清心想:“杨牧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杨牧之果然不善权谋,未曾算到陈刚嫉贤妒能,会加害高仙芝。官场黑暗,果然不适合杨牧之这等清高之士,难怪其只肯充当门客,不肯出仕做官。”

夫蒙灵察乃夫蒙氏,名灵察,羌族。玄宗用安禄山、夫蒙灵察等胡人担任诸道节度使,用意在于一来胡人骁勇善战,二来胡人皆出身寒族,孤立无党,权力皆出自皇恩,否则士大夫阶层势力过重,分薄了皇权,胡人担任节度使可与士族势力抗衡。

言归正传,柳承渊是被蝙蝠的尖叫声惊醒的,原来有一条金蛇正在捕食蝙蝠,霎那间,已有两只蝙蝠被金蛇吞进肚子,其余的蝙蝠惊得尖叫着飞出洞外。金蛇连吞了两只蝙蝠后,嘶嘶吐着信子又朝柳承渊爬来。

柳承渊此时病入膏肓,莫说是对抗金蛇了,就是对付一只小猫小狗都会吃力。

说时迟那时快,金蛇已将柳承渊缠绕起来,勒得他更是呼吸窘迫,口鼻眼眉都贴在蛇身之上,全身动弹不得,只剩下牙齿可用,出于本能,柳承渊一口咬住金蛇,鬼使神差的正好咬住了金蛇的七寸,金蛇受痛,缠得松了些。

柳承渊连咬数口,蛇血从口中直灌进来,腥气扑鼻,柳承渊不敢松口,当下尽力吸吮,吸了一盏茶的功夫,金蛇渐渐松开了柳承渊,缩到地上再也不动了。

柳承渊累得筋疲力尽,瘫软地躺在地上。过了良久,觉得呼吸不再窘迫,身体似也不再发热了。

柳承渊心想:“奇了怪了,吸了蛇血后似是治好了之前乏力、干咳之症,莫非我不是内伤复发,而是被卖野味那家酒楼的店小二感染了疫症,蛇吃蝙蝠不会得病,恐是金蛇体内有何物可以克蝙蝠毒,我吸了蛇血之后毒便自解了,看来我命不该绝!

柳承渊又照高神医所教之法运气调息,呼吸吐纳顺畅了许多。休养了两日后,柳承渊自觉内伤已痊愈,便又启程往衡州方向行去。

行至洪湖畔的儒溪村时,见此处山清水秀、炊烟袅袅、湖光山色相得益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小儿读书之声朗朗,男女耕作织布怡然自得。

欲知此乃何宝地,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唐仁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