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来去匆匆
书名:先秦秘史—老子天下第一 作者:抱冰寒士 本章字数:2323字 发布时间:2021-07-30

 第三十章 来去匆匆


杨朱与申包胥一路快马加鞭,风餐露宿赶来秦国,直奔涵谷关。


其实由楚国郢都赴秦国咸阳,不必取路涵谷关,如此是舍近求远了。但杨朱考虑吴国大军新下郢都,必然留意咸阳方面的动静,以孙武子的算计与阖闾的精明,一定会巡兵汉中一路,以窥雍州,自己这一干人马会很不安全,不若取来时路,熟悉地理,可以摆脱吴军,抵河之南而叩涵谷关。只是想起与老子分别时的情景,心中郁郁,自思若再见到老子,该如何说起呢?但又一想,哪里有这么容易再遇老子。


抵达涵谷关,远远望去,好一座险关,申包胥是初次赴秦,惦记故国之危,心中多是期盼。及再近些,只见关上旗帜高举,戈矛林立,剑戟丛张,女儿墙上强弓硬弩排开,秦军士卒盔甲鲜明,面带威容,望之凛然。


申包胥心中既愧悔又难受,想楚国之军若有这等气势,哪里容得吴国人欺负,唉!怪谁呢?再一想,不对啊?秦国没有大军来袭,摆这么大阵势干嘛?冲我来的吗?


原来关上尹喜与老子见徐甲报说杨朱到,老子忙言明尹喜,不用戒备了,放他进关就是了。尹喜心中闪念:来者甚急,莫非与楚吴之事有关。遂谓老子:“不如令军士仍旧登关,我当做演兵。”


秦军士卒果然训练有素,不多时,已经各就各位,如临大敌一般,身后滚木擂石箭簇投矛套索长杆,纷纷备定。


尹喜携老子急忙下了关,重启关门,立地迎候。


头一辆车上,杨朱下来,老子赶忙迎上来,杨朱一看,竟然再遇老子,伏身而拜:

“杨朱有幸再遇先生,愿受教!”

老子伸手将杨朱扶起,身后让出尹喜,给杨朱引见:

“这位是涵谷关令尹喜,我对他说起过你,见你来,特意下关迎接。”

杨朱忙与尹喜见礼,再请身后的申包胥与老子尹喜分别见礼,介绍其身份来历。


申包胥长吁短叹,言及楚王只身南窜,下落不明,眼中流下泪来。


孟孙阳孟孙卓哥俩上前与老子施礼,老子诧异:弟子中如何少了一人?问及杨朱,杨朱失声痛哭,已不能回老子话,孟孙哥俩也涕泣不已,断断续续将经过叙述与老子,言及辛犊子为掩护残师渡河,不幸身亡了。老子顿足而叹:

“可惜啊!可惜啊!多么好的小伙子。”


尹喜带路,将众人引进官邸,备宴相待。席间详细询问,杨朱将楚吴间的战事过程择要而述。申包胥将来意禀明,再向尹喜施礼,急着要告辞,央求尹喜给予方便,补充车马,函告秦公,楚国亡矣!


尹喜不敢怠慢,疾书而封,遣派得力僚属,驿传咸阳,使国君知悉楚人来意。


老子安慰杨朱勿过伤心,身体要紧,辛犊子阵亡,虽属不幸,但非是杨朱之过。杨朱心中感激老子厚道,更加自责,也更加要强,禀老子:

“吴军得孙武子之力,果然厉害,难与为敌,阖闾野心之辈,不会轻易止步,天下或将蒙乱于其人也!我与申包胥将拜谒秦国之君,借兵还楚,再战吴军。一则止天下之乱,二则为辛犊子复仇。”


老子知道杨朱此时不可阻拦,惟有劝戒杨朱今后谨慎行事。猛然想起一事,遂问杨朱及其弟子孟孙氏兄弟:

“那日在河弯村见你们来时,有个客人与你们让灶,我现在想不起来是谁与他过的话?”

杨朱与孟孙氏兄弟略一迟疑,孟孙卓道:

“噢!我想起来了,是我,我和他说了会儿话,在灶台边。”

老子问道:“你都和他说了些什么?还想的起来吗?”

孟孙卓摇头:“想不起来了,只是些家常话,好象问我以前去过楚国没有,喜欢坐什么样的车?就这些。”


老子问孟孙卓记得其人的口音吗?孟孙卓也同样模糊了,时隔数月,又经历一场大战,这些事情如何能记得清楚。但孟孙卓终归是有心人,问老子:“您如何问起这些来,其人或者有什么来历?”

老子提醒到:“我曾经在关里又见到了此人,当时并没在意,过后想起才觉得奇怪,此人明明是认出了我,却有意躲闪,很是可疑。我告诉你们这事,就权当提个醒,有些人可是来路不明啊!”杨朱与二位弟子频频点头,表示会留心的。


申包胥心急,催促上路。


尹喜为其重新备车,将申包胥与杨朱等人的破车羸马换下。官邸前簇拥着杨朱的楚军侍卫及申包胥的家臣仆从,关内秦民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楚国人,大觉新奇,纷纷来观望。


老子本就准备西行的,索性也一并辞别而去,免得尹喜频繁迎送,命徐甲牵青牛先行,于头前路边侯着,徐甲惦记着安息国,早就盼着上路,闻命便去。


杨朱闻说老子也要离开,坚请老子上车,一同西行。


申包胥并无意见,只是急着走,恨不能自己长了翅膀飞去,在一旁耐着性子,沉着脸。老子不再坚持,赶忙上车,与尹喜作别。申包胥忙跟着道别,谢过尹喜,即命家臣扬鞭。


杨朱知尹喜亦是不俗之士,与老子交情非浅,握住尹喜的手,相约日后一定要再来相晤,多有请教。


车马启程,扬鞭纵尘,乱哄哄中将尹喜及僚属留在了身后,还有围观的人们。


老子回首而望,禁不住一声叹息,人群中立着一个姑娘,娇俏的面容中却含着几分凄楚的神情,那是琴儿。


由涵谷关而往咸阳,当取路华山之阴,循渭水之阳,抵新丰,即可达咸阳。一行人迤俪而来,青牛由后车引着,徐甲与侍卫同乘。


杨朱得知老子欲赴昆仑,既惊讶又感慨,昆仑远离中土,老子这一去,怕是再难相见了。河水源于昆仑,而周济列国,真乃盛德之地也!


一路上杨朱得空,再与老子说起自己兵败吴国的经过,并无推诿,只是难过,事情往往难如人意,自己本想遏止楚吴之争,但事到临头也就由不得自己了,只得相机行事,却把弟子的命葬送在汉水,将来如何交代?无论如何也要把辛犊子的尸骨找到,以安其魂。


老子拉着杨朱的手,恳切而言:“朱子,老话讲吃一堑长一智,你就当作教训吧,像楚国的这种情况,由谁来也扭转不得,因为先机已发,犹如水之东去,不是半途可以改变的。再退一步来说,兵书上也有句话,叫做‘允当则归,知难而退,有德不可敌。’什么意思?教人止战啊!如果以为兵书只是制胜之器,那就坏了,非吃亏不可。你的诚意可以感动上天,你的施展抱负却与道相左,道非器,不可以先形也。”


临近咸阳,老子辞别杨朱与申包胥,牵过青牛与徐甲继续西行。杨朱与申包胥驱车入咸阳,谒见秦君。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