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集
书名:我的父亲曾国藩 作者:欢喜雪娃 本章字数:6053字 发布时间:2021-07-29

第十四集

 

1、江宁总督府

父亲在总督府收到李鸿章的书信,很是欣喜,他可有一段时日没有与李鸿章相互通讯了。他忙展开书信,李鸿章在信中写道:恩师,在上海虹口地有洋人机器铁厂一座,学生去看过,颇有感触,能修造大小轮船及开花炮、洋炮各件,洋人意若出卖,学生想由巡抚衙门收了,设立江南制造局,不知恩师意下如何,请赐教,也请亲来上海视之定托。”

父亲看了信,喜上眉梢,当即复信,不日将去上海。又命荆七:“速将信递给与上海江苏巡抚李鸿章大人。”

2、上海江苏巡抚李鸿章府

李鸿章整理好朝服,在巡抚正堂厅与父亲交谈,李鸿章说:“按照恩师吩咐,少荃已禀奏朝廷,将湘军和恩师对朝廷忠心耿耿,呕心历血,励精图治之事宜如实上奏。”

父亲便说:“少荃。那也是过去的事了,九弟都奏准回籍休养病。想来再不会遭致非议了。你可要把淮军操练出色,以为朝廷稳固基业之柱。

李鸿章说:“学生还是按恩师之命在为之,一切按照恩师倡导的操练湘军之法进行。但不尽人意,不如湘军干练,不过,也有戈登留下的常胜军的练法,现正为我所用。

父亲说,“少荃,莫要心急,功到自然成。你信上说设江南制造局正合我意。将洋人的铁厂收来,改为制造局很好。资金上可有难处,你尽可开口。”

李鸿章说:“上海乃简费繁花,经济畅通。资金我也通过上海道台和商会筹集,只等恩师一句话了。”

父亲激动了起来,拍了桌子说:“好!少荃,容闳于三年前按我的安排离开安庆军械所赴美,谁知却遇上美国的南北战争,他多番奔波,终于在纽约从朴得南公司购到制造机器四百余件,不日将运抵上海。我将这批机器全归于制造局。这样就叫“江南制造总局”,然后下设制船、制炮、制枪等各所。”

李鸿章说:“我还和丁日昌、韩殿甲的洋炮局商议过,将他们的洋炮局亦并入制造总局。”

父亲说:“好!这就有总局的实在力量了,有中国人自己制造船炮的力量了。”他思衬了一下,又说:“那就委派知府冯峻光主持总局事务,着手筹组,事不宜迟。”

他们正商议着,忽地有人来报说:“大人,有丁日昌和韩殿甲来求见。”

李鸿章望着父亲说:“说曹操,曹操就到。”

父亲说:“让他们进来,我正有话要问他们。”

李鸿章说:“叫丁日昌、韩殿甲进来。”

丁日昌、韩殿甲进来,分别拜见父亲和李鸿章。李鸿章说:“你们请坐!”

3、荷叶塘曾府

自祖父曾麟书去逝后,曾府一大家子事便由国潢叔主持。这日,湘乡知县朱洪柄乘舟来到荷叶塘,拜会国潢叔。国潢叔在刚建成的富厚堂客厅与朱知县相见。朱知县说:“下官承蒙两江总督曾大人的抬爱,时时铭记在心,今特来府上拜会,以表谢恩。”

国潢叔说:“父母官何须如此挂齿。我们曾府上下又何曾不是县太爷的滋遇。父母官今日特来,可还有他事。”

朱知县说:“曾老爷真是明鉴,小官来拜会曾老爷,确有一小事请教。小官一向为官清廉,想必曾老爷也有所耳闻,只是近年来衙门日不敷出,奉银不济,实难以启齿。偏有李老爷、张老爷等知名乡绅知道了本衙门的底细,他们出一上策,请你曾老师帮忙拿主意。否则,小官将被革职。”

国潢叔左思右想,最后说:“此事竟如此严重,如增加田亩税则不合朝廷之规,民众之诋毁,若我几家富豪大户捐资,又恐没人愿出。”他转了话题,胸有成竹地说:“父母官休虑,你的难处乃是我曾国潢的难处。既然,他们都相信我,要我拿主意,依我之见,在全县发个倡议,向百姓讲明实情,都来捐献亏空,我国潢第一个带头。有人带头,不怕百姓不识大体!”

当下,国潢摆下酒菜,请朱知县一行尽情畅饮。

入夜,国潢酒梦,睁开双眼,望着发黄的灯光。此起便彼伏的蛙嚷虫啼,格外入耳,他愈觉清新起来,陡然想起与朱县令白天交谈之事,感觉有些不妥,遂想起大哥的教诲和上次锥刺大腿的疼痛,越想越觉得拿不定主意,便翻身下床,到书案前,将此事写信告诉父亲曾国藩。

4、江宁总督府

父亲欣喜地收到国潢叔的家书,叹息地说:“糊涂啊!”

一旁的荆七便问:“大人,是何糊涂啊!”

父亲便将国潢叔来信的事都说了一遍,最后说:“如此倡议激辞,冠冕堂皇地是为百姓做件大好事,不过是官绅的小把戏,实际是将出钱财的事必定分摊到百姓头上。官绅们出不出钱,出多少钱谁又知道呢?”他又深恶痛绝地说:“还有更严重的是,在征收银两时,必会有恶官酷吏假公济私,巧取豪夺,敲诈勒索百姓的血汗钱。如此被官府推广,岂不是把劳苦百姓推入深渊之中了!”

父亲忙坐下来,提笔书家信,指出官职的补缺,官员的调遣,都有定规,偶有例外,也是偶一为之。因此,亏空补平也无助于官吏去留,不过是巧立名目谋取名利而已。

5、南京金陵书局

父亲乘红呢八抬大轿来到金陵书局,大哥纪泽和众人来到大门前迎候。纪泽掬躬说:“泽儿,恭候父亲大人。”他身旁也有书局的同仁,齐声说:“恭候总督大人。”

纪泽又说:“父亲大人请!”

他们来到客厅,纪泽请父亲在藤椅上坐下。父亲说:“先去看看!”

父亲在前,纪泽随后指引着进到院中,又走画廊,先到排版,刻印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认真抢排印被战毁损书籍。父亲随手在工人的工作台上,拿起一本残缺的《观象授时》,感慨地说:“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中国要强大,就得靠科技。”

一大年工人给父亲施礼,说:“总督大人,我刻印书籍半世,看到这些书,尤其是书籍被毁真是心疼极了。您的英明决断,挽救战毁书籍真让人激动得几夜没有合眼。现在新的书局在总督大人的亲自关怀下,终于开张了。请总督大人放心,我们一定尽力抢排刻印。”

父亲满意的微笑了,说:“如果残损的书在金陵无法弥补,你们可专程去京城尚书坛那里留有由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拾遗补缺。

纪泽在一旁说:“书局才走上正轨,等一切顺利后,新着手刻印您的日记和家书等。书局的人都知晓您是文化人,深爱书籍,告拜学求。”

父亲忙严肃起来,说:“泽儿,设金陵书局,是为了抢救战毁典籍,挖掘和整理收集我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继承和发扬儒家精神思想体系。前不久,我沿途都拜谒孔、孟、曾诸圣墓,那是我们精神的圣祖,还带来了有关圣祖的言谈小册,你们要注释刻印。至于我的日记什么,那是我自用备述的,没有什么价值,不要刻印。只是《王船的遗书》要刻印。”

纪泽忙说:“是!《王船的遗书》已初排,定320卷。此宏著整理乃父亲大人的毕生心血!”

他们又来到藏书阁,内面书架上摆放整齐的分门分类的书,父亲随手抽出了《三红》、《四书》、《易经》、《十七史》、《王礼通考》、《侍经注疏》等翻翻,又说:“我在京城熟读的《程朱理学》,受益非浅,有关理学书籍也要注意刻印。书局的经费问题,我会及时拨给的。”

6、总督府书房

晚饭后,父亲来到书房,觉得每天应付的公事繁杂,心中好似乱乱的,便在书案前提笔写了每日的时间安排:上半日:见客、审    听言、作折核保单、点名看操、写亲笔信、看书、习字。下半日:阅本日文件、改信稿、校批札稿、查记银钱帐目、温诗,故、校批札稿、查应奏事目。”

这时,赵烈文来到父亲书房,说:“大人,总没有见您闲着。”

父亲说“烈文来了。”他说着同时放下毛笔。

赵烈文已经来到父亲的前面,认真看着父亲自订的每日的时间安排,并放声诵道。念完了,就又说:“您把时间都要排满了,那还有下棋呢?”

父亲说:“下棋不是公事之列,要消遣松驰,现在我有时间了,可以走几局,过几招。”

赵烈文高兴地笑了,说:“是有好久没有跟大人切差棋艺了。”

父亲说:“不是切磋,是给我当学生。”他暂停了,又说:“不过,我的那几招也是借鉴了康福的棋艺。”

他们正在下棋之时,康福进来,给父亲施礼,也坐下来看他们下棋。他见父亲的心情今天特别好,就说:“大人的纺车砸了没有!”

父亲说:“那不是我的纺车,是纪泽媳妇的。”

赵烈文凡事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说:“怎么媳妇的纺车会成了大人的。”

父亲说:“说来也简单。”他放下一颗黑子,赵烈文期待以下的故事,而不下子。父亲接着说:“那是有天夜里,纪泽睡不着觉,他媳妇的纺车却不停的哆哆地响过不停,纪泽更是焦燥难安,便骂他妈。说你那不懂事的媳妇,吱吱呀呀,纺车不停,闹得我睡不着,请将他那部纺车打碎好了。我在隔房里听到了,也高声大叫道:“太太,如果要打,最好先将你那部车子打碎,我也睡不着呢!”

父亲的话音未落,他们都先乐起来,笑得眼泪都掉下来了。他们越笑越厉害,父亲却更是很严肃认真,只是用五指抚摸胡须。

7、湖南双 峰一村落的民宅里

在湖南双 峰邻近荷叶塘的不远的山间住着几户人家,有一户单间的瓦房里有一干练的老头正悬梁自尽,忽然,有一婆子拍门进屋来。她望着梁上的绳索,便说:“舅爷,你何苦要寻这条路啊!”

老人长嘘一声说:“姑奶,你不知道,那周家有钱有势,太欺人了,就连衡州府的狗官也替他说话,我还遭了棍打,这口窝囊气实在让人咽不下去,这已经没有天日了,不如闭了眼,心不烦啊!”

她听了,流着泪说:“你寻了短路,可这口气还是梗在心里呀!”她突然想到什么,便不哭了,又说:“他使钱仗势,你不是也有个干儿子在江宁做大官吗,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下谁个不知其名。”她又凑近他说:“你只要求他给衡州知府写个信,还怕官司不赢!”

老头一听,便来了精神,一拍大腿说:“好办法,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好妹子,要不是你来得及时,我们老姊妹只有黄泉路上再逢了。”

她说:“我是看你去衡州有些日子了,心里总放心不下,这才来讨个准信,看官司的结果,好,说事就是事,我身上还有点银子,你带上,凑个盘缠,起早动身去江宁。”并同时从衣兜里搜出几粒碎零塞给他,俩老人,老泪纵横,对相以沫。

8、江宁总督衙门前

那干练老头,头扎包巾,身作黑夹袄,背着包袱雨伞,直奔总督衙门而来,门口的衙役忙大声喝问:“你是干什么的?”

老头壮着胆子说:“我找干儿子。”

衙役说:“你这老头,找干儿子怎么找到总督衙门来了!”

老头说:“我干儿子就在这衙门府里。他叫宽一,烦大爷去通报一声。”

衙役说:“你这老头真昏了头了!我们这里没有叫宽一的!”

老头见衙役不给通报,便要踏进门坎去,衙役几人忙聚过来拦住,忽然,督署里传出讯念,“总督大人要出巡”。

衙役们忙把老头儿往门边拦,要哄走他。这时,父亲坐轿出门来,老头子一眼就窥见轿中的正是干儿子,便操着家乡口音大喊:“宽一!”

父亲听到喊自己乳名的熟悉乡音,忙令:“落轿!”

父亲下轿后,见真是干爹,真是喜出望外,便说:“这不是干爹?您老人家怎么到这里?”随后,便将老头子迎进府上。

9、总督府内

父亲干爹的从天而降,给父亲带来难得笑语,忙招待酒饭。在酒桌上,不胜饮酒的父亲,也欣喜地亲自给干爹斟酒。他敬过干爹一杯酒后,又问:“干爹,家里收成可好!日子还过得好!”

老头子说:“不瞒宽一你,干爹这些年家运也还昌盛,不愁吃喝,就是……”

父亲不等干爹把话说完,又问:“我家黄金堂后的楠竹,杉树可长得茂盛。”

老头子说:“前阵子,我三日二头地就去你家,那楠竹都超过屋顶了,而且粗壮。杉树也是长疯了,快成材了。”

父亲很高兴地说:“那是八年前在家闲居时栽种的,想不出都郁郁葱葱了。”父亲好象一下回到了家乡,看到了那片竹树而惬意。

老头子又说:“宽一啊!干爹这回好不容易找到你这来,是要你……”

父亲好象知道了干爹要说的话,便打断他的话柄说:“暂莫谈这个,您千里迢迢难得来江宁,先游览几天再说吧。”他又叫来一个同乡衙役,接着说:“干儿公务在身,这几天不能陪干爹,就请他陪同你去玩吧,玄武湖啦、秦淮河啦、夫子庙啦,江宁的名胜及热闹的地方都去看看。”

三天后,老头子再无心思游玩了。入夜,他找到母亲欧阳夫人,说:“不瞒干媳妇。”我老远来这里,确有急事。明天我哪里也不去了,就等宽一回来,你帮我求他给我写个条,我就回家。”

母亲和谒地说:“干爹,你要写个什么条子?”

老头子愤懑地说:“哎,干爹被人逼上绝路了。那姓周的你恐怕也知晓,也是仗势欺人的狗。上次清明扫墓前,他看我家家运倡盛,就暗地里看上了干爹祖坟的风水宝地,却将他家的坟迁到干爹祖坟上,这样伤风败俗的事,干爹不能让他家占上风,和他大吵了一场。干爹强他不过,只有找衡阳县衙打官司。官司败了,还吃了板子,我不服只有打到衡州府。那些狗官还是不给干爹作主。干媳妇啊,干爹有宽一,比他们的官大得多。”

母亲说:“急么子罗?你干儿要您多玩几天,你就放宽心玩几天再说嘛。”

老头子说:“怎么叫我不急,我肺都要气炸了,官司打不赢,白白受人欺,哪有心思久玩啦!”

母亲又劝他说:“不要担心,除非他的官比你干儿的大。”

老头子听这话,才点头示意。

又过了几天,母亲瞅准了个机会,对父亲说:“干爹是满指望让你给他做主,出口怨气,你要不管他,他回去还不窝囊死。徐州也得骂你无情无义,让家里的弟弟们也不好做人啊。”

父亲为难地说:“这怎么行呀?我不是多次给澄弟写信不要干预地方官的公事吗!如今自己倒在几千里外干预起来了,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母亲说:“干爹是个天本地分的人,你也不能看着老实人受欺,得主持公道呀!”

父亲在房间来回踱了几转,说:“好,让我考虑考虑吧。”

10、总督府大厅

这天,父亲在总督府大厅摆上大十多余酒席,为最后裁撤的湘军将领饯行,并邀来南京的文武官员。父亲将干爹请到首席上,并站起身来说:“本督多蒙各位鼎力相助,屡战功勋,现奉旨遣送回籍,今特备薄酒,若表谢意。”又说:“这位是我湖南来的干爹!了为干爹来江宁大家请同饮此杯。”

众人一齐向老头人敬酒,并干了此杯酒。父亲又说:“我干爹一生勤劳,为人忠厚,怎么也不愿意到江宁久住,执意要返乡回籍。”他说着便从衙役手中接过一个用红棱包着的小盒子,打开后拿出一把折扇又说:“我准备送干爹一个小礼物,列位看得起的话,也请在扇上题留芳名,作个永久纪念。”

众人放下盅筷,一一在折扇上工工整整地落款题诗。扇上已有父亲早落好的款,上款是:如父大人侍右。下款是:如男曾国藩敬献。老头子也懂得礼数,起身向各官员作揖致谢。

席终客散,老头子捧着绵盒回到内宅,坐下低头不语,还深深叹气。母亲问干爹:“干爹,好家乐?”

老头子做作脸说:“不知宽一什么时候能写条子,我心里乱麻一团。”

母亲也有些为难起来,便想叉开话题,就拿过干爹手中的锦盒,打开取出折扇,展开一看,不禁惊喜,便说:“哎呀,干爹!这可比您要的那个条子更宝贵呀,等回去后,不论打官司也好,办别的什么事也好,任他多大的官,见到此扇都会有灵验,千万不要把它丢了,随手带着,还能逢凶化吉呢?”

老头子无可奈何,白白来了趟江宁,只有带着折扇告辞回籍。

11、衡州知府内

衡州知府击鼓升堂,衙役奉令传老头子上堂。老头子手执折扇,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知府大人在堂上见了老头子这模样,便凶狠地说:“被告,快快把扇子丢下!难道你还想藐视公堂不成。”

老头子装作没有听见,一个衙役上前从手中夺过扇子丢到地上。老头子忙说:“这个可丢不得,是我干儿子送的。”

知府大怒,惊堂木一拍,吼道:“放肆,拿上来!”

知府接过折扇展开一看,便“嗯”了声,又翻过来看,便直了眼。再将视线转到老头子身上,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再拍惊堂木,说:“退堂!”

退堂后,知府走下堂来,将折扇恭恭敬敬退还给他,还用官轿送他回家。

画外音:在那个官场年代,本来是主持公道之事,父亲又不得不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免于干涉地方公务之嫌,其用心之良苦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我的父亲曾国藩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