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于语言的世界很活跃。毕竟,很大程度上,语言是自目光里来的。耳便不然,虽常用,却也很受冷落。
“郑注云:‘眼,出大貌也。’盖古眼、睴、睔等意近,而后方俗多以眼代目,眼遂失‘出大’本意。”(考工记惠注)硕大的,出离的,空洞的,一如眼前的谷渊与白薮。
对了,耳亦是洞。更稳重,更寡言的洞。“眼目若有广,而声出于口,耳却无声。”(天雨拾校注)。闻声的道径,却比无言的窗棂更无声。
“故士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先唐杂文藻)
遮住了眼,深渊才能重聚灵气,对而,只需稍加濯浴罢了。
耳目里,常见得到一句话,说着,写着:“藏起来!藏起来!”那声音,那文字,实在小巧可爱,机变玲珑,极是迷诱。
“大献万物于深,谓盖藏之于外也。”(史记索隐)
隐蔽是为了抒发么?
生命自然的空邃里,有我的一隅。这一隅辽阔无极,与自然同宽齐寿。
逃避是为了前行么?
闭上双目,流水于眼前舒卷,而后塞住耳朵,涓涓,潺潺,泠泠,清清。
不对,这只是记忆与梦中淹留的河溪,只是令世界的彩色消抹后,徒为自己窃据的一角。
“耳目狭隘,就在人生歇息处。止知行迭力,纵那聋瞆亦是何妨。”(后闻百存)
有便珍用,无则伸取。
耳目只是工具,并不是多么深刻的东西。
作于庚申乙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