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吴军犯楚
楚王见杨朱等人进来,慌忙起身,上前与杨朱行礼,殷勤探问:
“先生远来,车马劳顿,不谷甚是惭愧,然而吴人无礼,侵掠楚国,知先生为北方贤人,请授不谷以良策,楚国上下必感戴先生之德。”
杨朱初见楚王,心中尚且嘀咕,如何称谓楚王?自己一向尊崇周天子,以为天下之王。楚人亦称王,分明有谶号之罪。但一见楚王如此客气,也不好驳其面,再者,楚国正遭难,此时纠缠于名号之属,实属无谓!自己本非周室之臣也。想到此,杨朱心里轻松了,盛容而向楚王开言:
“大王既患吴国,小子不才,愿奉微躯,只是不知如今战事进展如何了?”
楚王一声叹气:“唉!前方失利,令尹也没消息,吴军已过了柏举。”
杨朱请楚王出示楚国地形图,以做决策的根据。楚王出图与杨朱,杨朱边看图边问楚王:
“请问大王,前方谁为帅?”
楚王回道:“令尹囊瓦。”
杨朱一听,禁不住一楞,马上向四外看了看,装做无意,以掩饰自己。囊瓦这个人,他听说过,其人贪鄙,胸无长策,时常向楚国周边的小国索取宝物,以致怨恨。此人为将,难以服众,交战必然失利。
杨朱注视地图良久,向楚王献计:
“吴军既已过大别山,表明他们不会轻易退却,柏举失利,他们必然会向清发而来,渡郧水,大王可于这里出军,拦击吴军。”
楚王闻说,也向左右寻看,似有期许,似有失望。楚王的群臣也在座,各个面面相觑,表情很不自然。 杨朱有些不解,寻思楚王与其臣为何神情怪异,遂问楚王:
“大王有何高见,杨朱愿闻。”
楚王谓杨朱:“大军在外,国内已无兵了。”
杨朱一听,心说怎么连家底都端出去了,碍于礼数,不便指摘,安慰楚王道:
“柏举虽失,主力军还不至于亏损,将军之人必然明白清发的重要,应该回军设防,大王无忧。”
话音才落,听得宫外连呼:“禀大王,军使到!”只见一人踉跄而入,原来是前方军中回来报信的,向楚王便跪:
“报我王,吴军已到清发。令尹再败。”
楚王惊惧而起,连胸前的书案都给撞翻了,急问:
“令尹何在?”
来使回报:“令尹已逃奔郑国,我军溃散,江汉一路已完全敞开,吴军怕是要长驱直入了。”来使话虽不多,但刻意向楚王禀明后果,其怨恨令尹囊瓦之情,旁观之人清清楚楚。
杨朱闻知前方战事,顾不得是客人身份,不待楚王问,便直接发言:“大王,劲敌当前,以倾国之兵接战,必当以死力相拼,如何是一溃再溃,将自己的胸面皆暴露于敌人面前呢,既如此,何不当初留一些生力军以备不虞呢?”
楚王无话,群臣不语,只听来使发言:
“大王!还有一军可用,乃是左司马戌的兵力,左司马本来约定与令尹前后夹击吴军,为此,左司马引一军直往息城而去,欲断吴军归路,以动摇其心,但是令尹听信左右小人之谋,不守约定,贪功冒进,以求全功于己,不意反为吴军所败,而陷左司马为孤军,如果能引左司马之军回车守郢都,情势或许得以缓和。”
楚王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神色稍定。其实左司马的兵力尚远,如何救急?来使之言不过是将军中详情告知,杂以己见,以便楚王参考。
杨朱再观楚国地图,向楚王告白:“汉水之前,雍噬为重,我愿为大王效力,前去接引左司马,大王可于国中集合民夫役吏出征,大王左右宜当使家臣及青壮之辈执戈从军,战事火急,我杨朱并弟子,甘愿为大王驱驰,解楚国之难。愿大王明鉴。”
楚王左右群臣见杨朱一个客人,为了楚国 ,不远千里而来,而且如此奋不顾身,皆为之感动,纷纷起立,向杨朱致意,表示愿意竭尽其家,为国效力云云。 楚王见状,亦向杨朱揖拜,感谢他的义举。
就在这时,殿外闯入一人,近前与楚王行礼,咋咋呼呼,面挂谄谀之色,与楚王言:
“大王,不好了,臣闻知前方失利,心中不安啊!特意到各城门看看守备如何,还望大王勿惊,幸亏郢都城墙已经加厚,足可抵挡任何来犯我者,再者,我城中粮草充足,三年五载的吃不完,假使吴军围了城,恐怕也要先饿死在城外了。”其大言不惭之态,杨朱看了皱眉。再看楚王,脸上堆出了笑容,应声道:
“费子!给你引见一位北方来的大贤,杨朱先生,愿与楚国并力抗吴,不谷大为高兴,准备召集青壮出兵,依汉水而守,你看如何?”
杨朱见了楚王对来人的热切,知道这位应当是楚王的宠臣了,心里叹口气:唉!君臣之遇,谁能说清,这被称做费子的,说话全无顾忌,简直是拿国事来玩忽,偏偏令这楚王称心快意,对了,这费子是不是听人曾说起的楚国太子少师费无忌啊?
此人正是费无忌,先时为楚平王臣,任少师辅太子建,却谗言于平王父子之间,言太子建与伍奢有谋反之状,平王竟然相信,屈杀伍奢伍尚父子,而其二子伍员伍子胥不肯就擒,张弓射王使,逃亡吴国,一心要为父兄报仇。
伍奢死前闻说二子逃往吴国,长叹道:“楚国君臣往后吃饭都不得安生了。”
费无忌更设计冤杀楚国良臣郗宛,而其所借刀处,正是爱财纳贿的令尹囊瓦。
平王死后,昭王立,费无忌依然得意,而楚政则日非一日,可以说是贤臣难立,良将难举了。昭王当国,无日不闻吴兵犯境,其中有虚有实,楚国不堪其扰,一日三惊。而献计于吴国的,正是伍子胥。到了现在,吴国则是驱兵直入,志在灭楚,果然毫不留情。
杨朱此来,昭王正在无计施展,见了高人指引,稍微安心。闻及费无忌所言,更是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