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一道山峦,重峦叠嶂,连绵起伏的山头烟雾缭绕,或轻烟,或软绵,天地混沌间自成一派。
草丛间,那五彩的野花,碧绿的锯齿状的叶子,好似一块五彩斑斓的地毯,慢慢延伸开来,毛茸茸的,柔软,透出清新的馨香。
露红烟绿,琪花瑶草,暮色中迎风飞舞,点点粉花飞落,落英缤纷,铺成一张淡粉色地毯,柳昏花螟。
五彩的花朵,迎风摇曳生姿,绝世独立,如一位穿着彩裙的仙女,翩翩起舞,熠熠生辉。
“小姑娘,啥时候到你家?“教书先生有些焦急,面上平静,心里打着鼓儿。
“快了。“殷樱伸出柔嫩有些胖的小手,摘了一朵浅黄色的野花,绿色的枝干破裂,渗出透明的汁水来,鼓成透明的半球形,顺着枝干往下流淌。
她凑近野花,深深嗅了一下,露出灿烂的微笑,白色的贝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厚薄有度的朱唇微微开启,似乎在欢迎着春天的到来。
“好吧。“教书先生有些着急,双手揉搓着,皱着眉头,显然对她的行为表示不满。
柔软的缎面布鞋,上面绣制白色的玉兰花,绽放开来,好似能闻到似有若无的幽香。脚踩在草丛中,碾出汁水,发出清脆的声响,连鞋头也沾了绿汁,斑斑痕迹,好似小圆点。
殷樱停下了脚步,伸出胖腻的小手,撑开食指,指向对面山头一间破旧,有年代感的石屋,平淡宁静地说道:“前面就是,下了这座山,再走一些台阶就到了。“
石屋结构简单,黑色的瓦片整齐地铺着,偶尔一些碎裂的瓦片,露出白色透明的塑料油纸,袅袅炊烟至屋顶的烟囱口升腾而起,迷蒙的白雾笼罩在山间,这烟火气衬托得小屋有了一丝仙气。
圆柱形的烟囱,浅米色的石纹,裂缝中充斥着泥土,好古朴,一股自然天成的气息溢满流淌出来。
一座久远的大山,石屋错落有致,犹如鱼鳞,贴在绿色苍翠的山间,远望,层层叠叠。
自然天成的石屋,恰似一座座有型的雕塑;枝繁叶茂的古树,好像一把把翠绿的雨伞;蜿蜒曲折的小路,仿佛一条条灵活的水蛇。仙女散花间,尽收眼底。
二人健步如飞,下了山,爬上台阶,级级
石路,让人想起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快到了。“殷樱又重复说了一句,脸上早就布满汗水,浸湿了衣衫,她伸出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子,感觉到口干舌燥。
教书先生的黑色头发早就像倒刺一般竖起来,根根发头上沾着晶莹的小水珠子,好似承载着露珠的小叶片,又像黑暗潮湿环境下的菌类。
好不容易爬了上来,快到之时,教书先生的腿一扭,差点跌落,他趴在石路上,双手紧紧扒住石头缝隙,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渗透出来,他的脚挣扎几下,牢牢站稳,勉强爬了起来。
蹲下身子,他的裤腿被石阶旁尖利的绿色荆棘划破,脚崴了,一道道红色的划痕,边沿渗透出滴滴鲜血。
“哎呦,疼。”他轻声呼唤,脸上的五官拧巴在一块,崎岖不平。
殷樱上前来,握住他的手,硬是将他拉到了石屋门口。
低矮的屋檐下,一把淡黄色的小竹藤椅,一个头发花白得老年人正在抽旱烟。他戴着一顶深蓝色的宽檐帽,帽子的阴影掩盖了他沧桑的面孔。他点了一根旱烟,手指粗大,沟沟壑壑,粗糙地像老树皮。
悠闲地抽了一口,吐出一圈圈的烟圈来,白色透明的,绕着空气飞舞旋转,好似芭蕾舞女的裙摆。
“爷爷。”殷樱呼唤着,甚是亲昵。
教书先生伸出手,爷爷起身,咳嗽了一声,将旱烟放在小藤椅上,缓缓站起身。两只手握在一起,一只黝黑粗壮,另一只白皙干瘦。
“爷爷,我是松山小学的老师,这次是为了殷樱上学的事来的。”教书先生说道,语气中带着沉静和修养。
爷爷捋了捋胡须,将他请进屋,他在一条坑坑洼洼的深褐色长条板凳上坐下。
环顾四周,这是一间朴素到不能再朴素的石屋,墙面没有贴墙纸,也没有粉刷,光秃秃的。房间里的家具屈指可数,一座老灶台,一张桌子,一个木柜子,一条长板凳。
殷樱拿了一把银色壶过来,在玻璃杯里倒了一杯温开水,盛满三分之二。
小姑娘手很稳,滴水不洒,稳稳将茶壶放在桌面上。“先生,喝口水吧。”她客气地说道,还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教书先生端起玻璃杯,一仰头,透明甘甜的山泉水顺着咽喉进入食管到了胃里,一杯下肚,他打了一个响亮的嗝,一拍肚子,水在肚子里面晃荡着,犹如浅浅的河滩。
殷樱捂住嘴巴,发出咯咯的笑声,掩饰不住的纯真可爱。
教书先生看了她一眼,会意一笑。爷爷坐在他旁边,依旧抽着旱烟,气定神闲。
“殷樱还小,再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不需要读这么多书。“说完便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一个白色的塑料袋。
放在桌面上,敞开,露出一袋红色的皮有些皱皱的红枣来,”来,小伙子,带着这个,走吧。”
爷爷没说几句便想赶人走。
他有些生气,只是不便发作。
殷樱心里咯噔一下,爷爷不同意她上学,给了她年幼的心理一记重拳,捶得她出不了声。
她哭诉道:“爷爷,我要上学。“梨花带雨,眼泪簌簌地掉落下来。
“再说了,先生的腿崴了,下不了山。”她带着哭腔,替他说明了原因。
爷爷叹了一口气,“真是……好了,今天就住下吧。“
说完转身去了灶台旁,打开锅盖,看了一眼稀得如一潭清泉的米粥,走向木柜子,打开米袋,舀了一小勺放进锅里,再小心翼翼盖上。
蹲下身子,添了一些柴火,眼看着炉灶内的火越烧越旺,好似她心里熊熊燃烧的火焰,读书的希望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