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南下,南下
却说杨朱辞别老子后,与弟子们原路返回,寻思老子的话,心里有些失落,慢慢的又靠近了昨晚寄宿之地,也就是河湾村。
杨朱心情不佳,自思楚国之行,诚如老子所言,未必能见功,自己或许有些托大,谋算未必周详。及见了河湾村,杨朱吩咐弟子们,先不走了,自己要仔细谋划,再定行止。
弟子得命,更不多言,顺手就将车子赶到一家旅舍门前,不是别处,正是昨晚才宿过的。
店主人迎出门来,看了一楞,马上笑脸相迎,还是那般客气。
师生四人进店,看见客人不多,遂寻中间一副干净案子,围着坐下。
日已当午,一番车马颠簸,四人也觉得腹中饥肠辘辘,辛犊子欲招呼店家给安排个灶头,起火烧饭,四下里望,却见直楞楞冲来一人,向着他们几个人大叫:
“喂!谁让你们坐这里的?这是该我们坐了的,有没有规矩?”
辛犊子奇怪,与来人争辩:“凭什么说这是你的座,想打架吗?”
说着话,站了起来。谁知那人并不理会辛犊子,只上前一把将杨朱搡的歪过身去,由杨朱脚下拽过个包裹,嚷道:“我的包袱在这里,你们没长眼睛吗?去别处坐去!”
原来杨朱坐下时,心不在焉,并未见到有包裹在这里,而这包裹却是人家用来占位的。正说的工夫,不知由何处又冒出来四五个人,与先前那人正是一伙的,原来在灶头上忙乎着烧饭,见自己人在与人争吵,故来相助,恶狠狠的来抢夺座位。
辛犊子大怒,恨其人无礼而敢欺辱其师,不惧对方人多,擎剑在手,迎上前去。
孟孙阳见状,也提了剑,与辛犊子并了肩立着,并不说话。
对方的人见了,也不示弱,大呼小叫的各自抢了家伙在手里,无非是些短刃长矛之类。
孟孙卓见了,拿眼描一下杨朱,见杨朱把手抬起来,才要说话,却忽然打住了,慢慢的又把手放下来,坐在那里冷眼瞧着眼前的一切。
孟孙卓心里明白,老师本来是要拦阻辛犊子与他哥哥孟孙阳的,只是忽然变了心思,自己可不能瞧热闹,没事人似的。
孟孙卓走上前去,把辛犊子与孟孙阳往后轻轻推了推,转过身来,向对方一拱手:
“各位兄弟,请消气,这都是误会,我们让座就是,大家在路上走动,难得晤面,为个座位相争,小子我也感到脸红,传出去,甚是难听。将来或许还能相遇,留下些情面,也无非是多个朋友,如何?”
对方人一听这话,不便发作,又不肯折面子,收了家伙,自己给自己找了台阶:
“也是,为了个座位伤了你们,也忒不值得,座位就留给你们了,只不过是看在这位兄弟说话还算客气,要不~~~咱们出去比划比划。”
辛犊子一听后面这句话,作势还要上前,被孟孙卓拉住,用眼神往杨朱那里示意,一同回到案边坐下。
其实,对方这些个人中也不是全无见识,见到辛犊子与孟孙阳亮出来的家伙,及两人摆开的架势,登时明白这可是有出身的人物,经历过阵仗的,不是什么无赖之辈凭咋呼吃饭的。所以暗底下互相提醒,去了。
用完饭,杨朱独自进屋休息,几位弟子知老师需要安静,不便打扰,于屋外择个空地,围了闲聊。
到晚饭时,杨朱并未出屋,孟孙卓让辛犊子把饭送到屋里去。
一宿无话。清晨,杨朱一人立在门外,比别人起的都早。
辛犊子出来,揉揉眼睛,叫声:“先生,你这么早啊!”杨朱点点头,吩咐辛犊子:“速去备车,随我南下楚国。”
孟家兄弟醒来,知道先生决意南下,高兴的与辛犊子一起手脚麻利的收拾车马行装。
轺车启程,前后相随,一路向南而去。
路上,杨朱笑谓弟子们:“本来我还在犹豫是否赴楚,但是昨日见你们与人相斗,我心里明白了,一定要南下,不如此,如何能让天下人晓得你们的勇气,为师可不能埋没你们啊!”
辛犊子相从杨朱最久,说话也最无顾忌,闻言一抖缰绳,大声回杨朱:
“先生欲逞平生抱负,何必拿弟子们取笑。昨日相遇的老者是不是对您说了什么,一下午闷闷不乐的,搞的我们都不敢说话。”
杨朱收了笑容,大声回辛犊子,也是在让随在后面的孟家哥俩听到:
“老聃先生说话是对的,他提醒我还是要谨慎,不可自负,而且他怀疑楚王未必能接受我们,你们说,楚王会接受我们吗?”
后车的孟孙卓大声接话:“会的!楚国与吴国开战,必居下风,楚国现在不会拒绝他国的帮助的,更何况我们是主动相投。他现在惟恐诸侯与吴国通谋,楚国人好脸面甚于实利,先生一去,楚王首先感觉是脸上有光。唉!楚国人啊!”
车马颠簸,说话不便,孟孙卓也只能是择要而言,以抒发自己的看法,表达并不能尽意。但即使如此,也颇令杨朱满意,三个弟子中,孟孙卓看着五大三粗,却最是思虑周全,识见不凡。
杨朱回过身子,对着孟孙卓大声招呼:“卓子,也正是因为有你在,我才敢南下楚国啊。等我建功之后,我一定要再见老聃先生!”
这话前面是和孟孙卓开玩笑以示赞赏,杨朱与弟子们之间关系融洽,无人时,并不拘礼,否则,你恭我敬的,如何去楚国战场上施展。后面的话,却是杨朱心曲流露,昨晚上内心里一番矛盾,最后拿定主意,定要南下,一方面是平素所学,终难相违,还有一点就是欲老子见其大功亲成,以明己志。
晓行夜宿,一路南来,这一日终于赶到楚国,至于郢都,报明身份,入城。观楚人皆带愁容,城中一片杂乱。杨朱心中暗叫一声:“不好!这分明是已失去根本,如何御敌。”由楚王左右接引,入宫谒见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