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新媳妇新新九天
书名:红色岁月 作者:明月 本章字数:16657字 发布时间:2021-07-22

10.新媳妇新新九天

就在八月十五日老师与工人老大哥的喜期这天,傍晌午时候,姐姐说一会老师会来教室给大家一个惊喜,于是同学们就纷纷猜测起老师会带来啥惊喜,姐姐却要同学们甭瞎猜测,先讨论讨论“爱心基金”一事,讨论罢李宝义又说:“老师一会来了,‘爱心基金’存放一事就一锤定音了,还有就是,老师要给我们的那个惊喜一会也要知道了,同学们也确实不必在这费心劳神了。我今个听来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叫做‘天上下白面’。我觉得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少先队员们很有教育意义。大家要不要我这会就先来访一访?”

同学们都说要,一片掌声过后,李宝义说:“同学们,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下的不是雪,是白面。那时候人们不需要种地,等天上下白面的时候,你只需要……。”

李宝义见头两句就把大家的心给牢牢抓住了,所以访得格外带劲,一边还做着手势。

他说,天上下白面的故事里说,原来的世界是一个洪荒世界,到处都是混沌蒙昧的状态、到处充满死寂,没一丝丝的活气,根本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有个叫盘古的能人觉得这样的世界不好,就把天和地给分开了。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孕育出了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些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了能游动行走的生灵,于是天上就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就有了山川河流森林草原,甚至有了虫鱼鸟兽。世界开始有了勃勃生机。

此间,有个女娲娘娘在莽莽荒野上行走,放眼望去,山峦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飞鸟鸣唱,地上群兽狂奔,水中鱼儿嬉戏,草中虫豸跳跃,这世界按说也点缀得相当美丽了。但是女娲娘娘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烦,孤寂感越来越强烈,连自个也弄不清楚这是为啥。与山川草木诉说心中的烦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话;对虫鱼鸟兽倾吐心事,虫鱼鸟兽也不能理解她的苦恼。她颓然地坐在一个池塘旁边,对着水中自个的影子出神。忽然一片树叶飘落到水面上来,静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涟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动起来。女娲娘娘突然觉得心头的死结解开了。是呀,为啥她会有那种说不出的孤寂感?原来是这世界上缺少一种像她一样的生物啊!女娲娘娘想到这里,马上就动手在池塘边挖了些泥土,揉上水,照着自个的影子捏了起来。她感到好高兴!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自个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就活了起来,而且能像自个一样自由行走在天地间,还能与她对话交流呢。女娲娘娘见到这种情景,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又叫来盘古,照着盘古的模样捏了一个,往地上一放居然也活了起来,而且也能在天地间行走,也能与她对话交流。于是就又满心欢喜地捏了许多。女娲娘娘把这些小东西也叫做人,并把与自个模样相同的叫女人,与盘古模样相同的叫男人。自此,世界上就有了男人和女人。

这些男人和女人都是仿照她与盘古两位神的模样捏出来的,言行举止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都能与女娲娘娘对话交流,亲切地喊她“妈妈”。他们围着她欢呼雀跃一阵就走散了。女娲娘娘想叫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热闹非凡的景象,就又不停地捏起人来,她每捏一批,这批人与她欢呼雀跃一阵就又走散了。世界毕竟很大很大,女娲娘娘不停地捏呀捏,捏了一批又一批捏得手都麻木了,分布在大地上的人仍然很稀少,于是就用藤蔓蘸上泥浆朝地上挥洒,点点泥浆落到地上也都变成了一个个人,造人的速度加快了,大地上到处有了人。

女娲娘娘再不感觉孤独寂寞了,她心中一高兴,就想歇息几天到四处走走,看看她造出的那些人们都生活得咋样。可是,她走到一个地方,见那里人口稀少,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热闹非凡,觉得很是奇怪,仔细察看,见她造出的那些人一个个都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用手拨弄,仍旧没任何反应。原来是她最初造出来的人这时已白发苍苍寿终正寝了。

出了这样的事情,女娲娘娘焦急万分,自个辛辛苦苦地造人,人却不断地衰老病死,长此下去,若要这世界上一直有人,岂不要没日没夜地不停地制造?必须得想个万全之策才好。正在犯难之际,她来到一片树林里,见不远处有雌雄野兔在那里交配,还有雌雄小野鹊落在树上交配,雌雄蝴蝶落在鲜花上交配。于是,女娲娘娘就参照世间万物传宗接代的办法,叫她所造出的人类也男女配合,繁衍后代。因为人是仿神的动物,不能与飞禽走兽一样,所以女娲娘娘就确立了婚姻制度,使人有别于禽兽乱交。后世管女娲娘娘叫神媒。

女娲娘娘费尽心机总算解决了人类繁衍生息的大问题,她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她应该歇歇了。可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两家又打起仗来了。他们打天上一直打到地下,直打得昏天黑地处处狼烟鸡犬不宁。这一仗,最后以火神祝融获胜水神共工兵败而告终。

打了败仗的共工心里不服,盛怒之下一头撞向了不周山。这一撞不打紧,不周山“轰隆”一声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的大灾难。女娲娘娘见她的儿女们即将失去生存条件,着急万分,就决心炼石补天。可去哪里炼石?女娲娘娘历尽千辛万苦,遍涉群山,来到天台山停住了脚步。这天台山不仅高耸入云,而且山顶上地势宽阔,水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地方。

于是,女娲娘娘就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七七四十九天,炼就了五色巨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然后又历时七七四十九天,用其中三万六千五百块五彩石头把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因石头是五色的,就形成了天上的彩虹、彩霞。原来的天并没那么美丽,补好后的天叫人看了很舒服。

且说女娲娘娘把天补好后,一直担心天有朝一日会塌下来。这时有一大龟从东海游来,献出了自己的腿。女娲娘娘就把大龟的腿精心打造一番顶住了天的四个角。大龟没了腿,女娲娘娘心里过意不去,就把自己的衣裳扯下来送与它,打此后龟游水就不用腿而用鳍了。擎天柱就是大龟的腿,顶在西、北两面的短些,故有“天倾西北”的说法。

经过女娲娘娘一番辛劳整治,茫茫苍天上那个大窟窿总算补上了,凹凸不平的大地也填平了,喷涌的洪水也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们又重新过上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打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塌陷,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个方向汇流,最后注入东海。

生活恢复正常了,人们想起了造福人类的女娲娘娘,是女娲娘娘创造了人们,并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得以生存的环境。大家出于感恩这位伟大母亲,就想向女娲娘娘表达表达心意。拿啥东西来表达心意呢?各地的人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都推出两个最有威望的人为正副代表到女娲娘娘造人的地方碰了碰头。出乎意料的是,各地讨论的结果竟然完全相同。人们一致认为:为母亲祈福、拿出最好吃的东西孝敬母亲是感恩的最好的表达方式。

各地的正副代表被当地人称作正副头人,这些正副头人们商定,要把他们周围的人分成两拨儿,一拨儿由正头人领着为女娲娘娘举行祈福仪式;另一拨儿则由副头人领着准备孝敬女娲娘娘的礼物——好吃的东西。他们说:“虽然女娲娘娘,我们敬爱的母亲并没想叫我们感恩,但作为儿女的我们应当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知道感恩。”

头人们回去后,各地的人们就都分成了两拨儿,其中一拨儿就选择一个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举行祈福仪式:正头人端出用黄土抟弄成的香炉,用细黄蒿杆儿作香插入香炉;接着人们都自发地跪下,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朝着女娲娘娘造人的地方磕头礼拜,嘴里还默念着:“但愿女娲娘娘——我们的妈妈福寿无边。”

正磕头礼拜间,香炉上的黄蒿杆香儿不知咋的就给点着了,还冒出了淡蓝色的袅袅香烟。人们纷纷猜测肯定是太阳神暗中帮忙点着黄蒿杆香的,烧香磕头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天地开辟之初,人们是用草根、树皮、黄矸泥、野果、野菜等当食物充饥的,这些食物中好吃的东西要算野果和野菜了。各地的副头人则领着另一拨儿在荒山野坡上精心挑选野果、野菜,并凑拢到一块准备给女娲娘娘送去,好叫这位母亲尽情享用。

这天,女娲娘娘偶得空闲,就想到各处转转,看看她的儿女们生活得咋样。她每到一处,见人们都在做着相同的事情:为她祈福,为她准备享用品——野果、野菜。

看到这一幕女娲娘娘流泪了。看着儿女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皮包骨头、都弱不禁风的样子,还这样孝敬她,她觉得她愧对这些可亲可爱又可怜的儿女们,她创造了人类,并为人类补了天,给人类留下了一个繁衍生息的空间,但她还没找到能维系人生命的粮食。她急呀!她虽为人类确立了婚配制度,可眼下这个难题不解决人类还是没法延续下去的。她不想叫她的儿女们再吃树皮、草根等度日了,可又有啥好办法?女娲娘娘愁得头发都白了。

女娲娘娘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一位天神,这位天神提示:天上有米山面山,地上却没有。天与地分开后,天上就有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于是女娲娘娘就上到天庭,恳请玉帝降旨给管理面山的天神,要他把面山上雪白的面粉适时抛洒到地上,好叫她的儿女们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看着有好生之德的女娲娘娘,玉帝和王母娘娘都动了恻隐之心。

果然,有一天黑来傍明时候,有一人打熟睡中醒来,走出简陋的茅草屋尿尿,见地上落了厚厚一层白色粉末儿很是诧异,就大胆的捏了一些放入嘴里,这白色粉状物体竟然有甜味,能吃。他赶紧尿罢尿返回去就把家中还在酣睡的人都叫醒,一家人出得门来见门外的世界一色的银装素裹,哪里都铺了厚厚一层面粉,就捏一些放入嘴里用舌头品尝品尝,都说:“这东西有甜味,能吃,往后我们再甭为吃的事犯愁了。”

为了叫人们在第一时间得知这个好消息,这家人立马分头去敲响了附近人家的门。

天上开始下起能吃的白面了,人们叫着,跳着,奔走相告,处处洋溢着欢乐和幸福……

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的事情,李宝义却说:“后面又会发生啥事呢?同学们,很不好意思,我口渴了,很想喝口水,谁能去给我倒碗水呢?”

立马就有同学给李宝义端来碗开水,李宝义用嘴吹着,慢慢地喝着水。这李宝义早不喝水晚不喝水,偏偏把故事访到节骨眼上喝水,也真是。

李宝义喝足水说后面的故事更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同学们叫李宝义甭卖关子了。

见同学们都在等着他访下去,李宝义说:“那个社会才真正是个共产主义社会哩。”

那时候天上每年都要下一场白面,只要是天上下白面了,家家户户都要到室外忙活一阵子,把白面扫成一堆一堆,然后再到屋里腾出一个地方存放起来,就足足够一年食用了。主食不发愁了,荒郊野外的野菜就成了副食,人们常常挖来野菜与白面搭配着食用。就这样,人们每天都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或吹拉弹唱,说说风月谈谈老槐树,或游山玩水,欣赏欣赏天下美景听听鹿鸣鸟吟,好不快活自在。那时候天底下根本没打、砸、抢、盗之类的事情发生,邻里和睦无有纷争,社会安宁,天下太平,没听说过哪里有争夺地盘掠抢资源企图称霸的大小战争。正可谓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环球同此凉热。

可是,年复一年的这样不劳而食地生活,后来就出状况了。好些人挥霍无度,不知道节约粮食,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心里只想着反正没吃的了,天上就会下白面。

天上下白面解决了人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女娲娘娘就回天庭生活了。好久没见到她的儿女们了,这天,女娲娘娘决定化装一番后到人间私访,也好随便看看她的儿女们生活得可还称心如意。出来南天门,朝天下望望,女娲娘娘见人间炊烟袅袅,心里非常高兴。

于是她按下云头来到人间,到了一个村庄。村里好些人家的门前都倒了吃剩的面条,面条上落满苍蝇,腐烂发臭连狗都不去闻。面粉散落一地任人、狗践踏。

在大树下玩耍的孩子们,见有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老婆婆拄着拐棍端着个破碗蹒跚着走来,就知道是个叫花子。在天上没下白面之前,大人们说人世间常有叫花子,叫花子多数是比较懒的人。这些孩子们一个个拿起垃圾堆上脏兮兮的馒头发疯似的朝老婆婆乱扔,嘴里嚷嚷着要轰叫花子出村。村里的大人们见孩子们这样胡来也不阻拦,反倒哈哈大笑。

见到这番情景,老婆婆伤心至极,随后她丢了打狗棍和破碗,洗过脸换了一身打扮又到了一个村落,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这户人家有个几个月大的男婴正仰躺在炕上咿咿呀呀的哭闹着,老婆婆就径直走过去逗男婴玩耍,男婴不哭闹了。天就快晌午了,这家的女主人就到锅棚里烙烧馍,烧馍四处飘香,院子里的小狗卧在树荫下睡觉,闻到香味就大睁开眼在院子里摇尾乞怜起来,嘴里馋得直流口水。烧馍凉了后女主人就拿一张来当屎布,旁若无人地垫在了男婴的屁股底下,等男婴拉屎后再把烧馍包起来扔出门去。小狗见了,像见到宝贝似的忙过去狼吞虎咽起来。所有这一切老婆婆都看在了眼里。

老婆婆对这家女主人说:“用烧馍当屎布垫孩子屁股,这就是造孽。”

这家女主人却说:“天底下人都这样做不是造孽,偏我是造孽?”

为防止男婴再往炕上拉屎,这家女主人说着又拿来一张烧馍垫在了男婴屁股底下。

无论老婆婆咋样劝说,这家女主人就是听不进半句,甚至还出言不逊,说老婆婆唠唠叨叨的就是个疯婆婆,要是再唠叨她就不客气了。老婆婆就一甩长袖子生气地走出了这家。

且说老婆婆走出这家后,村上随即有一群孩子撵过来朝她撒面粉扔垃圾,而村里大人们则是站在一旁看笑话。这位老婆婆正是来人世间私访的女娲娘娘,她见到此情此景,自语道:“我的儿孙后代咋都变成了这副德行?咋一点都不知道珍惜粮食和尊敬老人?”

女娲娘娘见屁股后面那群孩子仍在撵她,就晃一晃身子销声匿迹了。人们仰头看时,天色骤然变得昏暗起来,似乎又要下白面了。于是各家各户又纷纷忙碌起来,扫院子的扫院子,腾地方的腾地方,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那白面打天上落下来,好囤聚起等来年食用。可是,这回天上下的却不是白面,是雪,是一见日头老爷就要融化的雪。

打此,天上就不再下白面了,家家户户生活又开始变得捉襟见肘了,甚至连狗都养不起了。狗知道是人作的孽,是老天在惩罚人。于是狗们就含着泪跪求苍天替人说情,之后,天上就降下一把镢头和一棵谷穗。再之后,人就开始开荒种地,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李宝义访罢,姐姐说:“听了宝义访的故事,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学会感恩,还要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有首古诗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同学们,我们吃的穿的,都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劳动人民的汗水。”

张美丽也说:“巧梅说得对,我举双手赞成珍惜,反对浪费。”

随后,同学们也都说:“我们大力支持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这会,我们老师与工人老大哥笑盈盈地牵着手走进来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姐姐一声“起立”,同学们一齐起立向一对新人敬了少先队队礼,老师与工人老大哥也朝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当姐姐汇报了“爱心基金”存放一事,我们敬爱的老师说:“‘爱心基金’存到信用社这个办法好,同学们想把‘爱心基金’雪球越滚越大,老师也投张赞成票。”

工人老大哥也说:“这些孩子真是好样的,啥都能想到,我也投上一张赞成票。”

当即这对新人各拿出五十块钱,凑成一个百年好合的吉祥数,首先为滚大“爱心基金”雪球做了投资。老师说:“谢谢同学们为‘爱心基金’出谋划策!其实,老师和工人老大哥早在门外了,李宝义访的故事,前边的我们没趁上听,后边的可是听了个真真切切。听了这个故事,想必同学们一定受到了深刻的品德教育,你们说得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我们这里也有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很好地向张美丽爹学习。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还愁‘爱心基金’这个雪球不能越滚越大?”

同学们挥着手说:“我们坚决向老抠叔学习,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滚大我们学校的‘爱心基金’雪球添砖加瓦!为祖国的慈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人老大哥说:“这些孩子们真好!连我都想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了。”

“爱心基金”存放信用社一事尘埃落定,老师先是指挥我们合唱了《我们走在大路上》,然后给同学们每人都发了一张黑白纪念照,真神啦,我们俩村二十多名同学全在朝着日头老爷微笑的向日葵的大背景上面哩!红杏笑得最灿烂,似乎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甜蜜而幸福。就连哀哀惨叫的小狐仔也在上面大张着嘴,不像是在哭,像是在笑。刘田子抚摸着小狐仔的头,大家关心的目光全聚在它那狼狈相上。在这以前,我们都还没见过照片。这就是敬爱的老师给我们的惊喜。这份惊喜里蕴藏着同学们的爱心行动,它不仅仅是一张单纯的合影。大家表示会把这份惊喜珍藏一辈子。

老师与工人老大哥出去后,我想起了老师那个奇妙的方盒子,忍不住问:“田子,宝义,美丽,你们说老师那方盒子奇怪不奇怪,它咋就会巫术?那天,咱老师就是用它‘咔嚓’地把我们的影子装来全倒在纸上啦。谁知道那盒子是啥东西?你们谁知道?”

“那东西我们过去还真没见过,肯定是个很值钱的宝贝。”好多同学都说。

“和老师结婚的工人老大哥就有这东西,老师说那是照相机,她用它对着我们‘咔嚓’,那是在给我们照相哩。同学们甭乱说啦,老师叫我告诉大家,我们不是成立了保护野生动物小分队吗?老师要我们积极宣传野生动物和人类相互依存的重要意义。至今仍有人打野生动物的算盘,我看还是我们宣传得还不够到位,今个回家后都要当回事和家长说说。残害野生动物的行为,不仅仅是残害野生动物,也残害人,小小子就是个最好例子。还有,今个晌午大家都甭回家,我们要与婚场上的人一同吃老师的小米焖饭哩。”姐姐说。

“姐姐,吃罢小米焖饭就要回了,回到家我也和铁娃、毛毛说说,叫他们都和家里大人说说,甭再伤害野生动物了。那些野生动物好可爱哟,说不准小狐仔一家的不幸就是小小子爹下的套。他想伤害野生动物,结果把小小子也送医院了。”我说。

“这就叫做害狐害己呀!害狐害己真不值!真不值!”同学们都说。

“刚才发照片时我忘了说这件事。同学们说得是,这样的事情应该杜绝。所以我们应该为保护野生动物做广泛的宣传。”老师与工人老大哥又来到教室,老师说。

“老师,星期天我见有的同学还上树掏小野鹊蛋回家煮吃哩。”有个小同学说。

“还有的把手伸进塄窟窿逮火火燕来着。他说火火燕像小燕子,只是肚底的颜色像火,说火火燕很好玩耍。没几天那火火燕就死了。”又有个小同学说。

“苍蝇和蚊子应不应该打?还有老鼠?”还有的小同学瞪着眼问。

“鸟类也是我们要保护的对象,但,对那些能传播疾病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害虫就不能心慈手软了。还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安全。你们说是吗,同学们?”老师说。

“老师说的是。我们听老师的。”同学们异口同声答道。

“这群孩子真懂事,真可爱!同学们,打你们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山里孩子们的纯真、质朴与善良的情怀。”工人老大哥很兴奋地说。

“是啊,现在你总算知道我为啥选择干教育了吧?”老师看了看工人老大哥而后又说,“饭中了,巧梅,我们要辛苦些照护好小同学,千万甭烧了手。饭后歇会儿,后晌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地方看看。你们看了会觉得那又是一个惊喜。”

大同学出去端来了饭,每个小同学身旁都坐着一个大同学,我们与老师还有工人老大哥就着课桌共进了一次午餐,这顿午餐我吃得很香很香,这是我难忘的一次午餐。

后晌又会看到啥子惊喜呢?我边吃着香喷喷的小米焖饭,边想。

吃罢饭稍歇了会,老师和工人老大哥要领我们去趟刘田子家。路上我忽然想起,在我们第一次见到工人老大哥时候,曾经许诺过段时间要给同学们访“月下老人”的那个同学。于是我紧走几步凑到那个同学身边,小声说:“喂,我说苗楚楚,还记得你的承诺吗?那个故事你听会了吗?恳求你这会就给我访访,也好叫我先分享分享,我可等不得了。”

苗楚楚真够意思,也小声说:“好吧,既你凑了过来,那我就叫你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苗楚楚清了清嗓子,说:“桃子,听好了……”她说,故事说唐朝初年,杜陵有个书生叫韦固,他打小是个孤儿,却很想娶个称心如意的好媳妇,但一直没遇上个中他意的。贞观二年,他去清河旅行,途径宋城时投宿在一家叫南店的旅社。同住的一位客人得知他尚未婚娶,就热心地给他介绍原任司马潘昉的女儿,并约定次日一早在龙兴寺相见。

韦固娶亲心切,连夜就来到龙兴寺,只见龙兴寺门口的台阶上坐着一位老人,倚着一个青色布囊,在皎洁如银的月光下翻看着一卷厚厚的书。于是就好奇的凑过去观看,但看了多时书上一个字也不认识,就恭敬地问道:“请教老人家,我自幼苦学,颇通诗文。就是西方的焚文也认识不少,怎么你这本书竟然一字不识,能给我说说这其中的缘故吗?”

老人笑着说:“这是幽冥之书,并非人间之物,你如何认识?”

见老人这样说,韦固就请教老人来历,老人说:“这是本《婚姻薄》,记录了天下男女的姻缘,凡有姻缘的男女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查到。我是幽冥之人,是专管天下婚姻档案的。”

韦固闻说非常高兴,连忙把自己心中的烦恼详细诉说一番,并请老人打《婚姻薄》上查查他的姻缘,为他预测预测此次与潘昉婚姻的成败。

老人看一眼韦固,在《婚姻薄》上查看一会,然后摇摇头说:“潘氏与你没有姻缘,你未来的媳妇现在才三岁,要等到她十七岁时候才能与你成婚,你这会着什么急呀?”

韦固将信将疑,又探问老人布囊里是啥东西时,老人说:“里边装的全是红绳子,一旦男女有姻缘,就系住他们的脚。哪怕是冤家对头,贵贱悬殊,远在天边相隔千里,只要系上,终究会成为夫妻。你的脚已经被我在幽冥用红绳子系住,还找她人何用?”

听罢,韦固更是好奇,连忙打听自己未来的媳妇长啥模样儿,能不能先去看看,老人说:“就是南店北首一位卖菜婆婆的小女儿,我可以引你去看看。”

天色微明,俩人来到菜市场。只见一个瞎眼婆婆坐在菜摊前,衣裳破旧不堪,形象十分丑陋,怀抱一个小女孩。老人说:“那个女孩子就是你未来的媳妇。”

说罢老人不见了踪影。韦固见那女孩蓬头垢面,面黄肌瘦,嘴眼歪斜,相貌十分丑陋,根本配不上自己,不禁火起,竟返回家中领来个仆人,如此这般地耳语一番,仆人无从下手,只拔剑在女孩眉心刺了一刀。女孩惊呼,瞎眼婆婆大呼救命,韦固与仆人遂弃剑而逃。

果如龙兴寺遇见的那老人所言,韦固和潘家那闺女没有姻缘。此后他的婚事也竟然拖延多年,但同时韦固也认为老人的话纯属子虚乌有,并未放在心上。光阴荏苒。十四年后,韦固因受父荫,到相州任参军,刺史王泰见他很有才干,就把自己的侄女香娘许配给他。这位香娘十六七岁,容貌端庄秀丽,称得上是一段美满姻缘。洞房之夜,韦固揭开香娘的红盖头,见他的新婚娘子貌美非凡,眉心处贴着一朵钿花,就是用金箔、银箔或红纸等剪的小花。至此韦固婚姻如愿以偿,回想当年那段遭遇,就觉得荒唐可笑。

婚后,香娘和往常一样,仍旧用钿花遮蔽眉心,就连沐浴也不曾拿掉,韦固见状就和香娘调侃,说:“娘子貌美非凡,可敢把眉心处那朵钿花撕下来叫我一睹真容?”

香娘就把自己身世诉说给他:“生父原是宋城长官,我尚在襁褓之时就病死任上。此后母兄也相继辞世,我跟随奶妈陈氏,在南市以贩卖蔬菜艰难度日。且那年偶患中风,不料,有天有狂徒来向我行刺,幸运的是,那狂徒慌乱中没把我刺死,只在眉心处划了一刀,之后我眉心处就留了伤疤,虽中风痊愈,但伤疤永驻,这才贴钿花遮蔽。直到叔父王泰来此地任职,这才前来投靠。叔父叔母待我视如己出,因见郎君才华横溢,就把我下嫁与你。”

韦固听后大惊,连忙询问那陈氏是否瞎盲,香娘点点头说:“是。你咋知道?”

香娘诉说罢,韦固暗暗称奇,就把当年的遭遇及叫奴仆行刺一事,也毫不隐瞒地详细诉说一番。至此,韦固也终于相信月下老人所言不虚。打此后,韦固香娘夫妻俩都觉得男女婚姻是上天注定,没有人能够改变的。由此,他们也都深深懂得了婚姻是夫妻双方的事情,只要俩人都善于经营,就能一辈子家庭和睦,于是俩人就更加相敬相爱,直到终老。

后来的宋城长官听说此事,大为惊叹,遂将南店提额为“定婚店”。

至此世人相信婚姻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撮合的,所以常把做媒之人叫做“月老”。此后,古代男女成婚仪式上拜天地父母时牵红带的安排,恐怕也是由此逐渐演化而来。

访罢“月下老人”,苗楚楚说:“我爹说月老的红绳子系得很紧的,夫妻就能相亲相爱白头偕老,月老往有婚姻意愿的男女脚上系红绳子时偶然也有系得不大紧的,那些闹着离婚的都是红绳子系得不大紧的。红绳子挣断了当然要离婚的。月老冥冥中系在老师与工人老大哥脚上的红绳子肯定很紧很紧,我衷心祝福他们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我也赶紧说:“苗楚楚,你说的很对,我们都应该衷心祝福他们才是。”

到了刘田子家刘田子的爷爷和爹妈都在。喝罢水刘田子就带我们来到他家靠西面的废墟上。废墟上搭建个小木屋,透过小木屋栅栏门可看到小狐仔正卧在一堆干草上睡大觉呢。刘田子开开栅栏门进去推推小狐仔,小狐仔就坐起来了,它的伤口已好利索了。刘田子爷爷拿来一块羊肉投给刘田子,刘田子就拿着羊肉沿着小木屋四围跑起圈儿来,小狐仔就在后面撵着要肉吃,可精神哩。跑了两圈,小狐仔没逮到肉就像狗一样磨蹭起刘田子的裤腿来,刘田子把羊肉垂下来,小狐仔一口夺过就卧下用前蹄按着撕啃起来,刘田子抚摸着小狐仔朝我们笑笑说:“都看见了吧?小狐仔一点都不怕生,它已打心里认我做它的主人了。”

看着小狐仔恢复了健康,谁的心里都很高兴,都说刘田子真有办法。

这时,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想想看,在这间小木屋前,现在你们又看到了啥?”

同学们都兴奋地说:“老师,我们看到了又一个惊喜,刘田子创造的惊喜。”

刘田子爷爷见老师和同学都在夸他孙儿创造了惊喜,救活了一条生命,就满脸堆笑地说:“我就说嘛,我孙儿在他外公那没白住,要不这小狐仔肯定去阎王爷那报到了。”

刘田子爹打趣说:“爹,你老忘了?田子学兽医,你可是还跟他外公翻过脸呢。”

见儿子这样说,老人不乐意了,说:“我说你今个是咋了?咋哪壶不开提哪壶?我是觉得田子那时候还小啊。不提这事了,队长用广播筒吆喝了,你快上地去吧。”

催刘田子爹上地后,老人捋了捋发白的长胡须,饶有兴致地打开了话匣子。

老人说好做必会,啥事情只要专心了就能做成。田子小小的就想学兽医,结果真的学成了,真的成了动物的大救星。当初田子把小狐仔抱回家里来,小狐仔血肉模糊的,看到有人要动它,它就龇牙咧嘴,样子挺吓人。家里人原本反对田子抱来小狐仔,尤其田子说是要饲养小狐仔,一家人都说他尽胡闹。狐狸是山上跑的东西,咋能在家饲养?再则,这狐狸是带有野性的,闯出个祸来可就不值了。这孩子小小的就喜欢这些生灵,没办法,只好由着他的性子来。不曾想,这小狐仔还真的叫我们家田子给救活了。田子妈在月子中,田子每天都要叫他妈挤出适量奶水来喂小狐仔。小狐仔伤口稍好些了,那天田子回家后把刚死的那只小鸡拿到小狐仔面前晃动,教它学着扑,一次扑空,两次失败,第三次才逮到了。这样一来二去的麻烦也跟踪而来,我们家的小鸡就遭厄运了,不隔天都要叫小狐仔逮吃一两只,气得田子爹直跺脚,说:“田子,你看一窝小鸡还剩几只?你这就是养了只祸害。”

“爹,你看把它拴起来养行不行?我学到养狐技术,将来可以到动物园工作,到动物园去学更多的本事。不然……”为了说服他爹,田子变着法儿说。

“拴起来倒是不吃鸡了,那叫它喝西北风去呀?”田子爹说。

“这你甭管,我到学校和老师、同学们商量商量看有啥法子。”田子说。

田子爹拗不过田子就编了只铁丝笼把小狐仔圈了起来,说:“拴住不如圈住,拴住小狐仔小鸡就保险啦?小鸡走到它的圈圈内觅食,它还是能逮到小鸡的。”

田子来到学校和你们同学们商议一番,马上就有同学说:“这个还不简单?小菜一碟,捉老鼠嘛,谁家没老鼠,回家把铁猫都利用起来,哪天不收拾几只大老鼠。”

“我爹放羊,经常有小羊羔死亡,只要有了死羊羔我就给你扛来。”有的说。

“真是人多主意宽,有啥难事和同学们一商量不就啥事都解决了,刘田子。”老师说。

“是啊田子,你的难处就是我们的难处,今往后有啥事你只管说。”大家都说。

小狐仔吃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小狐仔关在铁丝笼里却出状况了,喂它肉它不吃,好像跟谁赌气似的,这样下去,小狐仔肯定还是活不了多久的,这才搭建了这间小木屋。

老人说到这,刘田子叫同学们挨个进小木屋摸了摸小狐仔,小狐仔好温顺的。

我们要告别老人了,老人说:“小狐仔能有今个也与你们分不开啊,同学们。”

返回学校,苗楚楚把同学们叫到一块又访了遍“月下老人”,访罢,她说她愿意相信冥冥中真有月老,姐姐说她也愿意相信,问问同学们,同学们也都愿意相信,于是大家就聚到学校院外那块空地上,默默地虔诚祈祷月老在冥冥中用他那魔法似的红绳子,把我们老师的脚与工人老大哥的脚紧紧地紧紧地系到一起……

今天是老师与工人老大哥的喜期,祈祷罢又耍一阵子我们就都回家了。

时光过得比流水还快,刘田子、李宝义和我姐姐读完四年级都没再升高小,而是在大南张小学多呆了一段时间,老师与工人老大哥典礼后第四月,他们仨就离开学校每天都随大人到队上做生活了。离校时已寒冬腊月,还与老师合了影呢。像在学校一样,他们在生产队表现得也很好,我就不止一次见到萧家庄的生产队长当众夸过我姐姐,说我姐姐是好样儿的,日后必定是劳动能手赛过穆桂英。那只小狐仔刘田子饲养了三年多,毛色如火炬般美,人见人爱,已经成了只漂亮的火狐狸。这年春假的一天,我和三年级的铁娃、毛毛、小小子他们仨人随大人到靠大南张的地里舀粪、点种,趁还没挑来茅粪的空隙到大南张生产队地里玩耍时张美丽告诉我们:“刘田子决定要在大大后天把那只火狐狸放归大自然啦。”

连日小雨,地里一片泥沼,社员们都在家歇着。吃过早饭,铁娃、毛毛和小小子来找我,说:“桃子,今个是田子放火狐狸归山的日子,我们要不要送送火狐狸去?”

“火狐狸是我们救下的,为甚不送送去?才下过雨不能进地,真是天赐良机也。”我说。

“哥哥,我也要去送送火狐狸,我也很喜欢火狐狸。”巧云说。

“你才是个一年级,还小,不能去。听话昂巧云。”我劝妹妹。

“你们那回去找宝不是还没上学吗?我可是一年级啦!”妹妹反驳我。

“就让她去吧,我们照护好她就是了。”铁娃他们说。

我们来到刘田子家,刘田子家的邻居,张美丽和大南张的一些小伙伴也在那。刘田子正往火狐狸脖子上套皮带圈儿,小小子躲到我身后,战战兢兢地问:“桃子,火狐狸要是跑过来咬人不?他田子咋就不害怕?他往它脖子上套那皮带圈儿做甚?”

“人家田子经常喂它,他们早就是老朋友啦,老朋友咋会咬老朋友呢?套那皮带圈儿做啥我也不知道。我想可能是做个标记吧。有了标记再遇上就好认了。”我说。

“那我敢去试试它对我友好不友好吗?我好想骑上它转转圈儿。”小小子又问我。

“小小子,你看人家刘田子一家人对火狐狸多好啊,老师不是说叫我们善待野生动物吗?回去好好劝劝你爹,叫他往后也要善待野生动物,甭再打野生动物的主意了。好吗?”我妹妹巧云走到小小子跟前拽拽他袖子,恳求道。

“我会的,巧云。桃子,你骑过马,知道骑马的滋味,我敢去骑骑火狐狸吗?我好想骑上它转转圈儿,尝尝是啥滋味。”小小子先回复了巧云,然后把目光投向我。

“那可不敢,你跟他还不是老朋友哩。咬你一口谁负责?”我说。

长期的饲养中,刘田子爹妈对火狐狸还真有感情了,刘田子牵着火狐狸出来时候,他爹妈还落泪了哪。就连他妹妹刘莉莉,这个与火狐狸同吃她母亲奶水长大的小丫头,也光着脚丫子跑来摸着火狐狸的头,用稚嫩的嗓门吆喝:“我要火狐狸。我要火狐狸。”

巧云也甩着山羊辫子跑到刘田子跟前,说:“我能摸摸火狐狸吗?”

“咋不能?能。火狐狸很温和,你把手伸过来。”刘田子说。

巧云把手伸过去,火狐狸伸出红红的舌头乖巧地舔了舔巧云,巧云兴奋得笑了。

小小子见巧云都敢叫火狐狸舔舔手,就大着胆儿去摸了摸,火狐狸非但没咬他,还友善地像猫咪那样舔了舔他的手心,小小子觉得火狐狸并不可怕,就问:“田子,你说我敢骑上火狐狸转转圈儿吗?我觉得骑上它可美哩。叫我试试吧田子?”

小小子不等刘田子答应就要抬起腿往火狐狸背上跨,火狐狸卧下了,小小子没辙了。刘田子没料到小小子会来这一手,就责怪小小子:“小小子,你那样子会惹恼火狐狸的,它会以为你对它不怀好意,朝你发起攻击。幸亏它卧下了,不然今个非出事不可,说不准这会你身上早留下记号了。你想,你那么重,火狐狸毕竟不是一匹马,它能驮得动你吗?”

见刘田子这样说,小小子摸摸火狐狸的头又看看刘田子,恳求道:“田子,我知道错了。那就叫火狐狸再舔我一次吧,它舔起来我觉得舒服多了,真的。”

刘田子点点头,小小子伸过手去,火狐狸又舔了舔他的手心,把脸凑过去,又舔了舔他的两颊。其实不仅仅是小小子,在场的每个人也包括大人,对火狐狸都露出了恋恋不舍的眼神。看到这情这景,我都流泪了。刘田子说:“桃子,实际上是你救出火狐狸的,你对火狐狸有感情,火狐狸也不会忘了你呀,快过来抱抱火狐狸吧,不然,往后就没机会了。”

火狐狸真够沉,我用力抱了抱,没抱起,又怕惹恼它,就用嘴亲了亲它的脸。

日头老爷露出了笑脸,天放晴了。大家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踏上了去西南沟的小路。深山老林才是火狐狸的家,才是火狐狸的长久安身之处。火狐狸到了它的新家会咋样?它会随遇而安吗?一路上,大家的心情都很矛盾,谁都没说话,就这样默默地走着。

大南张的西南沟山高林密,多为油松,一直绵延到南圪坮村后。姥姥生前给我访过“阴阳街”,姥姥走后,我特思念姥姥,决计沿西南方向去四川阴阳街找姥姥,就曾冒险走过西南沟,这一次上西南沟也可以说是故地重游了。其实我跟大家的心情一样,也舍不得把火狐狸送到一个只有草木虫鸟而没一户人家的地方。可是,刘田子说只有那地方才是火狐狸的理想所在。火狐狸是食肉动物,只有到了那里它才能长期生存下去。我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就只好忍痛割爱听着声声林涛随大家送火狐狸回归大自然了。

“田子,火狐狸到了新的家,它真能随遇而安吗?饿死可就不值了。”我打破了沉默。

“在这之前,我曾设法逮到活野兔训练过它,还特意引它到有野鸡的地方试验过几次,它像猫逮老鼠一样,肚皮贴着地前行了一小段距离,然后猛地跳起来一扑,就把一只想要飞掉的野鸡咬住了。它到了大森林应该能自食其力了。”刘田子很相信火狐狸的本领。

“火狐狸到了森林里,那森林里其它的小动物可要遭殃了。”小小子说。

“弱肉强食,这本来就是大自然的生存规则,谁也没法改变。”刘田子说。

“还有一个很现实问题,若是火狐狸遇到比它更厉害的野兽咋办?”我还有些担心。

“甭程咬金枉操心了,你说的这个问题嘛,人家田子早就预料到了。”李宝义说。

原来有一次,刘田子牵着火狐狸在村边遛时见到生产队的耕牛就曾想过这个问题。征得放牛的同意,刘田子预先把火狐狸牵到了牛圈里,然后放牛的把一头非常壮实的公牛赶进了圈里。公牛见圈里圏的不是它的同类,就跑过去要用两只长角发起猛烈攻击,火狐狸见自个不是这头壮实公牛的对手就夺路绕圈儿逃跑,边还放出一股儿臭气。公牛闻到臭气就退避三舍不再撵火狐狸了。放臭屁是火狐狸的绝招,也是它的看家本领。

李宝义这样说我就不担心了,至此我知道了任何动物都有一种自卫能力。

且说我们到了西南沟的最里边,刘田子叫大家躲到一个火狐狸看不见的地方,他则牵着火狐狸钻进了靠南边的松林里。在那片松林里,刘田子提前就藏好一块死羊肉,趁火狐狸爬下吃肉的当儿,他解下它脖子上的绳儿钻出松林朝我们这边跑来。我们躲在一个战争年代留下的掩体里,掩体边上荆棘丛生,轻轻拨开些缝隙可瞧见那边的火狐狸仍在撕啃羊肉。一会儿,大概是吃饱了,就站起来四处张望,张望了一阵子就钻出松林找寻起来。

“田子快看,它怕不是在找你吧。”我抗抗刘田子说。

“找一会找不见我,它就该回归松林安居乐业了。”刘田子说。

就像刘田子所说,火狐狸找寻了一会儿果真返回松林里再没出来。

这会我看了看旁边的巧云,巧云眼圈儿红红的,泪水滴湿了一片土。再看看其他人,眼眶里也都噙满了泪水。最后低头看看我的前胸,不知啥时也湿了一大片。我们都只能在心里和火狐狸说声再见了。这时,天已快晌午了。

放火狐狸回归大自然回来,还没来得及洗把脸喝口水,姐姐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是关于堂哥的:“桃子,快和巧云去看看大嫂嫂吧,我们就要有个大嫂嫂啦。”

“哪来的大嫂嫂,甭骗人啦。我不相信。不是有句话叫做‘杨圪桃叶钩钩根,有女不嫁萧家庄村’吗?大哥哥可是家住萧家庄村里呀。”我说。

“不骗你,真的。大哥已经说好媳妇了,是六泉公社的,今个来相家了,快去老伯伯家看看吧,可漂亮啦。去迟了就得等到典礼那天才能见上哩。”姐姐说。

本家里头,老伯伯的两个儿子是老大和老二,我排行老五,打记事起,只见萧家庄往外村嫁过大闺女,还从没见娶进来个大美人,听说来了个新嫂嫂,我巴不得见见,三下五除二挖吃了点饭就和妹妹急急跑了去。堂屋里,铁娃他们、红杏都在那,净是我的小伙伴。我挤到前边,对着坐在八仙桌旁的高个头女人上下左右打量打量,漂亮倒是漂亮,就是脸色重,少了些笑容。我说:“如果我没猜错,你就是新来的大嫂嫂吧?为啥不能笑笑?”

“挺敢说话呀,你是谁家的娃,小兄弟?”高个头女人说。

“三叔家的,排行老五,就是五弟。五弟,这是你大嫂。”大哥笑着介绍。

“噢,知道了。小五,三叔家的。你爷爷可是……”高个头女人若有所思。

“他爷爷跟咱爷爷是一奶同胞,排行老二,人称玉器通,当年曾和人合伙做过古董生意,生性好施,挺仗义的,后来却遭人暗算了。”大哥替我回答。

“那小五家肯定宝贝不少,是吧桃旺?”高个头女人问大哥。

“这我哪里会知道。不过倒是见说就是跟上一件宝贝叫人害了。”大哥说。

红杏拉我出来院,我以为她要问我火狐狸的事,她回头看看没人,却贴着我耳朵悄悄说:“不知咋的我只感觉你的这位堂嫂很厉害,我都有些害怕。你感觉呢,桃子?”

“再厉害她也是人,对吧?是人,她的心就也应该是肉长的。”我说。

“欸桃子,你们都去送火狐狸回归大自然也不告诉我一声,你们也真是太不够意思了。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也是特别喜欢火狐狸的吗?”红杏突然转个话题说。

“对不起,听你妈妈说你在家撕麻皮,我们就没惊动你。”我说。

“火狐狸我这辈子可是再也见不上了,撕麻皮回来还可以再撕呀。”红杏觉得很惋惜,不过她继而又话锋一转说,“先才你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是肉长的就都好了?长虫的心也是肉长的,你靠近它,它照样会出其不意地反咬你一口,我说的没错吧桃子?”

“我大哥还是不错的,不会叫她牵着鼻子走的,把心放回肚里吧红杏。”

“你大哥这人没立场,慢慢往后看吧,用不了多久肯定是你大嫂嫂的俘虏。”

虽然红杏这样说我大哥,但我觉得大哥并不是一无是处,有些地方还是值得肯定的。大哥高小毕业在村上劳动了半年,这半年里他人在地里心却仍在课堂上,上地从不忘记带上书。在生产队做活,半前晌累了社员们都要歇一阵子的,这当儿大哥就拿出书来埋头苦读,还时不时在书上圈圈点点的,重要的内容就摘抄到小本子上。

有人劝大哥:“累了就好好歇歇,书是永远看不完的,甭再看了。”

大哥却笑笑说:“我不累。虽然书是看不完的,但多看些总不吃亏。”

说不累是假的,看看大哥的手就知道累不累,他手已磨上了厚厚一层茧。

这半年里大哥天天是这样,爹妈回来家总要当着我和姐姐的面夸大哥的。

老伯伯和古郊卫生院的孙大夫来往得不错,孙大夫也是视书如宝的人,每次来老伯伯家,见大哥总是手不释卷,就说:“你家桃旺日后必有出息,如不嫌弃,我愿收他为徒。”

“我今个请你来,也正想与你说说这件事哩。”老伯伯见孙大夫有这层意思,马上说。

“学生桃旺拜见老师了,能得到老师真传是学生今生的福气。”大哥本就有学医的愿望,今见孙大夫愿收他为徒,心里一乐就过去行了个跪拜礼。

此后没多久大哥就到古郊卫生院跟孙大夫学医了,这年大哥十六岁。

大哥跟着孙大夫学了几年医生,已能独立行医了,就留在了古郊卫生院。大哥有了一份工作,过了俩仨月,居然成了古郊卫生院的一名正式医生,经常背着药箱出诊,去十里八村救死扶伤给人看病。社会上不少青年男女见大哥穿上了白大褂,心里都快羡慕死了……

就要有个大嫂嫂了,这本来是一件高兴事,可是红杏却说:“我总担心这高个头女人来了,村里还不知道要咋样哩,弄不好萧家庄都要叫她给搅乱呢。”

我想了想说:“不会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吧红杏?照你这样说都不敢娶媳妇了 。”

红杏还想嘀咕些啥,见高个头女人出来上茅房了,就咂了咂嘴没再吭声。高个头女人在萧家庄住了一黑来,第二天才走了。没隔几天,大哥就把高个头女人娶来家了。

九天里头,我们小伙伴见到堂嫂就要重复地唱:“新媳妇新新九天,骑上茅梁屙点心。”

我感到意外的是,九天里头,我这位漂亮堂嫂脸上居然有了难得一见的笑容,对街坊邻居也都有说有笑很尊重。和我们第一次见到的高个头女人简直是判若两人。萧家庄人都说:“我们萧家庄的小伙子不娶是不娶,一娶就娶来个好媳妇。”

有天黑来,已经不上学的那几个大孩子,还有铁娃他们来我家叫上我出去玩耍。我们来到二伯伯家院墙外,有个叫牛大的说:“都把脚步放轻些,屏住呼吸跟我来。”

我们蹑手蹑脚来到老伯伯家的院子里,一步一步挪到大哥窗前。里边还点着灯,老窗已闩上,亮窗透出微光。牛大轻轻跳上窗台,手指蘸上唾沫在亮窗上戳个小洞洞往里看,其余的都踮起脚跟,耳朵紧贴窗户楞,大气不敢出一口,生怕惊动了啥似的。大哥和大嫂调笑了会,大哥用关心的口吻说:“这些天生活还习惯吗?累不累?要不我给你捶捶背?”

“不习惯也得习惯啊。捶背倒不必,不过一直坐着还真有些累。”

“你看我傻不傻,咋把正事都忘了,那我铺开炕,咱睡吧。”

“睡又能咋样,还不照样叫你折腾一番。”

“来吧宝贝,叫我搂着亲亲你就不觉得累啦。”

“慢,先帮我脱光衣服抱抱我,我叫你亲个够。”

“我早就等你这句话了。亲爱的,桃旺遵命就是。”

“你且慢,过去看看窗外,我听得窗外好像有人。”

牛大听得这句话吓得不得了,赶紧松开窗框夜猫子般跳下来就跑,我们几个紧随其后也都牛尥蹶子似的离开了。今个黑来听窗无果而终,明个黑来牛大还会不会来?我们小伙伴们谁都说不清,只是在心里埋怨这牛大太多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红色岁月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