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少年烟月锁宫门(二)
书名:人间烟月 作者:一曲雨霖铃 本章字数:4089字 发布时间:2021-07-21

曰: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话说百年之后,神界无事,太上老君便使一分身入了凡间历练,生于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姓李,名耳,字为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师从常枞(商容),任周朝王室守藏室史,可谓典籍阅尽,学富五车。


至春秋之时,李耳受礼于子丘后,便乘青牛西去。李耳将过函谷关时,关吏尹喜夜观星象,知智者将至,于是在此相迎。尹喜迎了李耳入关,此中小住数日,临别之时尹喜道:“先生智慧,此番出关西去,不知何时再回,我等凡人,若有疑问,不得先生解惑,不知几时能悟。先生何不留一著作,我等困惑之时,也有一解惑之籍。”尹喜说得诚实恳,李耳听罢,也觉如此甚好,于是又于关中住了数日。数日之后,李耳便予尹喜一书,后世称作《道德经》,或称《老子》,或称《五千言》。


此事不提,李耳出之函谷关后,骑一青牛行至西方世界,经一巨树旁时,见叶如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可谓:

此中有灵树,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长者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李耳随之树下一望,见一男子盘坐其下。男子方额广颐,眉似卧蚕,双目紧闭,唇方口正。李耳掐指一算,知其所以。李耳道:“后生已于桑树之下三宿有余,可是久生恩爱,精之至也?”男子听此极为惊讶,心中暗心道:“此处难见人烟,何人会知我事?”于是男子睁眼一看,便见一长者白发长须,满目慈祥,却又精神焕发,宛如童颜。仔细一瞧,双肩微微光环。


男子下望,见李耳骑乘似一青牛,只这青牛却与寻常之牛不同,此牛只为一角,落于额头正中,男子转念细想,莫不是上古兕也。


如此种种,男子自觉眼前之人决非凡人,于是连忙起身跪拜,礼道:“长者怎知我于桑树之下连宿三夜,已是久生恩爱?”李耳笑道:“若非久生恩爱,怎是三宿桑下?”男子听此又行一礼道:“晚辈释迦摩尼,还望长者赐教一二,助晚辈早日脱离人间苦海。”


二人说得投机,于是李耳便与释迦摩尼说法论道,数日相谈,李耳点化其人,使其得了正果。


此事过后,李耳继续向西仙游,释迦摩尼则入天涯海角。


  且说这天涯海角,天涯藐藐,地角悠悠,阴谋诡计面无由,但以情企。


  闲言少叙,忽有一日,九尾灵狐与释迦摩尼相遇于此。释迦摩尼早闻九尾灵狐所作所为,亡国灭世,怎能视之不理,于是叫道:“妖狐,你残害忠良,亡之摩竭佗国,今日于此遇见,怎容你继续为祸人间,还不速速受死。”九尾灵狐道:“秃驴,我乃青丘灵狐,到你嘴里竟成妖狐,如此可是死罪。”释迦摩尼道:“救天下苍生于水火,方是灵狐,置天下苍生于水深火热,自是妖狐。今日遇见,除你证道。” 九尾灵狐笑道:“秃驴,不曾想你也是满口仁义道德之辈,只凭你便想证道,真是人间笑话。”


说罢二人大打出手,斗至五六十回时,释迦摩尼祭出一招神通,顿时万物转宫,九尾灵狐见势,觉这眼前之人所用法术似曾相识,却又说不上来出自谁人;刹那之间,法力将至,九尾灵狐未能再想,一式回天返日回击过去,九尾灵狐道:“你这法力怎与道祖移星换斗万般相像?”释迦摩尼道:“我本愚昧,幸得前日道祖指点一二,方才入了大道。神通自是一脉。”


九尾灵狐听此,心中甚怒,神法而动,二人又斗数回。数回之中,释迦摩尼见过九尾灵狐双目左青右樱有些不解;数回之后释迦摩尼渐觉九尾灵狐身上似有天煞之力。于是释迦摩尼问道:“妖狐,你双目左青右樱,体内可是有得天煞之力?”九尾灵狐喝道:“满口妖狐,我有何力,需告于你!”释迦摩尼听此,自知欲要斩草除根,已是不能,于是便以天地之灵气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名曰“五行山”,应之贪、嗔、痴、慢、疑五大心魔,将九尾灵狐压于山下,上贴咒语“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应之障、覆、破、坏、堕、卧之六欲,将其封在天涯海角。


如此巨大法力,九尾灵狐一眼便识法力源起太上老君,恨之深切却又无可奈何,只得仰天怨道:“你这道祖妄自得道,我于你尽心尽责,不功也苦,你竟是如此赶尽杀绝。我恨,恨世间一切。”九尾灵狐此声怨入九霄,恨深入骨髓,可谓绵绵而无绝期。真道是: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天涯载不动,千万恨。


此后千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五行移位,六字真言封印随之松动,九尾灵狐趁机逃出封印,回至神州。


一路之上,九尾灵狐阅尽这盛世风光,只九尾灵狐自打入了神州大地,便见神州妇孺或是身着齐胸襦裙,或是身着半臂衫裙,或是身着大袖之衫,然自身却上下衣裳与周围女子显得格格不入,加之自身倾世容颜,总是引得路人止步观看。


行至长安,九尾灵狐进了一家酒楼,一时之间周围万人空巷,纷纷前往酒楼观看这位古装绝色美人。


遂即,店家博士上了酒菜,九尾灵狐便问博士道:“今夕是何年?”博士笑道:“今夕自是大唐贞观七年(633年)。”九尾灵狐过极为惊讶,连忙追问博士道:“大唐,不应是姬氏大周?”博士笑道:“这位小娘子,我看你容颜绝色,为何脑子不好,大周已亡千年,早不复矣。”博士说完即刻转身离去,摇一摇头,自言自语道:“倾国倾城之颜,只这脑子……哎,甚是可惜!”


一言听罢,所怨姬氏大周已亡千年,九尾灵狐竟是迷茫,不知所措,只得只身漫步在长安大街。


只这绝世容颜,行至何处皆是焦点,人群之中,几位书生议论纷纷,其中一位书生道:“倾国倾城之颜,身着上下衣裳,真与姜太公所言九尾妖狐极像。”另一书生听此附道:“兄长如此说来确实极像,只九尾妖狐祸国殃民,眼前这位小娘子断然不会。”又一书生道:“二位任兄之言,是也不是,世间美人女子,多是红颜祸水,或是主动,或是被动,但终是祸国殃民也。”


议论声中,九尾灵狐渐知千年变化,昔日“盟友”已将殷商灭亡之罪全然归因于她,使其世世代代背负骂名;昔日王朝亦是不复存在,取而代之是一李唐王朝,自奉太上老君为其先祖。


九尾灵狐听之怨恨又起,心中暗想道:“老君,你等欲建立太平盛世,我便使这天下大乱。”遂即,九尾灵狐只身杀向皇宫,心中怒道:“老君,我既拿你无法,那便杀你后人,亡你太平盛世。”人妖之力自不是一个层级,皇宫禁军哪里敌将得过。刹那之间,九尾灵狐便杀至太极宫前承天门下。


时太宗皇帝正于大明宫中观看李淳风所造浑天黄道仪,此仪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太宗见此颇为震撼,赞道:“朕看爱卿此物甚妙,只不知有何用处?”李淳风回道:“回陛下,此物乃我与袁兄借天地之势所作,有丈天地之能。”


太宗皇帝听此哈哈大笑道:“如此,我大唐可知浑天几何,真是前朝未能之事。”一旁袁天罡附道:“陛下所言极是,只不时金吾卫来报事后,望陛下莫要惊慌,亦莫责怪麾下。”太宗皇帝道:“朕有两位国师,有何惊慌。”魏征听此觉蹊跷,随即抬头看过堂上镇魔秦镜,却见这秦镜震动不止。


遂即,太宗皇帝话锋一转道:“两位国师所著推背图,何时可予朕阅?”话音刚落,便闻金吾卫大将军匆匆忙忙,走将过来。大将军道:“启禀陛下,宫外一女子冲宫,法力高深,末将挡之不住,现已杀至承天命下,望先行一步,暂避风头。”太宗皇帝听过望向袁天罡与李淳风二人,李淳风随之道:“还请陛下与麾下留于此处,余下之事交于微臣与袁兄即可。”说罢,二人即驭神行之术和光同尘,传至承天门上。


承天门上,袁天罡见四周金吾卫死伤无数,便道:“九尾灵狐,上天有好生之德,你若自此隐去,彼此自是相安无事。”九尾灵狐听此冷笑道:“好一相安无事,我本青丘之灵,领命祸商,事成之后,却要杀我灭口,自神州追至西方,见我命不该绝,便于五行山下封我千年。我之世世代代背负骂名,谁平;如此太平盛世无我一份,谁予?”袁天罡道:“既入我大唐,自会享我大唐盛世之幸;骂名之事,古人已故,今人无力。”九尾灵狐道:“如此,莫要闲话,一切自凭道行说话。”


无奈,袁天罡与李淳风二人合力,与九尾灵狐斗了七八十回,眼看二人处于下风,袁天罡便予李淳风使一眼色,自己则是继续与之九尾灵狐在前恶斗。


李淳风明了袁天罡之意,于是便于身后施法请了左右门神、冥界善恶判官。


诸神降临,李淳风礼道:“本不该叨扰诸神,只今日形势严峻,我与袁兄战之不过,恐有大患……”恶判钟馗打断李淳风道:“那得此些多言,即是斩妖除魔,我等助你二人一臂之力便是。”李淳风听得此言甚喜,忙道:“如此,有劳众神。”


这般,袁天罡、李淳风、左右门神、冥界善恶判官六人合力,风云变幻,神力汇聚,遂将九尾灵狐击败,致使九尾灵狐身受重伤。


少顷,众人聚之四周灵气,九尾灵狐见状,与那五行山法甚像,因恐自身又被封印,于是神行之法一施,随之逃出皇宫,隐姓埋名,以待时机。


话分两头,世间自觉不公者亦有其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宗皇帝之叔炀帝杨广是也。虽说李唐代隋上合天数,却是不合理数,于是杨广到之阴曹地府处处便控告李唐父子种种暴戾荼毒之苦。冥官听罢,难有决断,于是具奏神界,神界商议只得令一天魔——二十八星宿之一心月狐下界,扰乱李唐宗室,任其自兴自灭,以彰报施,消此罪案。


且说这心月狐,虽说带一“狐”字,却与九尾灵狐大不相同,本是天之星宿第五星,为苍龙七宿小腹之精,因形如火狐,故得名——心月狐。


闲话不提,心月狐得令,便与天上好友一一作别。这日心月狐来至广寒,与太阴告辞。嫦娥道:“星君此去下界为帝,享受玉食万方皆不足道。倘有朝一日,形势迫不得已,星君莫要多伤人命。”心月狐笑道:“仙子说笑,此去凡间,定是记忆洗尽,那时恐记之不住仙子此言。”嫦娥道:“星君所言极是,倒是我不知事了。”心月狐又道:“此去不知何时能归,故来此告别。”


心月狐言罢作别,即去轮回之处,封去法力,记忆洗净。俄而,心月狐穿过轮回之门,投入人间,只觉自己乃是一武姓人家寻常女子。


时至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太宗临洛阳天宫紫微城后,听闻武家有女“容止甚美”,于是召其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世人称作武媚娘。


武媚娘入宫后,不久便与太子李治两情相悦,后太宗皇帝驾崩,李治即位新皇,武媚娘册立昭仪。


此后,武昭仪为得后位,可谓不计手段,李唐宗室,多数惨遭毒手,李唐宗室暗称其为妖后。济州刺史薛顗见此,决心寻一高人除去妖后,以振朝纲;只得之道行之人,皆知天意如此,纷纷避之不见,薛顗万般无奈,计上心来,决意寻得九尾灵狐下落,欲行借刀杀人之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人间烟月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