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后期在夹缝中生存的魏国(3)
书名:古代历史故事谈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2909字 发布时间:2021-07-19

双峰政治下的魏安釐王时期:

    公元前277年,在位十九年的魏昭王去世,其子魏圉继位,是为魏安釐王。魏安釐王时代,尤其是前期,因为秦国对魏国吞并宋国大部,也因为穰侯魏冉要打通陶邑与关中联络,继续对魏国大规模的进攻。魏国局势是十分危险的。

前276年,秦将白起伐魏,取两城。前275年,秦相魏冉伐魏,韩之暴鸢救魏,穰侯魏冉大破之,斩首四万,暴鸢走开封,秦击之,魏献温求和;同时赵国也派廉颇趁机取魏之防陵、安阳。前274年,秦将魏冉、胡阳取魏之卷、蔡、中阳、长社,斩杀四万。

前273年,赵、魏联合攻韩之华阳,秦国救韩,魏冉、白起、胡阳败魏赵联军,斩首十三万,走魏将芒卯,沉杀赵将贾偃所部二万人于黄河,取北宅,再度包围大梁,魏割南阳予秦,秦设南阳郡。华阳之战,芒卯战败而逃,孟尝君田文也失势,他的许多门客后来投奔信陵君魏无忌门下。华阳之战,魏国虽然失败,秦军再度包围了大梁,但是大梁城池高深,魏国已经纠集周围达三十万兵力死守大梁,秦军无法短期破城。同时韩国虽然已被秦国降服,但随时可能反转。而且如果秦军久攻不下,赵楚极有可能增援魏国,秦军将首尾难顾,在此情况下,秦国接受魏国割地求和之间。而魏国割让的南阳,这是一处原来魏国西部残余的领土,靠近楚国,对魏国的实际意义并不大。秦国则将此地与原来从楚国、韩国取得的南阳地界土地合并为南阳郡。华阳之战后的几年里,秦国依然对魏国发动了几次规模并不很大的进攻。前268年,秦使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前266年,秦取魏之邢丘。

从华阳之战到长平之战的几年里,秦国接连跨过韩国打击魏国,虽有不断蚕食收获,但并未实现一举灭魏斩断合纵之腰的最终目的。秦军沿途疯狂进攻给魏国领土带来巨大的破坏,魏国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不能忽视的是,魏国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密集,交通便利(鸿沟等运河),能够调动大量战争资源反击。这种强悍的防御能力严重妨碍了秦军推进的步伐,使得魏能够有时间利用外交手段来斡旋,争取他国援助。而在对秦作战失利的同时,魏安釐王即位初期,楚国也趁机北上夺取了魏国占据的原宋国故地方与郡大部和大宋郡东部地带。魏国的淮北突出部被楚国占据。魏国失去了向淮北纵深扩展的能力,而楚国则得以稳固占据淮北地区。

从公元前266年开始,秦国对东方奉行远交近攻的政策,魏国因为中间隔着韩国,暂时得以苟安。加上从前262-前258年持续的秦赵上党-长平-邯郸之战,秦国将注意力全集中在了赵国方面,魏国得以休养了几年的时间。但赵国的安危对魏国也事关重大。前257年,魏安釐王终于下决心救赵,命老将晋鄙统军十万来救,但却停留在魏赵边境之邺城观望。幸赖信陵君窃符救赵以及楚国出兵,赵国才得以最终在邯郸之战取得了胜利。

邯郸之战胜利后,信陵君率各国联军顺势反攻,秦兵接连败退。赵国太原、韩国上党再度恢复。韩国还取得汝南部分地区,魏国则趁机收回了河东故地之一部分。三十三年后,魏国旗帜得以再度飘扬到河东故地,殊为难得,不过这也是最后一次了。而信陵君却因为救援之功而声名鹊起,成为了魏国的希望,也是山东各国的希望,但也招致了其兄安釐王的猜疑。整个魏国实际上就陷入了魏安釐王和信陵君的共同掌握中,魏国实际上形成了双峰政治。魏国一国拥有了两个强人。

虽然赖邯郸之战列国齐心合纵,逼迫秦国突出了不少土地,但是秦国独霸的局面已经无法逆转。前256年,秦军就再度对韩赵出击,并灭亡了西周国。前254年,秦将嬴摎伐魏,取吴城,魏国收复的河东故地再度沦陷。不过也在同年,魏国趁趁河东牵制秦军之际夺取陶邑,一举出兵攻占了秦国的关东飞地陶邑,打破了魏冉自五国伐齐以来为大梁套上的长达三十年的枷锁,同时灭掉已经沦为附属国的卫国。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子孝文王立,即死,庄襄王立。庄襄王在位三年,吕不韦为相,蒙骜为将。秦国再度大举进攻山东各国。韩赵是首选目标。为了避免攻韩赵时列国尤其是魏国楚国救援,秦国与魏暂时和解,希望将魏国的目光转移到与楚国齐国上,暂时与魏国谅解。而魏国则在前250年,攻取齐国五都之一的平陆。前249年,秦相吕不韦领兵灭东周;秦将蒙骜攻韩,取韩之成皋、荥阳,设三川郡。前248年,赵使廉颇、延陵钧助魏攻燕;秦使井忌经赵而攻燕,拔二城;燕献十城于秦,秦使蒙骜攻赵,定太原,取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城。

这两年的秦国东征虽然没有直接对准魏国,但三晋一体休戚与共。韩国成皋、荥阳成为秦国三川郡,则新郑就在囊中。新郑距离大梁咫尺之地,大梁也就危险。而赵国太原起家之地的沦陷,则使得赵国丧失了对秦国东出的牵制。也无疑使得对魏国支援力量的进一步削弱。

在对韩赵取得突破性进展后,秦军就开始对魏国大举用兵。前247年,秦王龁攻上党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秦使蒙骜取魏在上党地区残存的据点——高都和汲,魏国危急。在魏国危急的时候,魏安釐王与客居赵国十多年但在魏国和列国仍有巨大影响力的信陵君和解,拜之为上将军,信陵君返回魏国,立即召集了五国联军抗秦,大败蒙骜,秦军被迫退回函谷关内,拯救了魏国。信陵君在战胜秦军后,率军大举进攻韩国之管城,目的是为了扼守攻占大梁的黄河道口,以确保大梁的水道安全,但是管城的攻击并不很顺利。反而是楚国对魏国此战中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表示担忧,对魏国南部的睢阳、召陵用兵,不过被魏国击败。之后,信陵君所率魏军攻克管城,但是攻击时间太长,使得魏国已经无有继续深入的机会了。

信陵君和魏安釐王为何在反击秦军获胜后,没有收复上党一带,而是率军攻打韩国。并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大梁的安全这么简单。重要的原因是想借此来压制最好能解决韩国这个隐患。韩国地处天下枢纽之地,实力不强但是位置太过于重要,尤其对于魏国而言。而韩国又是比魏国还弱小却又极为反复的国家,故而魏安釐王和信陵君可能认为只有彻底铲除起码是压服韩国这个隐患,才能真正确保大梁及魏国的安全。但是信陵君虽然最终攻下管城,但耗时较长,而且频繁的战争消耗了魏国大量战争资源,魏国最后还是没吃掉韩国。不过,沦为小型诸侯国的韩国灭亡也进入了倒计时。

赖信陵君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威望,魏国度过了这次危机。魏安釐王因为有这个出色的弟弟,得以破秦、败楚、伐齐、存赵、残韩,俨然是中兴之主(《韩非子·有度第六》称“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卫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好像当年魏文侯、魏惠王也没这么拉风过。然而,不管魏国取得了多大的胜利,魏楚两国同盟已经破裂,韩国已经残废,齐国早已经退出合纵,表现的不问世事一样。而燕赵相互扯皮是没完没了。三晋势力基本退出山西的晋国故地,秦国则稳固的占有山西高原,原有山西高原境内可能的对秦国的国土安全的威胁被彻底解决,凭借巴蜀关中的支持,蛰伏关内的虎狼之秦则在进一步谋划新的攻击六国的计划。而透支国力并举目无亲的魏国逐步丧失机会,并面临着更加的危险。更要命的是,信陵君因为威望、才能出众,魏安釐王对信陵君多疑在秦国反间计的作用下不断被放大。信陵君也被迫不问国事,整日与门客醉生梦死,四年后去世。同年,他那位俨然“中兴之主”的兄长魏安釐王也病逝。一年之内,魏国失去了两位强人,魏国的将来也就可想而知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古代历史故事谈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