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后期在夹缝中生存的魏国(1)
书名:古代历史故事谈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3628字 发布时间:2021-07-19

序言:

马陵之战后,曾经强盛一时的俨然以晋国继承者自居的魏国衰败了,元气大伤再难复振。之后的一百多年里,魏国经历了惠王晚期、襄王、昭王、安釐王、魏景湣王、魏王假时代。这些人无一不想励精图治,但无奈主客观因素使得魏国不仅难以复振,而且更加衰弱。西有虎狼之秦,东有齐国,南有楚国,北有赵国,完全是在夹缝中生存。不过魏国却依然坚持了下来,也算是殊为难得了。

 

魏惠王晚年魏国衰败: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魏国彻底大败于齐国。太子申被俘虏,魏武卒精锐全军覆没,主将庞涓战死。魏国元气大伤,霸主地位彻底丧失。而秦国则趁着魏国尚未恢复元气,之后的十数年里在河西大举反攻。前340年,秦军商鞅击败魏军于河西,诱俘魏军主将公子卬,魏被迫割让河西大部。前338年,秦再败魏岸门,虏其将魏错。同年秦孝公去世,子赢驷即位,史称秦惠文王。前332年,秦将公孙衍攻魏雕阴,俘魏将龙贾,斩首魏军八万,魏割河西残地。前330年,秦伐魏,取曲沃,魏割少梁、河西地于秦。前329年,秦攻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前328年,秦张仪、公子华攻魏,取蒲阳,复予之,魏因割上郡十五县。前327年,秦更名少梁为夏阳,归还给魏焦、曲沃等地。前324年,秦张仪率军伐魏,取陕,筑上郡塞。前322年,秦伐魏,取曲沃、平周。

这样从马陵之战后的第二年即前340年开始,到前328年魏国被迫割让河西。秦国终于收回了被魏国占据近百年的河西之地。之后数年里,秦国继续向魏国大举进攻,魏国河东郡的沿边地带也不断被残破,魏国面临着自三家分晋以来最艰难的时代。面对秦国在西部的不断步步紧逼,魏惠王不得不改弦更张,卑躬屈节地联合齐楚以抗秦,然而仍然一败再败。魏惠王不得不采用秦相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楚)”的策略,逐惠施,起用张仪为相。而张仪的真正目的是“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即其连横策略。前319年,魏惠王又在齐、楚、燕、赵、韩五国支持下,逐张仪,致用倡导合纵的公孙衍为相。魏惠王对外忽纵忽横,本意上是为了挽救魏国的颓势,但魏国元气大伤,无法短期内恢复。朝秦暮楚又使得军事上树敌过多,反而国势日弱。

公元前319年,曾经雄霸一时的天下雄主魏惠王魏䓨在在位长达58年后去世,时年八十二岁。客观而言,魏惠王继承文侯、武侯的霸业,将魏国的霸业推向了顶峰,并不是昏庸无能之辈。不过魏惠王为人多疑,刚愎自用且志大才疏,加上与其同一时代的齐威王、秦孝公也都不是等闲之辈。但是执政中期之后的魏惠王野心大涨,要一统三晋,两次对韩赵大举用兵,都最后功败垂成,不仅没有一统三晋,反而是元气大伤,只能是依靠纵横之术游走于列国之间而勉力维持,最后郁郁而终。

 

魏襄王时代的惨淡经营:

    魏惠王去世后,子魏嗣即位,史称魏襄王。魏襄王接手的是父亲留下来的一个烂摊子。魏国的疆域仍然无法有效贯通连接起来,西部的河东郡是魏国起家之地,虽然屡次被秦军残破,但基本盘仍在。豫东是魏国在文侯、武侯和惠王时代苦心开辟出来的,虽然被齐楚韩赵包围,但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已经成为魏国的中枢和中心所在。

魏襄王刚即位的前318年,魏、韩、赵、楚、燕五国合纵攻秦,没有胜利就撤兵了。次年,齐军又在关津打败魏军。前314年,秦派樗里子攻取魏国的曲沃,并在案门赶跑犀首(公孙衍)。前313年,秦派人来魏国立魏公子遬为太子,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之后,魏军进攻卫国,还和秦军一同进攻燕国,并攻击齐国。

公元前311年,老谋深算的秦惠文王赢驷去世,奉行武力开边的秦武王嬴荡即位,开始奉行更强硬的东出政策。前310年,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张仪、魏章相魏。次年,一辈子为秦国卖命的战国杰出纵横家张仪在被秦国赶走后最终还是在母国魏国去世。前308年,秦军大举进攻韩国宜阳,中原震动。次年,秦军经过鏖战终于攻下宜阳,并乘胜渡过黄河,夺取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并筑城,韩襄王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议和。不久秦军又大举进攻魏国的皮氏,没有攻克就撤兵了。同年,秦武王举鼎而亡。

秦武王去世后,其弟嬴稷即位,即秦昭襄王。前303年,秦军取魏蒲阪、晋阳、封陵,又取韩武遂。韩魏在秦国的不断打击下,仍然接连失利,被迫朝于秦国。在秦国继续攻魏作战后,魏国局势更加艰难。不过秦国昭襄王即位不久,如果与魏国弄的太僵,也未必有益,而且昭襄王刚刚即位不久,国内局势虽然逐渐稳定,但仍有隐患。故而也不得不对外有缓和迹象。前302年,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秦国把城池还给魏国。

韩魏在遭到秦军持续打击后,被迫需要齐国的支持。以借强齐之力抗秦。齐为拓地,与楚订约,欲联韩、魏抗秦。秦为离间四国合纵,于公元前305年(周赧王十年)与楚怀王联姻,并送厚礼与楚。次年,又以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还楚为条件,与楚盟于黄棘(今河南南阳南)。于是齐以楚负约为借口,于公元前303年(周赧王十二年)联合韩、魏共同攻楚。楚以太子横为质于秦,秦派客卿通率军救楚。三国联军闻讯后,当即退兵。次年,太子横因私斗杀死秦大夫而逃回楚国,秦楚联盟又告破裂。

秦楚联盟破裂后,韩魏转而又亲秦。在秦国支持下,韩魏联合齐国为大举进攻楚国。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联军部队进攻楚国北部,楚国派大将唐眛率军抗击联军。楚国对此也作了积极的部署,一方面派昭睢率军抗拒秦国,另一方面又派唐眜率军抗击齐、韩、魏三国军队。拒秦一路,因昭睢持慎重态度,仅“益昭睢之兵,令之示秦必战”,故此路双方陈兵对峙,并未发生激烈的争战。而抗击齐、韩、魏一路,则是关键的一战。三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双方夹泚水(在今河南西南唐河境,下游至襄樊入汉水)列阵,相持达六个月之久。齐将匡章派人探测水情,楚军射箭,齐军不能靠近。后来有在水旁放牧的人告诉齐人:“水浅深易知。荆人所盛守,尽其浅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匡章派“练卒”在夜间从楚军盛守处进攻,在泚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败楚军,楚将唐昧被杀。韩、魏攻取了宛、叶以北地区。

垂沙之战,既是齐、韩、魏联合起来制楚的大规模的报复行动,也是因太子横亡归导致秦、楚关系破裂的直接后果。由于楚怀王对外政策举棋不定,终于酿成了孤立无援、被动挨打的局面。垂沙之战也成为楚国极盛之后转衰的关键一战。垂沙之战使得楚国南阳盆地北部失守,对楚国而言,从攻击的角度讲,失去了威胁关中的武关道——丹江走廊的可能;从防守的角度讲,南阳盆地从楚国一家独占,变成为秦、楚、韩三家共有,使得楚方城彻底失去了意义。而楚国经此一战后,秦国、宋国也持续进攻楚国,楚国淮北地区大部分沦陷。而对魏国而言,垂沙之战击破楚国,也有重要的意义。这使得魏国南部边界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张,使得大梁的安全纵深有了保障,楚国从南部对魏国的威胁得以减弱。魏国在中原也得以更好地站稳脚跟,继续巩固了在中原的存在。

在南线得以保障后,齐国联合韩魏,以孟尝君田文为主导在前298年合纵攻秦。联军一路顺畅,直打到函谷关下。秦国主力在外,不敢轻举妄动,便行闭关之策,久拖未战。双方来来回回几番争斗,战事绵延三年,函谷关终于被攻破。秦国再无心思与联军对抗,只得割地求和,归还韩之河外及武遂,归还魏河外及封陵,局势得以缓和。可以说孟尝君发动、匡章指挥的这场战争,暂时遏制了秦国的扩张的步伐。

秦国数十年来在东方鲸吞蚕食,不可一世,在孟尝君的攻击下第一次遭到挫折,虽然谈不上损失惨重,但“割地求和”毕竟颇为颜面扫地。同时这也证明了齐国确实是秦国的一大对手,在诸侯中也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能够越数千里发动对秦国的进攻,这绝非易事。后世史家有评论说:“秦之强未有能抑之者,孟尝君有此豪举,非他人所能及也。”这个评价是中肯的。也正因为如此,光把孟尝君当作鸡鸣狗盗之辈,无疑不太客观。在孟尝君之前,齐国尽管称雄于东方,却从来没有扮演过领袖群雄的角色,可是孟尝君做到了这一点,大大提升齐国在国际上的威望。此战让孟尝君的名声则进一步提升,然而也逐渐引起了齐闵王的猜忌,毕竟功高震主。

也就是在秦国受挫函谷关的同时,惨淡经营魏国二十三年的魏襄王魏嗣也因病去世。魏襄王在位二十三年,对外作战有胜有败,不过大规模的惨败并不多,还是积累了一些实力的。尤其是垂沙之战的成功,让魏国能在豫东这块复杂的地盘上站稳脚跟。同时河东地带大部还在手中,总算没把祖宗之地全部丢出去,也算难得了。同时经过历次作战以及实现对黄河北岸水道的控制,魏国河东故地与豫东地带总算得以连接起来了,但是这种连接地带是一个狭窄的走廊地段,还是极其危险的。不过总体上而言,在魏襄王期间,魏国继续不断在纵与横之间摇摆。魏国的战略整体处于割地、拉拢、出卖、收回的反复循环中。简单说就是在打不过秦国时且当没有合纵趋势时,就割地给秦国;当秦国的扩张和疆土界限让列国认为有必要合纵时,就随纵方向秦国索取领地;当纵方松动时,就倒向横方,在秦国与列国火并时趁火打劫。此时的魏国也许认为自己已经开始把地缘上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也许因为其四战之国的特殊位置,魏国也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让人难以琢磨的反复之国。也许魏国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继续维持下去,进而能找到出路吧。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古代历史故事谈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