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叛乱
过完正月,便到龙抬头的日子了,李守贞奔丧尚未回来,李家众人担心他的安危,接连派人去打探,不过传回来的消息都说还好。又过了一个月,李守贞回来了,李家人才把心放下。
众人都来见李守贞。
“爹,朝庭没有为难您吧!”
“放心吧,若真要为难我,我还回得来吗?”
“朝中局势如何?”
“大皇子已去世,二皇子刘承祐即位,不过皇上年幼,朝中大事都是杨邠、史宏肇、王章和郭威这四人掌权。这几个人除了郭威还明白点事之外,其他人简直上不得台面!”
“爹,这话怎么讲?”
“你没看见,皇上年幼,朝堂上这些人根本不顾及皇上,公然争吵不休,有时甚至大打出手,连皇上也拿他们毫无办法。杨邠甚至不让皇上开口说话,如此下去,国岂能不亡?”
“没想到朝局如此混乱。杨邠没有为难爹吧?”
“现在朝局不稳,他与其他几位大臣为争权势勾心斗角,还没有时间理会他外甥的碴儿,不过我估计用不了多久,等他站稳脚跟,便会想办法对付我们。我们也当早做准备。”
“爹此去可见到我父亲大人了?”婉澄问道。
“见到了,亲家公好得很。我看枢密史郭威特别敬重亲家公,两人仿佛是旧交。”
婉澄对郭威与符彦卿的关系并不是很明了,但她对郭威并不陌生,那是柴荣的姑父,也是他的养父。也不知柴荣是否在京城。她试探着道:“我曾听家父提到过此人。听说他有两个儿子?”
“他有两个亲儿子,还有一个养子。养子是长子,其它两个还小。不过他的养子却已长大成人,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人长得又英俊帅气,且能文能武,可算是他的好助手。”
婉澄有片刻迷茫,只听李守贞接着说道:“儿媳妇,亲家公有封信让我带给你。”
婉澄接过信来,是符彦卿亲笔。信中提到柳家之事。柳家已败落,柳如风嗜赌成性,被父亲赶出家门,又被放贷人追债毒打,染上恶疾,在一个大雨夜死在了一座破庙里。是路过的乞丐发现了他,柳老爷虽恨他不争气,但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一病不起。柳如风的母亲受此打击,一夜白了头,整日精神恍惚,柳家现在真的是风雨飘摇了。
仇算是报了。婉澄却丝毫没有觉得痛快。两败俱伤!
李崇训见她神色凄然忙问:“兰萱,出什么事了吗?”
“没有,看了信我只是有些想念祖母了。”
“等天气暖和了,我陪你回去看望祖母!”
“好!”
李守贞将众人打发走,便带着李崇训去了书房。
“训儿,为父此次进京已与赵思绾,王景崇等人联络好,现在朝庭混乱,正是我们起兵的好机会。”
“爹,百姓最怕战争,我们冒然起兵,怕是会失了民心。”
“不必担心,不出五日,杨邠便会将起兵的借口送来!我们让齐大人杀了他外甥,他决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伺机报复,我们便以此为借口,反了他!另外我再安排些事情,保证让百姓支持我们!你只须安排好你的人听我号令便是。若我们成功,将来你便是天下之主!”
“好,一切听爹指挥!”
五日后,朝中颁下圣旨,要求增加河中地区赋税,每年多交一百万石粮食。令齐大人加紧征收,命李守贞派军队协助征收。为了保障完成这项任务,京里特派了一位姓赵的官员来监督。
百姓春耕刚刚开始,尚不清楚今年收成如何,这赋税征收的告示一贴出来,百姓气愤不已。将齐大人的府衙团团围住,齐大人吓得带着钦差躲到李府。李守贞一面派人探听消息,一面安抚齐大人。
京里派来监督的赵大人十分震怒,他坐在李家的会客厅中,拍着案几向齐大人和李守贞怒道:“杨尚书有令,一个月内定要将粮食筹齐,否责你二人提头来见!”
齐大人吓得抖如筛糠,他哆嗦着道:“赵大人,百姓去岁秋天刚交了赋税,现如今尚未春耕,实在没有粮食可以交了,还请大人宽限到今秋,待有了收成才好征收啊!”
“齐大人,本官倒想宽限你们,谁来宽限本官啊?这话还是你亲自去找杨大人说吧!”
“那依赵大人我们该怎么办?”李守贞问道。
“这还不好办吗?把那些闹事闹得凶的刁民抓起来,狠狠地教训一顿,其他人也就不敢再闹了。”
李守贞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忙答道:“谨遵大人吩咐!下官这就去安排。”
李守贞出了大厅,齐大人跟了出来。
“李将军,赵大人的方法可使不得呀,百姓都是无辜的,这件事是朝庭欠考虑了呀!”
“齐大人,我们已被围困了一天一夜,百姓还没有散去,若这样下去,迟早也会出事的!不如就按赵大人说得,抓几个以儆效尤!”
李府外黑压压围了许多百姓,在百姓的身后是李守贞的副将带的士兵,这些士兵虽警戒着,但是却没有镇压百姓。他们也都是普通百姓的儿子,自然下不去手。
李守贞开了府门,百姓们拥了上来,李守贞喊道:“众位百姓,朝庭收税是吏部杨大人的命令,也是皇上颁的圣旨,朝庭派了赵大人来监督我们,我与齐大人也没有办法。赵大人说了,今日谁再闹事,要抓住严惩。我与齐大人苦劝,可赵大人执意如此,我们也没办法。你们都是我辖区的百姓,我实在不忍心看大家被惩罚,还请大家回去看看,家里有多少米粮,能交就先交一些吧!这都是我李守贞无能,愧对大家了!”说着他向百姓深深一揖。
“李大人好脾气呀,对这些刁民客气什么!”赵大人从院中走出来对着李守贞呵斥道。
“你是什么东西!敢来训斥李大人!”站在前面的一位百姓道。
“你敢傉骂本官,简直岂有此理!来人,给我杀了他,以儆效尤!”
赵大人身后窜出一人,长剑一挥,那百姓应声倒地。这下可坏了,百姓们群起而攻之,后面的士兵也多有不满。只在一边看着百姓攻入李府,李守贞虽用尽全力,也没能控制住局面。他只好拉了齐大人躲在一边。那位赵大人却惨了,虽然有两个护卫,也没有护住他。
疯狂的百姓将他一阵狂殴,他倒在血泊之中。已是奄奄一息了。百姓犹觉不足,有人见院中花盆,端起来砸向他的脑袋,这赵大人就这么一命呜呼了!
且说李家院内的众人见百姓攻进来,皆吓得四处逃窜,李夫人让众人都躲进幽兰苑,关门闭户。
“如此下去不是办法,百姓们情绪激动,不分青红皂白,我们需得想办法阻止他们。”婉澄对李崇训道。
“以我们的实力,恐怕不行,现在场面已然失控了。”
“除夕的爆竹还有吗。”
“有,你要做什么?”
“选出响声最大的十支绑在一处,让人站在屋顶上,点燃爆竹,弄出巨大声响。百姓听到响动,必然会安静片刻,只要他们能给我们说话的机会就好办了。我们并没有逼他们,是朝庭逼迫他们。讲明白就是了!先让他们退出李府,我们再想办法!”
“好,就依你!李占去准备爆竹。我去说服他们!”
“我和你同去!我是女子,他们不会太戒备我!”
“不行,太危险了!”
“事态紧急,不要说了。他们攻进来,我们更危险!”
李崇训不再说话。李占找来爆竹,三人借梯子爬上屋顶,从上面望下去,黑压压的人群还在往里涌。
那些百姓已打红了眼,连日积压的愤怒全部释放出来,见什么砸什么,院中已是一片狼藉,根本找不到李守贞的影子。因李守贞事先吩咐不准伤害百姓,驻在李府外面的士兵也没办法进来阻止。场面混乱不堪。
“点火!”李崇训对李占道。
李占将爆竹点燃,十支爆竹同时炸响,犹如打了几声惊雷。喧闹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
“众位乡亲,请息怒。”大家见屋顶上站了三个人,两男一女。说话的正是那女子。只见她面容姣好,体态轻盈,一身素服宛若仙女下凡。众人一时看呆了。
“众位请息怒,容我说句话。今日大家在此打砸李家,我们可以理解,但我李府也是无辜受害,圣旨大如天,李家上下也有百十口人命,我家老爷又怎敢大意呢?请大家想一想,老爷到任以来可有欺压百姓?北方战火不断,我们这里却能安居乐业,谁之功?”
“李将军保护了我们一方平安!”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
“既如此,大家为何要这样对待李将军呢?”
众人沉默不语。
“请大家将赵大人放了吧,否责李将军难向朝庭交待!大家也不希望李将军大祸临头吧!”
“赵大人早死了!尸体都冷了!”
婉澄听到此处,脸色都变了,这可坏了,钦差死在李府,李守贞麻烦可大了。李崇训也不知该怎么办。
这时李守贞从旁边的厢房出来,身边还跟着齐大人。
有人把被人打得面目全非的赵大人的尸体拉过来,扔在地上,李守贞故做惊恐:“这……这可如何是好?”齐大人也害了怕,话都说不出来了。
“李将军,钦差死了,朝庭恐怕不会饶过我们,这样的朝庭保它何用,不如反了吧!我们都支持你!”
人群中忽然有人说道。李守贞尚未说话,那人便煽动着旁边的人道:“我们支持李大人,请李大人带我们反对朝庭欺压!”李守贞的心腹带的兵也在门外高呼,让李守贞反对刘承祐。
这正是李守贞要的结果。但他故作犹豫道:“容我思量。”
“李大哥,这李伯伯可不要被人盅惑了呀,谋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兰萱,我们下去说吧!”李崇训扶她下了梯子。
“李大哥,你要说什么?”
“兰萱,这是父亲要的,没有人盅惑他!”
“你是说李伯伯要谋反?”
“计划早在进行中了,只欠个引子。前两日爹说有办法让百姓支持,我还有些奇怪到底是什么办法,原来竟是如此!”
“你也参与了?”
“父命难违,何况朝中奸臣当道,皇上昏庸无道,也不值得我们再为他卖命。只是此举未来如何实在难以预料,恐怕你们也会跟着吃不少苦。”
“吃苦我倒不怕,只是担心……”婉澄没再说下去,因为她看见李守贞割了那赵大人的头,让人挑着挂了起来,这便是宣布与朝庭对立了。
李守贞大声喊道:“凡我河中百姓,三年赋税全免!”欢呼声四起,李守贞挑起大旗,揭竿而起。
那位齐大人见此情景,吓得屁滚尿流。他趁乱从李府逃走,趁士兵还没有封锁城门,夺路而逃,直奔京城报信去了。
与此同时,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和永兴军节度使赵思绾纷纷起兵响应。
李守贞令手下几员副将将城门戒严,留下足够的士兵由李崇训守城,自己领了五万兵马一路来至潼关。赵思绾等人拥立他为“秦王”。
婉澄等人被留在城中,由李崇训派人保护。一时间,河中城进入战备状态,气氛相当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