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看了那么多青梅养成小说,我没想到有一天,我也成为了主人公。父亲跟大伯是结拜兄弟,不知道怎的,大人们一拍两和,给我们定下了娃娃亲,我和她如今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双方家长一看也是时候了,便决定定下婚期。
说起来也是奇怪,她对我总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和莫名的愧疚感,没错,愧疚感,我也不知道从何而来,但是我发誓,我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发自于内心。
当天夜晚,我把我的发小死党约了出来,打算庆祝一下,顺带着虐虐狗的心态。他们总是要缠着我讲讲我和她的故事,之前我难以启齿,不过今天是个好日子,高兴之下,我答应了,眼神示意着,发小会意,给我倒满了酒。那好,今天我就当一回说书人。
“我第一次跟她相遇,也不算是相遇吧,当时她正要跟随父亲外出打拼,我只是匆匆瞥见了她一眼,可没想到一眼便勾了我的魂。我与她真正相遇应该是我初中时期吧。”我把思绪放远,慢慢回忆起了我跟她的初次相遇。
“那年她随着父亲外出创业回来途中染了风寒,患上了急性支气管炎和鼻窦炎,并从此落下病根,在医院住了七天之后,回家修养。她家就在我家旁边,伯母走得早,大伯回来之后又开始忙着生意,便把她托给了我爸,我也是第一次与她真正相识。她长得精致,脸上长年带着病气,看来就好像瓷娃娃一般。因为年幼丧母,大伯极为疼爱她,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她,唯独陪伴;她美中当时带着一点病态,楚楚可怜,我当时年幼,尚不能用语言来形容她的美,直到后来我看了红楼梦,才找到了完美贴合形容她的句子。”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小抿了一口,继续说着:“一开始我跟她没什么话讲,我跟她都是属于偏腼腆的那一种,除了日常问候,基本没有任何交流,她像个闷瓶子一样,能坐着一天不说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她相处,便默默关注着她。那年暑假,她旧疾复发,我猜想应是第一次风寒留下的后遗症,至此之后她每次生病都会整日咳个不停,症状不像感冒那样,来得快去得快。我照顾了她整整一个月,病情初发时,严重得肺都快咳出来了,无法安睡,人也一天天瘦弱下去,她咳得嗓子疼得厉害,我便每日为她煮着粥,起初是我喂着她吃,后来兴许是害羞了,也可能是病情慢慢恢复,便执着于自己动手。”
“你叫什么名字?”这是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我有些受宠若惊,闷瓶子居然开口说话了,到后来我才知道,她早就知道了我的名字,只不过找不到话题同我说话才明知故问的。
“王思源,饮水思源”我回应着她。
“赵明月,明明如月。”她的声音轻柔,大病初愈后,显得有些中气不足。可是莫名听得我心里痒痒的。我跟她从这开始便有了交集,相互了解之后,找到些许共同话题之后,两人也算是能够交往下去了。
不知不觉,杯里的酒空了,发小默契地满上了我的酒杯。
“了解之后我才知道,她不是不好相处,她是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年幼丧母,又时常跟着父亲东奔西跑的,换了三所学校才把小学读完,周围环境变化太快,她根本来不及适应,久而久之,便把自己的内心封闭了,也就是所谓内向。父亲也跟我说起了这点,让我好好关心,开导一下她。”
“从那以后,有了正当理由,我经常会跟她讲一下我在电视或者网上看到的笑话,努力寻找着话题,逗她开心,想看她笑。她也不再整日看书,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慢慢地,她开始会来了解我的生活。我打游戏,她便在一旁静静看着,时不时会问我一些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她的一切我总会十分上心,乐此不疲地给她讲解,她有些时候看得心底痒痒的,也会尝试着试着操作,可惜,挺聪明一女孩,怎么到游戏里就傻了呢?”说得忘乎所以,我不自觉笑出了声,嘴咧得跟荷花似的。
“她病好了之后,便跟我就读一所中学,作为一个转校生,伯父找了关系让她跟我一个班级,她坐在我的前面,我喜欢把玩着她的秀发,长发及腰,有着别样的韵味。”
“她相貌生得好,据说相貌是遗传的伯母,极为出众,中学嘛,总有一些混混,不学无术的混混们知道了后,总喜欢来到班前,对着她吹哨子,想要吸引她注意力,更有些人直接给她又是送早餐又是送礼物,算是示爱还是示好?其实我也不明白,虽然每次她都不睬。只不过每每到这,我总有一股无名业火,我见不得别人来打扰她,于是为了出气,我跟那些人发生好几次冲突,还被约谈了。当时班上那么多人,明月只跟我玩,而且他们都知道明月跟我从小就相识,背地称明月是我的童养媳,说实话,可能是虚荣心作祟,我并没有澄清,明月也是。”
“对不起,给你跟叔叔添麻烦了。”有一天放学的路上,她低着头这样跟我说着,她觉得自己连累了我跟我爸,殊不知我爸背地里还拍手叫好。我之前听到大人们的酒话,无意中得知了明月将是我未来的妻子,也不管是醉话还是实话,内心里潜藏的大男子主义,渐渐浮上心头,下意识想让明月多依赖我一些。
“后来因为高考,日夜都要背习古诗词,扩展知识,我们也尝试着从枯燥中领略出一些美来。我喜欢苏轼,苏东坡,读了那么多的诗词,我最爱他的悼亡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该诗情感,画面感极其丰富,时至今日我再次看着这首诗,还是会有些鼻头酸酸,想哭的冲动。而明月却因一些人的抹黑,不那么认同,觉得苏轼的情太过泛滥,妻子王弗去世后,转头便娶了王氏堂妹,纳妾王朝云,纵使《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再出名,她仍然品味不起来。我知道她是受到现代婚姻爱情观念的影响,这无可厚非,我能够理解。同样不喜欢的还有徐再思的《折挂令·春情》:平生不会想思,才会想思,便害想思。我曾经问过她原因,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跟我说,相思太苦。不知道为什么,我心好痛。她当时脸上的落寞,让我觉得她好像真真切切经历过那种苦痛。
她喜欢的诗词太多,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里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刘希夷《白头呤》里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过要说偏爱的话,还是当属汤显祖戏曲《牡丹亭》里面的前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她认为,爱情应该是至死不渝,从一而终的。”
他们静静聆听着,后知后觉,我发现自己已经喝了好多酒,乘着酒意,我继续回忆着过往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