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新年
转眼间婉澄在李家已有八个月时间。这八个月里,她时常听李守贞提起高祖刘知远病重,命不久矣之事。
现在是冬天,河中不比江陵,冬季十分干冷,几乎是滴水成冰。在这样严寒的天气里,新年就要来到了。
按说过年乃是大事,皇上总该对这些手握兵权的封疆大吏有所安抚。按以往惯例,李守贞等地方大员都该入朝拜见。但今年早有人传皇上旨意,不必朝见。也不见有任何年节赏赐。
李守贞心中纳闷,派人前去京城打探。回来的人说今年不但外地官员不必朝见,京城的官员也不必朝见。他心中暗想看来皇上已病入膏肓了,自己得马上做准备。他表面上毫无动静,暗地里却在紧罗密鼓地准备着。
虽然朝庭没有赏赐,但李家今年添了新人,必定要热闹一翻。李夫人从腊月就开始忙碌起来。
婉澄虽是新妇,但李夫人有意让她学习管家事物,便将一些事情分给她去做。李夫人让她负责将府内所有灯笼做好。婉澄自己画了灯笼花样,命人联系了灯笼坊,特制了一批灯笼,除夕这日晚上灯笼点起来,府中众人皆赞叹不已。
今年灯笼不似往年,只有红火喜庆的彩头。今年灯笼上面画了各种象征吉祥如意、和美欢乐的图案。每一栈灯笼下坠着一条红色的飘带,飘带上写的各种灯谜。
婉澄吩咐下去,所有人不论丫头仆妇家丁,猜中灯谜皆有赏。一时间众人争相竟猜,热闹非凡。李夫人为了给儿媳妇助阵将猜灯谜的赏赐置办的极为丰富,更激发了众人的热情。
除了灯谜李夫人还准备了烟花爆竹、助酒歌舞、划旱船等供大家赏玩。
除夕家宴更是十分丰盛,从前的除夕李守贞都要入朝,不能与家人团聚,今年他在家里,李夫人特意吩咐下人准备了他喜欢的各种菜着,饭桌上觥筹交错,各种美味佳肴令人食指大动。
今天李守贞的兄弟子侄也一同欢聚,人比平日吃饭多了许多。大家行酒令话家常十分热闹。
酒席宴毕,大家便在院中欣赏划旱船表演。婉澄还是第一次看到划旱船的表演,觉得很有意思。
只见那“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在木架子周围,围缀着绘有水纹的棉布裙,在船的上面,装饰着红绸、纸花,彩灯、明镜和其它装饰物。
李夫人请来了十只旱船,喻意十全十美。这些船装饰得艳丽不凡,尽显喜庆。每只船上有七个人,第一艘船上有一名艄公划桨引船,在前头带路,做出各种各样的划船动作。其余乘船者都是女子,走快速碎步,使船身保持平稳的状态前进,犹如在水面上漂动的船那样。
船上锣鼓喧天,好不热闹。别的倒也罢了,只是每条船上用白粉擦了鼻子的小丑,做出各种搞怪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那唱词更是通俗滑稽,虽不高雅,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兰萱,你好像很喜欢这个表演啊!”李崇训道。
“从前没有见过,觉得很新鲜。你看那艄公与那娘子仿佛是在打情骂俏,却一点也不让人觉得伤风败俗,仿佛千百年来他们就站在那里。自然的很。”
“你说的是,这大概就是民间艺术吧。这旱船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他一面说着,一面将一件斗篷披在她身上:“天冷了,注意身子。”
“什么传说?”
“相传古代有个蔡状元领工修造一座大桥时,由于银钱不足,无法按期完工,但自己贫穷,又拿不出银子,心里焦急不安。有一天,观世音菩萨路过桥梁工地,见蔡状元领工修桥,方便大众,乃善举一桩,想助他一臂之力。于是暗中变化为一个民间女子,貌若天仙,体态妩媚,向蔡状元当面说明,想在人多众广的桥梁工地择婿。她自己坐在船舱漂游水面上,让愿为婿者以金银为弹打彩,朝她身上掷去,打中者即婚配不悔。所掷船舱金银一律归民工造桥花费。蔡状元喜出望外,亲自组织选婿活动。告示贴出后,当地城里的公侯世子,员外富翁纷纷云集河岸。谁知三日内竟无一人打中,却集攒了数以万计的金弹银丸。此时女子却不见踪影,随风而去,众民工瞠目惊恐,后来得知原是神女下凡资助,结果那座桥按期修成了。如今耍彩船时要挑选俊俏的船姑娘,即缘此而来。”
“原来如此!李大哥真是博学广知。”
“这里常有旱船表演,这传说也是从小听到大的。”
“那倒是小妹无知,少见多怪喽?”婉澄笑着说。
“你还无知,瞧瞧这一院子的灯谜,听说都是你想出来的,你若无知,我们都成什么了?”李崇训说着,亲昵地在她头上轻轻弹了一下。
李夫人远远瞧见儿子媳妇有说有笑,夫妻这样恩爱,心中欢喜,又让人拿来各种点心赏给下人和表演的人。
到了子时,李占领着几个年轻的小子放起了烟花。那烟花在夜空中炸开,炫烂夺目,格外耀眼。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了。
放过烟花,夜已深了,但大家都毫无睡意。李夫人和几个姬妾围了一桌闲话守岁。婉澄有些累了,便想回自己的房间。她命锦屏随侍李崇训,自己独自离开。李崇训见婉澄离开,连忙跟着她走了出来。锦屏见状,也跟了出来。
夜色正浓,但府中挂了许多的灯笼,将黑暗照淡了。今天天气阴沉,刮了一整天东风,那风并不大,却让人感觉刺骨的冷。
快到房中时,天空竟飘起了雪花儿。婉澄驻足,伸手接住一片雪花儿,那雪花儿只在她的掌心停留了短暂的一会儿,便化了。
自从如雪去世,在每个飘雪的日子,她总会想起他。一身白袍,洁白若雪。泪忍不住从眼角滑落。如雪,如雪你真的就像这雪花一般,匆匆来,匆匆去,没有给我留下半点痕迹。
在这个万家欢乐的日子里,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在这雪花飞舞的日子里,她的思念如滚滚东去的长江春水,汪洋恣肆。
她走到屋中,将自己的琴拿出来,轻轻弹起那首忆故人。
弦起处,声声如诉。雪花伴着琴音漫天飞舞,婉澄泪如雨下。而窗外倾听的两个人也早已泪流满面。
锦屏知道婉澄又在思念如雪了。她想起当年婉澄在江边弹琴,弹到手指流血了也不肯停下,那时她弹的是一首高山流水,自从那次之后,她再也没弹过那首曲子,却经常在暗夜里弹这首忆故人。
每次她都弹得伤心欲绝,今日仍弹得悲悲切切。由她又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卑微的爱,她也忍不住落了泪。
另一个倾听的人是李崇训,婉澄的琴音也勾起了他对故人的无限思念。一段伤心曲,三个伤心人。
李崇训没有回房,而是去了书房。锦屏也跟在他身后悄悄回了自己的房间。在这无边的暗夜里,婉澄用琴声表达着自己的思念。
一曲弹罢,她坐在窗边。外面的爆竹声渐渐少了,终至沉寂下来。而她却毫无睡意。挑灯夜坐直到天明。
第二天一早,她要去给公婆拜年。锦屏一早起来发现她的床未动过,便知她昨夜又失眠了。
“小姐,您眼睛都有些乌青了,奴婢为您多敷些粉吧。一会儿要去拜年,两眼乌青可不好看。”
“你还说我,看看你自己,还不是一样。”
“小姐昨晚的琴声让奴婢失眠了。小姐,这么久了,您还是不能忘掉吗?”
“有些人有些事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
“小姐,您喜欢他!”
“我……”婉澄有些语塞,一直以来,她心里只有柴荣,当如雪向她靠近时,她总是在不自觉地提醒他,两人之间只能是朋友,是知音。因此她每次弹给他听的都是那首高山流水。然而如雪去了之后,她却抑制不住对他的思念。
这一年多来,柴荣音信全无,她时常也会想起他,想起初见他时他那温柔的目光;想起母亲去逝时,他给予自己的那份温暖和安慰;想起那个可怕的雨夜,柴荣为她出生入死,不离不弃,背她下山。
而想起如雪时,她却总忍不住悲伤,忍不住愧疚,她觉得是自己断了他的生路,她后悔自己从前对他的无情。让他就那样遗憾的走了。如今锦屏这样直白地问她,她真的有些犹豫不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