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耗尽北宋所有财富:
宋仁宗时代积弊已深,死后英宗即位。不过英宗在位时间只有四年,根本无力也没有时间做出改变。神宗即位后,王安石为相进行了变法,后来虽然王安石被多次罢相,但变法仍然在进行。在守旧势力的反对下,神宗虽然摇摆于新旧两党之间,但他维持新政、坚持变革的决心不变,是宋朝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也正赖神宗的坚持,宋朝在神宗时代国势是有所起色,国家财政收入得到了迅速的增加,对西夏作战虽然无法灭亡西夏,却也有所进展,通货膨胀的现象得到了抑制。
宋神宗因常年在保守派和变法派的争斗中竭力坚持,加上对夏作战不顺利,他也不可能根本上变动祖宗之法,使得他心力日益衰竭。在位十八年后最终去世,年仅三十八岁。神宗死后,年仅十岁的赵曙即位,即宋哲宗。哲宗即位因年龄太小,早年事宜全在太皇太后高氏和司马光等守旧大臣的掌握之中,新法尽皆废除。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赵煦开始亲政。赵煦亲政后,下令绍述并实施元丰新法,罢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在军事上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并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哲宗亲政七年内,重新奉行其父和王安石的主张,大力变革,但是哲宗虽然有雄心壮志,但是其太过年轻,缺少父亲的威望,加上新旧两党之间除了政治主张外,还夹杂了太多的利益和党争及地域色彩,变法的成效已经大打折扣。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赵煦病逝,年仅二十五岁。
宋哲宗无子,去世后其弟端王赵佶即位,即宋徽宗。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政治形势是一落千丈。从宋神宗以来,虽然经历了元祐更化几年的变革,不过新法却基本一直在实行,但是新法在徽宗时代已经完全走样了。神宗、哲宗时代新法所带来的财富大部分被各种封桩库所封存,主要是用于对西夏作战,以及赈灾等公益事业,还算是用于正途。而徽宗时代,对民间的勒索更甚往昔,使得封桩库的财富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但这些财富的用处则主要用于了大兴土木和皇室成员享乐。
宋徽宗时代,北方的辽国已经衰落,女真金国已经开始崛起。已经和辽弭兵修好一百余年的北宋统治集团,为了从辽朝手中夺取燕云十六州之地,于重和元年(1118年)遂遣使从海路赴金,商议联合灭辽事宜。 此后,金宋使臣频繁接触,至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海上之盟签订后,金宋果然合力灭了辽国。但是辽国灭亡以后,宋朝变相失去辽国作为它的屏障,以阻挡金兵南下。
在宋金联合灭辽的过程中,宋军孱弱的战斗力为金国所亲眼目睹,金国也由此产生了灭宋的想法。辽国灭亡后,双方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归属等问题发生冲突,最终金兵果然于辽亡后大举南侵宋朝。 靖康元年(1126),北宋便在朝政败坏,国力和军力不振的情况下,遭强大的金兵攻克其首都汴京及中原一带的领土,酿成靖康之变,次年,徽钦二帝被俘,立国167年的北宋灭亡。
就在金军大举南下的作战中,北宋官军虽然也不乏忠勇之将,但是北宋徽钦二帝昏庸无能,战和不定,致使河北、河东沦陷,金军兵临汴京城下,大量索取财物。北宋对于作战犒军是抠抠索索,对于给金国财富倒是十分大方。但是索取了巨额的财富,不仅未能满足金国的胃口,反而更刺激了金人的胃口,最后再次南下,直致攻下汴京,俘虏了徽钦二帝和皇室后妃成员以及官僚集团成千上万人,还有无数的百姓去往东北。金军南下灭宋,给中原造成了比永嘉之难都难以比拟的破坏,史称靖康耻。
单就财富而言,海上之盟联合灭辽、赎取幽云及靖康耻这基本上将北宋167年来因经济社会发展所积累的财富全部耗光了。关于损失的具体数字已经无法统计了,姜锡东先生在《宋代商人与商业资本》中对此有论:“有记载说,金兵共掠走金213800 两,银子7145000 两。可以肯定,北宋政府积蓄的金银被掠夺殆尽。”而实际上这恐怕只是一次性抢劫的数字而已,北宋在金军兵临城下时候交出的远不止这些,而是这些的好几倍也不止。在《宋史.刘豫传》中有载:“得金一百二十余万两、银一千六百余万两、米九十余万斛、绢二百七十万匹、钱九千八百七十余万缗”(第 398 页),这已是绍兴七年,由此可见,还有部分的原北宋政府积蓄的金银被伪齐政权所接收、掠夺。可以肯定的说,靖康耻所损失的财富单就金银布帛的价值而言也差不多相当于晚清马关条约所赔偿的数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