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蒋明齐,时任农矿部中央农事试验所太行分所研究员,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蒋杰,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庞冬雷、西河女子师范学院朱明鸳,于1936年10月率领共同课题小组于关中、同白开展农村研究工作。两人将自己小组的成果加以总结,各自向《中央日报》(蒋杰)、《新生杂志》(朱明鸳)及《共和新报》上海版(庞冬雷、蒋明齐)提交了一份简报,本处选引蒋明齐向《共和新报》提交的简报。
自民国十七年西北大旱以来,陕西倾圮,关中、同白陷没,饿殍遍地,至今衰惫,不见恢复。社会是人的社会,蒋杰同人文中亦言:“各种农村问题之中,当以人口问题为首要”,于是为解决西北农村之顽疾,以自己之手腕挣离天灾及人祸,令陕西实现生命之复兴,农矿部中央农事试验所、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僇力合作,令作者、庞冬雷同人及蒋杰同人各领小组,在陕西关中、同白两区进行全面细致的农村人口调查。然因陕变爆发,同白道亦爆发残酷野蛮之军变,甚至危及我组同人之性命,不得不抱憾暂离,待来日时局安定平和,再行兴复挽救之业。后,蒋杰同人提议,将尚未能形成科学系统结论之初步观察,由纪文形式经报纸披露,以向国人传递关中、同白情形之恶劣。我组对此议颇为赞同,便以我之拙笔,为各位简述我组数月以来于同白得到的一些信息。希望我国读者能在下述事实中,体察忧患,认清今日的一些事实,为国家民族之恢复事业献尽忠诚。
同白自民国十六年至民国二十二年间,除二十年、二十二年总体略有收获外,因旱情严重,几乎绝收,且二十年、二十三年同白东部又遭河涝,粮食储存损失极大。在此七年内,同白地区人口大量流散、死亡,许多村镇堪称绝户。此次于同和、白和、韩城、夏阳四县所调查之村庄计28,按县档案之记录,灾荒前总人口计74651,因饥馑及虎烈拉等饥荒年常见之病症死亡者,按档案记录总计11241,死亡人口已占总人口之15.06%。此本已属触目惊心之数字,但若参考本区内军事部门之调查,则死亡人数计13746,且区内曾爆发数起严重流匪劫掠事件,虽得及时之制止,然造成官兵、民众之死亡,以3600为底线,如此,则有占总人口之近四分之一者横死凶年暴 乱。
即便按照民政系统的记录,我们仍然发现,同白地区的人口死亡情形是北方大旱中极其严重的。而同一时期内,四县的首府及主要市镇内,人口减损率相对正常。同白地区工商业建设相对完备,号称西北之江浙,三秦之山西,河东之西河,较西北其余区域,建设更为先进。同白当地民谚云:“同白十六家,个个艳如花,家里宗贵绫罗作袈裟【,笑看庶犬填肚靠疮痂1】。”在本地,大宗大族仍有着较高的经济经营能力,于灾荒时期,各地市镇大宗族与当地驻军联手,实施了脱离民政系统的经济统制,市镇的生活秩序得到了相对稳定的维护。因篇幅有限,且与主题不符,暂作略去2。现今,本地人口总数为65695,为十年前人口之88%,然,此中人口,又有庞大数量者为晋、豫、㿟流 亡民众及当地军队之眷属,多数外逃求生之饥民,十年未归,或有死于异乡及路途者,盖难计其数,难知其命运也。
我组在赴同白前,原计将同白地区人口减员之年龄、性别情形予以重点考察。然令人失望的事,同白当地民政、军事部门在进行人口统计时,从未有关心死者的年龄层次,即便是民政改制后亦然。今日之同和县更是有拒绝让当地医院部门提供可信数据之无理情形,我所已将此绝难以令人理解之事依照法律程序提诉监察司法部门。3但在现实里,我们不得不求其次,从本地编组保甲的事实统计中得出同白地区现有的人口性别情形。结果发现,白和县、夏阳县,当地总人口分别计112287、198784,老弱人口计47573、75232,各占其总人口之42.37%、37.85%,壮男人口计19997、38745,占总人口之17.81%、19.49%。或言同白以同和、白和为首,富翁多居于柏城镇,且妇女亦有多种可从事之职业,故老弱较多,实在可以理解。然夏阳乃传统之农业县,而老弱人口仍近壮男之两倍,若余下人口皆稚儿,则以夏阳一户约4.63人之情形,一农业家庭之中,一户难有一健儿,如此何谈生产之恢复,农业之建设。又,在对夏阳家庭构成之具体调查中,我们发现,夏阳大宗族赵、刘、牛三氏之富裕户计34,灾后育新生儿数便有惊人之181,其中最负声望之十户便育有97新生儿,至今夭折者1。而其下依附之佃户211,灾后新生儿数共计221,至今夭折者14。
四县平均之性比例,与国内正常之数据,差异极大。四县共计调查762家,男子计2512,女子计2099,性比例为119.7,最夸张之同和县,调查165家,男子计545,女子计450,性比例为121.1。我及蒋杰同人初得此间数据颇为不解,盖因灾年,人口流失,当以男子外出、男性总体人数及人口占比下降为突出之标志。然根据近日之走访,始知所谓文明开放之之模范同白者,其乡村之内,仍有守旧顽固、封建闭塞之顽疾。同和县内一风化场所,于灾年前,年“进场”之新人女性以个位数计,而值荒年,其数涨愈十倍。同和政 变时期,政 变军官、组织于各县掀起反 共清算之运动,其中马县被认定错杀之233人,有女性计143,于全国也颇罕见。【这或与本地一些受军政部门支持之女性教习场所同当地宗族之间的矛盾有关,在陕变及同和政 变前,民国二十五年十月至十二月初,同和、白和两县共爆发了五场对县府推动落实内秀课、德范课之努力的罢 课抵 制及集 会。4】此外,同白地区士风极重,乃公认之难改嫁、再娶之区域,关于同白地区嫁娶问题之研究,已在《陕西关中、同白地区的婚姻、生育及逃婚问题》一文中予以说明(报社注:已由本报发布于本报副刊《新生杂志》第13至第14页,作者为西河女子师范学院副教授朱明鸳先生),不再过多言说,但这一情形亦令同白地区之农户家庭难以形成稳定、自保之安全结构,无力投身于家庭及农作生产之恢复。
儿童不再是受到家族宠爱与关怀的芽苗。这不仅关乎已难统计确知之儿童灾年死难、流 亡率。此同白地区,本是华北中小学教育较发达之地,军队、宗族、教会、佛寺、回庙、儒士,皆力倡办学,公立、私立中小学数量较多。同白大族素以世代富有教养自豪,同白地区大城镇中学的大学升学率亦能与西安一较。然据对四县358名符合学龄男子之调查,发现其中就学(包括私塾、庙学、义堂在内)时长在一年以上者仅101人,且其中35人为宗族子嗣,受到宗族不同形式的赞济及庇护。另,关于同白地区医疗问题的具体研究,请见《关中、同白灾荒后的医疗崩溃局面》一文(报社注:将由本报发布于明日同版)。
在灾年中,未有高墙与钱粮庇护的农村民众,他们的命运受到极大侵损,而他们的困境也在社会上造成了深刻的苦难。囿于篇幅以及学问上的【、人类情感上的5】问题,对于同白的凶害【及近来灾祸6】,我们难以言语。而在一切灾难尚未抚平之际,昨秋,西北再度大旱,关中、同白数十县,无一日降雨。现时陕事趋缓,内外矛盾暂时不见哪样激烈,既然若此,希望社会【、政府7】及其诸位社会贤达,能更加关注全国像同白、关中这类饱受前日困境摧残、又正面临新的极恶劣凶险扰害之处所。毕竟,民国十七年之大旱本就遍及华北、西北各省,而数十年来,更小更短些的旱涝灾害持续不断,国家对此也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与金钱【,仍收效甚微8】。
9
注释:
1、此处在初次发表时予以删除,在1996年《蒋明齐教授农村田野调查研究文选》中获得恢复。
2、《蒋明齐教授农村田野调查研究文选》中引用蒋明齐教授1967年9月16日自述材料:“……我们发表文章时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我本与蒋杰先生言定,要把文章登在《中央日报》或《民报》这类国 民党自有刊物上,或者是在《大公报》等一些更受喜欢的报纸上刊载。但反 动派政府宣传机构对我们的原始文章很不满意,要求删去许多重要部分,例如我在原本的文章中委婉指出,同白地区宗族封建大地主为维护他们统治管理下的城镇,利用军阀、民兵、匪徒逼迫压榨农民群众从事高烈度的生产,将无数农民迫害为流民,并通过所谓宗族规矩,吞没侵占贫下中农甚至富农和小工商业者的资产。可即便是那些委婉到令人害臊的说辞,也不容大多数国 民党御用报纸满意,所以最后才在无奈下选择了在当时的我看来是属于进步报纸的《共和新报》发表,可惜即便是如此选择,编辑们也不得不为了逢迎蒋介石伪政权的口味,删去修改了一些关键的内容……我并不是为了自己找寻借口,我当时的觉悟的确很低,没有认识到同白地区的这种行为事实上是存在于全社会的,是封建地主阶级、反 动军阀与官僚资本主义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人民群众的联合绞杀,只是我认为我有必要说清楚这些事实,尤其是,这些事实有不少是对当时参与组员更先进、更深刻观点的弱化。我做了他们自由、正确、光荣思想的压迫者,这是我在旧中国犯下的罪孽之一。”
3、《蒋明齐教授农村田野调查研究文选》注释:该案件被一再拖延,后因中日爆发全面战争,本案件最终因1947年同和本地学生诉同和县长、“同白十六家的首领人物”魏尚全而被重新提起,原县长(时任陕西建设厅副厅长)被降级改叙。
4、此处在初次发表时予以删除,在1996年《蒋明齐教授农村田野调查研究文选》中获得恢复。
5、此处在初次发表时予以删除,在1996年《蒋明齐教授农村田野调查研究文选》中获得恢复。
6、此处在初次发表时予以删除,在1996年《蒋明齐教授农村田野调查研究文选》中获得恢复。
7、此处在初次发表时予以删除,在1996年《蒋明齐教授农村田野调查研究文选》中获得恢复。
8、此处在初次发表时予以删除,在1996年《蒋明齐教授农村田野调查研究文选》中获得恢复。
9、原注:在本文初稿最后,蒋教授写下了一段结语,但这结语最终被从登载正文中删除。蒋教授在自购的1937年2月1日上海版《共和新报》刊文处写下了“此处在初次发表时予以删除”的话语。在1996年《蒋明齐教授农村田野调查研究文选》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极力搜寻资料,试图从蒋明齐教授留下的一切记录中寻找到关于原文的材料,大部分都没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