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传播
书名:疾病预防百科 作者:小诸葛 本章字数:1509字 发布时间:2020-06-19

有一种传播途径,我们很容易忽略,而且又容易预防也不容易预防,什么呢那就是食物传播。


等等,什么?食物也能传播病菌?


对你没有听错,我们每天的吃的食物也是能传播病菌的。


首先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食物传播,医书上是这样说的:食物传播是指病菌从传染源排出后,通过食物侵入新的一杆宿主的过程。当食物本身含有病菌或受到病菌的污染时,会引起传染病的传播;当受感染的动物的食物没有煮熟或者消毒就食用时就会引起感染。


在这里我们需要知道两点,一个是食物本身受到污染,还有就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消毒。


那么食物为什么会受到污染呢?很简单,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生活着无数个病菌,如果我们所吃的食物暴露在空气中,那么空气中的病菌就会依附在食物中。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吧做好的食物放在空气中几天几夜,食物上就会出现一坨坨看起来毛茸茸的东西,那个就是菌落。


菌落是什么呢?菌落指由单个或者少数微生物细胞在长时间复制到一定程度,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我们知道,如果饭菜出现这种东西,那么这个菜我们就要倒掉,不能吃了,因为被污染了,而且病菌很多,都形成菌落了。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我们吃饭的时候夹菜,结果没夹稳,菜就掉到了地上,那地面有多脏我想每个人都知道吧,那菜掉到地上变得有多脏,我想不用我多说吧,那吃进去不是病菌感不感染了,而是要不要命的事情了。


说完食物受到污染,下面就要说消毒了。说到消毒,大家肯定不陌生,毕竟消毒是能够杀死病菌的有效手段,但是,食物消毒可能会不彻底。


那就有人要问了,怎么可能不彻底,做饭,做菜的时候都是高温炒的,怎么会不彻底呢?


你听我慢慢讲。我们知道,中餐饭菜都是高温来煮熟食物,但是你知道吗,就算你高温煮食物,也不一定能杀死病菌,原因有两:一个是煮的时间不够,另一个就是温度不够。两点合起来就是一句话,没有煮熟。没有煮熟那么就代表着该食材的内部某个地方温度不够,里面的病菌没有被杀死。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了,这怎么可能,那么高的温度,怎么可能没有杀死。


我们知道,一个物体进行加温,这个物体的每一个地方的温度都要一样是需要时间的吧。举个例子,你拿一根差不多长铁棒,铁棒的一端用火加热,用手握住铁棒的另一端,你会发现,用手握住的一段却感觉不到热。但是如果你握的地方里火的位置越近,铁棒的温度就越高。煮食物的时候也是,需要在高温下煮一段时间,才能将食物完全煮熟,这样食物内部的病菌才能杀死。


那么需要多久呢?总不可能半个小时吧。


不用那么长时间,绝大多数病菌在100摄氏度的高温下最多只能存在五分钟,在120摄氏度的高温下全部病菌都能杀死。当然具体需要多久是需要根据食材的体积、厚度决定的,体积越大,厚度越厚,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那我怎么确定煮的时间够不够?


很简单,一般的食材高温下五到十分钟差不多就可以了。最难的就是煮肉类,你无法判断有没有熟。其实有两种办法。


1、切成一块块的来进行,这样减少体积和厚度,能大大的减少时间。


2、用筷子插一插。如果你是整只进行煮的话,要知道内部温度够不够,用筷子一插,如果没用多大的力气,筷子就插进去了,那就说明内部温度到了,这个时候在煮个五到十分钟,基本就可以了。当然最后如果在进行切的时候,如果发现有红色的,那就说明这个地方温度还没到,还需要重新煮一段时间,因为,这红色的地方可能含有病菌。


哦!懂了,但是该如何避免因为食物而感染呢?


一、放冰箱冷藏:低温下,病菌的复制速度会变慢,将还没吃完的饭菜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减缓病菌的复制速度,同时还可以保鲜,但是最多只能保存两三天。


二、加热:在吃隔夜菜时,需要在高温下加热一下,不用多久,加热两到三分钟,这做最主要的是杀死隔夜菜表面的病菌。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疾病预防百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